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句子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基础知识综合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对比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名著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树树皆秋色,_____。(王绩《野望》)

    (2)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4)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5)征蓬出汉塞,_____。(王维《使至塞上》)

    (6)_____,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

    (7)夕日欲颓,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8)悬泉瀑布,飞漱其间,_____,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9)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孝”文化,尽管是中国人的根文化,也塑造着每个人的精神气质。

    B.2017年《魅力中国城》颁奖盛典落下帷幕,随州荣获中国十佳魅力城市。

    C.对自然界的利用和开发,应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D.《经典咏流传》告诉我们,古诗词本身有着无穷魅力,今人只差爱上的机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基础知识综合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碍,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学习《首届诺贝尔奖bān①(A.搬  B.颁)发》,我们了解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是为了[甲](A.奖励  B.奖赏)那些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朗读《“飞天”凌空》,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中夺得十米跳台跳水冠军的英姿和听到了观众[乙](A.震耳欲聋  B.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朗读《一着②(A.zhuó  B.zháo)惊海天》,我们心潮澎湃,豪情万丈,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

    (1)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_____          ②____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          乙________

    (3)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

    A.追思与缅怀   决心与信念   光荣与梦想

    B.光荣与梦想   决心与信念   追思与缅怀

    C.追思与缅怀   光荣与梦想   决心与信念

    D.光荣与梦想   追思与缅怀   决心与信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孤山寺”“贾亭”交代春行路线,“初平”“低”将湖、岸、云巧妙连在一起。

    B.颔联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写春天的禽鸟,“几处”说明数量少,与“早莺”的“早”相照应。

    C.颈联中的“乱”“迷”传神地写出春花的特点、游人的感受,“渐”“才”写出花草向荣的趋势。

    D.尾联中的“行不足”指作者因体力不支,走不到湖东尽头,只好在白沙堤旁的杨柳下歇息。

    (2)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中的“争”字为人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对比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①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指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是日剧饮而归。

    注:①[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③[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怀民亦未寝

    ②盖竹柏影也

    ③遂往求疗

    ④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B.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C.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D.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4)细读(甲)(乙)两文,说说这两篇文章表现作者的心境有什么异同。

    相同:

    不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忠诚无声

    韩丽敏

    林强在“基本指挥所”帐篷前立定,喊了声报告!

    林强吧,进来!总指挥柳杨在帐篷内说。

    林强撩开帐篷门帘走进去,立正、敬礼:柳总指挥!

    柳杨已经离开座位,抬手还了礼,满意地说:够迅速,合格!

    召之即来是一名军人应具备的起码素质,如果连这都做不到,说做新形势下能打仗打胜仗的革命军人,就是瞎扯。林强说。

    柳杨黝黑清瘦的脸上法令纹刀刻一般,那双不大但极其有神的眼睛流露着赞许的光芒。他点点头说:自觉在改革大局下行动,是流淌在军人血液里的“崇高基因”,围绕打仗搞科研,就是自觉践行强军目标。林强,实践证明,你是经得住考验的,“强人”这个绰号,并非浪得虚名啊。

    林强的脸红了一下,尴尬地来回搓着两只大手,说:我就是这么个直来直去的性子,也想改,也试过,可不说实话不干实事的滋味,真不是谁都能承受的,顺其自然吧。

    改他干吗!大家喜欢的就是你这种实干精神,咱研究所几个常委,谈起你都竖这个。柳杨说着竖起大拇指。

    林强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便不接柳杨的话茬,而是问:柳总指挥,急着让我过来,是不是有新任务?

    柳杨不想一上来就告诉他家里接二连三发生的事情,一个人承受能力再大,忽闻慈父身患绝症、孩子临近高考发生状况,也很难能把持住。自己也曾家有考生,高考前那种紧张那种焦灼,自己深有体会。这样想着,柳杨敛起笑容,说:那我言归正传。是这样,今天一上班,所办秘书将电话打到我这儿,说昨天下午政委在301医院,遇到你家属背着儿子跑上跑下做检查,一问才知道,是你那宝贝儿子凌一在学校打篮球时,腿受了点伤……

    林强的脸色顷刻间煞白,不安与焦虑毫无掩饰地写满全脸:我儿子腿受伤啦?严不严重?

