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9 题,语言应用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近十五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12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列出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

    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却往往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这就意味着保护古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贵州黎平铜关侗寨被称为“时光边缘的古村落”,当地侗族人居住的干栏式民居有着700多年历史。然而,在纳入国家保护试点后,有的村民却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愿再建民族特色的木居。这启示我们,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村民固然是村落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成为村落保护的受益者。只有传统村落更加宜居,人们在这里生活质量更好,对村落的保护才有更坚实的基础。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对许多一辈子种田劳作的村民来说,村子就是他们的家;对拥挤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而言,乡村又何尝不是精神的归宿?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惟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摘编自盛玉雷《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活在城市,会经常遐想乡村的恬淡意境,其重要原因是多数人的根在乡村。

    B. 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保护村落,有助于我们解决“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问题。

    C. 只要村落不断变化成长,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守护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D. 保护古村落,不是要关注实体建筑,而是要关注村民生活,使其成为受益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从现实中古村落锐减现象写起,提出聚焦村民生活质量保护古村落的建议。

    B. 作者围绕“守护好村落,才能守护好乡愁留住根”的论点,分析了原因及做法。

    C. 第三段通过引用《汉书》中的名言,点明了中华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的特点。

    D. 铜关侗寨的事例从反面印证了保护古村落见物更要见人,保护的基础才更坚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些年来传统村落数量锐减,其中最主要的缘由是过度商业开发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B. 冯骥才的感叹恰恰反映出作家对城镇化大潮来势凶猛、古村落保护时间紧迫的担忧。

    C. 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属性,即使在城镇化的今天它也有重要意义。

    D. 美丽乡村之所以成为城市人的精神归宿,和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乡村不无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天湖

    海桀

    走进西部,你不可以不去看湖,看那高天大地上独有的液态的翡翠,看那独属于世界第三极的纯粹的原始,看那浑古苍茫中的生命的鲜活。

    那是可以触摸到的真实的梦啊!视觉里,湖天一色,长云横空。倒映在湖中的雪山冰肌玉骨,水面莹波荡漾。满眼都是湿漉漉的清逸,一如天然的水墨。

    你向她走去。

    天地安详,净若装饰,却又毫不虚玄,那实实在在的鲜美质感,那青春弥漫的天灵之光,使人在茫茫然然,浩渺无涯的醺然里,充满生命的自豪。心灵里清辉熠熠,通明如澈。恍恍惚惚之间,似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在洒满光斑的湖面上诱惑着、浮迤着——它伸向太阳,伸向尽头,伸向谜一般的深处,却又分分明明铺展在脚下……

    地球上的喜马拉雅海消失了。而这片湖水却更加年轻,更加美丽,更加温情,像一位默默无语的仙女,静静偎依在雪山的怀抱;又像是一轮永远皎洁、永远安宁的满月,在那幽远而又孤独的清澈里,在那只会消失不会变老的诗意中,守望着那个终极的谶语……

    天湖的独异举世无双。她的周围没有亭台,没有飞檐,没有园艺,没有楼阁;不见帆影,不见闹嚷,不见气象万千的云雾缠绵,连最最普通的一棵小树都不长……所有的只是云,只是雪,只是湖,只是草显示出的坦然。所有的只是自然叠积出的圣洁的山,仙灵的水。

    无限静卧于斯。面对这样的境域,你生命的孤独,本能的渴望,会就此蜕变。距离消失了,坦途历历。

    你只想再看一眼真切的雪山、冰川、草原;你只想再领略一次三伏的清凉,超凡的意味,归宿的自然;你只想在荒野的深处,看着瀚海落日的苍凉,走向真朴,走向纯粹……既而,在突如其来的孤寂中,在恍如隔世的空落里,在幽梦般的清逸和爱悦般的境界中,忘记尘世的喧嚣和魅惑,忘记所有的烦闷和苦恼。心啊,如汪洋中的船,高扬着鼓胀的帆,全部的目的和向往都只会是那可以真正落脚的坚实的彼岸——火热,温情,弥漫着人烟和爱的祥祺的所在。

