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28 题,选择题 2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8 题
  1. 元人程钜夫《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另据《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这两段材料

    A. 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 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C. 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

    D. 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B. 皇帝权利日趋衰落

    C.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D.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18年2月15号是我国传统农历腊月最后一天,也被称之为“除夕”,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家家户户清扫庭院或忙忙碌碌,准备除旧迎新;这一天不论身在何方的游子,都要赶回家与家人吃一顿团圆饭。中国人的这种“团圆”观念是受到以下哪种制度的影响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礼乐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提到“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柳宗元认为郡县制的推行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B. 有利于实现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C. 容易出现地方势力分裂割据情况

    D. 是秦朝灭亡最主要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

    A. 杜绝了官员的贪腐行为

    B. 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C. 是统治者一时兴起的行为

    D. 导致国库空虚,王朝崩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有关科举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容易造成世家大族垄断政局的局面

    B. 科举制能为统治者选拔真才实学之人

    C. 科举制有利于实现社会阶层流动

    D. 科举制促成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指出,秦汉时的宰相,不但管国家的政务,还要管皇帝的家务,实际是皇帝的管家。九卿中的太常管皇家祭祀,光禄勋管皇宫侍卫,少府管皇

    室经济……等等。这表明秦汉政治

    A. 开创了家天下局面   B. 服务于专制皇权

    C. 仍是血缘宗法政治   D. 不存在君相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江西德安县车桥镇的陈氏家族,唐宋年间历经十五代,和谐生活332年未分家,聚族而居多达3900余人,史称“江州义门陈,天下第一家”。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是由于

    A. 封建国家的倡导

    B. 分封制的实行

    C. 君主专制的需要

    D. 宗法制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清人顾祖禹所《读史方與纪要》载: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灭魏魏国,尽取其地以为郡县”,以魏国东部的数县置为砀郡,治砀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秦朝建立后设立了砀郡

    B. 砀县是我国最早的县

    C. 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都县制

    D. 战国时期已设立郡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A.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B. 《论西汉郡国并行制的实行及其影响》

    C. 《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 《论康熙帝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中国历史,二千年前是封建政治,后二千年是郡县政治。”这两种“政治”的根本区别主要集中于

    A. 地方的管理方式上

    B. 选拔官员的方式上

    C. 经济政策的制定上

    D.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措施,属于秦朝首创的是

    A. 分封诸侯

    B. 设立郡县

    C. 设置提点刑狱司

    D. 采用“皇帝”称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

    A. 南书房没有设立

    B. 皇权的加强

    C. 机构的减少

    D. 内阁尚未设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

    A. 证明皇位正统

    B. 体现皇权独尊

    C. 保证皇位世袭

    D. 震慑割据篡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我朝罢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其中“我朝”是指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题文)在宁波天一阁展出的一件清代麻布坎肩,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科举考试中以四书五经为题的科举范文4万余字。据考证,这是当年一个考生在科举考试时用来抄袭的作弊工具,这件坎肩作弊衣是复制品。材料表明:

    A.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走向衰落

    B. 科举考试不能选拔真正优秀人才

    C. 考四书五经易产生作弊

    D. 科举制并不是完全公平公正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矢志改革,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和参知政事等职。其中,相副职,分割其行政权的是

    A. 签判

    B. 知县

    C. 通判

    D. 参知政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 )

    A. 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 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C. 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 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关于“推恩令”的理解与说明,最为确切的是

    A. 将皇恩推广于天下,让老百姓不同程度地得到好处

    B. 将皇恩施于诸侯王及其子弟,以使之顺从皇帝,从而维护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 准许诸侯王将封地再分给子弟以建立侯国,从而削弱王国的直属领地

    D. 推恩只是一种欺骗,是封建皇帝愚弄臣下和人民的手段,根本不能实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西汉设置十三部刺史分化相权

    B. 宋代设立三司使以分割丞相的财权

    C. 元朝实行行省制加强中央权力

    D. 明太祖设置内阁限制宰相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唐朝这一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 中书省负责封驳审议职能

    B. 三省宰相拥有最终决定权

    C. 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D. 分割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整肃吏治、防治贪腐是历代王朝都很关注的问题,为此均会设置专门的机构。下列官职中,直接履行该使命的是

    A. 秦朝的郡守

    B. 汉朝的刺史

    C. 宋朝的参知政事

    D. 明朝的内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这主要是指他

    A. 继承了秦国王位

    B.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C. 灭六国统一天下

    D. 修建万里长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有学者说,西周国家是一个“权力代理的亲族邑制国家”。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西周(    )

    A.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等级制度            B.确立了上下尊卑的礼乐制度

    C.以同宗同族作为分封的主体            D.实行“天下共主”的集权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具有“合法性”的是:

    A. 兼并争霸

    B. 楚王问鼎

    C. 三家分晋

    D. 设置官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上书请求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佑驳回,皇帝最后采纳了崔佑的意见。据此推知,崔佑所属的部门应是

    A. 中书省   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吏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语书》中,凡是“正”字都写成“端”字(如以矫端民心;毋公端之心),这一现象与我国封建社会的避讳制度有关。据此判断,这批竹简应属于下列哪一朝代

    A. 西周

    B. 明朝

    C. 西汉

    D. 秦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有学者说,汉代人们的自我奋斗代替了祖先的荫庇和血统论,从而使许多出身于平民的人物活跃于政治舞台。这是因为汉代

    A. 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

    B. 军功授官已经成为主流

    C. 人们的参政热情提高

    D. 皇权专制统治得到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废除了丞相职位,但又导致繁杂事务集于一身的烦   恼。为解决这一烦恼,明成祖设立了什么机构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A. 殿阁大学士   B. 刺史   C. 参知政事   D. 内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

    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编者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编自《皇明祖训》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何在?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所实施的举措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一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封诸侯,班赐宗彝①,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材料三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引用材料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5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6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