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原创)在《政治家》中,拍拉图认为治国(管理)之术是一门专门技艺,管理者对人的管理必须是自愿而非强迫,并且管理者是能照顾人的心灵、关注人的灵魂健康的人。可见柏拉图的治国理念(    )

    A. 把公民作为城邦主体   B. 是通过教化实现民主政治

    C. 闪耀着人文主义色彩   D. 重在培养公民的健全人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4 题
  1. 启蒙运动不仅倡导一些核心价值理念,而且还发展出一整套如何实现核心理念的制度安排;不仅讲自由、平等、博爱,还要讲如何建立一套制度来确保人民的权益和政治权力不被滥用。这体现出启蒙运动的特征是

    A. 迫求个人独立自由

    B. 注重国家管理民主化

    C. 倡导依法治国理念

    D. 主张核心理念制度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属于

    A. 强调赏罚分明的法家思想

    B. 认为人生无常的道家思想

    C. 提倡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

    D. 主张选贤任能的墨家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认为“道”就存在于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

    A. 理论体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B. 进一步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C. 已具有一定的平民化趋势

    D. 受到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这说明

    A. 农业发展与传统历法结合

    B. 文学创作与生活相联系

    C. 文学作品呈现贵族化趋势

    D. 农业生态环境开始关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一般认为,魏晋南北朝以前为书法的自发阶段,强调书法的实用功能(重需求),魏晋以后为书法的自觉阶段,强调书法的审美功能(重追求)书法艺术有这样的发展的主观原因是

    A.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B.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壮大

    C.中国汉字的发展和魅力

    D.东方审美情趣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孟子评述《春秋》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这说明孔子著《春秋》坚持

    A.以小见大

    B.有闻必录

    C.惩恶劝善

    D.述而不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A.提倡民本

    B.强调理性

    C.呼唤仁爱

    D.倡导美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根据学者许倬云的统计,春秋时期政要人物516人中出身寒微者135人,占总数的26.%;到了战国时代,在713位政要人物中,出身寒微者243人,占总数的34%。对此现象出现原因的推断,正确的是:

    A.宗族制度彻底瓦解

    B.世家大族向士族转化

    C.宗法制度开始下移

    D.私学教育的迅速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这种变化

    A.体现了道家的休养生息政策

    B.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

    C.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

    D.使儒学独尊的地位得以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B. 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

    C. 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

    D. 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钱穆说:“宋朝的时代,在太平景况下,一天一天的严重,而—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士大夫社会渐渐萌茁,……促进了在朝的变法运动。”下列思想主张最符合这种“自觉的精神”是

    A.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这种情况说明

    A. 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

    B. 有识之士反思君主专制制度

    C. 儒家经典的权威受到了质疑

    D. 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推动了学风的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晚清学者俞樾“奉亭林为我(清)朝治汉学之先河”。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道,“论清学开山之祖,舍亭林没有第二人”。二者称赞的是

    A.李贽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

    B.黄宗羲反君主专制的思想

    C.顾炎武对清代儒学的奠基

    D.王夫之唯物思想意义巨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汉代中医著作《汤液经法》把方剂命名为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等,宋代官方主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出现了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的方剂名。这反映了中医

    A.理念发生变化

    B.深受主流思想影响

    C.具有迷信色彩

    D.主要关注人的品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被严厉禁止。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 B.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

    C.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D.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元代作家夏伯和指出“院本大率不过谑浪调笑,杂剧则不然,君臣如《伊尹扶汤》、母子如《伯俞泣杖》、夫妇如《杀狗劝夫》、朋友如《管鲍分金》……又非唐之传奇,宋之戏文、金之院本所可同日而语矣。”据此可知作者强调元杂剧

    A.注重演绎历史故事

    B.达到古代戏曲的高峰

    C.呈现世俗化、娱乐化趋势

    D.具有伦理教化功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罪恶都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即使像勇敢、节制之类的优良品性,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理性的心灵来指导,也不能使人为善。这一看法

