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

    A. 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 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

    C. 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D.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医术以治病救人为宗旨,被称为“仁术”;历代知识分子很多兼通医术,故有“十儒九医”之说;范仲淹也曾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 古代科技具有强烈实用性

    B. 科技与儒家思想关系密切

    C. 古代医学受西方科技影响

    D. 古代知识分子学识较广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义”。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辨。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望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 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

    B. 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思想启蒙

    C. 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

    D. 政府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这反映出

    A. 孟子立论的基础是儒家的道德体系

    B. 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与孔子的观点截然不同

    C. 在君民关系上孟子秉承了孔子“礼”的学说

    D. 孟子用“民本主义”思想阐释君臣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君舟民水”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

    A. 游离于民本与尊君的两端,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 从尊君角度论述民本思想,反映了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C. 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适应了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D. 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以说明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本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和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思想是(  )

    A. 儒、道、法、墨   B. 道、儒、法、墨

    C. 儒、法、道、墨   D. 道、法、儒、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题文)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有

    A. 铁犁牛耕+庄园经济+贵族政治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

    B. 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官僚政治体制+百家争鸣的局面

    C. 男耕女织+城市商业+垂直管理体制+宗法和礼乐制度

    D. 精耕细作+重农抑商+分封制度体系+大一统思想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朱熹之所以得中进士,是因为他在答卷中糅进了佛理,他的成才之路也是始于儒家经典,中间泛滥释老,最后归本孔孟.但他学成后,对佛道有很多批评和攻击的言论.这种变化反映了

    A. 程朱理学中糅进了佛道思想

    B. 朱熹最终对佛道思想的排斥

    C. 理学是以先秦儒学为起点的

    D. 朱熹维护儒学纯粹性的精神趋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面是我国宋代至清代不同性质书院比例状况表。此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书院逐渐被纳入了国家教育体系

    B. 书院比例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必然结果

    C. 明清时期官办教育体系日渐完善

    D. 封建政府对思想控制呈现出加强的趋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 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B. 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C. 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D. 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鲁迅先生就中国古代科技的发明与应用有一段论述:“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鲁迅先生所说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文化的封闭性

    B. 中西不同的社会环境

    C. 中西对外开放的程度不同

    D. 中国古代应用技术落后于西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近代中国,改名成为一种时尚,如胡适原学名胡洪骍,他在上海因听人讲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进化论原理,而在1910年改名为胡适;诗人柳亚子初名慰高,号安如,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字人权,号亚卢,意为亚洲之卢梭,后觉不够谦逊,改为亚子。上述材料反映了

    A. 西方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B. 改名已趋向政治化

    C. 有识之士追求民主进步

    D.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最古的文字有三种,巴比伦人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图画文字和中国文字,他们都由图画演进为文字。有些人把文字进化分做四个阶段:一、图画字;二、义符字;三、声符字;四、字母。他们说中国人没有用字母,所以在原古时期上停留了两千年,文字的繁难,形成了中国文化进步的阻碍。这种错误的观察者,他们不知道文化不会停留在那一点上的。在这时期内,中国曾经有过璀璨的文化,使她的邻邦高丽、日本、安南等都采用了她的文字。可见中国文字足够适应那时的需要,它能一直应用到现在,一定有它本身的价值……淘汰跟选择,在中国文字历史里,曾经不断的发展。我们可以把用不着的文字尽量淘汰,选出并保留若干重要的文字,用最少的文字来作记载并包括一切思想或语言的工具,我相信中国文字是可以做成这样的。

    ——摘编自唐兰《中国文字学》

    材料二  我要爽爽快快说几句话;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我再大胆宣言道: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至废汉文之后,应代以何种文字,此固非一人所能论定。玄同之意,则以为当采用文法简赅、发音整齐、语根精良之人为的文字ESPERANTO(世界语)。

    ——摘自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新青年》第四卷第四号

    材料三  2005年2月9日,韩国政府宣布:在所有公务文件和交通标志等领域,全面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中国汉字和汉字标记,以适应世界化的时代潮流。并且提出了《推动汉字并用方案》,为了发展韩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与东亚汉字文化圈国家的积极交流和推动韩国观光事业的大力发展,将目前完全使用韩国文字的公务文件改为韩、汉两种文字并用,以解决韩文难以清楚的表明汉字含义的历史难题。2015年10月30由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于丹主持的“活化汉字”研讨活动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将一台以汉字为媒的中国文化讲坛搬上国际舞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字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玄同观点产生的原因并进行评价。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请谈谈你对中国文字发展的建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司马迁《史记·商君书》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宋代)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以及人头攒动的瓦合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忘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希腊)在海外贸易和工商欲比较发达的城邦,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

    围绕材料,结合中外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材料 

    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