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2 题,选择题 1 题,null 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2 题
  1. 《辛亥革命时的乡居记闻》中写道:最滑稽的是,我们这穷乡僻壤里也闹什么民主党、共和党。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又找到新的出路了,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共和党,还有的来了个双保险,民主党共和党都加了。”这反映了

    A. 辛亥革命得到了广大民众支持   B. 辛亥革命失败有其必然性

    C. 地方乡绅成为革命的中间力量   D. 政治革命促进农村大变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54年,毛泽东在会见英国外宾时说:“中国、苏联、英国和其他各大国都靠拢些,也包括美国在内。希望美国也采取和平共处的政策。美国这样的大国如果不要和平,我们就不得安宁,大家也不得安宁。”这表明

    A. 中国希望联合美国抗衡苏联的威胁

    B. 中国外交对意识形态有所突破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公认

    D. 中国外交的重点开始转向大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英文中的uncle在中文中等同于伯父、叔父、舅父、叔、姑父等称谓,brother-in-law在中文中等同于姐夫、妹夫、大伯、小叔等称谓。这一现象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密切相关(  )

    A. 分封制   B. 中央集权制   C. 宗法制   D. 皇位世袭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截止2014年1月,我国海军已派出16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共护航中外船舶5400余艘。中国已向20余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军事观察员、民事督察和民事官员以及工程兵部队。这反映了

    A. 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合作

    B. 中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 中国稳步推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D. 中国和平崛起理念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A. 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B.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C. 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D. 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历史上最早设县的是楚国和秦国。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汉时期推行全国,达千余县之多。春秋至秦汉时期郡县制的变迁

    A. 加强了君主专制

    B. 拓展了中国疆域

    C. 实现了国家统一

    D. 推动了官僚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马克思在评价某事件时说:“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一集团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由材料可知,“这次革命”

    A. 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B.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初次尝试

    C. 是马克思直接领导斗争的结果

    D.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得出

    项目

    中共党员

    民主党派

    无党派

    工人

    农民

    解放军

    归国华侨

    少数民族

    妇女

    人数

    668

    274

    284

    100

    63

    60

    30

    177

    147

    比例

    54.48%

    22.85%

    23.16%

    8.16%

    5.14%

    4.89%

    2.45%

    14.43%

    11.99%

    A. 人民代表主要是经政治协商推举出来的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殷商时期就有新年祈福的传统。甲骨文中“福”字,形为“两手捧酒献于祭台上”(下图),这反映出

    A. 早期政治制度的血缘宗族基础

    B. 殷商统治集团尚未高度集权

    C. 分封制与宗法制密切结合

    D. 专制王权的独尊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樊树志说:“国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再把土地和人口分给卿、大夫,叫做‘立家’。”这表明分封制

    A. 分土分民

    B. 维系亲情

    C. 家国情怀

    D. 贵族专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雅典)未经考验的人们,完全没有经验的人们……支持了有害的战争,让那些制造麻烦的人负责公共事务,从城邦中驱逐了最能为它服务的公民。”下列说法中符合材料原意的是

    A. 雅典民主运行的有序和规范

    B. 公民对民主权利的理性使用

    C. 雅典直接民主制有严重弊端

    D. 公民对民主政治的广泛参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面是某国侵华计划的部分内容。为了达到这项目的,该国发动了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法战争

    D. 中日甲午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百姓条例》规定:“不要钱漕,但天下米谷、商贾资本,皆为天王所有,全应解归圣库,大口岁给一石,小口五斗,以为口食而已。”此条例有利于

    A. 维护小生产者的利益

    B. 瓦解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C. 赢得农民群众的支持

    D. 保证太平军的军需供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是《时报》在1907年8月26日刊登的漫画。图画中间的长柄勺代表官员,他们从代表民众的坛子里舀出资源,再将它经过政府这一漏斗,注入外国人的茶壶中去。这主要说明了

    A. 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B. 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加剧

    C. 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

    D. 清末“新政”收效甚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孙中山在檀香山演说时说:“我们一定要在非满族的中国人中间发扬民族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一经唤起,中华民族必将使其四亿人民的力量奋起并永远推翻清王朝。”由此可知,此时的孙中山

