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单选题 12 题
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据1964年统计,新中国全年卫生事业费九亿三千余万元中,用于公费医疗的二亿五千余万元,占27%,其中用于县以下的仅占16%.这就是说,用于八百三十万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的经费,比用于五亿多农民的还多。当了解到城乡卫生资源的差距如此之大时,毛泽东十分震怒,于是在1965年6月26日发表了一个讲话:“医学教育要改革……医学教育用不着收什么高中、初中生,高小毕业学三年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嘛。”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指示。由于有毛泽东的“六·二六”指示和短期内培养大批适合农村经济条件的基层卫生人员的独特构想,在中国大地上造就了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基层卫生人员——赤脚医生。到1975年底,全国已有85010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有赤脚医生1559214人,生产队的卫生员3282481人、接生员615184人。这支队伍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当时卫生部拥有的卫生人力总量(220万名卫生技术人员)。他们为农村医疗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德成《毛泽东与集体化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农村医疗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60年代的农村医疗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20世纪90年代后的德国历史教科书普遍拉长了对于二战历史的叙述。一些教材的二战篇幅多达60页。奥登伯格教科书详细列举了希特勒上台前后的政治目标,以论证他将战争视作纳粹政治的合法手段,并为学生呈现了3份重要的原始资料:希特勒的外交政策论述、1936年希特勒关于四年计划的“秘密备忘录”和1937年的“霍斯巴赫备忘录”。该书正文没有谈论集体罪责问题,但附录4用历史学家的评论来引导学生的讨论。针对“谁应该为战争政策负责?”这一问题,一位学者提出,那些“代表着民族国家传统延续性的资产阶级民族阶层以及他们在外交部、国防军、经济和科学界的代表”应该承担责任,因为他们有意识地复活了军国主义与霸权政治,为战争做好了准备,支持了纳粹政权的扩张政策。《年份》在正文中就明确地写道,希特勒修改《凡尔赛和约》的各种举动都得到了“普遍支持”,并进一步鼓励了他的冒险心理。各书都提到了“绥靖政策”一词。《概览》写道:“外国针对希特勒政策的行为被称作绥靖。请讨论,你们是否认为欧洲国家的行为是正确的?为什么?”为配合学生思考,该书提供了3张不同场面的照片:德军进驻莱菌区、德国吞并奥地利、德国占领苏台德地区。

    ——孟钟捷《试论德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二战历史叙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历史教科书对二战爆发原因的叙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历史教科书对二战历史的处理方式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农业在15世纪下半期出现圈地运动,至17世纪初期圈地50万英亩。随着羊毛价格的上涨,小块土地逐步向资本主义大农场、牧场转变。据统计,16世纪英国农场面积已占全部耕地的58%.与此同时,分散在一般农户手里的土地,面积也大大改变了。到16世纪英国农业已经实现商品化,市场机制开始激励着农业生产规模、品种和产量,并使农业革命较早发生。1560年左右出现的诺福克轮作制为标志,英国开始农业革命,至19世纪英国成为欧洲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国家。

    ——摘编自潘迎化《近代英国、荷兰、法国国际竞争兴败原因之探索》

    材料二:1901至1911年,为实现王朝“自救”,清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改革,其中包括农业政策调整。1903年,清廷专门设立了与农业有关的平均司,1906年又改平均司为农务司,负责管农业事物。1907年,颁布《农会简明章程》,开始在全国各地建立各级农会组织,到1911年全国成立农务总会19个,分会276个,其主要职责开办农业学堂和农事试验场,将“新理新法及新种植法皆交试验场依学理先为试验”,然后将“确有成效”之结果通告分会加以推广。倡导农学、开启民智是清末农会着力从事的一项工作,主要方式是译印农书、出版农报。这些活动传播和推广了西方资本主义农业的经营方式,促进了中国农业近代化的发展,对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清政府还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农业技术,同时解除了“禁垦令”,大规模出售以前禁止开垦的土地,鼓励农垦、设立农垦公司及大量认购荒地。

    ——何旭艳《论清末新政农业政策对中国近代农业的影响》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农业成为政府关注比较多的经济部门,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农政机关明显增多,职责细化和分工明确。各省大多设一些具有科研性质的农业机构。1932年12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颁布《各省农业机关整理办法纲要》,设立农业推广所和种子繁殖场。1934年9月,国民政府还在各省成立了整理水道改良土壤委员会,还有农村合作委员会从事农业生产的督导和推广。

    ——摘编自黄正林《制度创新、技术变革和农业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英国农业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调整农业的措施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农业近代化的不同之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村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12月,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委书记后,面对危害老百姓生产生活的三大灾害——内涝、风沙、盐碱,他带领全县人民全身心投入封沙、治水、改地斗争。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踏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忍着肝病的折磨,靠着自行车和铁脚板跋涉5000余里,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走访,把所有的风口、沙丘、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制定了治理“三害”的科学规划。有时肝区疼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拿不住笔仍然坚守岗位、冲在一线。他总是在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他心里装着全县人民,唯独没有自己。他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植树治沙,取得了显著成效。1964年5月,焦裕禄因肝癌不幸病逝,年仅42岁。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1966年,他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摘自《焦裕禄》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焦裕禄精神形成的背景。

