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11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 题
  1. 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除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转运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这表明在宋朝

    A. 中央以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

    B. 政府重视完善地方军政体系

    C. 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

    D. 中央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1 题
  1. 据测算,清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总面积为733万顷,乾隆十八年已增至993万顷,嘉庆十六年又增至1051万项;从乾隆至道光年间,种植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20省354府州县。这些现象反映了

    A. 清朝政府大力扶持垦荒

    B. 中西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 传统农业转型动力不足

    D. 种植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 国家政治制度的创述体现了时代特征

    B. 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

    C. 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

    D. 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 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B. 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 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D. 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史料记载:“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说明军机处

    A. 保密性强且专管军务

    B. 参与政务且有决策大权

    C. 位高权重能制约皇权

    D. 承旨传达利于强化君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荀子·解蔽》记载:“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精于市而不可以为贾(市)师,工精于器而不可以为器师;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管理)三官(三种职业)。曰:精于道者也.精于物者也。”这一记载折射出先秦时期

    A. 工商食官制度不利于经济发展

    B. 农耕文明时代农业地位高

    C. 道家思想被用于经济管理之中

    D. 政府重视对工商业的管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正是因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北宋诗人宋庠面对落花显得十分坦然:“先落后开应定分,一般迟日一般风。”这种情怀,完全洗却了以往“落花”诗中所寓的伤感情绪而自出新意。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 儒者实现了积极干预政治的理想

    B. 儒者通过诗词以期提高政治素养

    C. 理学整合了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念

    D. 理学研究方式影响着诗词的创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周人与商争夺天下的过程中,除了战略上的布局,还重新创立了一套占卜系统,即周易。文王按照岐山的地理位置重新排定了八卦的方位,周公做了爻辞,而无须再通过商人的卜骨来安排自己的命运。这说明

    A. 周人对思想的控制更加严密

    B. 周人重视夺取意识形态领导权

    C. 周易比龟甲占卜更有助统治

    D. 周人依靠科学决策夺得了天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唐朝时期,为了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政府专门设置了一些病坊。据《天宝年代敦煌郡会计牒》记载,该郡的病坊有床4张、被子3张、碗10枚、匙箸各10口,可以提供10人一年的开支。其他州的情形与敦煌郡相差无几。这表明唐代

    A. 中央用法律保障弱势群体

    B. 比以往的朝代更重视仁政

    C. 重视基层治理以促进稳定

    D. 具备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表是两晋南朝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与世家大族在官僚体系中的占比变化情况。

    西晋

    东晋

    南朝

    宗室外戚

    19%—38%

    7%

    19%—38%

    世家大族

    49%—64%

    78%

    49%—64%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官僚体系日益遭到破坏

    B. 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

    C. 皇权势力逐渐走向衰微

    D. 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倒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表反映了秦汉时期山东部分地区郡县设置情况秦汉时期山东部分地区郡县设置情况表

    古国

    始封

    国都今地

    存灭

    始置州郡县时期

    少昊后嬴姓国,周武王封之于莒。

    莒县

    历夏商、周武王又封之于莒,战国时灭于楚。

    秦因置(莒)县

    黄帝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禹封为侯。

    滕州市东薛城

    历夏商西周,至战国灭于齐。

    秦因置郡,西汉废郡为县。

    周武王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曲阜市

    历西周春秋,战国为楚所灭。

    西汉置县属鲁国,西晋始置郡。

    有虞氏舜帝师所封。

    单县

    春秋时为鲁单父邑

    西汉因置单父县

    对表所反映的情况的合理解释是

    A. 姬姓是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

    B. 秦汉郡县往往沿袭先秦古国国名

    C. 兼并战争严重破坏先秦文明

    D. 以郡统县的传统发端于秦汉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下图所示,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有汗血马、毛皮、葡萄、核桃等传入中原。中原有丝绸、瓷器、茶叶、冶铁、凿井技术等传入西域。这说明

    A. 外来物品传入改善人民生活

    B. 中原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丝路的繁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升沉演变,跟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正是同步的。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等等,都相当接近于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满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

    ——摘编自金诤《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问眸)

    材料:张居正指出当时的五大积弊:“曰宗室骄恣,曰庶官瘝旷,曰吏治因循,曰边备未修,曰财用大匮。”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张居正创制了“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的情况,要求定期向内阁报告地方政事,提高内阁实权,罢免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顽固派官员,选用并提拔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为防御蒙古鞑靼入寇边关,张居正派戚继光守蓟门,李成梁镇辽东,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敌台”3000余座。他还与鞑靼俺达汗之间进行茶马互市贸易,采取和平政策。从此,北方边防巩固,在二三十年中,明朝和鞑靼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使北方暂免于战争破坏,农业生产有所发展。张居正还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他认为,赋税的不均和欠额是土地隐没不实的结果,所以要解决财政困难的问题,首要前提就是勘核各类土地,遂于万历八年十一月,下令清查全国土地。在清查土地的基础上,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推动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摘编自《张文忠公全集》和《明史食货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和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改革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标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后期,作为商业性标记的原始商标就开始产生。春秋战国时期,木工、竹工、漆工、陶工、冶师等工匠为了在商品的交换中便于别人识别自己的商品,在自己的商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这时候的商品标记仅仅具有区别不同生产者或所有人的性质。三国时期,酿酒业已经非常兴旺,出现了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在这里,商标的广告宣传功能已经体现出来。北宋时期,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使月一块钥板制作的白免商标,基本具备了现代商标的构成要素,这是我国商标史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商标铜板。明清时期,工商业巳经相当发达,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地步,出现了不少知名的商标,假冒商标也时有出现。

    ——摘编自刘晓东《“商标权”名词的历史渊源与演变》

    材料二  明代正德《松江府志》:“(松江)俗务纺织,他技不多。而精线綾、三梭布、漆纱方巾、剪绒毯,皆天下第一。”崇祯《松江府志》所说的“尤尚精敏”的品牌有:三梭布、云布、标布、官布、飞花布、织花絨布等。一些无良商人非法经营,假冒品牌与商标,年取暴利,在明末清初已经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如顺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松江知府衙门立告示碑,揭露了牙行奸商沈青臣等,假冒松江金三阳字号品牌的违法行为。然而,由于松江优质棉布销路十分旺盛,利涧可观,一些奸牙仍然以身试法,一而再再而三地假冒松江品牌商标,非法牟利。1703年和1736年官府又两次立碑严禁。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商标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松江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标发展和保护的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徐光启(1562—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徐光启与利玛窦交往中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占、线、角、三角形等这些数学术语一直流传到今天,并传播到朝鲜、日本。江南水灾那年,徐光启回家为父亲守孝,看到农田被淹,十分忧心。此时,一位朋友从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甘薯,徐光启开荒试种获得丰收,他把种植心得与百姓分享,使本来在福建沿海种植的甘薯得以在江浙种植。魏忠贤当政时,由于徐光启耿直,遭到魏党弹劾,罢官回家,他把其多年对农业的研究心得进行系统化,加以编排、校对,并吸收西洋农业成就,写成了《农政全书》。

    ——摘编自彭勇(徐光启:历史给明朝的最后一个机会》

    (1)根据材料,指出徐光启取得的主要科学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取得的科学成就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