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1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5 题
  1. 春秋战国时期,原先深藏于宮廷密室的图书典籍散落民间,成为一般平民的读物。“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已是大势所趋。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 私学兴起推动教育平等

    B. 社会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

    C. 文化下移导致官学崩溃

    D. “百家争鸣”成为时代潮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西汉武帝正式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唐宋时期,“重农抑商”一度松缓,至明清时期,该政策又严厉起来。这反映出重农抑商

    A. 仅执行于秦汉与明清时期

    B. 肇始于汉武帝时期

    C. 切合传统政治体制的本质

    D. 根本影响商业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元朝征服南宋后不久,开始将宣慰司置于行省之下,并确立了“立行省处不立宣慰司”的原则。此举产生的影响是

    A. 中书省无力控制地方诸行省

    B. 促使地方行政体系日渐完善

    C. 导致行省的职权“大而不专”

    D. 利于完善元朝地方行政系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元杂剧的作者中,有的是“书会才人”,有的是“职业演员”,更多的是怀才不遇或充任下级官吏的文人。这主要反映出元杂剧

    A. 演出角色的多样性

    B. 剧本创作的多元性

    C. 演出服务的上层性

    D. 戏剧内容的娱乐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记载,郑和每次出使西洋,率领官、士、卒多达一二万人,因各种原因,许多人都在所经过的地方定居下来。据此可知

    A. 明朝朝贡贸易经济效益好

    B.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海外移民

    C. 明朝东南沿海遭西方侵略

    D. 明朝政府一度放弃了海禁的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朱元璋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布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布政使负责宣传、执行朝廷的政令,秉承朝廷的意旨。朱元璋的这一改革意在

    A. 彻底消除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B. 改变元朝的中央政府机构

    C. 革除官僚机构设置上的弊端

    D. 强化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窃谓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则人人有争利之心。”这一认识的背景可能是

    A. 洋务运动的开展

    B. 甲午战后列强在华设厂

    C. 维新派倡导商战理念

    D. 三十年代民族危机加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897年,梁启超在给严复的信中说:“譬犹民主,固教时之善图也。然今日民义未讲,则无宁先藉君权以转移之。”这可以说明梁启超

    A. 极力要求废除君主体制

    B. 主张利用君权推进民主

    C. 认为兴民权无益于救亡

    D. 认为君主应还政于民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838年,林则徐奉召进京期间受到不寻常的礼遇,他以私人身份被道光帝召见竟达十九次,随后不久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 鸦片走私已引起清廷重视

    B. 道光帝坚决捍卫大国颜面

    C. 鸦片输入威胁到清朝统治

    D. 禁烟主张得到了朝廷认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辛丑条约》“修订商约”交涉中,清廷代表针对仅对方有权提出修约的规定,提出“既有商议二字,便是彼此可以商改”。这说明清政府

    A. 反对接受现有的条约关系

    B. 拒绝西方列强的修约要求

    C. 对条约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D. 试图逐步修改不平等条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06年,某报道说:“(天律)电车开驶而后,旅行即便,界价尤廉,境内欢迎……座间客满,肩为之摩,甚至有无甚要事姑借以游览者。”这一报道

    A. 揭示了电车已成为大众化工具

    B. 强调了电车深受人们的青睐

    C. 重在说明电车具有大量的优点

    D. 表明电车取代原有出行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据统计,中国所需酒精,在1932年以前全赖进口,1932年以后才出现酒精厂,1937年已经有20家左右。出现这一结果的有利条件是

    A.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B. 酒精厂对技术要求不高

    C. 政府经济政策的支持

    D. 列强受经济危机的打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毛泽东最先设想"三大改造”需用三到四个五年计划(即十五到二十年时间)完成,后来这一时间被不断压缩,最终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三大改造。对这一变化原因的合理解释是

    A. 中国经济建设效率很高

    B.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明显

    C. 民众对党和政府的拥护

    D. 新生政权面临着外部压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电影艺术家赵丹在谈到“双百”方针时曾说道:“艺术,是艺术家自己的事,如果党管文艺管得太具体,文艺就没希望。”据此,赵丹意在强调

    A. 新中国文艺领域出现“左”倾思想

    B. “文革”对艺术界的干预过多

    C. 艺术自由需坚持“双百”方针

    D. 新中国文艺发展过程较为曲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71年第26届联大在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英、法、荷等西方国家投了赞成票,而中国援助的刚果等国却投了反对票。据此判断,当时的国际背景是

    A. 中美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B. 中美关系出现解冻迹象

    C. 中国外交政策面临重大考验

    D. 美苏两大阵营不复存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题文)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该文件的内容可能是

    A.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B.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C. 社员的家庭副业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

    D. 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有计划地合并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新中国成立后,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不断增加,70年代以来更是迅速,掀起建交高潮。其主要原因是

