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3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1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 题
  1.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文化辐射有各种成分,其中“非重要成分所引起的阻力小于决定性成分引起的阻力,因为非重要成分不会引起因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受冲击而造成的猛烈、痛苦的动乱……”。中国近代前期的西学,“非重要的成分”主要指

    A. 修铁路、办船政、建设海军

    B. 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C. 倡民主、谈科学、写白话文

    D. 提高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文化素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3 题
  1. 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行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它与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他

    A. 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B. 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 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 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A. 君主 B. 议会 C. 内阁 D. 最高法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79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

    A. 反映了国共关系走向缓和

    B. 说明了国共两党对抗激烈

    C. 都以“一个中国”为前提

    D. 都有利于国家的和平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美国总统威尔逊称:“州政府与联邦政府的关系是我们宪政制度中最重要的问题……实际上,哪一代人都不可能解决,因为这个问题是不断发展的,每一个新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发展都给它增添了新内容,使它成为一个新问题。”文中的“新问题”是指联邦政府

    A. 与州政府分权导致联邦的地位不稳定

    B. 与州政府的权力均相互来自对方

    C. 与州政府的关系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D. 与州政府均直接向人民行使权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46年,千家驹在评价《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时说:“这种‘互惠’是一种狼与羊的互惠。狼对羊说,你可以咬一口,我也只咬你一口,这不是“平等‘互惠’之至吗?”千家驹旨在强调

    A. 战后国际经济制度化不利于自由贸易

    B. 后发国家对国际经济合理秩序的需求

    C. 关贸总协定有助于实现国际贸易自由

    D. 平等互惠是战后世界遵循的共同原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国经济改革30年(政府转型卷)》指出,新时期中国政府转型的历程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经济建设型政府阶段、经济调节型政府阶段、公共服务型政府阶段。这表明新时期的中国政府转型

    A. 以增强企业的活力为中心任务

    B. 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D. 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国古代推行嫡长子继承制,但从西周到明代,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最高统治者所占的比例很小,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其他皇子参与到皇位继承的争夺中来

    B. 嫡长子缺乏竞争,才干不足

    C. 专制皇权的独断性与排他性

    D. 嫡长子继承制不公平公正,不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历史文献资料表明,古雅典公民大会的很多关乎城邦利益的重大决策至少要达到6000票才能通过生效,即公民大会至少要有6000人参加才算合法。假如参加公民大会的人一数达不到法定要求,五百人议事会就会派军队强迫公民去开会。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A. 公民参政热情不高

    B. 个人自由从属于城邦利益

    C. 民主范围极其狭隘

    D. 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这种模式的出现

    A. 重新建构了欧洲的历史

    B. 有效推动了欧盟的建立

    C. 有助于实现世界的和平

    D. 体现了史学的现实功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美国学者亨廷顿指出,冷战结束后,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西方文化"同“非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将是未来世界政治轴心”。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A. 冷战结束使世界政治经济冲突消失

    B. 享廷顿意在为美国霸权主义政策辩护

    C. 国家冲突是文明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D. 文明间的矛盾是引发国家冲突的根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2008年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治理平台出现了多边贸易体制停滞、区域合作进程加快的趋势。在各种多双边区域平台上,讨论的议题也超越了传统的贸易和投资范畴,触及日益多样化的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环境、劳工、国有企业、数字经济等各个经贸及“泛经贸”领域,这些都是目前国际经济规则谈判和研究的热点问题。这表明当前区域合作进程加快

    A. 严重阻碍了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B. 有助于未来全球经济规则的重构

    C. 加剧区域间对立,危及世界和平

    D. 否定了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西周制定了严格的分封宗法制度。东周时期商鞅军功授爵,秦末陈胜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号,而平民出身的刘邦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材料反映了

    A.分封宗法制度被彻底废除

    B.平民的社会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

    C.春秋战国“礼乐崩乱”的现状

    D.“血缘出身决定命运论”遭到冲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 君主无为而治 B. 强化血缘等级

    C. 推行礼乐仁政 D. 实行严刑峻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福建浦城仙霞古道号称“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是唐朝以来浙、闽间的商旅要道,宋元时期渐趋衰落,明清时期转为兴盛。这源于

    A.闽浙赣三地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B.手工工场的出现推动南北交流

    C.明清时期沿海地区倭患的严重

    D.严格限制海外贸易措施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治理。翌年,台湾亦升格为省。嗣后,清政府在东北改将军体制为行省建制,在西藏东部设立具有行省性质的特别行政区。在内蒙古逐次设立州、府、县,盟、旗的地盘渐渐被压缩。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意识有所提升

    B.传统治边政策延续

    C.确立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D.侧重军事管辖和边防稳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清末“新政”时期报刊杂志的出版发行情况统计

    对此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已经实现了出版自由

    B.百姓精神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

    C.出版业发展与近代化进程相关

    D.知识界接受了日本近代化模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图为中国(1952~2008年)城市化率曲线图,其中城市化率出现最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三年困难时期人口大量减少