    柳杨的大手掌按在林强的肩膀上,有力晃了晃,像是安慰又像是给他定心丸:别急,应该就是肌肉拉伤之类的。柳杨撒了个善意的小谎。接着他又说,你的请假报告填的是6月4号开始休假,休8天,我已经签字,政委的意思让你提前回去几天,离高考也就一周多点时间了,不能为了工作,真就连家也不要了。这里信号不好,跟家里通个电话也难,还是提前回吧,陪陪儿子和老婆。一眨眼你来这边已经三个多月,其他干部还可以轮着倒休几天,你却扎了根似的;中间虽说回过一趟,还是因为工作,我这个总指挥有责任,没安排好。噢,机票都给你订好了,下午两点三十分起飞。一会儿你去交代下手头工作,收拾收拾就出发吧。

    柳杨没把林强父亲身患重疾刚刚手术的事情,在这个时候一并告诉林强。现实太残酷,他不想让林强同时承受双重痛苦。

    林强好不容易等到自己安检,刚要走向指定位置,手机在兜里又震动起来。他对安检人员说声抱歉,自觉站到一边,掏出手机。还没有过什么时候,林强如此担心漏接妻子的来电。

    手机屏上显示的却是邹永川的名字。他心里一紧。工作区域不能开手机,不能打私人电话,打手机需要坐车到几十里以外的地方。不是特别重要的事,小邹是不会给自己打电话的。

    小邹,什么情况?林强紧张地问。

    林主任,刚才进行突然断电快速恢复网络通信试验,可是……

    林强感到自己的心都要飞出喉咙:说结果!

    加电后所有数据成为乱码,能用的恢复手段都试过了,数据……没找回来。电话那边的邹永川已经带了哭腔。

    林强握着手机半晌没说话。此刻,他的脸发木头发木周身发木,仿佛忽然失忆,大脑一片空白。

    半晌,林强才回过神来,说小邹,我知道了,别着急,先挂电话吧。林强握手机的手无力地垂下,站在那儿茫然地注视着前方,直到安检员请他过去进行安检的声音传来,他才如梦方醒。这个时候,一个念头在脑海形成!

    林强对安检员说声谢谢,拎起小旅行箱,穿过等待安检的队伍,匆匆朝机票改签处走去……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标题体现了林强对军队、对国家的忠诚,是默默地用实际行动证明的,是无声的奉献。

    B.本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如语言、动作、心理等,通过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C.文章运用插叙的方法,叙述了林强为了完成科研任务,扎根部队,放弃了回家照顾亲人的机会。

    D.文章结尾处的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含蓄的空白,暗示了林强最后的决定。

    (2)文章画线句子为什么要特地交代工作地点不能打手机?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加以分析。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林强感到自己的心都要飞出喉咙:说结果!”(请从修辞手法或语言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②“林强握手机的手无力地垂下,站在那儿茫然地注视着前方。”(加点词体现了林强怎样的心理?联系上下文加以分析)

    (4)文章倒数第二段写到“这个时候,一个念头在脑海形成”,请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个“念头”是什么。

    (5)阅读全文,说说林强为什么会得到“强人”这个绰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

    朱自清的一生,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他的一生,极其认真。

    朱自清写作时,往往要先细心斟酌后才会动笔,往往写完无须修改。但因为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所以,他的清贫一部分原因是写得太慢。《荷塘月色》中提到了蝉鸣。有人写信给朱自清,说蝉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后来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为此,朱自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语言学家王力、诗词专家黄节、俞平伯等人请教。平时,他也坚持用中、英、日三种文字书写日记,以此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在教学上,朱自清也是极其认真。比如,他开设的选修课“文辞研究”只有王瑶一个学生。尽管这样,朱自清仍然如平常一样地讲授、考试。在工作上,朱自清做事原则性很强。他在辞去图书馆馆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特地将一个不称职的馆员辞退。朱自清说:“我不能把确实无法胜任图书馆工作的人留给继任的图书馆馆长,让我充好人而继任馆长当恶人。”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如今,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为这个以理工科见长的知名学府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人,应该怎么样度过这一生?1916年,刚刚成年的北京大学预科学生朱自华在思索这个问题。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处于关键阶段,战事正隆。当时的中国,因为袁世凯去世,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时期。这样的时代,称之为乱世并不过分。在父亲的勉力张罗下,朱自华举办了一场体面的婚礼。妻子武钟谦是名医之女,温柔贤惠,善于持家。作为结婚礼物,父亲为他置办了一件紫貂皮大衣——《背影》里的紫毛大衣即是。然而,在大学期间,为了买一本《韦伯斯特大字典》,他将这件紫貂皮大衣当掉了。

    为了明志,朱自华改名“自清”,以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朱自清顺便把表字也一并解决了,他以“佩弦”为字,时刻警策自己。为了达到自清的目的,便于自我反省,朱自清每天都写日记。但后人从他的日记里,感受最深的却是清贫。他的日记,几乎就是一部民国知识分子贫困史。朱自清从1924年7月28日开始记日记。翻开日记第一页,就是两条借贷记录:1924年7月29日,晚与房东借米四升。旧历年关亦有相似情形:30日,午后向张益三借五元,甚忸怩!