    (2)依据材料,分析概括焦裕禄事迹体现的具体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章节

    摘录

    条约关系

    1868年,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卸任,恰逢清政府想要“笼络”各国,因此受聘为中国特使,率团访问欧美。2月,蒲安臣未经授权,与美国国务卿签订条约,有利于美国人在华传教、办学和招收华工。

    民国初年

    1913年3月,美国驻华代办卫理以“美国是共和国之母”等理由建议政府承认袁世凯政权。5月,威尔逊上任后,不顾他国反对,率先单独承认袁政府;10月,袁唆使军警强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后,立即驰电表示祝贺;袁图谋复辟帝制时,竟也荒唐地予以支持。

    战时盟友

    1939年2月,中美《桐油借款合同》达成,美方借款2500万美元给中国,中方于1944年元旦前以桐油偿债。其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之后华锡借款,钨砂借款相继出台,并在国际上引起连锁反应。

    好事多磨

    20世纪90年代,为扭转贸易逆差,美国多次以知识产权问题为由挑起纠纷,苛求中国在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的保护水平。在三轮漫长而紧张的谈判中,中方既针锋相对地拟定反报复清单,但也做出相应承诺,并加大立法、执法力度,表明了妥善解决争端的意愿和决心。双方最终于96年6月达成协议,贸易战化险为夷。

    ——摘编自陶文钊《中美关系史》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2 题
  1. 2019年3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将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三法合一”,并增加了简化投资手续、保护投资者利益等新内容。此过程反映出中国

    A. 对外开放从“引进来”变为“走出去”

    B. 为加入WTO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做准备

    C. 基本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D. 通过完善法律文件保障和推动对外开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春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中心偏于邹、鲁。战国时期儒、墨以鲁国为中心,而儒家传播于鲁、齐、卫,墨家则向楚、秦发展。道家起源于楚、陈、宋,后来流入齐国。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 涌现出众多文化中心

    B. 文化相互影响与融合加强

    C. 呈现出社会转型特征

    D. 中原文学与艺术异常繁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为考古发现的两幅北朝壁画和砖画内容。这表明当时

    A. 书画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B. 少数民族普遍推行农耕生产

    C. 统治者积极推行封建化政策

    D. 民族间生产和生活相互融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唐律疏议》规定,每年八月由户部验证度量衡器是否准确,合格者印署后,方可使用;使用不合规的量器,笞五十;致他人损失者,准盗论;监校官徇私不平,治罪。这表明唐代

    A. 诚信成为政府倡导的价值准则

    B. 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

    C. 欺诈不实的商业行为十分普遍

    D. 政府垄断了度量衡器具制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 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B. 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C. 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 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马克思在《欧洲的金融危机——货币流通史片断》中说,“对亚洲的商品输入在1697年不到英国出口总额的五十二分之一,而1822年已经达到约十四分之一,1830年达到九分之一,1842年达到五分之一强。”这一变化促使

    A. 中国自然经济受到了冲击

    B. 洋务派开始创办了近代民用企业

    C. 中英贸易逆差日益扩大化

    D. 西方棉纺织品完全占领中国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打着儒家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

    A. 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冲击

    B. 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C. 儒家文化自身在不断与时俱进

    D. 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西柏坡纪念馆内的一块展板上写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当年我党做出这些“规定”的主旨是

    A. 加强执政党工作作风建设

    B. 突出革命导师的崇高地位

    C. 防范个人崇拜在党内出现

    D. 加强与民主党派政治协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查士丁尼学说汇纂》中指出:“即使是非典型契约(或称之为协议),若一方当事人已履行主要义务,则该协议就是契约,且可以获得法律上的保障”。这表明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特征是

    A. 形式主义重于实际内容

    B. 违约案件数量不断上升

    C. 强调重视法律契约精神

    D. 法庭只按着契约来宣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各种书刊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出现了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出版商,小印刷所则更为普遍。这些状况

    A. 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

    B. 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

    C. 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

    D. 有助于启蒙运动的深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表为20世纪不同时段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者人数统计表

    国别

    1901—1925年

    1926—1950年

    1951—1975年

    1976—1999年

    美国

    3人

    26人

    69人

    95人

    德国

    22人

    25人

    10人

    13人

    英国

    11人

    18人

    27人

    9人

    法国

    12人

    5人

    5人

    5人

    这表明美国

    A. 逐渐成为科技中心

    B. 主导资本主义世界

    C. 利用科技发展经济

    D. 操纵诺贝尔奖评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二战结束后,美国主导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全球经济进行治理。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组建“七国集团”主导了全球经济治理,到1999年成立了有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参加的“二十国集团”。这反映了

    A. 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

    B.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C. 美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D. 世界格局由单极走向多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