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7 题,其中:
null 2 题,单选题 30 题,选择题 2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null 共 2 题
  1. 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下面各项主张与唐太宗的认识比较接近的一项是

    A. 无为而治

    B. 重农抑商

    C. 民贵君轻

    D. 以法治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公元前326年,罗马通过了彼提利阿法案,依照法律规定,债务人以他的财产而不是以人身对债主负责。这一规定

    A. 解决了平民迫切要求的土地问题

    B. 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C. 保证了平民的公民身份和权利

    D. 扩大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0 题
  1. 1877年,马建忠在《自法国上书李鸿章》一文中称:“初到之时,以为欧洲各国富强专在制造之精,兵纪之严;及披其律例,考其文事,而知其讲富者以护商会为本。”这表明

    A. 洋务派学习西方律例制度

    B. 先进人士对洋务运动进行反思

    C. 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愿望

    D. 顽固派局限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究天人之际”是思想家们永恒的追求。下列人物与其评价不一致的是

    A. 泰勒斯—一西方的“哲学之父”

    B. 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 柏拉图——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 康德——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周幽王被杀后,褒姒所生之子伯服逃到晋国,晋欲拥立伯服,但绝大部分诸侯支持申后所生的前太子宜臼,晋侯最后杀死了伯服。这反映出当时

    A. 天子地位一落千丈

    B.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 血缘关系日益衰落

    D. 分封秩序遭到破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家”字的含义曾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见下表)。“家”字含义的演变反映出

    阶段

    主要含义

    史料来源

    氏族宗庙

    甲骨卜辞

    氏族(宗族)

    西周金文

    个体家庭

    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文献

    A. 分封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B. 中央集权制度己经形成

    C. 血缘政治取代官僚政治

    D.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战国至汉初,实行新的军功爵制。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军功爵制

    A. 增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B. 有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C. 表明了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

    D. 导致了分封制度彻底瓦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读《九卿职能表》,从中可见秦朝中央官制

    官称

    职能

    官称

    职能

    奉常

    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

    郎中令

    宫中警卫

    典客

    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卫尉

    宫门警卫

    宗正

    皇室事务

    廷尉

    司法和首都警卫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

    太仆

    宫廷车马

    A. 彻底打破贵族分封体制

    B. 各级官员既配合又牵制

    C. 便于皇帝操纵军国大权

    D. 仍具有家国一体的色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认为,宋初统治者制定了一套“防弊”之政。其防弊之政的第一原则是收权,尽量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第二原则是分权,尽量使各层权力机构的权力趋于分散。宋初措施主要体现第一原则的是

    A.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B.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C. 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

    D. 中央设置二府三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据《哈佛中国史》记载:“晚唐时期,69%的高官要么出身于世家大族,要么出身于官宦世家,而到北宋时期,这个数字只有19%。”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

    A. 科举制度的完善

    B. 平民地位的提高

    C. 文官政治的形成

    D. 社会结构的变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学者指出,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陚予“公”“保”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也打破了“不许宦官识字”的惯例,并且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

    A. 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

    B. 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

    C. 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

    D. 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绝对平等往往使得知识、美德、才能,财富等因素边缘化,无法实现社会普遍正义。“民主制使智慧边际化”。在柏拉图眼里便是雅典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意味着,雅典民主

    A. 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B. 忽视了参政者的品德和能力

    C. 政治决策过于随意

    D. 充分保护了平民的民主权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主持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可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这说明

    A. 民主政治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B. 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C. 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

    D. 美国的民主政冶应该保护党争和自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01年,清政府下诏实施新政,在光绪帝发布的上谕中指出:“大小臣工,清夜自思,即无拳匪之变,我中国能自强耶?夫无事且难支持,今又构此奇变,益贫益弱,不待智者而知。”这表明清政府

    A. 对积贫积弱局面进行了理性的反思

    B. 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主动推进改革

    C. 推行新政旨在应对空前的政治危机

    D. 进行政策调整以平息民主革命浪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廷寄是清代的一种官方文书。到了雍正年间,皇帝的上谕先由军机处撰拟,再交给兵部捷报处寄往外省的总督和巡抚。廷寄的内容大多是告诫臣工、核查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封函的表面通常标注“某处某官开拆”的字样。上述资料可以说明廷寄

    A. 不易保密,且办事效率较低

    B. 与内阁分别掌管文武决策

    C. 是清朝政情传达的唯一方式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社会转型期,旧的统治思想已失去了统治地位;新的统治思想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中的各个阶段或代表他们的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地有机会提出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并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化、理论化。下列现象(或思想)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 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

    B.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C.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D. 宋明理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认为没有人就没有万物   B. 强调了人的价值和重要作用

    C. 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D. 突出了人的尊严和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521年,德国威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 )

    A. 抨击罗马教廷   B. 推销“赎罪券”

    C. 反对宗教改革   D. 倡导宗教宽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 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 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 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 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太平天国运动

    A. 革命纲领具有落后性

    B. 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C. 其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D. 阶级局限导致革命失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派遣钦差大臣负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旅程

    B. 清政府己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 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

    D. 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卢梭认为,主权是公意的运用,主权者(个体的人)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合体的存在物,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代表自己;权力可以转移,但是意志却不可以转移,平等权力丧失的社会不是公意社会。卢梭提到的“公意”是指

