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材料作文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2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年365天,因为有了二十四节气,不再是机械、冰冷的阿拉伯数字。每过15天,生活这个舞台的背景就会被更换一回。当孤鸟低回,叶落窗前,天心月圆时,我就想起杜甫的诗:             。倘若没有二十四节气,杜甫也就无感而生了吧。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正盛开。

    B.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

    C. 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

    D.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 哪知都督传见他之后,东问西问绕了好大一个圈儿,后来图穷匕见,露出本意。

    B. 新军在戚继光领导下,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秋毫无犯百姓的财物,多次建立战功,战斗力非常强,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C. 同一切非正义的统治者一样,他们色厉内荏,十分害怕中国老百姓,简直害怕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程度。

    D. 互联网安全是国家安全重要的部分,对网络安全问题,不可放任自流,不可掉以轻心,决不能出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局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参加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的中国短道速滑队,是由从十六名集训队员中挑选出的优秀选手组成的,是一支新老结合、充满希望的队伍。

    B. 历代改革的督行者大都是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广泛社会认可度、丰富的治政经验、渊博的学识和鲜明的个人意志于一体的“政治强人”。

    C. 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

    D. 土耳其政府军对伊拉克北部库尔德工人党武装的进攻早有准备,从上月底就开始向士伊边界一带集结部队,并部署了大量重型武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

    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但舆论纷纷中,难免有人对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中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

    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梦想,的确没那么简单。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

    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的能力。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读书的“有用”,就在于丰富个人素质。大学教育能使人视野宏阔、见识丰盈,并塑造人的价值观,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

    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月18日)

    材料二

    在1月3日晚上的直播中,两个90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在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最后演变成为撕书直播。她们对礼物中的书本不屑一顾,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

    如今,“读书无用论”渐渐流传,一是因为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因为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大部分知识内容都会忘记。

    读书有何用?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

    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要学,不仅我们学,下一代也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

    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

    (选自“红网”,2017年1月4日)

    材料三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让人惊诧的是,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那么这就引出了一系列问题:“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到底有多大的市场?一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有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

    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这些“高考名村”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出过大学生,他们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效仿;二是,尽管生活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应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

    要想彻底铲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诸如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荐、名校联合招生等教育改革举措,应该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3月1日)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某位名人认为读书无用,因为在他看来,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胆量是很重要的,学历不如胆量。

    B. 外国网友对“读书有何用”这一问题的回答十分巧妙,运用类比的方法说明读过的一些书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C. 网红们读不读书不重要,因为他们不需要读书就可以成功;我们读不读书很重要,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

    D.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很有市场,但有些农村却成为“高考名村”,因为这些地方上世纪80年代曾出过大学生。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话作为引子,引出话题“读书无用论”,论述后指出,在这个时代需要读书。

    B. 材料二用两个90后网红姑娘在直播中撕书并表示读书没用的事件引出话题,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批判。

    C. 材料三以农村地区出现“高考名村”这一事件引出讨论,认为这些地区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

    D.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读书无用论”问题,都分析了“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并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

    E.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专业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针对当前“读书无用论”流行的现实进行报道,议论性较强。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应该如何解决“读书无用论”的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族传统手艺及其价值,正在被人们认识,其独特的技艺和工艺价值,也正在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而被人们关注。在许多地方,传统手艺正在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被激活成当地文化和经济的新的建构方式。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转型,也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保护方法。民族传统手艺生态化保护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要想办法让其“活”在当下。

    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文化记忆。为了留住文化记忆,就要进行本真性传承。在当代语境中,传统手艺并非只是传统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古俗”或“遗物”,它容纳了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表达了一方水土的集体情感和意志,具有情感交流与生活交际的价值。存活于乡土社区的传统手艺,其价值和意义是在乡土语境中生成和实现的。由于全球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无论是其技艺传承还是生产规模,都不可逆转地在现代社会走向衰落。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不在于其产品,而是要确保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它涉及技艺本身的传承与记录、传承人的保护和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三个方面。

    留住手艺,只有本真性保护是不够的,赋予传统手艺以生命,让其“活”在当下,尚需很好地开发与利用。衍生性生产就是在充分尊重传统手艺形式、内涵和基本元素的前提下,通过题材的转换、内容的变化、功能的放大或用途的改变,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仅就功能而言,既可从物用形态向精神形态衍生,也可从物用形态向文化形态衍生。如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衍生出的美术陶瓷,使现代景德镇陶瓷发展出了对审美性、艺术性、文化性的追求。再如,传统的刺绣枕片、石雕木雕等非常实用的产品,已纷纷被移植到显示古老文明和民俗的装饰之中。从生态学角度看,这种衍生性生产不仅保护了传统手艺,而且还通过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增强了传统手艺“自我造血”的能力,赋予了手艺与时俱进的品格。

