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     ,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     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     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     的工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边缘化  获得  制约  放松身心

    B.私人化  获得  制约  修身养性

    C.私人化  焕发  约束  放松身心

    D.边缘化  焕发  约束  修身养性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批评

    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D.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B.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C.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D.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中讲到孙悟空的故事实际上暗含了佛教“放心”“定心”与“修心”的全过程,来宣扬一种佛家的摆脱迷惑找回本心不得迷失的精神境界。文学首先是人学。所谓文学的人民性,概括地说,是指文学具有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思想感情以及同情或歌颂人民的社会属性。《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除唐僧是个人,而且是个慢慢神化了的凡人之外,其余全是怪,但书中尽是“精怪魑魅俱通人情”“神仙鬼怪皆晓人性”,所以虽然表象是“怪”“神”,实质仍是“人”。我们熟悉的孙悟空,就是一位由石猴幻化而成的精怪,而恰恰是这样一个非人类的精怪却蕴含了深厚的人民性。这也是《西游记》得以流传不朽而“孙悟空”家喻户晓的重要原因。

    首先,早在东晋王嘉《拾遗记》卷八“周群”条中就描写了一只传授周群历算的白猿,它有变幻莫测能知过去未来的神通,它可与天齐寿,这些全都具有后来孙悟空的特点;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里描写的那只“遍体皆如铁”“虽百夫操兵不能制、知死生之数”的白猿,不更有孙悟空的影子?宋代《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中,往西天取经的唐三藏法师座下的护法猴行者,应该就是孙悟空的前身。以上种种显示孙悟空这一形象不是一时一地一人所为,而是历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扎根于中华大地的土壤中的。

    其次,作者有意让孙悟空处在一个世俗态层面,是要借宗教徒们宣扬的“虔诚信教、苦修苦炼、成仙成佛的母题”来阐发世俗社会一个生活哲理:要获得成功需走正道,历经磨难,而且要有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斗志。孙悟空如此历炼艰苦,也正因此孙悟空并没有远离尘世,脱离人民,而是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状态,阐述了群众集体意识中的人生哲理。

    再次,从孙悟空性格中最鲜明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有个性、追求自由。这两个方面论述这一形象还体现了明代人民乃至今天人们仍津津乐道的审美价值取向:个性、自由。举一处例子:对那个专门用来“拘系、收管”他,不让他“逍遥自由耍性子”的紧箍儿,念念不忘能“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孙悟空一生奋斗,都是为了获得人生的最大自由,而“斗战圣佛”的成果也是“来去任自由,也无恐怖也无愁”。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以及在追求过程中体现的优良品质,英雄特征无一不是人民群众集体意识中所向往的,而鲜明地打上了人民性的烙印了。

    还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由于考试落第、一生不遇,只做过一个地位极卑的胥吏,被士大夫视为奴仆。他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决不会成为士大夫阶层的代言人和传声筒,他的笔下绝不会是歌功颂德的官方著书,更不会是封建统治阶级愚弄百姓的说教。也正因为孙悟空形象蕴含了人民对英雄的品评,反映了世俗宗教文化,由于他具有强烈的人民性,贴近人民心理,所以在古代就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在民间长期传讲,广泛流传,“街谈巷议皆孙猪”。小说中的精彩回目还被排成戏剧,在舞台上表演。连《红楼梦》里薛宝钗过生日也要点一出“西游记”,慈禧太后的戏楼里专门为孙悟空安排了一个飞天的通道,绍兴戏里有大量的猴戏。在今天,《西游记》还不断被拍成电视剧电影动画片等各类节目,翻译成外文流行于欧美。孙悟空形象之所以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巨大的吸引力,应该归因于这个形象体现出的强烈鲜明的人民性,使得这一形象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千百年来绽放着异彩,经久不衰。

                  (删改自《解读孙悟空形象的人民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因为是人学,所以有了人民性。文学具有反映生活、表达人民思想感情的社会属性。

    B.《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小说中的人物除唐僧是个慢慢神化了的凡人,其余全是怪。

