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null 1 题,单选题 23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 题
  1. 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鸠列举被告的种种权利,卢梭为儿童的权利辩护,伏尔泰为司法不公的受害者平反昭雪,康德分析世界和平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 捍卫人道精神

    B. 倡导人性解放

    C. 批判专制统治

    D. 追求民主法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有学者指出:“冷战”终结后,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国际政治体系宛如一个正在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材料的主旨是

    A. 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

    B. 经济全球化加剧各国间政治冲突

    C. 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

    D. 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实行全球治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3 题
  1. 2018年元月16日,加拿大和美国在加拿大的温哥华共同主持召开了包括韩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国,但未有中国、俄罗斯参加的旨在向朝鲜平壤施压使其放弃核武器和弹道导弹项目的联合会议。这次会议与60多年前同样是针对朝鲜的行动相比(   )

    A. 行为合法,且目的高度一致   B. 行为不合法,目的高度一致

    C. 行为不合法,目的不完全相同   D. 行为合法,目的不完全相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33~1944年在任的美国国务卿考德尔•霍尔就当时的国际贸易状况谈到:“无拘无束的自由贸易对应着和平时代;而高关税、贸易壁垒和不平等的经济竞争,则对应着战争……”战后国际社会在吸取这一教训的基础上成立的组织

    A. 致力于消灭国际性贫困

    B. 权威性和有效性强

    C. 促进了国际汇率的稳定

    D. 坚持非歧视性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10年,中国、印度以及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表现都大大好于美欧发达国家。2012年,亚洲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占三分之一,美国在亚洲的直接投资远远超过西欧,亚洲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表明

    A. 形成了欧美亚三足鼎立的局面

    B. 世界经济重心转移趋势明显

    C. 美国大力实施“重返亚洲”战略

    D. “一超多强”格局日趋模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罗斯福指出:1936年全国47%的家庭和个人的年均收入不足1000美元,而1.5%的家庭的收入相当于这47%的家庭的总收入;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这表明“新政”的目的在于

    A.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B. 防止贫富差距过大

    C. 维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D. 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74~1976年任美国驻苏大使的沃尔特·斯托塞尔认为,像麦克林《美国派》之类的软摇滚或歌手兼作词者米歇尔的《巴黎自由人》等,能够对受压抑已久的苏联民众产生巨大冲击。因此他建议政府派出鲍勃。迪伦、唐。麦克林、琼尼。米歇尔和詹姆斯。泰勒等歌手前往苏联巡回演出,去赢得苏联民众。斯托塞尔此举表明

    A. 美国政府经济影响力的下降

    B. 苏联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极度匮乏

    C. 用艺术外交来改善美苏关系

    D. 意图修正苏联社会主义文化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海外媒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中国学者对此基本持反对观点,其原因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实际上

    A. 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B. 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C. 把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D. 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学者指出,雅典人认为城邦是按照血缘关系组成的公民群体,在血统上排斥外来因子,奴隶大多数是“进口”而来,自然被排斥在外,外邦人更不必言。但是外邦人在经济文化领域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这就弥补了其政治权利上的缺失。材料表明

    A. 参与城邦政治文化生活是雅典人的权利和义务

    B. 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 雅典城邦具有开放和排外的双重性质

    D. 外邦人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公民阶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发表于1970年的美国短篇小说《玻璃山》,全文共分为100段,每段平均才一句话,并用阿拉伯数字标记出顺序,从1到100似购物清单的罗列以表面的数字逻辑和平行结构分解了文章的中心,从而凸显出上下文联系的不紧密。这一风格

    A. 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形式

    B. 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模仿

    C. 强调整体把握文章主旨

    D. 突出文章主旨的明确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据统计,18世紀末,英国棉纺厂中,约3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6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下、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这客观上反映出

    A. 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规模扩大

    B. 机器生产摆脱地理环境限制

    C. 工业化造成分工越来越细密

    D. 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集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

    A.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 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 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期,新古典主义美术流行。美术家们将大量的历史人物纳入他们的创作题材,如大卫的《马拉之死》(马拉,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重要领导人)《拿破仑加冕》。他们的这些创作题材是源于现实生活中的

    A. 革命失败,封建统治加强

    B. 新制度确立,经济发展快

    C. 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D. 社会急剧变化,英雄辈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开启

    A. 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B. 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

    C. 缓和了美苏争霸造成的紧张局势 D. 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学阶梯》中说:“通过合意缔结契约之债是因为,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言或文字只需要实施交易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这种交易也可在未出席者之间缔结”。这反映了当时罗马法

    A. 重视保护居民的意愿

    B. 合意契约取代了法律

    C. 注重对法律追本求源

    D. 突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神才是智慧的……他仅仅是用我的名字作为说明,像是在说,人们啊,唯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的这一思想主要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 具有浓厚的宗教意识

    B. 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

    C. 批判人是万物的尺度

    D. 初具理性主义的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表是哈德良皇帝(117~138年在位)以后罗马皇帝创制和执行法律的几种方式。这反映出当时的罗马

    A. 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

    B. 皇帝统揽一切权力的趋势

    C. 立法权完全落入皇帝之手

    D. 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4世纪,一场重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到来了,人文主义开路、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相继取得了璀璨辉煌的成就,群星闪烁,灿若霓虹。”下列有关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叙述,你认为有误的一项是

