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5 题
  1. 嘉庆四年(1799年),皇帝下令满汉章京“内阁六部、理藩院堂官于司员中书、笔帖式等官内择其人品端方年力富强、字画端楷者,交军机大臣带领引见,候朕简用”。这一诏令主要是为了

    A. 改革官员选拔方式

    B. 明确官员选拔范围

    C. 完善军机处的职能

    D. 保障皇权高效行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853年太平天国正式开科取士,规定:“人人都可考,凡应试者皆及第”,考试内容为拜上帝教的教义,考试还打造出科举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据此判断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

    A. 实现了男女平等的主张

    B. 表达了对封建正统的反叛

    C. 争取到士人的广泛支持

    D. 向民众普及了天主教教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恩格斯曾这样评价,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这说明古罗马法律

    A. 与时代内容密不可分

    B. 仅适用于当时的时代

    C. 对公有制社会无益处

    D. 不能被后世充分借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表明

    A. 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

    B. 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

    C. 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

    D.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表为《史记》中记载的汉武帝时期的部分侍中(皇帝亲信近臣)。据此可知,汉武帝时期

    姓名

    官职

    身份

    卫青

    建章监、大中大夫、大将军

    外戚、功臣

    霍去病

    骠骑将军

    外戚、功臣

    霍光

    奉都将军、光禄大夫、大将军、大司马

    重臣、外戚

    金日磾

    驸马都尉、车骑将军、光禄大夫

    功臣

    A. 实现大臣间权力制衡

    B. 君主专制有所强化

    C.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 中央集权水平进一步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的热播引发了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也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汉武帝时期就设置了刺史,加强对官员的监督。下列官职中,与西汉刺史职能最相似的是

    A. 监御史

    B. 枢密院

    C. 同平章事

    D. 军机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荀子·君道》载:“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入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此,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 确立皇帝制度独揽大权

    B. 设立丞相协助处理政事

    C. 设立太尉掌管全国军务

    D. 设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宋代皇帝的地位相当稳固,没有谁能够同他分庭抗礼,更不可能取而代之。以宰相为首的外朝能够比较有效地防止皇帝滥用权力,作为皇帝分割外朝权力工具的内朝大体上不存在。这反映出宋代

    A. 皇权、相权都有所加强

    B. 皇权与相权是此强彼弱

    C. 制度完备,行政效率高

    D. 行政监督体系非常严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临时任用)之分。“官”是一种等级待遇,表示禄位、品级的高低。“职”只是一种荣誉性质的虚衔,如“大学士”等。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握有实权,这样承担内外事务可以不受官员的品级和资历的限制,宋代的这一做法

    A. 有利于防范官员的权力膨胀

    B. 促进了政府的科学管理

    C. 有效的解决了吏治腐败问题

    D. 明确了官员的职责分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0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选民在下次议会选举中,不仅要看执政党执政的成绩与表现,还要看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责任。“影子内阁”的设置

    A.标志英国政党政治形成

    B.破坏了政府政策实施的连续性

    C.是议会政治妥协的结果

    D.推动了代议制民主的发展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唐朝前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从决策到实施须涉及众多政府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是:

    A.工部→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工部→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礼、乐源自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被加进等级制度的内容而制度化。《礼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这说明礼乐制度

    A.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

    B.重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效

    D.有利于文化习俗的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如帮助皇帝处理日常务的中书通事舍人,处理日常军务的制局监,监管控制出镇州郡的藩王的典签,大都由寒门子弟担任。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科举已取代九品中正制

    B.寒门子弟已成为治国核心

    C.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D.世家大族的势力日趋衰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候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破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

    A.分封宗法制退出历史舞台

    B.摈弃了诸子百家的思想

    C.门阀士族遭到严重打击

    D.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沿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据下表可知。

    时间阶段

    数量(单位)

    出身

    所在

    结果

    唐玄宗(44年间)

    8

    多科举制出身;安史之乱后奖赏军功

    大部分都为宰相,一直在中央

    代天子巡边

    唐肃宗—唐懿宗(100年间)