    C.《西游记》实际上通过孙悟空的情节来宣扬一种摆脱迷惑、找回本心的佛家精神境界。

    D.孙悟空是一位石猴幻化的精怪,却蕴含了深厚的人民性,这是《西游记》流传的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悟空的形象不是作者一个人的独创,而是在历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基础上再创造的。

    B.无论是《拾遗记》中“遍体皆如铁”的白猿,还是《补江总白猿传》里那只传授周群历算的白猿,都有孙悟空的影子。

    C.孙悟空的精神母题意在告诉人们,要想成功,不光要走正道,还要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D.吴承恩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的文学立场,他描写的孙悟空形象反映了人民的心理状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里关于《西游记》的情节设计,是由于《西游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

    B.孙悟空许多英雄特征都是人民群众集体意识中向往的,并且鲜明地打上了人民性的烙印。

    C.孙悟空西行路上历经磨难,百炼成钢,也从侧面说明孙悟空并没有远离尘世,脱离人民。

    D.孙悟空性格中有个性、追求自由的特点,体现明代人民乃至今天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经过5-10年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方案》提出了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具体措施。一是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狠抓教学、教材、教师,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三是促进产教融合。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经验,坚持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四是建设多元办学格局。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做优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

    (摘编自2019.2.13新华社)

    材料二:

    高职扩招,首次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一涉及1418所高职院校的消息,在两会会场内外引发强烈关注。

    从“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到2018年8月我国高职院校首个“世界一流”建设方案获批通过,再到近日国务院印发“硬核”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正在昂首迈入属于它的“黄金时代”。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提出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更是让不少高职院校师生感慨:“高职的春天来了!”

    随着职业教育重要性的日渐凸显,高职招生也水涨船高。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663所(含独立学院265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1418所,比上年增加30所;全国普通本专科共招生790.99万人,其中普通专科招生368.83万人,比上年增长5.16%,占普通本专科人数的46.63%;全国普通本专科共有在校生2831.03万人,其中普通专科在校生1133.70万人,比上年增长2.60%,占普通本专科人数的40.05%。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高职扩招主要招生对象不是普通应届高中毕业生,而是中职毕业生。我国高职目前的生源主要来自普通应届高中毕业生,以及少数中职毕业生。但高职的生源在逐渐减少,以至于在普通高考招生中,部分高职的生源危机显得比较突出,高职完成招生计划颇为吃力。而中职毕业生升高职继续深造,发展,这一块还潜力巨大,根据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496.88万人,因此,只要将中职毕业生进高职深造的比例提高20%,就可以实现扩招100万的目标。

    (摘编自2019年3月6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材料三:

    高职毕业生收入不断提升:

    2013—2017届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不断提升。

    2017届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3860元,连续5年稳定增长。与2013届相比,月收入提高了31.3%。

    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超95%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超95%,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超90%。

    (摘编自2019.3.15《人民日报》)

    材料四:

    宁夏师范学院院长马宗保委员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近年来,我国在发展多层次职业教育,推动部分普通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开展专业硕士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当前,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方面未取得实质性突破,部分普通高校或部分专业向应用型转变缺乏可持续性,现有以专科为主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升入本科阶段学习缺乏有效政策支持和常态化机制。比如宁夏每年“专升本”人数不足200人,一些开展得比较好的省区市,“专升本”比例也只有5%左右。

    当前,我国产业正在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而以专科层次为主的职业教育,无法适应先进制造业对技能型人才知识结构和创新素养的要求。建议制定职业教育类本科院校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国家标准,加大对专科职业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办学的支持力度,为职业院校优秀学生成长成才,人生出彩创造更多机会。

    (摘编自2019.3.15《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18年全国普通本专科共有在校生近2900万人,其中普通专科人数略多于普通本科人数,比上一年增长2.60%。

    B.高职毕业学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从2013届到2017届连年提高,月平均收入均高于2900元,增幅持续攀升。

    C.中职毕业学生与高职毕业学生就业率从近10年来看均超过90%,月平均收入中职毕业学生明显高于高职毕业学生。

    D.当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专科为主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升入本科困难,宁夏“专升本”比例不到5%。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国家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将来能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支撑。

