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单选题 19 题,非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9 题
  1. 张謇认为“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此言论认为该革命最伟大的贡献是

    A. 结束了专制统治

    B. 促进社会习俗变革

    C. 推动工业化进程

    D. 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这次改革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向‘衰败选区’开刀。56个衰败选区被废除,30个小的选区失掉席位。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立了40多个新选区;二是规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推动这次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 议席名额分配不合理

    C. 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D. 圈地运动的深入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据此可知,西周

    A. 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

    B. 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

    C. 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

    D. 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共产党宣言》

    A.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 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C. 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D. 预见了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丹麦作家何铭生认为:“在1937年初之前,‘城市战’对于世人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这年秋天在上海进行的战役改变了这一切。”这次战役

    A. 使东三省逐步沦陷

    B. 是国共两党携手抗战的成果

    C. 是正面战场的胜利

    D. 宣告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世界文明史》载:“罗马公民最可贵的特权就是他的身体、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他在涉讼之时可不受刑罚或粗暴对待,罗马法最值得赞美的是它保护个人对抗国家。”材料表明,罗马法的价值主要在于

    A. 防范公权力侵害私权利

    B. 保护罗马公民享有特权

    C. 鼓励公民个人对抗国家

    D. 个人权益高于国家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赵翼《陔馀丛考》载:“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由此说明

    A. 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设

    B. 行省制度开启于金代

    C. 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

    D. 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二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这最简单的口号直击人心。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了十月革命前,成为35万人的大党。由此说明当时

    A. 退出一战的俄国急需土地和面包

    B. 民意成为革命发展的助推力

    C. 布尔什维克政党获得了执政地位

    D. 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 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 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

    A. 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 延续意识形态外交

    C. 拯救了美国的衰落

    D. 奉行国家利益至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题文)“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这个宪法”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这个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 “统一战线”的职能是民主协商和执政为民

    D. “新胜利”包括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史学家对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洪仁玕的定位较高,评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这主要是看重他

    A. 领导抗击西方列强侵略

    B. 大力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 最早进行“师夷”实践

    D.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剑桥美国史》:“在冷战的背景下,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单化,美国的主要威胁来自里根所称的‘邪恶帝国’苏联。1991年苏联的解体摧毁了这个框架,开启了通往乔治·布什乐观地称为‘新世界秩序’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也许不可避免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这段话旨在强调

    A. 冷战客观上缓和了国际局势

    B. 美苏对抗导致世界秩序稳定

    C. 新旧秩序转换中的局势动荡

    D. 美国主导新世界秩序的重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

    A. 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

    B. 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

    C. 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

    D. 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表中数据表明台湾对大陆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这主要得益于

    年份

    企业(个)

    年增长率(%)

    合同金额(亿美元)

    年增长率(%)

    1991

    1735

    57.30

    13.90

    54.60

    1992

    6430

    270.60

    55.43

    298.70

    1993

    10945

    70.20

    99.03

    79.90

    A. “一国两制”方针指引

    B. “一个中国”共识达成

    C. 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

    D. 海峡两岸“三通”实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联邦宪法》第六条第二款:“宪法、为实现宪法而制定的联邦立法、根据联邦授权已经缔结和将要缔结的条约,为联邦最高法律;各邦宪法和立法若与联邦最高法律抵触,各邦法官应受最高法律约束。”该条款确立的原则是

    A. 集权制原则

    B. 联邦制原则

    C. 共和制原则

    D. 人民主权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纪念章表达人们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缅怀。下列按照纪念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红军十周年纪念章     ②渡江战役纪念章       ③解放东北纪念章      ④百团大战纪念章

    A. ①②④③   B. ①④③②   C. ②①④③   D. ④①③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2018年,随着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热播,这激起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国宝文物的热爱与探索。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国宝文物经历了两次大规模迁移:第一次是从北平迁移到上海;第二次是从上海由三路转运到西南、西北地区。导致国宝文物大规模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了全国   B. 抗日战争的影响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需要   D. 三大战役的进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对于一国本身来说,它将阻止外来敌对势力的渗透,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它倡导多方面的合作,会给国家的发展带来裨益。对于双边和多边关系来说,它不仅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而且为形成长远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材料评价的国际组织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波谲云诡,变化莫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材料二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它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和发展。在21世纪可预见的时间内,欧洲仍然是两个联盟共存的欧洲。值得注意的是,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

    ——姜宪明、何苗《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2009年)

    请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发表“战争才刚刚开始”言论的历史背景。这场战争伊始,美国采取的对外政治策略与经济手段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两个联盟”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主次关系”变化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括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二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四 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古希腊有些城邦,贵族委托一个德高望重的公民负责改革法律,以消除最明显的不公正现象。雅典的梭伦就是其中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出身贵族,所以他有资格当选首席执政,但他不是那些作威作福的贵族显族。他的家境中平,早年曾兼营贸易,与商旅为伍,并且周游海外,成为饱学之士,被时人誉为“七贤”之一他同情平民,又曾在雅典与邻邦麦加拉的战斗中勇立战功,率众攻克应属雅典的萨拉米岛,因此他在群众中很有威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梭伦:“我给予民众足够的好处,而毫不剥削也不增加他们的权利。对于那些具有实力,并且利用自己的财富施展实力的人,我也注意不使他们受到丝毫损失。”“对于民众如果不过分放纵,也不粗暴地对待他们,他们对首领也会极其顺从。”

    ——摘编自(法)阿尔德伯特《欧洲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从梭伦的出身和经历分析,雅典贵族为什么委托梭伦“负责改革法律”?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是如何给下层平民“足够的好处”但又“不过分放纵”的?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千古一帝”秦始皇,不仅具有雄才大略,而且还重视人才,知人善用,开拓进取,成为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材料一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起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李斯上书曰:“……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籍寇兵,赍盗粮者也”。王(嬴政)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政治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蒙毅,军事方面的人才有王氏、蒙氏父子,外交方面的人才有郑国、监御史禄,法律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赵高。在七十位博士中也有来自各家各派的人才,并不偏重于一家一派。就连民间经济人才乌氏傈、巴寡妇清,嬴政都给了他们很高的待遇。……即使敌人阵营中的人……原来要杀掉的郑国也被继续留任,完成预定的水利工程,重用魏国的军事家尉缭,让其掌管军队,征伐各国。

    ——范双杰《试论嬴政的用人之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在秦国对待宾客态度的不同及理由。对此,秦始皇的做法是怎样的?

    (2)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在用人过程中体现的特点。并指出其用人之道的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