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单选题 27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7 题
  1.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是

    A. 永久居住权

    B. 海关管理权

    C. 领事裁判权

    D. 片面最惠国待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世界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社会和思想的酝酿,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这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的主要影响是

    A. 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

    B. 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

    C. 加速国家统一的进程

    D. 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 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 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 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 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

    A.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B.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 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D. 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题文)史料记载:“687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人名)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刘祎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主要是因为它违反了

    A. 诏令须经起草和审议的程序

    B. 诏令须由枢密院负责的规定

    C.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材料反映了

    A. 元代行省划分依据是山川便利

    B. 元代行省使地方割据有良好的地理条件

    C. 元代行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作者对元代的行省划分依据持批判态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据此可知(  )

    A. 宗法制度自此建立起来

    B. 分封制以屏护周朝为目的

    C. 分封对象都是宗族血亲

    D. 血缘亲疏是受封等级依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题文)“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最有可能是

    A. 汉朝人

    B. 唐朝人

    C. 宋朝人

    D. 清朝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雍正四年(1726年)初有军机处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明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为户部一分支下属。至八年时专管军务,而十年正式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即以文书的形式告知)各省。这表明军机处

    A. 可以避免大臣专权

    B. 逐渐成为中枢机构

    C. 与内阁的地位相当

    D. 已失去其绝密特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实质上是:

    A. 否定公民民主政治

    B. 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

    C. 肯定国家制衡机制

    D. 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研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对这一问题,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最正确的回答是( )

    A. 甲: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   B. 乙: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C. 丙: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   D. 丁: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太平天国龙凤殿有一副对联:“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此联充分说明:

    ①太平天国的政治理想是统一中国,实现民主

    ②太平天国领袖存在封建意识

    ③太平天国希望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太平盛世

    ④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

    A. 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 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

    C. 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 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在托克维尔看来

    A. 规定选举资格违背平等自由精神

    B. 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

    C. 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

    D. 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A. 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 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 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 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民初著名政论家黄远庸曾写道:“由今思之,革命者,亦即罢学风潮之放大影片而已。综自革命后种种政界现象,凡系革命派所主持者,无一不与取缔风潮相似。革命之后,不从政治轨道为和平进行,乃一切以罢学式的革命之精神行之,至于一败涂地,而受此后种种恶果。”材料反映了(   )

    A.作者对辛亥革命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B.辛亥革命其实就是一场大的罢学风潮

    C.暴力革命需要先进革命精神指导

    D.作者主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麦迪逊说:“在设计一个由人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据此,美国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体现了以下原则

    ①联邦制        ②分权制衡      ③消灭奴隶制度    ④民主原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的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员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 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 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 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 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面作用。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人世界还会晚若干年。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A. 打击了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 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世界潮流

    C. 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D. 激发了汉族士大夫致力于自救变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列条约内容中能反映出列强对华侵略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各个领域,使中国在经济和财政上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依附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述主张出自于《资政新篇》的是(     )

    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B.“兴医院以济疾苦……仰体天父、天兄圣心者,题缘而成其举。”

    C.“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列关于19世纪初英国对中国鸦片走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英国侵略中国的唯一方式

    B.为英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C.原因是自然经济对英国商品的抵制

    D.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有学者认为:“《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此观点的依据是战胜国

    A. 掀起瓜分狂潮

    B. 要求扩大市场

    C. 扩大资本输出

    D. 希望利益均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陈独秀在谈到两党合作方式时说: “只不过是因为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压力,中国共产党才勉强承认在国民党内开展活动的必要性。 ”这表明

    A. 中共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   B. 共产国际错误指导中国革命

    C. 中共在政治上尚不成熟   D. 陈独秀排斥革命统一战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观察下图,导致中共党员数量和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的屠杀政策 

    ②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重新选择 

    ③红军长征推动农村革命运动的高涨  

    ④日本扩大侵华对革命力量的打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3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议中写道:“争取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这表明当时

    A. 中共已经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

    B. 中共中央尚未接受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中共已脱离了共产国际的指导

    D. 中共将城市斗争与农村革命紧密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一般认为,在以分封制为主的时代中,县制较早地出现于公元前688 年的秦国。与县相比,郡有军事渊源,在一开始,郡被认为不如县重要,但最终县成为从属于郡的一级行政单位。这反映出

    A. 当时秦国已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 魏国与周边各国的争霸战争频繁

    C. 当时各国都普遍实行了郡县制度   D. 先秦已具中央集权制发展的趋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关注和保障普通人的基本权利,代表了立法理念的进步方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十二铜表法》第9表

    (1)《十二铜表法》在罗马法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结合材料一指出该条款体现的立法观念?

    材料二  “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

    ——任东来《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2)材料二作者认为美国宪法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这一功能对美国社会政治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材料三  世界近代各国重要法案一览表

    时间

    国别

    法案名称

    主要特点

    1689年

    英国

    《权利法案》

    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

    1787年

    美国

    《联邦宪法》

    体现人民主权、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原则,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政体

    1791年

    法国

    《法国宪法》

    确立君主立宪制,王权受到严格限制。

    1871年

    德国

    《德意志帝国宪法》

    规定皇帝拥有军队指挥权、官吏任免权、议会召集权和解散权

    1889年

    日本

    《大日本帝国宪法》

    确定了君主立宪政体,保障臣民拥有基本权利,但天皇拥有制定法规、缔结条约等不受议会制约的权力

    1912年

    中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拥有人身、言论等基本权利,实行三权分立的共和制

    1924年

    土耳其

    共和国宪法

    土耳其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大国民议会被赋予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权力,确立了一种以多数人统治为主要原则的民主制度

    (3)根据材料三,结合世界潮流和近代亚洲各国宪法,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简要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元璋)因考虑到“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遂于是年九月“置四辅官”。要求他们“宜体朕怀,心常格神,行常履道,位理赞化,以安生民”。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二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祥,内阁会议先就来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三,概括中英两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对本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