    B.在办学模式上,职业教育将从现在的由政府举办向政府统筹管理的模式转变,这样利于提高整体办学质量。

    C.促进产教融合是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一项具体措施,要总结经验,坚持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合作。

    D.我国目前高职主要生源是普通应届高中毕业生,进高职深造的中职毕业生将成为今年高职院校扩招主要生源。

    3.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广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邢兰

    孙犁

    我这里要记下这个人,叫邢兰的。

    他在鲜姜台居住,家里就只三口人:他、老婆、一个女孩子。这个人,确实是三十二岁,可是,假如你乍看他,你就猜不着他究竟多大年岁,你可以说他四十岁,或是四十五岁。因为他那黄藁叶颜色的脸上,还铺着皱纹,说话不断气喘,像有多年的痨症。但你也可以说他不到二十岁。因为他身长不到五尺,脸上没有胡髭,手脚举动活像一个孩子,好眯着眼笑,跳,大声唱歌……

    去年冬天,我随了一个机关住在鲜姜台。我的工作是刻蜡纸,油印东西。我住着一个高坡上一间向西开门的房子。那几天正冷得怪。我躲在屋里,把门紧紧闭住,风还是找地方吹进来。我一坐下来,刻不上两行字,手便冻得红肿僵硬了,脚更是受不了。这时,邢兰推门进来了。我以为他是这村里的一个普通老乡,就请他坐坐,并且说:“冷得怪呢,这房子!”

    “是,同志,这房子在坡上,门又冲着西,风从山上滚下来,是很硬的。这房子,在过去没住过人,只是盛些家具。”

    “唔,这是你的房子?”我觉得主人到了。

    “是咱家的。”他紧接着又向我说,他是来问问我想烧炕呢,还是想屋里烧起一把劈柴。

    我便说:“不要吧,老乡。现在柴很贵。”

    他好像没注意我这些话,只是问我是烧炕,还是烤手脚。当我说怎样都行的时候,他便开门出去了。不多会儿,他便抱了五六块劈柴和一捆茅草进来,拿一把茅草做引子,蹲下生起火来。

    我也蹲下去。

    他向我说:“我知道冷了是难受的。”

    从此,我们便熟识起来。我每天做着工作,而他每天就拿些木柴茅草之类到房子里来替我生着,然后退出去。晚上,有时来帮我烧好炕,一同坐下来,谈谈闲话。

    后来,我知道了邢兰的详细情况。他从小就放牛,佃地种,干长工,直到现在,家境也不好,孩子冬天都没有裤子穿。小时放牛,吃不饱饭,而每天从早到晚在山坡上奔跑呼唤。直到现在,个子没长高,气喘咳嗽……

    但是,我从没有看见或是听见他愁眉不展或是唉声叹气过,这个人积极地参加着抗日工作。

    邢兰发动组织了村里的代耕团和互助团。代耕团是替抗日军人家属耕种的,互助团全是村里的人,无论在种子上,农具上,牲口、人力上,大家互相帮助,完成今年的春耕。而邢兰是这两个团的团长。

    看样子,你会觉得他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的。但在一些事情上,他是出人意外的英勇地做了。

    去年冬天,敌人“扫荡”这一带的时候。邢兰在一天夜里,赤着脚穿着单衫,爬过三座高山,探到平阳街口去……

    邢兰参与抗日工作是无条件的,而且在一些坏家伙看来,简直是有瘾。

    近几天,鲜姜台附近有汉奸活动,夜间,电线常常被割断。邢兰自动地做侦察的工作。每天傍晚在地里做了一天,回家吃过晚饭,我便看见他斜披了一件破棉袍,嘴里哼着歌,走下坡去。我问他一句:“哪里去?”