    A. 揭示了人性本恶 B. 揭露了商业社会的弊端

    C. 强调了道德标准 D. 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相信尘世是进行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的场所,反复出现在文艺复兴时代种种乌托邦计划中的对正义和人道的统治的承诺,这些都并非来源于古代,而是来源于基督教。”这一观点认为文艺复兴

    A. 传承近代文化,追求现世幸福

    B. 摒弃神学信仰,主张以人为本

    C. 汲取宗教养分,彰显人的价值

    D. 立足宗教传统,建立理性王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619年,耶稣会教士金妮阁抵达中国澳门。这次远行给中国带来了七千多本书,其中包括两本哥白尼撰写的《天体运行论》。此时传教士来华的背景是

    A.启蒙运动动摇了传教士的信仰 B.宗教改革间接引发了西学东渐

    C.文艺复兴冲击了宗教神学权威 D.生物进化论冲击了宇宙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神学观点,恢复了信徒对上帝的虔诚信仰,开创了一种德意志式的宗教理念这表明马丁·路德

    A.重现了古典文化的辉煌

    B.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D.打破了宗教文化的垄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论法的精神》,他主张立法机关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贵族院由世袭的贵族组成,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由各区域的人民选出的平民代表组成,两院同时有立法权,有各自的议会、各自的考虑、各自的见解和利益。这一见解

    A.反映了三权分立的思想 B.体现了近代代议制的特征

    C.深刻影响了英美等国议会制度的建立 D.有效防止了专制独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某西方学者指出:“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这些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材料中“这些思想家”

    A.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B.开启了人与上帝的直接对话

    C.提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D.设计了“理性王国”的政治蓝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对支配天体运动的若干定律的发现,推动了启蒙运动,并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牛顿的发现推动启蒙思想家(  )

    A.相信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B.发现了支配人类的永远不变的法则

    C.提出了自由放任主义理论的一般原则

    D.宣扬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的基本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某学者曾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像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第二次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为动物的后裔。”据此推断“两次重大的打击”

    A.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B.推动自然科学体系的初步建立

    C.对人类的自身价值观造成冲击

    D.打击了基督神学权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二:在当时文人看来,词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并概括宋代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2)据材料二,概括宋词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兴盛的主要原因。

    (3)宋代的思想文化虽然繁荣,但是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艺复兴”。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其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伏尔泰(1694—1778年)实际上是启蒙运动的化身,他用各种各样的文学形式对广泛的主题进行评论。伏尔泰最大的成就可能是在先前笛卡尔主义盛行的法国支持了英国式的经验主义。这不仅意味着他鼓动法国思想家接受牛顿的得到经验证实的科学体系,而且也意味着他鼓励他们在知识倾向上减少一些抽象的和理论的东西,更多地解决日常问题。

    伏尔泰致力于评论当时的问题,是公民自由的热心代言人。在这方面他的战斗口号是“清除丑行”,所谓“丑行”指各种形式的镇压、狂热、偏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认为“因为意见不同而迫害他人的人与怪物无弄”。因此,他在给一个反对者的信中写道:“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后来一直被作为个人自由的最高原则。在所有的偏执中,伏尔泰最痛恨宗教偏执,因为它完全建立在愚蠢的迷信基础上。伏尔泰也常常抨击世俗国家实行专制统治。特别是他认为英国的议会制度比法国的专制制度更可取,同时国家的政策导致无意义的战争时,这些国家的行动就是犯罪。

    伏尔泰作为乐观主义启蒙原则的宣传家使他的思想——通过“清除丑行”使人类迅速向前发展对那一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伏尔泰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思想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古代各家对教育有着不同的主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成长的时代,鲁国政乱……“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是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

    ——闫志《历史突围:图说春秋战国》

    材料二  他(韩非)理想中的境界是,“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在董仲舒看来,老天生民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就设立君王以使民善之。因为民性不善,才有立王的必要。民得之于天的未善的性,要接受君王的教化才能变善,君王的天职就是通过教化使民性成善。

    ——摘编自曹影《“性三品”:董仲舒社会教化的理论根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为达目的,他提出了哪些主要主张?

    (2)材料二中韩非子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主张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董仲舒的基本主张及理由。为此,汉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古代中国教育的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