    生态化保护还需让传统手艺创意性发展。文化生态论认为,文化传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传统手艺的传承也需要创意性发展,它不是新与旧的简单更迭,而是传统智慧与当代生活的有机融合,需要更多汲取传统手艺的理念和经验,形成面向生活的应用和表达。传统手艺及其对物的循环再造、对生态自然的依存,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低碳、环保、循环经济的理念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在当代,一批有眼光的设计师走出工作室,走进田间地头,与传统手艺人有效合作,取得了可贵的创意。以此创意生活,不仅可以继承和延续传统,而且彰显了一种具有积极的时代性的生活态度。

    (摘编自《生态化保护:让民族传统手艺“活”在当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代表着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的传统手艺,正成为地方上文化和经济新的建构方式。

    B. 传统手艺的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是保存核心技艺,特别是对生态语境的恢复性保护。

    C. 实现传统手艺产品从物用形态转向精神或文化形态,是进行衍生性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D. 将传统智慧和当代生活有机融合,让传统手艺得到创意性发展,有助于文化传统传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民族手艺的留传问题,从多个方面探讨了传统手艺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 文章以当代语境下民族传统手艺必然衰落为立论前提,由此引出生态化保护的观点。

    C. 文章以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为例证,表明了传统手艺衍生性生产的重要意义。

    D. 文章第一段提出论点,总领全文,并与末段遥相呼应,形成“总-分-总”的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民族传统手艺能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并得到人们关注,就有可能避免走向衰落。

    B. 将传统的刺绣枕片.石雕木雕等实用的产品被移植到装饰中,使其传统手艺得到保护。

    C. 将民族传统手艺完整地保留在博物馆中,这也是对传统手艺真正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D. 继承延续民族传统手艺,使其创意性发展,能够让其在当代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盆兰花

    季明

    老安是一个憨厚朴实的山民。

    老安住在大山里,几间石墙、瓦顶的小屋,屋后是绿浪翻滚的千顷竹海,屋前是一池水波荡漾的山间湖泊,竹海的绿浪跌印在湖泊里,把清可见底的湖水,染成一池温润的碧玉。

    老安非常爱这峰青水秀的大山。

    老安也爱花,每当上山采药时,看见喜欢的花草,就挖回来,栽在自家那用竹篱笆圈成的小院里,有杜鹃、茶花、迎春、野玫瑰、山百合……最多的是兰花,老安栽了二十多盆的兰花。因此,一到春天,老安院子里的花,就开得姹紫嫣红、芳香四溢。

    这年春天,省城一位画家到山里写生,路过老安的家时,眼睛倏地被满院五彩缤纷的花点亮,背着画夹,推开篱笆门,走了进去。

    画家陶醉在花香扑鼻的世界里。

    “你也喜欢花?”正在侍弄花草的老安问。

    “是呵。尤其喜爱兰花呢!”画家在那二十多盆兰花前蹲下来,很夸张地吸吸鼻子,仿佛要把花香全都吸进腹中。

    兰花有的已经开了,有的长满嫩绿的花箭,正含苞待放。

    画家忽然问:“老乡,你这花卖不卖?”

    老安憨憨地一笑,说:“卖啥卖?这些花儿不金贵,都是俺在山里挖的,你要是喜欢,尽管拿去!”

    画家掏出钱,说:“一定得给你钱。”

    老安急忙用手挡住,说:“啥钱不钱的,你也太小看俺山里人了!”

    俩人拉扯了半天,最后,画家被老安的朴实所感动,从画夹里取出刚画好的画,说:“我用这幅画换你一盆花,行吗?”

    老安接过画,一看,画的正是他们山乡的风景。

    画家说:“我是个画家,我叫李致宁。”

    画家选了一盆兰花,抱在怀里,欢喜地走了。

    老安不知道这李致宁是何方神圣,把那幅画翻来覆去地看了半天,也看不懂它究竟好在哪里,便随手扔在桌上。

    没几天,画家从老安那儿抱走一盆兰花的事,传遍了小山村。这天,几个外出打工刚回乡的年轻人,急匆匆地来找老安。

    一个人说:“老安叔,你被骗啦,那盆兰花肯定非常值钱!”

    “值啥钱?”老安不解地问。

    另一个人说:“我打工的那个城市,一盆兰花最贵卖到五千多块钱呢!”

    “五千多块?”老安的手开始抖动起来。①

    又一个说:“五千多块算啥?在花卉超市里,有一盆兰花,竟然卖了三万块!”

    “三万块?那是啥兰花?”三万块,老安就是卖好些年的草药,也挣不到这么多钱呢!

    老安的手快速抖动起来。②

    那人来到院子里,仔细地看了看,指着其中的一盆说:“好像就是这样的!”

    画家抱走的正是这种兰花!

    老安的手剧烈地抖动起来。③

    临走时,几个年轻人说:“老安叔,你真傻,一幅破画就骗了你三万块,打水漂啦,响都不响呢!”

    老安的手飞快地抖啊抖,④然后,抱起头,蹲在地上。

    半晌,老安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这个狗日的画家!”站起身,冲进屋里,找到那幅画,咬牙切齿地撕了个粉碎。

    又是一年春天,一个来山里游玩的城里人,走进老安的院子。这个人也非常喜爱兰花。

    城里人指着其中的一盆,问:“老乡,这盆兰花卖不卖?”

    老安斜着眼睛,说:“你给啥价?”

