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单选题 18 题,null 1 题,论述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马丁·路德认为人在世间的一切工作,包括社会劳作和家庭生活、教会服侍和国家公务以及士兵作战等,都是神圣的天职,渎职即渎神。马丁·路德的实质目的是

    A. 维护世俗君主的权威   B. 将世俗生活神圣化

    C. 否定教会的权威   D.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但丁在谈到公民与国王的关系时指出,公民不为他们的代表而存在,百姓也不为他们的国王而存在;相反代表倒是为公民而存在。材料反映出但丁(  )

    A. 鼓励公民追求生存自由   B. 重视公民的政治权利

    C. 引用了“民贵君轻”思想   D. 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权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文艺复兴时期,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是在魔鬼的引导下,享受了24年纵情声色的世俗生活,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而在启蒙运动时期,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却是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被上帝拯救,灵魂归于上帝。可见

    A. 启蒙运动更强调个人力量

    B. 启蒙运动彻底改变了人文主义精神

    C. 启蒙运动时期宗教性更强

    D. 两个浮士德都处于中世纪的蒙昧中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学者文德尔班在《哲学史教程》中描述:“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A. 推动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发展

    B. 使雅典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C. 推动了古希腊人的怀疑精神系

    D. 推动了个人私欲的膨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马丁路德一贯主张“因信称义”,但他在将圣经翻译成德文时,曾把原文中的“因信称义”译为“唯信称义”,其中的“唯”是指“唯一”。“唯”的说法反映了他

    A. 更彻底地否定天主教会权威

    B. 思想已经倾向于追求君主专制

    C. 对封建神学思想已深恶痛绝

    D. 不再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8 题
  1. 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些思想家谴责理性主义把感情的自发性、人的个性、天才的灵感从属于冷冰冰的理性化规则,他们把其看成是法国的文化霸权。材料意在强调

    A. 对启蒙运动的人文反思

    B. 启蒙运动根植专制传统

    C. 理性主义摒弃人文主义

    D. 启蒙运动开展的排它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古希腊学者力图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解释自然和社会,但他们并没有把神话与哲学、文学、历史分开,神话思维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思考与表达方式。这表明古希腊

    A. 信仰与理性的密切联系

    B. 宗教思想主宰政治生活

    C. 理性思维推动学科发展

    D. 民主促进思想文化繁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科学时代”指的是

    A.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一旦公共服务不再成为公民的主要事情,并且公民宁愿掏自己的钱口袋,而不愿本人亲自来服务的时候,国家就濒临毁灭了。”卢梭意在强调

    A. 政府应激发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

    B. 公民应将公意作为行事准则

    C. 政治参与是公民实现自我的途径

    D. 个人利益应以集体利益为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法国启蒙思想家写作的大多是历史、小说、喜剧、讽刺文学和有关宗教、道德和政治问题的小册子,而不是正规的哲学论文。采取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A. 批判教会并宣传理性思想

    B. 避免天主教会的迫害

    C. 实现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

    D. 更多地致力于启迪民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智者学派认为,法律的条文是经过协议达成的,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然而自然律令却不是人们约定的。法律所确认的利益是自然的桎梏,自然所确定的利益却是自由自在的。这反映出智者学派

    A. 强调了法律与自然之间的协调统一

    B. 主张自然律令是对公共利益的维护

    C. 认为法律是公共意志对人性的束缚

    D. 认为法律是城邦和公民生活的保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这段话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 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B. 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 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

    D. 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柏拉图认为,让哲学家的智慧受缚于法律僵硬的形式和教条,就等于让真知识服从于“意见”,让大智慧屈从于习俗与偏见。法律是因为一般人固有的缺陷而设立的,而哲学家却没有这样的缺陷。柏拉图的上述观点

    A. 提倡哲学家主导法律的制定

    B. 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威

    C. 表达对现实不良政治的不满

    D. 开创理性主义的传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康德说:“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材料表明康德

