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0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17 题,材料分析题 1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

    A. 中央集权

    B. 家国一体

    C. 天下为公

    D. 官僚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为正式的辅政机构。”符合这一情况的实例有

    ①秦朝御史大夫

    ②汉朝尚书令

    ③明朝殿阁大学士

    ④清朝军机大臣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7 题
  1. “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A. 皇位世袭

    B. 皇帝独尊

    C. 君权神授

    D. 家天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 )

    A. 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 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 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钱穆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秦朝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主要是因为

    A. 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 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 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

    D. 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史学家吕思勉在论述中国古代的“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和宗法制

    C. 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

    D. 三省六部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优秀”主要是指

    A. 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

    B. 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

    C. 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

    D. 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题文)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其与察举制相比

    A.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B. 提高了儒生的地位

    C. 使社会各阶层流动制度化

    D. 打破了政治权威和物质财富等级的世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从其布局特点可以判断元统治者的用意主要在于

    A. 扩大地方行政管理范围及权限

    B. 促进各地区间的经济平衡发展

    C. 防范地方割据以巩固中央集权

    D. 南北纵向分区有利于民族融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对下表中“大臣”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1.发折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

    7.开面

    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2.接折

    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

    8.交折

    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3.见面

    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9.月折

    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4.述旨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10.随手

    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5.过朱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11.封柜

    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6.交发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A. 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B. 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C. 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

    D. 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与之渊源对应正确的是( )

    A. 夏、王位世袭制   B. 周、分封制   C. 周、宗法制   D. 唐、科举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据此推断,秦汉“化家成国”主要得益于

    A. 实行分封制

    B. 实行宗法制

    C. 采用严刑酷法

    D. 推行郡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 强化君主专制

    B. 加强思想控制

    C. 防止诸侯割据

    D. 加强中央集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题文)政治制度文明之魂为“有衡”。“有衡”首先表现为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下列史实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A. 汉代分封同姓王

    B. 唐朝三省并立

    C. 元代推行行省制

    D. 清朝设军机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该文物的价值包括

    ①说明了铭文最早使用于丹徒区   

    ②体现了西周完整的宗法结构

    ③佐证了西周实行过分封制      

    ④反映了西周的青铜冶炼技术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

    A. 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B. 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

    C. 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D. 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比较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中央官吏日益增多

    B. 以分权实现集权

    C. 尚书省权力最大

    D. 太尉权力分到兵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

    两宋

    明清

    项目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 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D. 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国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从此以后,中国的皇帝不得不与庞大的文官集团共治天下,内廷与外朝的区分,颇同今日企业组织董事会与公司抗衡相似。

    ——许绰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中国传统政治,既主选贤与能,为何不想出一种皇帝公选的制度来呢?这亦有它外在客观条件之限制。在贵族政治下,皇位容易公选,小国寡民城市国家的皇帝,也易公选。中国自秦以后,却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社会上又没有特权贵族存在,散漫的一千几百个县行政单位,居民多数在农村,皇帝公选无法推行。有一个举国共戴长期世袭的元首,国家易趋安定。只求他不太作恶,利害两权,而容许一个世袭皇室之存在,这不能说是全由于皇帝方面之压力,也不能说是全由于人民方面之奴性。这尽可有一个较近光明的看法,较近情理的说法。

    ——钱穆《国史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晚期至秦汉政治制度的变化趋势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未能确立皇帝公选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其深远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