    “一百块。”

    老安重重地哼了声,说:“你骗不了俺,这盆少了三万块钱不卖!”

    那人惊叫一声:“这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盆兰花,顶多值一百块,真的,我不骗你!卖三万,你脑子有病啊?”

    老安的眼里冒出火星,说:“别以为俺啥都不懂,去年,一个画家就用一幅画骗走了俺的一盆兰花,值三万块哩,狗日的!”

    “画家?叫啥名字?”那人疑惑地问。

    老安想了想,说:“他叫李致宁!”

    那人睁大了眼睛,问:“李致宁?那幅画呢?”

    老安愕然地看着他:“干啥?”

    那人急急地说:“如果真是李致宁的画,我给你五万块钱,买下它!”那人知道,李致宁是位著名画家,市场上他的一幅画,最少也值十万块钱。

    “五万块!”老安惊叫一声。

    老安的手又剧烈地抖动起来。⑤

    老安的双手剧烈地抖啊抖……⑥然后,狠狠地抽了自己几个响亮的耳光。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结构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 看到陌生客人被自家的花香深深陶醉了,老安热忱地送了李致宁一盆兰花。被老安的朴实所感动而表达感谢,李致宁送了一幅画给老安。

    B. 对李致宁送给自己的画,老安怎么看也看不出好在哪 里,后来感觉自己被李致宁骗时,咬牙切齿地将画撕成粉碎。

    C. 第二年春天,一位城里人也被老安的兰花吸引,提出购买。老安张口三万块,城里人大吃一惊,骂老安脑子有病。

    D. 小说在构思上颇具匠心,先扬后抑,情节跌宕起伏。以老安的前后变化,讽刺了他的咎由自取。

    2.小说中的老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多次写到老安的手在颤抖,作者如此不厌其烦,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云:“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曾国藩说:“善莫大于恕。”

    安德鲁·马修斯说:“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最新科学研究显示:原谅别人有益于身心健康。

    读了上面的这几段话,你有什么感想?请选定一个角度,明确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时字中立,南剑①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始豁然无疑。

    杜门不仕者十年,久之,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张舜民在谏垣,荐之,得荆州教授。时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召为秘书郎,迁著作郎。

    李纲之罢,太学生伏阙②上书,乞留纲,军民集者数十万,朝廷欲防禁之。吴敏乞用时以靖太学,时得召对,言:“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钦宗曰:“无逾于卿。”遂以时兼国子祭酒。

    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陛对言:“自古圣贤之君,未有不以典学为务。”除兼侍读。连章丐外,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已而告老,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卒年八十三,谥文靖。

    时在东郡,则交皆天下士,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事时。暨渡江,东南学者推时为程氏正宗。晚居谏省,仅九十日,凡所论列皆切于世道。凡绍兴初崇尚元祐学术,而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

    ①南剑:今属福建省。②伏阙: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河、洛之士翕然之。师:老师

    B. 二程深服之。推:尊崇

    C. 门不仕者十年。杜:阻塞,关闭

    D. 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时。事:侍奉

    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B. 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C. 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D. 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和陈寿的《三国志》也是国别体。

    C.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徴、羽、变宫、变徴七音,变徴是徴音的变调,声调豪迈激昂。

    D. “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时用心于经史,他弃官不做,到颍昌拜程颐为师,师生相处很是快乐。

    B. 杨时任浏阳、余杭、萧山等地的地方官,都有好的政绩,民众对他始终不忘。

    C. 杨时任州县官职从不寻求闻达显贵,各地士大夫都乐意和他交游,称他龟山先生。

    D. 杨时对李纲被免引发的太学生伏阙事件的处理方式,获得钦宗皇帝的赞赏。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②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①《论语·微子》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两人都是隐士)问津,两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讥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孔子的一番慨叹。

    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

    B. “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

    C. “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

    D. “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借孔子与隐士间关于从政与隐居的冲突,表达了自己隐居与从政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

    2.本诗首联写景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全诗赏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故地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回忆的总领诗句是“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柔柔的青草多情可爱的句子是“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写出众人在听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之之后反应的诗句是“_______。”

    (4)“淇水汤汤,________。 ”《氓》

    (5)“___________,子无良媒。”《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荡秋千可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那时生产力低下,我们的祖先为了谋生,① _________。在攀援和奔跑中,他们往往抓住粗壮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条的摇荡摆动上树采摘野果或跨越沟涧追赶猎物② _________。至于后来绳索悬挂于木架,下拴踏板的秋千,相传春秋时期在我国北方就有了。当时,③____________,故“秋千”两字,繁体为“鞦韆”,均以“革”字为偏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高铁时代,高铁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2017年9月21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可以在4小时30分钟内跑完从北京到上海的1200公里,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复兴号”运行阻力更小,使得350公里速度级综合能耗下降10%左右,而远程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实时监控速度,一旦异常,监控系统会在紧急情况下自动使列车减速。此外,“复兴号”的噪声控制做到了全世界同行业最高水平,乘客可以在安静的车厢里享受WIFI全覆盖,多种照明控制模式还能为旅客提供不同的光线环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