    A. 给中国社会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B. 把“反清”作为革命的目标

    C. 摆脱了狭隘的大汉族主义思想

    D. 正确理解了中国的民族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37年3月,毛泽东发表谈话指出,阶级斗争应该以照顾大局为原则,采取协商办法,这种改良是革命的,土地革命现在不是主导地位。这次谈话的背景是

    A. 土地革命遭遇重大挫折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 工农武装割据难以为继

    D. 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17年8月,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列举了革命后准备实施的措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一切官吏由选举产生;公务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平均工资等。这些措施直接源于

    A.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B. 国际工人协会的指示

    C. 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

    D. 巴黎公社的斗争经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下列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 材料描述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行为

    B. 当时”群众的迫切需要”包括退出一战

    C. 拖延不决的问题”还包括建立苏维埃政府

    D. “最终被人民抛弃”指十月革命的爆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下图所示的五个省级自治区,按其成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②①⑤③④

    B. ②①④③⑤

    C. ①⑤②④③

    D. ③②①⑤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观察下图,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1949年出现建交高峰是因为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1972年建交高峰的出现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

    C. 1992年出现建交高峰是因为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D. 三次建交高峰都是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法西斯势力死灰复燃

    B. 新的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C. 乔治凯南在危言耸听

    D. 美苏间的冷战即将开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的非常激烈……美国遇到了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这里的“他们”包括

    A. 日本

    B. 苏联

    C. 中国

    D. 欧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2016年6月,英国进行了脱欧公投。回望历史,西方的经济起飞,经历了从“小邦”逐渐走向“大型的经济邦联”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951年,法、德和英等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B. 1958年,欧洲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C. 1991年,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标志着欧盟诞生

    D. 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共有58席,由各邦任命的代表组成,它有权提出和通过法案,颁布某些行政法令“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这些规定表明当时德国

    A. 实行君主立宪制

    B. 皇帝是政府首脑

    C. 议会“统而不治”

    D. 议会并无实际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里克利说“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机警的技巧。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荣耀的公职”包括哪些?如何理解“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民主“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一论断的理解。

    (3)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什么制度?试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雅典民主制和罗马法是西方古代社会重要的政治文明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7世纪的雅典经济与社会的危机,使许多小自耕农靠借债度日,最终失去了土地或自由。前594年,执政官梭伦采取了许多措施,试图解决这一危机。前5世纪,平民主权形成了风尚。无可争辩,这种政体是一种民主政体。但是从某些方面看,它是一种很不广泛的民主,而从另一些方面看,它又是非常激进的民主。

    ——摘编自[法]雅克琳娜·罗米伊《希腊民主的问题》

    材料二  西塞罗提出: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法律,自然法是最高法,人定法只是自然法的摹本。他又说:“它不会今天在罗马立一项规则,而在雅典立另一项规则。有的将是一种法律,永远不变的法律,任何时期、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的法律。”西塞罗将自然法观念注入罗马法学以后,理性、平等、正义等自然法理念也被灌输到万民法中。

    ——曾尔恕《外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中直接解决“小自耕农”问题的措施。并简述雅典民主“很不广泛”和“非常激进”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并简要评价这一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自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迄今,半个世纪以来世界政治舞台风云变幻,兴衰起落,发生了非常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冷战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一种以“二元两极”为特征的世界体系。所谓“二元”,是指这一阶段的世界发生了横向的结构性分裂……它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而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所谓“两极”,是指因制度性裂变而形成的两大国家集团各有一个支配性的力量中心,而且两者都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从而构成了国际体系层面“两个世界”的对峙。

    ——余伟民《冷战是这样开始的》

    材料二  60至70年代逐渐形成了三个世界并存的世界格局。它是在国际形势大分化、大动荡、大改组的基础上产生的。首先体现在第三世界的兴起……它们开始作为一支重要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新兴民族国家日益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发展力量。其次体现在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

    ——赵立冲《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探析》

    材料三  关于筹备新的联盟条约的谈判已经进入死胡同,各共和国退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客观进程和成立独立国家联盟已经成为现实。

    ——《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共和国首脑声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世界”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60至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表现,并根据所学知识列举“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的具体表现。

    (3)简述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对当时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