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null 2 题,单选题 11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null 共 2 题
  1.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 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 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 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 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撇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 ……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与影响。(7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7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10分)

    (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1 题
  1. 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这个词就常常用来描述从18世纪初至19世纪下半叶这段时期的发展。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但同时期的物质进步和社会动荡相结合又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深刻变化。这些深刻变化包括

    ①西方国家阶级分化加剧

    ②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③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④“福利国家”日渐完备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黄宗羲晚年为人撰写的碑铭传状和致友人书中赞誉康熙帝为“圣天子”,称清朝为“国朝”,并使用清朝年号。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清朝统治得到汉族知识分子认可

    B. 康熙帝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

    C. 黄宗羲充分肯定君主专制制度

    D. 清政府不再限制知识分子言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希罗多德借美伽比佐斯之口说道:“没有比不好对付的群众更愚蠢和横暴无礼的了。把我们自己从一个暴君的横暴无礼的统治之下拯救出来,却又用它来换取那肆无忌惮的人民大众的专擅,那是不能容忍的事情。”希罗多德意在批评雅典的(     )

    A.君主专制     B.贵族政治     C.血缘政治     D.民主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随着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15---16世纪的大航海运动,古老的地中海贸易路线被土耳其人破坏和新的贸易路线产生,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衰落。”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

    A. 文艺复兴的经济基础不复存在

    B. 文艺复兴运动扩张到欧洲其他国家

    C. 意大利天主教会的极力压制

    D. 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大功告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11年冬,天津《大公报》组织“君主立宪、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共16篇文章获奖。这些文章中,主张君主立宪的有11篇,主张民主立宪的有2篇,观点不明确的有3篇。据此,我们可以肯定

    ①获奖文章大多持有君主立宪论      ②应征文章大多数持有君主立宪论

    ③征文评选者大多持君主立宪论      ④当时的国人大多赞成君主立宪论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A. 1915年   B. 1917年   C. 1920年   D. 1924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以下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为

    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之处,并独有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②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③大清大皇帝允许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

    ④(朝鲜国)像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除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②③④①

    D. ③④②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隋唐君主为加强统治,致力于削弱门阀势力,唐初曾将民间声望最高的崔氏降格为第三等姓氏,武则天提高进士科地位以打击擅长明经科的世族。到了晚唐时,唐文宗欲把公主下嫁给门阀世族时感慨:“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这反映出隋唐时

    A. 宗法制与封建专制互为表里

    B. 科举制对士族产生的影响很小

    C. 社会结构的改变十分缓慢

    D. 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并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记者问时,引用了“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几句诗。该提问可能涉及的是

    A. 中美关系问题

    B. 台湾问题

    C. 西藏问题

    D. 钓鱼岛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 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 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 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唐长孺说:“汉末大姓、名士是魏晋士族的基础,而士族的形成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保证士族在政治上的世袭特权,实质上就是保证当朝显贵的世袭特权,因而魏晋显贵家族最有资格成为士族。”这句话不能反映出

    A.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

    B. 皇权承认了士族在政治上的特殊地位

    C. 士族成为魏晋君主专制制度的威胁

    D. 士族与九品中正制是相伴而生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为建立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我们能从今天就醒起来,那么中国前途的命运,还是很大的希望。……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

    ——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的演讲

    材料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当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这里是共和国的摇篮。

    ——中共赣州市委、赣州市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画册》

    材料三  1944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第三届三次大会上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地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建立联合政府就是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行民主基础上的多党制。

    ——谢春涛主编《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1)依据材料一,“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是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分析未能建立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怎样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分析其建立的历史条件。

    (3)材料三表明中国共产党希望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后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是什么性质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材料二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2年3月2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叙利亚问题联合特使的“主席声明”。该声明内容主要是在尊重叙利亚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基础上,欢迎安南被任命为联合特使。声明表示,安理会将全面支持安南的斡旋工作,并呼吁叙利亚各方面积极配合安南的和平行动。

    主席声明在内容上较西方提出的决议草案具有以下几点主要变动:第一,强调尊重叙利亚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第二,没有包含或者暗示涉及政权更迭的内容;第三,没有涉及武力干预、制裁或威胁使用制裁的内容;第四,没有片面地向叙利亚政府施压或者使用强烈谴责叙利亚当局暴力镇压等内容。

    (1)根据材料归纳联合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2)与国联相比,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联合国能够发挥更大作用的原因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保留(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阿卡德米学园里,亚里士多德经常跟他的老师柏拉图争论,有时候,会把老师问得答不上来。亚里士多德的所有著述都像是如同柏拉图对话,但师徒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却不尽相同。例如,柏拉图认为,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理念,它是世界的本原;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每一个物体都由形式和物质组成。柏拉图认为,研究物质世界只能获得不确定的“意见”,而不能获得知识;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物质世界值得研究,尽管认识中有错误,但也有真理成分,科学的任务就是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知识。

    (1)据上述材料,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讨论一个什么哲学问题?各持怎样的观点?

    (2)你怎样看待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态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