    A. 共同体的理性意志

    B. 多数人的利益表示

    C. 主权者的集体诉求

    D. 统治者的根本利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中世纪的女人们认为,在私人领域以外,必须把头发藏好,要用帽子、头巾保护起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女人们则用白色或黄色的蚕丝做成假发装饰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整天在露天中度过。这表明文艺复兴的重要特征是

    A. 宽容的心态

    B. 人性的复苏

    C. 高雅的追求

    D. 理性的崇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 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 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 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 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 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图可说明中国古代

    A. 科举选官是官僚的主要来源

    B. 儒家思想塑造悠久文化传统

    C. 国家社会结构具有稳定性

    D. 家族是国家的基本构成单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雅典“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鲜血,平时献出年华,她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材料强调

    A. 参政是公民的权利

    B. 公民权利义务的统一

    C. 城邦公民自由平等

    D. 城邦至上的公民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背景是

    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

    B.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C. 北洋政府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D. “西学东渐”潮流的迅猛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东汉中期的顺帝在继位前历经磨难,继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革新政治,把汉文帝作为其从事政治活动的楷模,认为当时国家的残破局面正是由于“政失厥道”。这表明他(    )

    A.主张遵循黄老之术  B.反对治国尊崇儒术

    C.强调治国外儒内法  D.推崇孔子礼制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时人曾对当时某一著作作如下评论:“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此推断该书最有可能是

    A. 《齐民要术》

    B. 《海国图志》

    C. 《孔子改制考》

    D. 《天演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质的飞跃”主要表现是它

    A. 超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B. 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C. 增加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

    D. 坚决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赫德曾提出处理中国的方针:“把现存的王朝作为一个还在运转的王朝接受下来,并且,一句话,充分利用它。”战后议和,列强采纳和实施的正是这一方针。这一方针表明,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 巩固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

    B. 镇压义和团运动扶植清政府

    C. 真正实现瓜分中国的美梦

    D. 彻底变中国为半殖民地社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古希腊七贤”之一的毕阿斯把人的好行为归于上帝。他还说过:“挣钱的工作最使人快乐。”他认为只有人们富裕了,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这反映了他

    A. 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B. 以大量的财富支持城邦

    C. 以人为中心关注世界

    D. 要求人民听从上帝的安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材料:唐玄宗后期,边镇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使唐朝的军事形势由原来的“内重外轻”逐渐变成“外重内轻”,这与府兵制度的瓦解密切相关。由于府兵必须自备兵甲衣粮,所以服兵役是一项极其沉重的负担。在均田制推行较好时,农民有一定数量的土地,这种兵制还能勉强维持。后来均田制解体,农民占有的土地越来越少,生活尚难维持,沉重的兵役就更无力负担了。边将们对待士兵极其残酷,他们为了侵吞士兵携带的财物,强迫士兵白天服苦役,夜间住地牢,折磨致死。到京师进行宿卫的府兵,境况也极差。农民为了逃避兵役,有的向来设军府的州县迁移,有的甚至烫坏手足,到了749年(天宝八年),“折冲府至无兵可交”,因此唐政府不得不下令停止对府兵的征发。

    唐玄宗开元年间,无论京师宿卫、边镇戍兵乃至地方武力,已基本上被募兵制所替代。大致来说,士兵的军器、衣粮都由政府发给,长期服兵役,他们是被雇佣的职业兵。当时唐朝的全部兵力约为57万多,而全国的边镇兵员共有49万,马8万匹,精兵猛将都聚集在边镇。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政府废除府兵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募兵制取代府兵制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选举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议会中掌握着多数席位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在竞选运动当中。

    ——摘编自(英)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1832年改革是一次和平的改革运动,打开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门,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三帝国议会选举实行了当时很先进的普遍、直接的男子议会选举权,每个25岁以上的德国男子都拥有选举权,参选率从1871年的51%提高到1921年的84.9%。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社会民主党人就是通过这一合法渠道从帝国政治制度的外围进入内院的。不过议会无权选举帝国总理及其政府,这仍是皇帝的特权。

    ——摘编自武寅等著《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请回答:

    (1)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指出材料一中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办法 。据材料一,密尔认为美国总统选举有何弊端?

    (2)据材料二,为什么说1832年议会改革后“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 英国议会改革表现出哪些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帝国议会选举的进步之处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认识 。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制度称为“考课”“考绩”。秦朝的《为吏之道》提出“五善”。所谓“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西汉时,上述标准尺度开始有了较大改变。地方官通过“上计”向中央汇报的主要内容已经是“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唐代考课标准是“四善”“二十七最”。“四善”主要指的是德、慎、公、勤;“二十七最”则是针对具体部门提出的具体要求。宋代考课标准依据职官不同而有很多具体规定。如对地方守令有“四善三最”,对监司(监察官员)有“七事”等

    ——摘编自李治安、杜家骐《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材料二  自从英国在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官员考核制度也开始实行。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平时考绩两个模块。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为了适应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需要,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1979年撒切尔夫人执政以后,主张建立公务员绩效评估制度,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减少政府干预,节省开支,大力削减公务员队伍

    ——摘编自高净《中英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朝到宋朝官员考核标准的变化并对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英国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并分析推动英国官员考核制度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