    他就眯眯眼:“还是那件事……”

    按照他这样一个人,矮小、气弱、营养不良,有些工作他实在是勉强做去的。

    有一天,我看见他从坡下面一步一步挨上来,肩上扛着一条大树干,明显的他是那样吃力,但当我说要帮助他一下的时候,他却更挺直腰板,扛上去了。当他放下,转过身来,脸已经白得怕人。他告诉我,他要锯开来,给合作社做几架木犁。

    还有一天,我瞧见他,赤着背,在山坡下打坯,用那石杵,用力敲打着泥土。而那天只是二月初八。

    如果能拿《水浒传》上一个名字来呼唤他,我愿意叫他“拼命三郎”。一个小个子,腰里像士兵一样系了一条皮带,嘴上有时候也含着一个文明样式的烟斗。

    而竟在一天,我发现了这个家伙是个“怪物”了。他爬上一棵高大的榆树修理枝丫,停下来,竟从怀里掏出一只耀眼的口琴吹奏了。他吹的调子不是西洋的东西,也不是中国流行的曲调,而是他吹熟了的自成的曲调,紧张而轻快,像夏天森林里的群鸟喧叫……

    在晚上,我拿过他的口琴来看,是蝴蝶牌的,他说已经买了二年,但外面还很新,他爱好这东西,他小心地藏在怀里,他说:“花的钱不少呢,一块七毛。”

    我粗略地记下这一些。关于这个人,我想永远不会忘记他吧。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邢兰“说话不断气喘,像有多年的痨症”,又写他身长不过五尺,“手脚举动活像一个孩子”,说明他体弱、矮小。

    B.小说写了邢兰每天拿来当时很贵的柴火给“我”烧火取暖,表现了当时老百姓对革命队伍的无私支援和深厚情感。

    C.小说中“我”称邢兰为“怪物”是因为他在大榆树上吹奏口琴,不务正业,在当时严峻的抗日形势中显得不合时宜。

    D.小说首尾照应,内蕴丰富,最后一句“关于这个人,我想永远不会忘记他吧”表明了作者对邢兰无限崇敬的感情。

    2.文章为何称邢兰为“拼命三郎”?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以“我”为视角布局谋篇,这样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辅,字文弼,河间王玉长子也。燕师起,从父力战,为指挥同知。从入京师,封信安伯,禄千石,予券。

    是时安南黎季犛弒其主,自称太上皇,立子苍为帝。帝大怒,命成国公硃能为征夷将军,辅为右副将军,会左副将军西平侯沐晟,分道进讨。

    四年十月,能卒于军,辅代领其众。十二月,辅军次富良江北,遣骠骑将军妹荣破贼嘉林江,遂与晟合军进攻多邦城。五年五月,至奇罗海口,获季犛及其子苍,并伪太子诸王将相大臣等,槛送京师。安南平。

    六年夏,辅振旅年还京师。其年冬,陈氏故臣简定复级。命沐晟讨之,败绩于生厥江。明年春,复命辅佩征虏将军印,帅师往讨。时简定已僭称越上皇,别立陈季扩为皇,势张甚。八年正月进击贼余党,斩数千人,惟季扩未荻。帝留沐晟讨之,召辅班师

    时陈季扩虽请降,实无悛心。乘辅归,攻剽如故,晟不能制。九年正月,仍命辅与沐晟协力进讨。辅至申军令都督黄中素骄违节度诘之不逊,斩以徇将士惕息无敢不用命者明年八月击贼于神投海。贼舟四百余,分三队,锐甚。辅冲其中坚,贼却,左右队迭进,官军与相钩连,殊死战。

    辅凡四至交阯,前后建置郡邑及增设驿传递运,规画甚备。交人所畏惟辅。

    仁宗即位,掌中军都督府事。成祖丧满二十七日,帝素冠麻衣以朝,而群臣皆已从吉,惟辅与学士杨士奇服如帝。帝叹曰;“辅,武臣也,而知礼过六卿。”益见亲重。

    宣德元年,汉王高煦谋反,诱诸功臣为内应,潜遣人夜至辅所。辅执之以闻,尽得其反状,因请将兵击之。帝决策亲征,命辅扈行。四年,都御史顾佐请保全功臣。诏辅解府务,朝夕侍左右,谋画军国重事,进阶光禄大夫左柱国,朝朔望

    王振揎权,文武大臣望尘顿首,惟辅与抗礼。也先入犯,振导英宗亲征,辅从行,不使预军政。辅老矣,默默不敢言。至土木,死于难,年七十五。追封定兴王,语忠烈。

    (节选自《明史•张辅传》)

