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单选题 7 题,null 1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据此可知,南宋时期

    A. 理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B. 政府注重提高民众素养

    C. 理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

    D. 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835年,美国巴尔的摩、波士顿、纽约、布鲁克林和新奥尔良的煤气公司,为一些工厂以及少数有钱人的私人住宅提供照明。四十年后煤气公司达到四百多家,但街道煤气照明依然限于大城市,住在小城镇和农场的美国人仍依仗蜡烛和油灯。这反映了

    A. 美国农村更注重环境保护

    B. 电的广泛运用造成煤气照明的衰弱

    C. 城市化有利于新技术推广

    D. 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工业发展迟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两套邮票相比,后者

    A. 突出中共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B. 强调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 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

    D. 呈现了抗战中不同侧面的历史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宋初赵普为相,谏官批评其“公以元勋当国,宜事损减,有司群臣书奏,尽必先经中书,非尊王之礼也”。面对尖锐指责,“普引咎谢之”。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 宋初相权有凌驾于皇权的趋势

    B. 宰相权力受到谏官的监督和制约

    C. 君权和相权既斗争又相互依存

    D. 维护君主权威是公认的政治准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7 题
  1. 汉武帝即位后,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汉武帝此举

    A. 加强了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

    B. 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

    C. 削弱了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

    D. 化解了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77年11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并制定了《省委六条》,其主要内容包括“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这一文件

    A. 反映出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B. 突破了农村“左”的政策束缚

    C. 巩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维护人民公社的经营自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46—1948年间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美国所占份额平均分别为27%和51%;1950—1951年期间,中美贸易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中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也处于瘫痪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因素是

    A. 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

    B.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C. 马歇尔计划的实行

    D.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周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 礼仪与政治分离

    B. 从人治走向法治

    C. 国家管理制度化

    D. 为民主政治奠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派遣钦差大臣负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旅程

    B. 清政府己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 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

    D. 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从1849到191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农业税收入由77%下降到16%,而工商杂税收之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则由23%上升到69%,影响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B. 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 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转为出超

    D.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苏俄仍要制定基本的经济政策,但制定政策要与个人的主动性结合起来。在这种临时政策下,食品生产开始恢复,从而使这个政权获得了巩固共产主义体系所需要的时间。对此种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允许吸引外资和发展合资企业

    B. 在分配领域推行实物配给制

    C. 扩大了其国有经济的经营范围

    D. 适应了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时的宗旨强调:北约在坚持“集体防御”职能的同时,基于在“民主、人权、法治方面的共同价值观”,将“为保证欧洲公正持久的和平秩序而奋斗”,致力于建立一个完整、自由、统一的欧洲。这一宗旨

    A. 确保了欧洲的持久和平

    B. 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C. 推动了欧洲走向一体化

    D. 缓和了欧洲各国之间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6世纪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到16世纪西方人开始由海上侵入中国,这1000年是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空前稳定的时期。然而,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种稳定既是好事,又是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比较起世界上其他任何社会,中国社会在这1000年中向更多的人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利益和心理安全感。说它是坏事,是因为中国是如此成功和舒适,以致它虽未完全停滞不前,但却相应地保持不变。不过,在这同时……西方由于自己的技术成就、经济活力以及社会和政治的多元化,正在发生着变化。而所有这一切,形成一种最终导致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动力。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解读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一个具体观点,可以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也可以质疑材料的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张謇(1853—1926年)出身于江苏海门农家,青年时忙于科举,经过26年努力,于1894年状元及第。甲午战争后,张謇向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张謇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他兴办纱厂,开办肯姆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在江苏南通开办370所小学、6所中学和3所高等学校,还设立了育婴堂、养老院、济贫院、女红传习所……甚至还修了700余里的马路。由于逐年亏损和负担过重,张謇于一战后破产。他晚年叹息:“幸哉一隅地,假息得苟全。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

    ——摘编自章开沅《张謇传》

    材料二  亨利福特(1863-1947年)出身于美国密歇根州农民家庭,自幼对机械兴趣浓厚,视爱迪生为偶像。16岁离家出走,到底特律追寻理想。恰逢美国19世纪末的大发展时期,经过12年努力,1891年进入爱迪生公司,并成为发电机总工程师。他逐渐认识到汽油机才是未来主要动力,辞职创办汽车公司,走大众化、重视速度和效率的路线。但此时汽车还只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福特以失败告终。1903年,第二家亨利福特公司开业,他驾驶的福特汽车能在40秒内跑完1英里,但投资人抛弃了他,并将公司名字改成凯迪拉克。第三家福特公司,以流水线作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T型车一举成功,亨利福特由此成为美国企业家的代表,也成为“从贫民到富翁”的美国梦的代表。

    ——根据《亨利福特自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张謇和亨利福特创办实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的事业发展之路一成一败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黄宗羲是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他从中国历代赋税制度(主要针对农业)改革历程中总结出的一条历史规律。以清华大学的秦晖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学者把这一规律称为“黄宗羲定律”。

    现代有学者把“黄宗羲定律”用公式表示,即:

    两税法=租庸调+杂派王安石免役钱法=两税法+杂派=租庸调+杂派+杂派一条鞭法=王安石税法+杂派=两税法+杂派+杂派=祖庸调+杂派+杂派+杂派倪元璐税法=一条鞭法+杂派=王安石税法+杂派+杂派=两税法+杂派+杂派+杂派=租庸调+杂派+杂派+杂派十杂派…

    会式:bn=a+nx(bn为经过n次改制之后的新税额,a为原始说额,x为杂派,n为改制次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定律”反映的问题,试析共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税制改革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日本投降后不久,美国军队以“盟军”的名义占领了日本,从1948年起,中国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决定改变对日政策,加紧策划缔结对日和约,扶植日本。1949年,印度拒绝了华盛顿关于进行印美长久合作的建议,美国进一步修改其远东政策。新中国的建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大大加剧了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美国加紧在亚太地区建立军事体系。1950年10月,美国签订军事援助协定。1951年8月,美菲签订《共同防御条约》。9月,美国同澳大利亚、新西兰签订《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同日本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3年和1954年先后与李承晚和蒋介石集团签署“东北亚防御联盟”。此外,美国积极策划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组成军事集团。1955年9月,成立了“东南业集体防御条约组织”,并特意强调“武装进攻”的含义仅适用于“共产党侵略”。11月,在美国策划和支持下你,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等国组成了巴格达条约的组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亚太政策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亚太政策的时代背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左宗棠十分注重“耕读家风”的保持,他写下“纵读数千年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要守六百年家法,有善策还是耕田”的楹联,“悬刊祠中,以示族子弟”。他据“儿求训甚切”之况,遂书“慎交游,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的家训以“诏其子弟”。在他人生尽头仅一个月前,左宗棠以豪迈的气质作诗回顾了他出关持节和坐镇东南的历历征程:如“提戎敌忾效前驱,马蹄蹴破天山雪”、“海防善后事孔急,将士还须猛着鞭”,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所以说,时代造就了左宗棠,而左宗棠也没有负于他所处的时代。

    ——摘编自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山“耕读家风”的内涵并分析其被倡导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左宗棠也没有负于他所处的时代”的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