    然而,像日落后星辰的闪耀一样,当你回到都市,回到那个被欲念之力旋转不已的尘世的轨道上。你会在楼群的挤压中、酸雨的雾霭中、烦嚣的昏冥中、应酬的喟叹和无常之苦的缘分中想起这片美如理想的蓝色,想起她乳汁般的纯净;想起她超拔的仙姿,恍然间,别梦依稀心里充满空寥的忧伤。

    于是,你在自我的影子里结识安慰,在人生的沉浮中呼唤真情,在迷惘的苦痛中虚拟现实,在无序的回味里吟诵自然……既而,怀着稽首的肃穆,怀着洗礼的庄严,怀着对阴柔的向往,怀着对挚情的依恋,思念那西部的奇伟浩瀚,思念那独属于荒野的纯净,思念那原始的真实,思念那你曾触摸过的鲜活的梦境。

    永无宁静的心啊,如婴儿的眼睛,在那片超凡的泰然里,在那摇篮的煦暖里明亮着、闪烁着……

    你或许会说,西部的天湖的确很美,可我更喜欢长江黄河,我赞美大海的瑰丽,我崇拜汪洋的宏伟。

    我知道,在你心的屏幕上,一旦离开,天湖就正在远去,像退潮的浪花,苍茫在微濛濛的天际……

    一片片鱼鳞状的沙滩裸露出来。一块块赤褐色的废墟袒呈开来。

    可是我要说,你还是忘不了天湖啊!那天外世界的干净,那自然原始的真朴,那对生命本质的贴近,多么深孚,多么坦然;多么沉静,多么空灵;多么神秘,多么纯粹。寻阅一次,就会成为生命链条上的一个链扣。无须想起,不会忘记。没有痛苦,不思喜悦;没有哀伤,不求幸福……所有的只是那亲爱之中的本真的渴望,所有的只是那深不可测的生命的悲壮和交响……

    不知今晚是否有梦,如果有,一定是湖。

    (选自《经典美文》)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天湖的特异,主要表现在她生存的环境只有自然叠积出的圣洁的山和仙灵的水上。

    B. “永无宁静的心啊,如婴儿的眼睛……”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抒发了作者离开天湖后对天湖真挚而纯洁的依恋之情。

    C. 这篇散文以深邃凝重的意蕴、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而独具魅力。

    D. 本文写出了天湖的独特之美,她美丽迷人的景色比长江黄河还要宏伟瑰丽,让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2.文章用“不知今晚是否有梦,如果有,一定是湖”作为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天湖的美?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邵雍字尧夫。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对曰:“幸受教。”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饬曰:“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襮,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嘉祐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祐中赐谥康节。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尝造其庐         造:建造

    B. 躬樵爨以事父母     樵:砍柴

    C. 父子昆弟每相饬曰    饬:告诫

    D. 士之道洛者        道:取道

    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B. 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C. 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D. 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邵雍少时志向远大,广泛阅读,刻苦磨砺,周游四方。后来拜北海的李之才为师,学习《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B. 邵雍安贫乐道,司马光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邵雍常到田间耕作,把自己的居所命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C. 门生故友因新法过于苛严准备弃官,征询邵雍意见,邵雍认为新法固然苛严,但能够尽己之力宽厚一分,老百姓就会受一分恩赐。弃官没有什么好处。

    D. 邵雍不求仕达,先后两次被举荐为官,都是在坚决推辞之后接受任命的,但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去世时,追赠秘书省著作郎,同时赐谥号康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

    (2)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古风(其二十六)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 三、四两句中的“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 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而这一点正与近体诗中的律诗对对仗的要求相反。

    D.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但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兰亭集序》中表明作者生死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3)《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的短暂和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游褒禅山记》中说道,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9 题
  1. 下列句子活用类型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②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④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