    A.不能为了自己的自由妨碍别人的自由    B.率先提出以人为中心

    C.主张摆脱宗教信仰的束缚           D.对理性主义做了经典总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培根认为:经验主义者好像蚂蚁,他们只是收集起来使用。理性主义者好像蜘蛛,他们从自身把网子造出来。但是蜜蜂则采取一种中间的道路。它从花园和田野里面的花中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材料表明培根

    A. 主张从人文主义角度进行科学研究

    B. 主张经验与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C. 推崇经验主义式的科学研究方法

    D. 主张从理性主义角度进行科学研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普朗克曾写道,“我把这整个的步骤描述成一种孤注一掷的行动……我已经和辐射与物质之间的平衡问题斗争了六年而没有得到任何成功的结果。这个问题在物理学中是有根本重要性的,必须不惜任何代价来找出它的一种理论诠释,不管那代价有多高。”普朗克旨在说明量子论

    A. 是对前人理论的突破   B. 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C.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 诞生的偶然与必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矛盾的。彼特拉克曾这样讲过:“当这颗心灵思考或谈到宗教时,即在思考和谈到最高真理、真正幸福和永恒的灵魂的拯救时,我肯定不是西塞罗主义者或柏拉图主义者,而是基督徒。”通过这则材料能说明 ( )

    A.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仍然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

    B.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仍主张听命于天主教教士宣教

    C.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主张顺从人性追求现世幸福

    D.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主张追求自然赋予的各项权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古代希腊对人性的探索由“人是万物的尺度”,发展到“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

    A. 进一步强调人的价值

    B. 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

    C. 判断是非善恶的依据发生了根本变化

    D. 由强调感性到强调理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戈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表明两人

    A.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

    B.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

    C.都因犯罪遭到了惩罚

    D.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年轻的人文主义者萨琉塔蒂、布鲁尼等人提出了“市民人文主义”思想。他们的共和政治观以“自由”为核心,世俗伦理观以“美德”为核心,价值观以“积极生活”为核心。市民人文主义的出现

    A. 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 推翻了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

    C. 冲击了传统的宗教神学思想

    D. 巩固了世俗政府的主导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法国启蒙运动的“源”,当然是法国18世纪的现实生活,以及整个欧洲文化发展的具体背景。材料认为启蒙运动

    A.师承了人文主义先驱们的思想

    B.是法国特殊的历史条件的产物

    C.因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产生

    D.是人类思想史的一个发展环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英国史学家阿伦•布洛克说:启蒙运动的了不起的发现,是把批判的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习俗,是宗教、法律、社会方面的,还是政府方面的……启蒙运动对权利和自由的激情释放出一种毁灭性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削弱了对共同体的任何感觉。材料认为( )

    A. 理性的作用应全面肯定

    B. 个人主义的释放毁灭了启蒙运动

    C. 个人主义与理性无关

    D. 启蒙运动在打破权威旧俗方面有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宗教和科学都想说明人类是如何起源的,但宗教和科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宗教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类都是上帝创造并且永远不变的,而科学则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类生命是物质世界不断进化的结果;宗教依靠主观想象和《圣经》来臆断人类起源于上帝的创造,而科学则依靠证据和实验来论证人类起源于物质世界。宗教和科学的尖锐对立源于

    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严重分歧

    B. 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上的分歧

    C. 宗教意识和科学意识的不同

    D. 拥有的权力和社会地位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1734年,随着德国第一所强调教学、研究自由的大学——哥廷根大学的建立,一股科学研究自由之风开始席卷莱茵河两岸,人们对科学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启蒙思想的传播

    B.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 国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D. 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时期中外历史事件