    “七七事变”后,朱自清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昆明时期,物价奇高,他不得不开源节流。吃,靠和青年助教合住一室搭伙、包饭,或到朋友家蹭饭,因饭菜粗硬、食无规律,胃病长期不愈,日记中常常看到胃病发作的文字。穿,则常年不添新衣,一度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成为联大一景。至于开源,则是拼命写文章、做兼职。因为经常借不到钱,朱自清不得不和当铺打交道。在1942到1943年间,他隔三岔五地跑寄卖行,先后拿去寄售的物件有:网球拍、字典、灯泡、行军床、被单、橡皮管、墨盒、皮外衣、窗帘。为此,朱自清没少受奸商的气。

    1945年夏天,抗战临近胜利,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

    当时,法币急速贬值,到1948年的时候,买一包纸烟都要几万块钱。朱自清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国民党政府为了平息高级知识分子的怨气,向他们派发一种配购证,可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美国支援的面粉”。清华大学学生吴晗和其他人为了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号召大家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

    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朱自清第一个在声明上签了字,并愤然地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1948年8月,朱自清的体重仅有38.8公斤。1948年8月12日,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对第二任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这成了他的遗言。

    朱自清去世时,钱包里仅有6万元,这点儿钱在当时连一个包子都买不到……

    一代散文大师,匆匆而去,背影长留。朱自清去世后,清华园第一次为一位老师去世降半旗志哀。友人是这么评价他的——“纯粹的君子”(沈从文)、“最完整的人格”(李广田)、“完美的人格”(叶圣陶)。

    相关链接:

    《声明》原文:“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购买的或给予的。下列同仁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特此声明。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朱自清写作时,先斟酌后动笔,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为“蝉鸣”的细节,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又两次亲自验证,还专门写文章。

    B.朱自清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语言学家王力、诗词专家黄节、俞平伯等人请教,坚持用三种文字书写日记,以此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C.朱自清教学认真,做事原则性强。他的选修课只有王瑶一个学生,却照常讲课考试;在辞去图书馆馆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将不称职的图书馆工作职员辞退。

    D.文中引用传主自己的话“做事有原则,做人有气节”,还引用了沈从文、叶圣陶等名人对传主的评价,这些引用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权威性和感染力,直接突出传主的不凡形象及其高尚的人格与气节。

    (2)1948年8月12日,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对第二任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从炼字角度分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3)文章题目是“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可以说朱先生的人格因“生不逢时”而显得更加完美。请结合文本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速度并不均匀。他根据实验的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材料二)

    下面是美国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24小时以后还能记住多少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得的知识1天内如不复习,只剩下最初的33.7%。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减慢。

    B. 记忆诗歌散文等有意义的材料比记忆无意义的材料速度要快,遗忘的速度也比较快。

    C. 喜欢实践练习,与别人探讨问题,并且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的人,记忆留存最多。

    D. 老师说,学生听,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是最差的,阅读比聆听记住的东西会更多。

    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你认为哪三个因素决定了记忆保存的量?

    3.小华一直为不能提高学习成绩而苦恼,根据上述材料,请你给小华提出至少4条建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完成各题。

    (1)填空题。

    ①《红星照耀中国》中“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儿的“西北部”指斯诺采访的主要地点是_____。

    ②“他是行伍出身,他小时候被继母赶出家门,做过各种工作,童年遭受了各种苦难。他十八岁当上了排长,参加了推翻当时一个姓胡的督军的密谋。”这里的他指_____,他读了《_____》一书后不再悲观,开始怀着社会是可以改造的新信念而工作。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我一边和他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他,因为在中国,像许多其他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选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文中的“他”是________,在斯诺只身前往红都保安时,“他”给了“我”哪些帮助?请简述: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说出两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巧克力香甜的味道让人满足;香茗甘醇的味道让人宁静;母亲的味道让人安心;友谊的味道让人愉悦……对你而言,世间一定有某个人或物或情埋藏在记忆深处,散发着它独特的幽香。请以“   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 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