    A.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及综合国力的增强

    B. 进入新时期我国调整外交政策和方针

    C. 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及发展

    D. 我国强化了外交政策的革命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僭主恨苏格拉底入骨,但不敢杀他,雅典民主派却通过民主的程序,杀死了苏格拉底。”从中可看出

    A. 僭主政治比雅典民主政治开明公正

    B. 直接民主容易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

    C. 雅典民主程序体现了法律公正

    D. 雅典民主政治更容易导致独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法学阶梯》是罗马法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简要明了法学原理如“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奴役是违背自然法的(因为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据此可知,罗马法的立法基础是

    A. 自然法思想

    B. 分权制衡

    C. 立法宽简

    D. 民主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孟德斯鸠对中国文化进行了考察,认为它是世界上并存的许多民族文化之一,反对西欧基督教垄断全部”德行”和“真理”的观点。孟德斯鸠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A. 凸显中华文化的世界地位

    B. 抨击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C. 论证分权与制衡的合理性

    D. 阐述西欧的宗教压迫沉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871年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经济实力位居欧洲前列;但同时,德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发展缓慢。对此现象理解合理的是

    A. 德国政体符合民族特征有利于经济发展

    B.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解了民众的民主诉求

    C. 集权体制是工业化初步发展的制度保障

    D. 复杂的国际矛盾阻碍了德国政治的民主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巴黎公社的许多法令和措施都是在得到民众同意的情况下颁布和实施的,还将会议讨论的问题等刊登在出版的公报上。这些举措

    A. 反映政权的无产阶级属性

    B. 保证了公社政策的正确性

    C. 体现了行政的公开性原则

    D. 有利于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题文)勃列日涅夫把85%以上的工业投资用于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发展军事工业,强调发展战略核武器和远洋海军。从1965年的326亿美元到1981年增至1550亿美元,即增长了3.75倍,占苏联财政支出的1/3。这一决策造成的负面结果是

    A. 使苏联军费开支不断增大

    B. 苏联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C. 与美国争霸处于相对优勢

    D. 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模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据统计,从1955年到1968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法国是5.7%,联邦德国是5.1%,意大利是5.6%,英国是2.8%,日本达到了7.2%,同时期内,所有小国的平均增长率为4.4%。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 建立了公平公正的贸易体制

    B. 世界经济发展相对均衡

    C. 欧洲经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

    D. 世界经济秩序相对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他们深受德国古典暂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强调主观、天才和灵感,强调人性的自由和解放,在艺术创作中注重艺术家的主观创造性,表现出对历史的兴趣并关注杜会现实中的重大事件。体现这一特点的作品有

    A. 《蒙娜丽莎》

    B. 《自由引导人民》

    C. 《拾穗者》

    D. 《日出·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个世纪以来,“光荣革命”被赞美为不流血的、理智的、温和的甚至是保守的政治变动,它是在避免而不是完成革命。但狄金森(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强调这的确是一次革命,它使英国的国家统治机构和权力运行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政变,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革命

    ——《1688:一场真正的现代革命?》

    材料二  革命给了国人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但却没法像魔棒一样,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中国不仅没有因此而走向富强,反而更易混乱。很多人明白,一个有两千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骤然实行共和,而且学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其实难免清化不良。但是,人们不情愿看着刚确立的进化论历史观在自己身上破产,不愿意承认自己跟西方人实不一样,没法原封不动地移植一个“最好的制度”。于是,只能把混乱归咎于变革的不彻底、革命的不彻底,因此也只在前进方向上做更激进的动作,革命,再革命,从制度变革走向文化和伦理革命,再则阶级革命,把中国社会翻过来,将传统的结构彻底打碎,建设一个人们谁也难弄明白的世界。

    ——张鸣《辛亥革命前后,摇晃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狄金森对“光荣革命”的态度,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狄金森持这种态度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最好的制度”未能在中国实现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社会变革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里首先出现的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工业革命竟然是从人要穿这件事情上取得突破的。……工业革命是人类自由在宗教、政治、经济、法律、科学等方面经过漫长的发展而达到临界点时的一次光辉灿烂的裂变!这个发展方向极其幸运地由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所代表,一经爆发,它即以其不可阻挡的力量,急剧地改变着全人类。

    ——摘编自王永全《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必备条件》

    材料二  在斯大林看来,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的在于免除“落后挨打”的局面,基础在于“优先发展重工业”,关键在于实现“迅速赶超"。社会主义工业化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增强了苏联的国力,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但也带来了巨大弊端,其经验教训是: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缺乏内在的刺激动カ;单一的公有制,缺乏经济活力;农轻重比例重失调,严重影响了经济全面发展和社会稳定。

    ——摘自秦正为《国家利益:斯大林会主义工业化思想的内核》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英、苏两国工业化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英、苏两国工业化的弊端及其造成的消极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据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

    表格为公元1世纪至鸦片战争前的中外科技发明状况统计表。从中提取相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于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