    1644年,多尔衮召见传教士汤若望,委任他主编新历。

    1687年,法国路易十四和法国皇家科学院派遣了白晋等五名精通天算地舆的传教士来华。

    1697年,康熙特派白晋为“钦差”,赴法争取招聘更多的科学家和携带更多的科学书籍来华。

    1715年,康熙授意传教士德里格、马国贤致书教皇,要他选择精通“天文、律吕、算法、画工、内科、外科几人来中国以效力”。

    1720年,九名技艺人才随教皇使节到中国,受到康熙的任用和优厚待遇。

    1590年,耶稣会士罗明坚返回欧洲后向罗马的外交官和耶稣会士学者提供了其巨著《图书论》中有关中国的资料。

    1687年,巴黎出版了一部关于中国文化的重要著作《中国的哲学家孔夫子》。

    1735年,耶稣会士杜赫德在巴黎刊印了由耶稣会士在中国的考察资料汇总成的巨著《中华帝国志》,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

    1767年,魁奈因发表鼓吹中国政治制度的著作,被誉为“欧洲的孔子”。

    1770年后,霍尔巴赫发表《社会体系》,主张以德治国,他公然宣布“欧洲政府必须以中国为模范”。

    ——据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经过了其全盛时期且又摇摇欲坠的法国旧制度来说,这尤其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这些哲人使得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都遭受到了一场毁灭性的打击,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一系列具有革命性的原则,并打算通过这些原则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材料二  各国的民族主义者认为,达尔文给他们提供了支持和合法性。他们认为与自然界一样,政治活动中的最强者是得胜者,好战的程度决定了谁将在国际“生存竞争”中获胜。而在经济生活中,这是一个自由放任经营和粗俗个人主义盛行的时期。上、中层阶级生活舒适、心满意足,强烈反对国家为促进更大的社会公平而作任何干预。在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19世纪后期,达尔文主义被用来为帝国主义辩护。有人争辩说,殖民地是列强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须的;还有人则争辩说,按照现实成就判断,各土著民族弱小、低劣,需要优越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些哲人”借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和达尔文科学成果被应用于其他领域的主要区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改变西汉前期的主流价值观,树立忠孝风尚,汉武帝把以前的举孝廉制度化。《汉书·武帝纪》记载:“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汉武帝又大力提倡儒学,把五经教育官方化,在中央设五经博士,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上,汉武帝也推广文翁的做法,各郡国都设立学官,教授儒学,宣扬忠孝之道。

    ——摘编自陈辉《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在西方学者看来,文艺复兴时存在着这样的价值取向:“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从中世纪时代对灵魂全神贯注的得救,转向渴望用他们获取的金钱去谋取城市积极的生活和享受现世的快乐,……因为在他们看来,接受生活的挑战比天国的许诺更激动人心。”当时诸如布鲁日、阿尔伯蒂和马基雅维里等人文主义者,都相继从不同角度论证和阐述财富不仅仅能给人以生活的幸福,更重要的是确立社会的尊严地位。同时,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生的目的是现世的享受而不是死后的永生。

    ——摘编自梁民愫、吴佳娜等《近代西欧转型时期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武帝宣扬的主流价值观及其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人文主义价值观与同一时期西欧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五四”时期,爱因斯坦曾二度访问中国。“五四”的许多激进分子,为了表明列宁的民主是与爱因斯坦的革命科学相结合的,提出了“民主和科学”这个通俗口号。中国人认为革命飞跃和爱因斯坦主义是一致的。

    ——A•弗里德曼《爱因斯坦和毛:革命的比喻》

    材料二  一位工人代表在座谈会上发言说:“总的感到对爱因斯坦这个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应狠狠地批判,应该摸这个老虎屁股。”1973年,《复旦大学学报》第三期发表了李柯的文章《评爱因斯坦的时空观》……文章说:“牛顿沿着形而上学的道路,把时空看成是高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最后成了神学。爱因斯坦沿着唯心论的道路,也使时空超越于物质世界之上,实质上也成了绝对时空,最后也不能不走上为神学张目的道路。”

    ——胡化凯《“文革”期间的爱因斯坦批判》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与“革命飞跃”的联系。提倡爱因斯坦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中国人从哪两个角度对爱因斯坦进行了批判?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导致中国人对爱因斯坦评价不断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