    A. 运动的目的是重新学习和宣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让人们回忆起古代的辉煌

    B. “由信仰、幻想、幼稚或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

    C. 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赞扬人性高贵的文学作品,都体现了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

    D. 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马丁·路德宣称,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种主张在当时的主要进步意义在于

    A. 打破了罗马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 使个人获得了与教皇同等的宗教地位

    C. 打击了宗教权和专制王权

    D. 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救赎的自主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884年英国通过《人民代表法》,该法案规定:把1867年曾授予自治市的公民权扩大到郡的工人(房客及其家庭),尤其是农业工人那里。1886年又通过了另一项重新分配议席的法令,规定:空额议席重新分配,空出来的席位分配给英格兰、威尔士和部分新兴城市。英国上述改革指施

    A. 取消了对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

    B. 消除了英国议会制度中的积弊

    C. 促使工业资产阶级进一步崛起

    D. 使城乡获得了均等的民主权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题文)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中产阶级发起了服装改革的湖流,男子的服装变得十分简洁,典型的男装是西装外套和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20世纪初,妇女中广泛流行短裙和女士长裤。这一时期的服饰变化

    A. 反映了妇女地位的下降

    B. 适应了生产领域的变革

    C. 缩小了男女间贫富差距

    D. 强化了服装的装饰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在1920年12月,列宁说,不使小农经济在实际上得到大量的改善,我们就没有出路,因为没有这个基础,任何经济建设都不能进行,无论多么伟大的计划都会落空”,也“不应该幻想向社会主义和集体化的过渡”。这说明列宁

    A. 认为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

    B. 认为推行新经济政策时机不成熟

    C. 看到了当时经济政策的一些弊端

    D. 在经济政策取舍上逐渐过于保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一战前,英国形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食利阶层,这一阶层向国外投资大幅度增加,以此获取利润,在国内大量修建狩猎场和赛马场,这一变化反映英国

    A. 社会创新氛围不足

    B. 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C. 国际金融竞争力下降

    D. 第三产业得以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回家的关系,实行以“缓和、均势与联盟”为基础的新东方政策。这反映了当时的德国

    A. 与美国对抗的外交策略

    B. 欧共体成立后推动北约东扩

    C. 拉拢东欧国家以实现国家统一

    D. 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下的政策调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美国在19世纪末提出了“海洋自由”原则,与欧洲“海洋权”战略形成鲜明对比。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又提出“海洋控制”战略和“陆海空一体战”理论,相继赢得了太平洋战争和美苏军备竞赛的胜利。材料表明近代以来

    A. 美国对外战略务实且具有前瞻性

    B. 海洋是美国与他国争夺的出发点

    C. 欧洲在理论创新上落后于美国

    D. 技术的进步奠定了美国的崛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窗见河,出门过桥”的江南水乡双林镇,元明以来,史载“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五月载银而至,委积如瓦砾。”“吾镇之乡村无不栽桑”,“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男子或从事绞线,常出市买丝卖绢”。外来商人形成规模,出现了泾县会馆、宁绍会馆等。随着外来定居的商人通过家族繁衍和科举考试成为本地的缙绅,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都较前大为减淡。士绅并不像某种“经纪”或者“代理人”,他们似乎在这个官府不在场的地方扮演着官府的角色。崇善堂等地方慈善组织逐渐向地方自治组织转化,基于共同利害的社区认同开始形成

    ——据赵世瑜《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社会变迁》等

    材料二  中世纪晚期以来,几乎所有威尼斯人都是商人,他们的活动使得地中海的商业网络扩大,甚至进入中亚、印度和中国去寻找商业机遇。威尼斯货币是当时欧洲普遍流通的货币。银行家们向从事远距离贸易的商人发放信贷凭证,商人们发明了分散商业投资的新方法,有限责任促进了商业合伙关系的形成。关于债务、破产等的商业习惯法得到推广。威尼斯还成立了城市共和国,他们自己管理城市事务。每一种公共设施都可在威尼斯找到典范:退休公务人员的年金制,对孤寡的照顾,医院的医疗福利制度等等。威尼斯作为“自由的长女,闪烁着自由之光的童贞城市”,堪称世界上早期第一个近代化(城市)国家

    ——据(美)本特利《新全球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双林镇和威尼斯城市发展特点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双林镇为代表的江南市镇和以威尼斯为代表的意大利城市对两国社会转型影响不同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出现了一场住房危机。面对危机的加深,1928年苏联最高苏维埃出台了《住房建设法案》,明确提及“有必要鼓励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激起了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的热情。前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私人投资的住房建设占总数的22.5%。国家除了为民众分配住房外,还提供了房屋租赁,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免费租赁房屋,或者是低房租政策。此外,苏联政府还对原有房屋进行了维修或加固,费用由政府承担,并要求住户至少居住三年时间。政府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减少人员流动,缓解城市住房紧张局面。但是国家每年制定的住房建设计划,一直都无法按计划完成。

    ——摘编自沈晓龙《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苏联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研究》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的住房政策,是美国克服经济危机、解决社会中相对贫困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的一项重要对策,同时也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3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住房政策(部分)

    ——摘编自黄安年《美国政府的住房福利保障政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苏两国出现住房危机的背景,并概括两国解决住房问题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住房政策实施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的历史作用绘制了下图。该图反映了二战后的国际社会环境发生的多方位的变迁,这些变迁对国家行为模式产生了阻碍或激励性的影响。

    ——摘编自朱大伟《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模式的转换》

    请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图进行探讨。(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