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材料分析题 2 题,单选题 30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2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朝梁武帝派大臣陈庆之出使北魏,他在宴会上大言不惭:“魏朝甚盛,犹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言词中充满对北魏的蔑视,自以为长江以南才是“正朔”的所在。但是当他亲眼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回到梁朝后观点大变:“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承认南朝自愧不如。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孝文帝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也为北魏后期的统治埋下了无穷的隐患,特别是孝文帝大定姓族,移植门阀士族制度,在经济利益上一味向鲜卑贵族让步,这对尚无文化积淀可言的鲜卑贵族来说,无疑是给了他们滋生腐化的肥沃土壤。凡此种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

    ——摘编自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陈庆之在出使前后对北魏的看法有何变化,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北魏社会变化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什么差异?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广州的嬗变见证着中国的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以后)古代所称的东、西洋航线,大抵都以广州为始发港,东去可以到吕宋(今菲律宾),西去可以到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以至东非等国。广州港地当东、西、北三江汇合点,是海港兼河港码头。广州很早就有很多外国人留居,隋唐时尤甚。宋时官府设“蕃坊”,建造房屋供外国人居住,并设“判官”一职,负责外侨管理和接待工作。宋代重修南海神庙碑文中也说:“先是此民、与海中蕃夷,四方之商贾杂居”。“蕃坊”所居多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蕃坊”修建有伊斯兰教寺院――怀圣寺。据阿拉伯史籍载,公元787年黄巢进城时,波斯、阿拉伯等国的商人就有12万人。

                          ——摘编自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

    材料二   1922年9月,陈独秀发表文章指出:“中国还在‘造国’时代”,造国的方法,就是“组织真正的国民军创造真正的中华民国”。这个国民军“应该由全国被压迫的各阶级爱国者而不为私利私图的有力分子集合起来,号召全国各阶级觉悟的大群众组织而成”。中国现阶段“决不是哪一个阶级的群众在短期内能够壮大到单独创造国家的程度”,只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

                          ——朱汉国《<国民革命与北伐>序言》

    材料三   建国以来,关于广州市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曾经有过八次提法……(4)1961年提出“把广州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一定重工业基础的、轻工业为主的生产城市。”……(6)1979年提出“把广州建设成为一个以轻工业为主,原材料工业、支农工业协调发展,科学文化、对外贸易和旅游事业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8)1986年提出“以外经外贸为导向,以工农业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依靠,以轻纺工业和第三产业为重点,把广州建设成为具有强大的内外辐射能力、高度文明、多功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心城市。”

    ——吴振坤《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战略比较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述广州在当时中外经济交往中的地位。结合史实,说明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古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2)依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提出了怎样的救国方案?请结合20世纪20年代发生在广州的中国革命实践,论述这一方案的实际效果。

    (3)概括在广州的发展方向上,材料三中的第八次提法与前几次提法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信息和所学,概述这些不同得以出现的历史和现实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0 题
  1. 据《史记·殷本纪》载,从开国之君成汤到亡国之君帝辛共17代30王,其中以弟继兄为王者有14王,以子继父为王者有10王。而《史记·周本纪》指出,自文王到幽王共12代13王,有12王为嫡长子继位。据此可发现

    A.商朝时期是嫡长子继承制之滥觞 B.周朝的王位继承争议已经杜绝

    C.嫡长子继承制成为分封制的核心 D.宗法血亲是商周政治重要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司马谈在《论六家指要》中有精要的评论:“要曰彊(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材料中的“”最有可能是

    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古代某职官初设时“秩六百石,员十三人”,开朝会时其班序也远在二千石之后,但享有直接向皇帝面陈奏事的权力,并“代表中央监制品秩二千石的高官”。该职官是

    A.中正 B.刺史

    C.御史大夫 D.锦衣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他提出“心中本有之理是宇宙根本法则在人身上的体现,所以‘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故而主张“收拾精神,自做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缺?”材料中的“他”

    A.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B.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C.被视为心学的开创者 D.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15年5月26日,《政府公报》发表了国歌:“中国雄立宇宙间,廓八埏,华胄来从昆仓颠,江河浩荡山绵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万年”。国歌发布不久,“共和五族开尧天”一句被改为“勋华揖让开尧天”(注:“勋华”是上古尧、舜二帝的别称;尧让位给舜称“揖让”)。这种改动

    A.有助于凸显新文化运动的旨趣 B.直接宣告了洪宪帝制的倾覆

    C.试图抹杀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 D.引发了护国运动的革命高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某史事破坏了日本“以分裂华北为中心的对华政策”:起初,日本采取“沿续并促进”的方针;在明确情况后,它“静观待变”,却又坚决干预中国的“容共”问题;而待史事完结,日本的侵略阴谋就被打破了。该史事是

    A.长城抗战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西安事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徐州撤退时,国民党军各部竞相丢弃辎重,唯恐漏入包围圈。某少尉直截了当地说:“不准备便衣才是傻子啦,你认为突过江南就有办法了吗?中央政府都已准备搬家了啦!”上述情形最有可能发生于

    A.1947年末 B.1948年初

    C.1948年7月 D.1949年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孔子认为人生应扎根于社会现实,极力主张从道德领域解决人生及社会的一切问题。老子强调“清静无为”,主张从自然状态出发,从宇宙中去开启人生的智慧。两人的人生观

    A.蕴含着强烈社会责任感 B.是不同时代背景的折射

    C.体现出思想核心的差异 D.适应了统治者统治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宋代各宗族编写的家训中充斥着大量防止破家的教训和以义田为代表的族内公产的条例。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社会流动性的加强 B.新兴市民阶层的崛起

