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单选题 30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26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0 题
  1. 2015年习近平在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一思想源于中国古代的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科举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十八世纪,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是

    A. 公平竞争

    B. 以文治国

    C. 分科考试

    D. 重视教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北宋宰相赵普认为,“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初统治者制定的“治之”之财的措施是

    A. 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

    B. 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

    C.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D. 中央设置二府三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清代六部长官均无权对各省督抚直接发布命令,则不得谓是总辖全国之行政长官。又各部尚书,侍郎均有单独上奏之权,则各部尚书亦并不得谓是统率各该部之惟一长官。清制六部尚书、左右侍郎俱满、汉各一人,则一部而长官六人。此等各无专事……”最符合上述材料主旨的是

    A. 清代通过“以满制汉”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清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了新的发展

    C. 对六部的权限规定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D. 清代中央机构的设置相对比较完善和成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谏议制度是监察制度的一部分,“谏”字的独特含义是对皇帝的绝对权威提出异议。唐代的门下省具有谏议和封驳职能……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设的谏议机构却没有了。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谏议制度能够从根本上限制皇权至上

    B.唐代谏议制度对皇权不起作用

    C.明清谏议机构消失是服务于皇权需要

    D.明清监察制度对君臣形同虚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国古代,“内重外轻虽无割据之忧,却使地方失去绥靖御侮能力,在内忧外患交加的情况下,就要导致亡国的危险”。这一观点

    A. 主张在中央集权前提下地方适度分权

    B. 与唐宋王朝走向瓦解的历史教训相符合

    C. 认为君主集权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D. 强调制度设计应该遵循外重内轻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A. 官员晋升制度化规范化

    B. 官员层级设置调整

    C. 文官地位得到明显提升

    D. 废丞相,权分六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被废,改为流官统治。土司制度的这一变化发展轨迹反映了

    A.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西南军务的强化

    C. 文化交流的强化

    D. 民族融合的强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土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 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 国家与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D.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之处是

    A. 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B. 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

    C. 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

    D. 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西周时期,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并承担相应的义务。这一制度是

    A. 奴隶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于中国古代的“仁、义、信”等思想。中国古代的“仁、义、信”思想属于

    A. 儒家思想

    B. 墨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许多来自古代中原地区的丝织品,请判断新疆地区使用中原丝织品,最早可能是在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根本目的是

    A. 巩固大一统王朝

    B. 推行新儒学教育

    C. 排斥法道诸学说

    D. 加强对官吏控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江南地区在《史记》中曾被描述为“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但在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开发。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江南开发因素的是

    A. 优越的自然条件

    B. 北方人口的南迁

    C. 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D. 经济重心的南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歌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

    A. 政治清明

    B. 科举兴盛

    C. 民族融合

    D. 经济繁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隋朝开始设置进士科,主要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而唐明重视考诗赋。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唐朝

    A. 经济的繁荣

    B. 科技的发展

    C. 市民文学的兴起

    D. 诗歌创作的繁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A.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 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宋朝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的时代”。这种创新和繁荣的表现是

    A. 发明雕版印刷术

    B. 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C. 改进造纸术

    D.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 五铢钱

    B. 贝币

    C. 圆形方孔钱

    D. 交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A. 行省制

    B. 科举制

    C. 郡县

    D. 厂卫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的统治者从思想领城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将人们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材料中的“思想的牢笼”是指

    A. 焚书坑儒

    B. 罢黜百家

    C. 大兴文字狱

    D. 闭关锁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题文)清朝前期,我国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康熙帝为此所住的努力是

    A. 统一蒙古草原

    B.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 设置台湾府

    D. 设置伊犁将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统一蒙古族各部,建立蒙古国的是

    A. 阿骨打

    B. 阿保机

    C. 铁木真

    D. 忽必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

    A. 闭关锁国

    B. 重农抑商

    C. 君主专制

    D. 对外贸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观察下图,西周分封时,将同姓诸侯国与异姓诸侯国交错分布,其主要目的是

    A. 分而治之

    B. 巩固统治

    C. 论功行赏

    D. 富国强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假设在下图所示中央机构所在的朝代,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座宫殿,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官员的印信,上刻“冀州刺史”,这位官员最早可能生活在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材料意在说明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A. 重文轻武

    B. 强化皇权

    C. 分权制约

    D. 控制地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是什么制度?依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

    (2)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的变化,依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3)依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示,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历史知识,有助于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结构。下面是王明同学依据初中教材而绘制的我国古代部分朝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至明清,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渊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1)材料一中的示意图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个朝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一是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对丞相、御史等大臣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群臣提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应上尊号为“泰皇”。嬴政并不以此为满足,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

    材料二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材料三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乾隆(1736~1796年在位)

    (1)嬴政以“皇帝”为名号的主要意图是什么?下一代“皇帝”是通过何种方式产生的?

    (2)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有何影响?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时的中书省在职能上有何区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山东是我国经济和文化大省,历史悠久。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的山东行政图

    材料二  据文献记载:

    ①鲁、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的独立性。

    ②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二、图三反映的山东大地出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一、图二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在地方权限上有何不同?

    (3)材料一中哪两幅图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指出两者共同的深远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