    B. 国民经济调整精简城镇人口

    C. 城市知识青年大量上山下乡

    D. “左”倾错误导致工业生产缩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毛泽东说:“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能两面作战。”周恩来说:“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来往了……收获就在这里。”两人话题的核心是指

    A.中苏建立同盟关系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中美关系缓和

    D.中日邦交正常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罗马帝国)到处都是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律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下列表述与材料一致的是

    A.罗马法在当时规范了社会秩序 B.罗马法在当时影响了世界法律制订

    C.罗马法在当时维护了封建统治者利益 D.罗马法在当时只维护贵族利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以下对该表解读,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还不具备

    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各教派为争夺年轻的教徒产生纷争,由此催生出一些儿童教育组织。到19世纪下半叶,整个西方世界的大众教育发展极为迅速,但上层阶级的教育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这表明

    A.工业革命消除了教育隔阂

    B.宗教改革为工业革命培养人才

    C.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D.教育平民化顺应工业革命潮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二战打开了苏联人的眼界,数百万穿着军装的苏联工人和农民走出国门后才发现,他们生活的“社会主义天堂”简直无法同“资本主义地狱”相比,甚至连战败国德国的生活水平也要高于战胜国苏联的生活水平。这表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合时宜

    B.新经济政策无法恢复国民经济

    C.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遭遇了危机

    D.苏联的农业与轻工业发展落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二战后五十年代中到七十年代中期,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纷纷出来论证资本主义的长命百岁,有的称为“后工业化社会”“后期资本主义社会”或“超级技术社会”,其原因在于

    A. 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B. 冷战格局下苏联趋向解体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业革命有一个非常惊人的“胚胎发育”模式,大多数工业化成功的国家都经历了这个阶段。在16﹣18世纪的英国,乡村企业在当时的重商主义政府支持下实现繁荣;它们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力,以远距离贸易为生产目的。正是这个原始工业化阶段最终在政府正确的产业政策(尤其是全面扶持纺织业)支持下启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用劳动密集型的规模化大生产方式(工厂体制),来生产终端的轻工消费品或小商品并倾销到全球,19世纪晚期,美国、德国采用电力与化工等新技术,大力发展重工业,通过巨型私企有效调控重工业的资金投入、生产规模和产品销售,从而引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的改革开放老老实实地从乡镇企业开始补课。1978——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数量增长了12倍,生产总值增长了将近14倍,GDP占比从14%上升到将近50%.1988﹣1998年,中国终于在原始工业化的基础上引爆(复制)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遍布城乡各地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应运而生,农民工开始大规模流动,生产了大量轻工业产品,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从1998年至今,中国政府主导国内、国外大市场建立,以渐进精致的国家行为,通过基础设施升级、高新技术创斯、高铁联网大动脉,逐步克服能源、动力、交通、通讯等瓶颈,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崛起现象,是人类经济史上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最为壮观的历史事件之一。工业革命到现在接近250年,但目前只有10%的人口生活在完全工业化的国家。如果中国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业革命,意味着又多了20%的人能够进入现代工业文明。

    ——摘编自文一《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2)根据材料,指出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古今中外均强调法治,但法的阶级实质不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二:梁启超将中国专制归结为历史传统,有先秦“封建制度之渐革”。导致封建衰而专制起;也因秦汉以降“贵族政治之消灭”,历代社会等级间虽有流动,但民众的自由乎等意识很薄弱;此外,“权臣’被“次第摧毁”,相权逐渐沦为帝王的“留声机”与“写字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of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已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法”的职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中梁启超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的理由。

    (3)归纳材料二、三的共同观点。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制建设成就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早期西方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是重商主义的盛行。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是至高无上的,它代表真正的财富,国内贸易不能增加金银,所以应扩大贸易顺差,转从他国获取。一方面,给出口商予以补助,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使其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采取这些措施,国家会受益匪浅,日进斗金,不仅可维持王室的开支,改善民众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代表着更多的舰队,更广阔的殖民地,更大的生产,更丰厚的利润,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国家会日益殷实。

    ——摘编自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近代国门被打开后, 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西方各国“平时谋国精神,专在藏富于商,其爱之也若子,其汲之也若水。盖其绸缪商政,所以体恤而扶植之者,无微不至,宜其厚输而无怨也”。“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 庚子之后,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国内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中国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国人主权意识进一步觉醒,“主权亡则国亡”成为普遍共识。20世纪初,人们的利权观念之侧重点已由经济利益转向国家主权。这充分地显示出20世纪中国轰轰烈烈的收回利权运动的宗旨主要是收回国家主权。

    ——摘编自袁为鹏《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内在矛盾与误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重商主义和晚清中国经济思想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早期西方重商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传统节日

    西方的重要节日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3.清明节:四月五日左右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5.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6.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7.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8.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1.元旦节:每年1月1日

    2.情人节:每年2月14日

    3.复活节:约在3月7日左右

    4.愚人节:每年4月1日

    5.母亲节:每年5月份的第2个星期日

    6.父亲节:每年6月份的第3个星期日

    7.劳动节:每年9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

    8.万圣节:每年10月31日

    9.万灵节:每年11月2日

    10.感恩节:每年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

    11.圣诞节:每年12月25日

    上表是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比较。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