↑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5 题
  1. 三省六部制的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魏晋南北朝以尚书省为宰相机构,到隋唐之际三省共同构成宰相权力系统,再到北宋时期以中书门下为宰相机构。这一演变反映了

    A. 相权集团逐渐从内朝走向外朝

    B.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成为发展趋势

    C. 通过调整相权结构以对抗皇权

    D. 帝相共享决策权的机制逐渐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亲亲得相首匿”是西汉时期确立的刑罚适用原则,即在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官府不予追究。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 儒家纲常名教渗入法律

    B. 血缘亲情关系逐渐淡化

    C. 社会逐步走向和谐稳定

    D. 法律与儒家伦理存在冲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清时期,以城隍、关帝、碧霞元君、妈祖为代表的民间信仰广泛流传,甚至还得到了官方的认可,民间信仰中行业神崇拜发展最为兴旺。这反映了当时

    A. 民众社会生活的多样化

    B. 中央集权统治面临危机

    C. 政府与民众信仰一体化

    D. 男尊女卑观念有所减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 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 “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 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

    D. 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全球通史》指出:“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这种全球地方主义是1500年以前的数千年中世界事务的特点。”材料中“全球地方主义”恢复的根源是

    A. 世界政治已呈现多极化趋势

    B. 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

    C. 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D. 世界经济已呈现多极化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45年9月,美、英、苏、法等国外交部长在伦敦会晤。法国主张肢解德国,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否决了把鲁尔和莱茵从德国分离的提议,美、英代表比苏联的态度稍微缓和一些,但是,对于肢解德国的方案却坚决反对。这表明

    A. 意识形态的差异起决定作用   B. 国家利益的分歧影响国际关系

    C. 西欧国家希望摆脱美国控制   D. 美苏两国逐渐从合作走向对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关于监察官的选任,两汉多用察举方式,唐代选任权由多宰相掌握,宋代中央一级监察官多由帝王“亲擢”,明代由督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民国时监察委员由院长提请国民政府任命,后改为选举产生。2016年我国决定建立“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监察制度演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政治清明追求

    B. 监察制度保障了中央集权

    C. 监察官选任演变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

    D. 监察制度的变化是制约相权的理性措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西周的继承制度有排他性和严格的等级性,继承了祭祀权就获得了相应的政治身份和财产。到了战国秦汉时期,政治渐渐摆脱血缘关系的羁绊,继承制度的排他性和等级性受到削弱,获得祭祀权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这表明

    A. 宗法制、分封制逐渐瓦解

    B.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C. 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确立

    D.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渐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十二铜表法》规定:为了防止被告人找托词故意不到法庭或暗中逃避,第四条规定“若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相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第九条规定“保证人应担保诉讼当事人于受审时按时到庭”。这种规定

    A. 主要限制了平民的权利

    B. 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

    C. 程序公正但结果不合理

    D. 保证审判顺利地进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71年,美国对外短期债务的增长已使黄金储备不足以抵偿债务的1/4,美元汇率大跌。1973年美元再度贬值10%,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20世纪70年代日本垄断的亚洲开发银行在国际领域广泛活动。这说明

    A. 国际金融体系呈现三足鼎立局面

    B.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走向瓦解

    C. 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D. 经济多极化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学者指出,21世纪的世界政治道路进入一个新阶段……除了“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和俄罗斯民族主义外,还有“印度崛起”,这些大国和地区正在自信地重新排队。该学者意在说明

    A. 世界政治格局正向多极化发展

    B. 新经济体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 美国已经丧失世界霸主的地位

    D. 各国争夺世界控制权斗争日趋激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商周时期,以祭祀先祖的宗庙为中心,国(族)人聚集而居,以全族中辈分最高、与直系祖先的血统关系最近亲的子弟构成王族,聚集于宗庙近旁的王室区。所有同祖(族)人均居住在城邑之内,分别由宗庙中心散布到外围区域。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宗法观念影响社会生活

    B. 城邑布局体现皇权至上

    C. 古代城市功能划分明显

    D. 家族经济决定政治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卢沟桥事变后,桂系军阀李宗仁表示“今日的局势只有两条路可循,不是抗战图存,便是投降亡国”,他表示要秉“先国难而后私仇”的大义,拥护中央参加抗战。这表明

    A. 军阀派系纷争消除

    B. 国民政府威望高涨

    C. 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D. 抗日战争开始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魏晋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中说:“……於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宗庶杂居,以定维城之业。”该观点主张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自然法中的理性、平等的观念以及实在法应体现自然法的思想,被用来解释罗马的万民法,万民法便具有了更大的正当性,并逐渐代替市民法成为罗马法后期的主要内容。这里的“正当性”主要表现在

    A. 主要保护平民阶层的利益

    B. 罗马非公民取得了公民权

    C. 平等和自由思想成为核心

    D. 罗马帝国等级制度被打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据记载,《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一年,日本对中国的棉纱输出立刻增长了4.3倍;第二年,在1896年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8倍”。这说明

    A. 中国近代纺织原料主要依赖进口   B. 帝国主义进入资本输出的阶段

    C. 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D. 中国民族工业对棉纱需求剧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这反映出秦代