    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辅至/申军令/都督黄中/素骄违节度/诘之不逊/斩以徇将/士惕息/无敢不用命者/

    B.辅至/申军令/都督黄中/素骄/违节度/诘之/不逊/斩以徇/将士惕息/无敢不用命者/

    C.辅至/申军令/都督黄中素骄/违节度/诘之不逊/斩以徇/将士惕息/无敢不用命者/

    D.辅至/申军令/都督黄中素骄/违节度/诘之/不逊/斩以徇将/士惕息/无敢不用命者/

    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其过。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B.六卿:古代统军执政之官。《周礼》执政大官分为六官,亦称“六卿”。后世往往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为六卿。

    C.朔望:当月亮轨道上绕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亮的阴暗的一面对着地球,这时叫朔,是农历每月的初一。当月亮绕行至地球的后面,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望,是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另外,农历每月的三十日叫晦。

    D.班师:调回在外打仗的军队,也指出征的军队胜利归来。振旅:指整顿部队,操练士兵。班师振旅:把军队撤回来进行整顿。班师回朝: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辅勇武过人,以功封伯。燕王起兵时,他跟随父亲奋勇搏杀,后随燕王入京,被封为信安伯,食禄千石。

    B.张辅指挥有方,才干过人。成祖时期,安南乱臣屡次反叛,张辅奉命四次出征,先平定黎季嫠、简定、陈季扩等人的叛乱。

    C.张辅治军严厉、执法如山。在征讨陈季扩的过程中,都督黄中违抗命令,张辅责备他,他的态度不恭,张辅便把他斩首以服众。

    D.张辅忠心为国,深明大义。朱高煦谋反,派人去拉拢张辅,张辅抓住来人报告皇上,查清汉王造反的证据,并率兵前去攻打他。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陈季扩虽请降,实无悛心。乘辅归,攻剽如故,晟不能制。

    (2)帝素冠麻衣以朝,而群臣皆己从吉,惟辅与学士杨士奇服如帝。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柳长句   杜牧

    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巫娥①庙里低含雨,宋玉②宅前斜带风。

    不嫌③榆荚共争翠,深与桃花④相映红。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游宦别离中。

    (注)①巫娥,指巫山神女,亦泛指美女。②宋玉,战国楚国人,是楚国继屈原之后的第二大诗人。仕途坎坷,政治上终不得志。③不嫌,一作“莫将”。④与桃花,一作“感杏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引兴托喻,借景抒情,写“落日”“流水”“春光”“柳树”,营造了令人伤感的氛围。

    B. 颈联两句,色彩艳丽,“翠”和“红”是春天常见的颜色,突出了春天的蓬勃生机。

    C. 尾联借柳伤别,新春柳绿,在游宦的别离中抒发对家人的依依不舍,抒情真切、自然。

    D. 诗的前六句写景,写柳树的婀娜多姿,柳在榆荚、桃花映衬下的妖娆,景中融情。

    2.本诗的颔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认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讨论人生的短暂和时间的永恒时,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从不变的角度表述“而又何羡乎”这个观点的。

    (3)《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_______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______________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橫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①______。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②______,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③______。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一段话,请用四个字的短语概括楚人的三种精神。(不得摘录原文短语)

    楚人立国之初,地域偏僻狭小,但它们不满足于偏安一隅,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扩大疆域,最终位列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人的民族政策为“抚有蛮夷”“以属华夏”,比当时管子“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和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思想进步,楚人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楚人发明了“楚式鬲”(一种陶器),后来还吸取吴越和华夏的青铜冶炼技术精华,使自己的矿冶水平居于领先地位,并创立了介乎夷夏之间的楚制和楚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②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

    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欧阳修《诲学说》

    ④厚于责己而薄责于人。

    ——袁采《袁氏世范》

    ⑤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王昶《诫子书》

    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德惟贤,能服于人。

    ——刘备《敕后主辞》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优良家训化育后世。读了以上六条家训,你有什么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一两个观点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左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