    36

    几乎都是藩镇节度使

    多数在藩镇,不在中央

    形成大量强藩

    唐僖宗—唐哀帝(34年间)

    67

    强薄霸臣推荐

    几乎全部在藩镇,不在中央

    藩镇之间频繁征战

    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

    A.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

    B.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

    C.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D.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清代曾侍从过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言事,从政多年竟“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

    A.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对宰相有较大的约束力 D.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名字能反映一个时代,可以窥探人们心中寄予的某种期望或恪守的某种观念。从《宋书》中的刘敬先、殷孝祖,到《新唐书》中的张茂宗、延宗,再到《明史》和《清史稿》中的汤显祖、严世藩,史念祖、杨光先,它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下列哪种观念

    A.等级观念 B.宗法观念

    C.法治观念 D.辈份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古代雅典,富裕公民要对公共文化活动中的节日庆典、戏剧表演、竞技比赛等捐助,如支付戏剧表演的舞台设置和服装费用等,富裕公民借此可以赢得尊重和名声,甚至是政治资本。这说明当时

    A.社会普遍追逐名利

    B.雅典民主的实质是贵族统治

    C.公民贫富分化严重

    D.权利和义务具有一定平衡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而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柏拉图意在指出雅典的民主制

    A.实现了权力的相互制衡

    B.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弊端

    D.开创了集体管理的新模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学者认为,罗马法诚然为贵族进一步压迫农民提供借口,但“不管怎样,实施这种绝对不承认封建关系并充分预料到现代私有制的法律,是一个重大的进步该观点

    A. 认为罗马法的民主成分较少

    B. 指出罗马法适用于封建社会

    C. 强调罗马法的局限性不明显

    D. 客观地评价了罗马法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8世纪70、80年代,不管签署的是《邦联条例》还是《联邦宪法》,美国的政治精英们所追求的并不是要建立一个流芳百世的政体,而是要建立一个最有利于保护私人利益以及最便于统治的政府形式。从《邦联条例》到《联邦宪法》的转变过程,反映出当时的美国

    A.制定宪法保障精英集团的利益

    B.坚持贯彻孟德斯鸠的分权原则

    C.力图确立现代社会的民主范本

    D.坚持奉行妥协机制和实用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从政治制度演进的角度看,以“帝制”取代“共和”无疑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但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腾飞的局面,并使步履蹒跚的法国工业革命最终大功告成。这说明

    A.政局稳定推动了经济发展

    B.帝制更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C.经济发展有助于巩固帝制

    D.民主制度妨碍了工业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统一法制建设。德意志帝国议会于1877年通过《民事诉论法》和《刑事诉讼法》,1896年通过《民法典》,1897年通过《商法典》。这些法律的制定

    A.说明帝国议会有独立的立法权

    B.保障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

    C.适应了德国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D.消除了德国残存的封建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此后在中英、中美通商行船续约中亦做了此类规定。此类规定

    A.使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属于主权国家之间的正常经济往来

    C.体现了清政府与列强共同利益诉求

    D.反映帝国主义阶段列强的侵略要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惟中国将来如有特恩、旷典、优免保佑,别国得之。佛兰西亦与焉。”材料中涉及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

    B.传教士传教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

    材料一  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候,建立候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选举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在竞选运动当中。

    ——摘编自(英)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  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1832年改革是一次和平的改革运动,打开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门,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摘编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

    材料三  帝国议会选举实行了当时很先进的普遍、直接的男子国会选举权,每个25岁以上的德国男子都拥有选举权,参选率从1871年的51%提高到1921年的84.9%。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社会民主党人就是通过这一合法渠道从帝国政治制度的外围进入内院的。不过国会无权选举帝国总理及其政府,这仍是皇帝的特权。

    ——摘编自武寅等著《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1)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指出材料一中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办法。根据材料一,密尔认为美国总统选举有何弊端?

    (2)根据材料二,为什么说1832年议会改革后“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英国议会改革表现出哪些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帝国议会选举的进步之处与不足。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面对战争带来的惨烈后果,既需反思战争,更需重新认识战争带来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二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三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

    ——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这一观点的理解。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事件应遵循哪些标准或方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