    ⑤火尚足以明

    ⑥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⑦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⑦/⑤⑥

    C. ①②/③/④⑦/⑤⑥

    D. ①/②/③/④⑦/⑤/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对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②作《师说》以贻之

    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以游目骋怀(放开)      极视听之娱(穷尽)

    B. 不知东方之既白(已经)     方其破荆州(正当)

    C.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  七月既望(农历十六)

    D. 有怠而欲出者(懈怠)      无物以相之(辅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死生亦大矣

    ③凌万顷之茫然

    ④固一世之雄也

    ⑤而今安在哉

    ⑥月出于东山之上

    ⑦客有吹洞箫者

    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⑨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家也

    ⑩然力足以至焉

    A. ①⑥/②④⑧⑨/③⑤/⑦/⑩

    B. ①⑥/②④⑤⑨/③⑦/⑧/⑩

    C. ①⑥/②④⑨/③/⑤/⑧/⑦⑩

    D. ①⑥/②④⑨/③⑦/⑤/⑧/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

    A. 足以极视听之娱

    译:足以用来极尽视听的乐趣

    B. 凌万顷之茫然

    译: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C.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译:因为他探索思索得深入并且无处不在地实践

    D. 其孰能讥之乎?

    译: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六十年一个循环,称为一甲子。

    B. 斗牛:斗宿和星宿。我国古代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的运行,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

    C. 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阳”、“华阴”、 “河阳”等。

    D. 古代人有“名”有“字”, 古人常自称其字以表示谦称,称人之名以表示对人尊称,另名与字连称亦是对人尊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英年早逝的陆蠡,留下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薄薄的散文集。尽管他的作品数量无法与著作等身的大家相比,但其艺术价值和他本人的高尚人格永存。

    ②1910年10月27日深夜,托尔斯泰拖着年迈之躯仓皇出走,寻觅心灵的家园,真让人重足而立,敬佩不已。

    ③古代的谏官,常常要违逆帝王的意志,匡正他的过失。在封建集权时代,这种火中取栗的行为被形象地称为“逆龙鳞”。

    ④陆蠡是台州屈指可数的文化名人,他正直的品格、博爱的胸怀、质朴的情感、清丽的文风,流露在字里行间,凝成一篇篇现代散文史上的杰作。

    ⑤据报道,某市专门制定的幼小衔接课程方案,缩短了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午睡时间,以更好地实现与小学教育的“无缝衔接”。专家认为,这种揠苗助长的行为带来的后果是极其可怕的。

    ⑥文字的美贵在朴素自然,而一篇匠气过重的文字,常常渗透出用力过猛的刻意与陷入程式化的俗套,令人不忍卒读。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户籍制度改革以后,民众如果能够在一个地方落户,那么其享受的公共服务待遇就和当地已有户籍人口所享受的公共服务待遇完全一样。

    B. 网络热词早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不仅它以独特的方式及时反映现实生活,而且寄寓了人们丰富的社会情感。

    C. 大会期间,广大代表认真阅读并领会《公民道德规范》的精神实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D. 根据过去几年春运情况显示,除夕前三天一般进入乘客返乡高峰期,因此春运抢票也是高峰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年轻的时候,读郑振铎先生译的泰戈尔的《新月集》,极其羡慕书中那个稚气甚至近于傻气的小男孩,   ,      ,   ,   ,   

    ①思维和行为可亲可爱可信赖可容忍

    ②尤其像《孩童之道》、《偷睡眠者》、《同情》、《恶邮差》等

    ③他是一个真正的孩子

    ④不仅表现了孩子思维的幼稚天真

    ⑤让人看到了一个孩子真实的精神世界

    ⑥更凸显了孩子幼小心灵的爱心和善意

    A. ③①②④⑥⑤

    B. ③①④⑤②⑥

    C. ⑤②④⑥①③

    D. ⑤④⑥②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1)新春对联:上联: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

    (2)教师办公室对联:上联: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作。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