    C.宗法制的重新建立 D.士大夫义利观的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19年4月,蔡元培说:“北大不但未提倡‘铲伦常’,而且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据此可知,蔡元培

    A.改造北大以服务政府的要求 B.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

    C.认识到西方文化存在的缺陷 D.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学者认为,西周实行以“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封体制,与秦朝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这说明周、秦之间政治制度变动的基本趋势是

    A.从贵族制走向官僚制 B.从地方分权走向中央集权

    C.从世袭制走向选举制 D.从封邦建国走向郡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观察西周分封示意图。通过分封

    A.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B.形成对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C.加强周文化对四周的辐射作用 D.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代的分裂与分治如同后来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一样,只是中华统一国家中的内乱与分治时期,秦始皇只是在经历了战国近四百年的内战与分治之后重新统一中国。”该学者旨在说明

    A.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发展趋势

    B.西周分封制下已形成统一国家

    C.秦始皇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个君主

    D.秦王朝是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开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学者得出结论:“如果说中国的英文名字(China)由秦(Ch'in)而来,那是恰当的。”其最有力的依据是,秦朝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统一了文字度量衡 D.修筑了万里长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读下图。该局部图所指时期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基本奠定

    B.中国思想文化进入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

    C.灌钢法的应用提高了冶铁业的生产效率

    D.井渠的创制大大提升了关中地区农业产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贾谊《过秦论》载:“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下列关于秦长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由大将蒙恬主持修筑

    ②是把韩、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扩建而成

    ③在当时有利于中原经济的发展,在今天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④真正起到了阻止匈奴南下掠夺中原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是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这表明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

    A. 加强君主专制

    B. 削弱中央集权

    C. 稳定政治局势

    D. 解决王国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宋代的相国寺除了进行佛教活动外,也搞大型商业活动,向社会开放做展销会使用,每月五次,名曰“万姓交易大会”。寺内分很多展销区,售卖各种高低档商品。本寺工作人员也不闲着,尼姑兜售绣作、领抹、帽子等纯手工制品,和尚兜售佛牙、手链、护身符等。这反映了宋代

    A.社会风气开放 B.佛教开始盛行 C.商品经济发达 D.僧尼背离教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世纪)中国主要通过茶叶和鸦片等商品同世界发生经济联系,但最终的结果是成为列强的牺牲品,并导致中国19世纪的全面危机。”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腐败无能 B.中西历史发展的不同走向

    C.鸦片战争的影响 D.欧美列强进行全球性扩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学者评价某历史文献是“近代中国要求学习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比较系统的著作”。该历史文献可能是

    A.《四洲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新学伪经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1901年被中国学者译为《黑奴吁天录》。译者称“非代黑奴吁也”,鉴于“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该著作翻译的背景是

    A.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C.义和团运动的高涨 D.清末新政倡导西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的“文化的觉悟”和“社会的觉悟”分别是指

    A.抨击封建道德,倡导民主与科学思想;中下层平民生活和习俗的改造

    B.摈弃天朝上国的盲目自信态度;社会习俗的西化

    C.努力在中国尝试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新文化运动传播西方民主思想;十月革命后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26年8月,国民政府重申,北伐各军设立党代表,党代表原则上由文人和中共代表担任。党代表的任免权归属于以蒋介石为部长的军人部,而总党代表注精卫不再拥有任免权。同时规定各军命令需党代表和军事长官同时签署,方才有效。这一举措

    A.使国共两党革命目标完全趋向一致

    B.缓和了国民党内各派势力的矛盾

    C.削弱了国民党在国民革命中的影响

    D.破坏了国民革命的党派合作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群众游行有“浴血奋战”方阵,以三辆并行彩车为主,彩车分别载有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分别寓意在反对国民党、抗日、解放等三次革命战争中所取得的胜利。下列不属于此三次革命战争的是

    A.百团大战 B.汀泗桥战役 C.淮海战役 D.飞夺泸定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27年8月,中共中央一方面重申“完全解放中国于外国资本压迫之下”。另一方面又指出,“在民众暴动胜利的地方,应避免与列强发生过早的武装冲突”。由此可知,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重新认识列强的对华政策 B.鉴于革命形势的需要

    C.对列强认识不同导致政治分歧 D.为了争取列强的支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如图旗帜最早可能出现在

    A.南昌起义时期 B.秋收起义时期 C.井冈山会师时期 D.红军长征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川将邓锡侯之子忆抗战往事》中写道:“那时候成都还有城门,四个方向的城门垛有人募捐。随便哪个走那里过,就是叫花子都要甩钱的。”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北洋军阀横征暴敛 B.全民支持民族战争

    C.国民政府苛捐杂税 D.民主革命风起云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阅读如图新闻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A.淞沪会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起点

    B.持久战略迫使日本军部投降

    C.中共成为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

    D.中国军队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有学者说“经此一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极大提高。近代以来,中国长久徘徊于国际舞台的边缘地带,此次战争使中国重返中心舞台。”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①废除帝国主义在华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②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③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④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特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946年11月26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评美蒋商约》,文章指出:“这是历史上最可耻的卖国条约,是蒋政府把中国作为美国附属国的重大标志之一,是中华民族又一次新的大国耻。”“美蒋商约”是指

    A.《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中美五口贸易章程》

    C.《中美关税关系之条约》 D.《中美贸易章程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