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何。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

    A. 变法违背民意   B. 变法深入贯彻   C. 变法遇到阻力   D. 变法宣告失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景帝曾下诏:“农,天下之本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这体现了他

    A. 重视农业

    B. 减轻刑罚

    C. 提倡节俭

    D. 以德化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主要表明,黄巾起义

    A.源于东汉朝政腐败 B.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C.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D.遭到统治者联合镇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飘逝的岁月一中国社会史》里说道:“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鲜卑族改穿汉服是进步之举

    B.汉族穿胡服是落后的表现

    C.民族间的服饰是相互影响的

    D.先进文化取代落后文化是必然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一位同学搜集了“春秋护头铜胄”“勾践剑与夫差矛”“围魏救赵示意图” 等图片,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国家实现统一 B.经济快速发展 C.学术思想活跃 D.军事战争不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 天然火的运用 B. 打制石器的使用

    C. 群居生活出现 D. 原始农业的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一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这部作品是

    A.《兰亭集序》 B.《宣示表》 C.《张猛龙碑》 D.《比丘道匠造像题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孙中山在某祭文中说:“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这里,孙中山认为“中华开国五千年”的历史开始于

    A.黄帝 B.尧 C.舜 D.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涿鹿激战 B.盘古开天 C.大禹治水 D.阪泉之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某同学出一期板报,其关键词有“夏朝建立”“盘庚迁股”“春秋争霸”“战国七雄”等,由此可知,其板报主题最有可能是

    A.远古时期的传说 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考古人员在洛阳平原发掘出一座都城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这座都城遗址应是

    A.二里头遗址 B.殷墟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央视《苏家垄墓葬》考古栏目报道:在1500平方米的发掘面上,显露着100多座大小墓葬和8个车马坑,考古人员依据迹象判断,它们的年代应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下列与该墓葬大至同期的是

    A.甲骨文出现 B.分封制开始 C.周平王东迁洛邑 D.西晋短期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如图为战国时期著名青铜器“嵌错赏功宴乐铜壶”的表面纹饰,呈现了竞射宴会、采桑、歌舞和水陆攻战等200多个精美的人物形象。这些纹饰可见证战国时期

    A.铁器牛耕技术的进步 B.手工业技艺的高超

    C.周王室一统天下的权威 D.尊王攘夷的争霸策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材料中的这场战役是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牧野之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反腐败问题历来是民众最关心的重要话题。东汉时期光武帝采取的反腐败措施是

    A.设立御史大夫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盐铁专卖 D.加强监督,惩处贪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以下文物或模型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是

    A. 宅院画像砖

    B. 陶院落

    C. 击鼓说唱佣

    D. “汉并天下”瓦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毛玠语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毛玠实际上就是建议太祖“挟天子以令诸侯”和重视农业生产。材料中的“太祖”是

    A.刘邦 B.曹操 C.刘备 D.司马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南朝(420—589)上承东晋,下启隋朝,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由此可知南朝时期(  )

    A. 政权更迭频繁 B. 疆域面积扩大

    C. 政权并立形成 D. 商品经济发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讲述的是

    A.牧野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以六躯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解之幂。…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取得材料中这项领先世界近千年成果的是

    A.祖冲之 B.顾恺之 C.贾思勰 D.华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农乃立国之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水利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鼓励耕织,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变法五年后

    ——译自《史记》

    材料三  ……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材料四  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的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的水利工程是什么?由谁修建?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的“变法”指什么?该“变法五年后”的效果如何?

    (3)材料三中的“这条商路”指什么?该线路的开辟者是谁?

    (4)材料四反映东晋南朝时我国南方经济呈现何种现象?据上述四则材料,谈谈推动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材料二  “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  “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诏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材料表明诸侯对天子有何义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斯认为在地方应推行什么管理制度?秦始皇采纳了他的建议后,在中央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中汉皇帝这道诏令是谁的主意?该诏令有何影响?

    (4)除了材料三的措施以外,汉武帝在地方上还建立了什么制度?据材料四说明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主要贡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曾率众弟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惶惶如丧家之犬。但他始终心怀理想,从未放弃过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晚年,整理编订文化典籍,终成万世师表。

    材料二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他改进了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大大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材料三  然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汉书·司马迁传》

    材料四  他的医学理论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人研究他的医理,敬仰他的医术和医德,称他为“医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人是谁?哪一典籍最能体现其思想主张?

    (2)材料二中的“他”指谁?他改进了哪方面的工艺水平?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要影响。

    (3)材料三中的“迁”指谁?写出其主要著作的名称及地位。

    (4)材料四中的人物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