    A. 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

    B. 乡里组织兼有行政或与宗法职能

    C. 皇帝直接掌握乡官的任命权

    D. 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英国内阁权力的发展是缓慢的、渐进式和积累式的,而这几乎完全是自然的,并非是按预定的、经审慎拟定的计划进行的。这一现象说明英国

    A. 国王作为国家元首却缺乏实权

    B.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制尚不成熟

    C. 政治保守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

    D. 政党交替执政难以形成凝聚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先秦时期实行爵禄制,有爵即有禄、采邑或禄田世袭领有。秦汉时期实行爵禄分离的爵秩制: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重,按劳取酬。这一变化表明秦汉时期

    A. 贵族政治的影响仍存在

    B. 官僚政治制度尚未确立

    C. 封建等级制度趋向稳定

    D. 选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

    A. 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C.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毫无疑问,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其意在肯定宪法

    A. 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   B. 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

    C. 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   D. 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外交,成就显著且经历曲折,两个阶段有明显的联系、又有显著的阶段性特点。下列某份报告概括的新中国外交的特点,其中符合后三十年的是

    A. 求同存异、有所作为、维护国家利益   B. 巩固独立、维护主权、反对大国威胁

    C. 维护和平、奉行结盟、创造经济环境   D. 睦邻友好、主营亚非、结伴而不结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面是某部历史著作的部分目录。这一目录全面反映出

    A. 作者清晰的史学观念

    B. 五四运动的来龙去脉

    C. 新文化运动的后期历程

    D. 1910-20年代历史全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邮票的方寸空间,常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下图邮票是土耳其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纪念某组织建立五周年,这一组织是

    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北约

    D. 华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图为1949~2008年中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其中1949年中国出现建交小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注重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B. 国际局势及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

    C.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努力

    D. 抗日战争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西周时,户籍制度已大体形成,其中千里王畿之内的习民数制度是周代户籍制度的重要内容。中国的王权对其所辖领地享有无限的权力,王畿之内的劳动者是天子可以直接役使与剥夺劳动的对象,也是王权巩固的基础。

    春秋时期,齐国首创严格的以定四民之居为目的户籍制度。战国时期商鞅将“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在两汉时期,口赋(未成年人的人头税)和算赋(成年男女的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摇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凡编入国家统一户籍的民户,都称为编户。政权还进行严密的户口登记的查验工作,规定每人必须著名户籍,防止入户脱籍。这一制度一直被历代封建王朝继承。

    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失去土地的农民因无法承受原来的租调负担而纷纷逃亡,唐德宗时开始推行两税法,规定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到明洪武年间,封建政府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整理的结果被编制为鱼鳞图册,这是中国历史上地籍的正式独立。清康熙帝在1712年发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上谕,使人丁与钱粮脱钩,丁税与户籍分离。

    ——摘自吴昆《中国古代户籍管理与现代户籍管理比较》

    材料二  20世纪,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年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实施,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藉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户籍制度变化带来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500年,伧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约为2000万,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长加快,毎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英囯的工业发明者大多是一线年轻工人,要是这些人仍然在土地上谋生,是不可能有机会做出发明的。有大量的脱离土地的劳动力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而这又是人口压力逼出来的。人口压力逼出了英国工业革命

    ——摘編自《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二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无计划生育促成第一次人口生育高潮的到来,面对生育高潮,政府逐步转向节制生育。后来,由于对马寅初控制人口理论的错误批判使得全国人口迅速增长,出现了新的生育高峰,从而导致国家正式把计划生育作为国策提出并全面阐述。1964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1980年9月,中共中央在《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公开提出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号召,由此在全国揿起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高湖,计划生育由地方城市全面铺开到堿乡全体。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中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囯策,同年11月写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1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育基本国策有了国家基本法律的保障。

    ——摘编自《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来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对英国产生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到21世纪初我国人口政策的主要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未来人口政策的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德、嘉靖年间,国内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沿海各地的官僚地主、富商大贾对开放海外贸易的要求也就更加强烈起来;另一方面,由于欧洲殖民国家先后侵入南洋,使南洋各国对中国的“朝贡贸易”不能继续保持,明统治者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也日益感到有开放海禁”的必要。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已被威继光等所击败,消除了使明王朝采取闭关政策,厉行海禁的主要因素,因而在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逐渐开放“海禁”,准许私人进行海外贸易活动。

    ——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二  随着英国人的新权力在中国沿海边境的确立,引起了人心向背的变化:了一方面是对清政府日益疏远,一方面出现对外国人效忠的迹象。广州商人和仆役实际上参与西方扩张的活动,助长了这一人心转变的过程。当怡和、宝顺和旗昌等洋行在通商口岸扩大合法贸易并在口岸外的轮泊处发展鸦片贸易时,他们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从南方招募来的中国帮手。广州和福建商人也独立自主地迁往上海,从事合法的与非法的贸易。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中后期中国开放“海禁”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举措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中后期与晚清时期对外贸易的不同。

    (3)我们从明清海外贸易中可以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