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8 题,其中:
文言文阅读 1 题,选择题 3 题,情景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前赤壁赋》,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         危:端正

    B.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 伴侣

    C.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

    D.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哀吾生之须臾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不拘于时,学于余

    D.苏子愀然           何为其然也

    3.下列句子中所补充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孟德)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B.哀吾生之须臾,(但)羡长江之无穷

    C.(水与月)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D.(清风与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4.把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5.请阅读下面两则《论语》,挑选其中一句,进行翻译,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旦”指农历正月初一,又称朔日,与朔日相对的月末称晦日,而每月十五则称既望。

    B.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与其自身遭遇相联系,前后期风格不同,《声声慢》是其抒发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感的代表作。

    C.东晋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他恬淡悠远的诗风对王维、孟浩然和陆游等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D.《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让她先学三个人的诗作底子,分别是《王摩诘全集》老杜七言律和李青莲的七言绝句。黛玉所提到的这三位大诗人是:王昌龄、杜甫和李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对于《论语》中的句子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强调了作为君子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B.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这句话包含了孔子极为重要的“为政”思想,其中就有:率先垂范和推举贤才。

    C.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在强调不能为了追求富贵而抛弃仁义。

    D.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孔子在这里强调识人要亲自考察,而不要轻信旁人之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关于《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晴雯性格温柔和顺,处事细心周到,从称赞;袭人性情急躁直率,待人爱憎分明,受人怨谤。二人性格迥异,却都走向悲剧结局,令人唏噓。

    B.黛玉是诗社中的佼佼者,“温柔敦厚”是姐妹们对其诗风的赞誉。

    C.《红楼梦》中写史湘云有金麒麟、薛宝钗有金锁,是为了说明她们有显赫的家世,从而反衬出林黛玉出身的贫寒。

    D.《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来自社会底层,农村生活孕育了她精于世故又朴实善良的复杂性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

    古人善于借物来抒怀说理,使得抒怀更感人、说理更形象。如《归园田居》中“①_______,②_________”,陶渊明借鸟和鱼抒发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思恋之情。古代文人在政治,上失意时,往往会寄情山水,寻求---种精神上的游仙,以此化解心中的愤懑,慰藉心灵。李白曾因政治上失意,告与友人“别君去兮何时还?③__________,④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苏轼被贬黄州时,泛舟赤壁吟咏“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⑤_______,⑥_______”(《赤壁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乡土中国》之“血缘和地缘”,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的血缘社会是指用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的,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因而血缘社会就是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生育,父死子继,用身份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

    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社会用这个无法竞争,又不易藏没、歪曲的事实来作分配各人的职业、身份、财产的标准,似乎是最没有理由的了;如果有理由的话,那是因为这是安稳既存秩序的最基本的办法。只要你接受了这原则①(我们有谁曾认真的怀疑过这事实②我们又有谁曾想为这原则探讨过存在的理由③)④社会里很多可能引起的纠纷也随着不发生了。

    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两者是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但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血缘社群构成的家族,当人口繁殖扩大到一个程度,就要向外扩张土地,如果分出去的细胞能在荒地.上开垦,另外繁殖成个村落,它和原来的乡村还保持着血缘的联系,甚至把原来地名来称这新地方,那就是否定了空间的分离。就如同我们的籍贯取自我们的父亲,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 血缘的空间投影”。

    但很多离开老家漂流到别地方去的并不能象种子落入土中一般长成新村落,因为想成为村里人”,第一要在村子里有土地。第二是要从婚姻中进入当地的亲属圈子。但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土地权受着氏族的保护,不能充分自由卖买。所以这些寄居于社区边缘上的人物并不能插入这村落社群中,他们不被视作自己人,不被人所信托。可是就在这个特性上却找到了他们在乡土社会中的特殊职业。

    亲密的血缘关系构成的社群的团结性倚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的拖欠着未了的人情。欠了别人的人情就得找一个机会加重一些去回个礼,加重一些就在使对方反欠了自己一笔人情。来来往往,维持着人和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算账” “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

    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社会关系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亲属间的权利和义务必须有相当的平衡,这平衡可以在时间,上拉得很长。社会生活愈发达,人和人之间往来也愈繁重,单靠人情不易维持相互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于是“ 当场算清”的需要也增加了。“钱 上往来”就是这种乐意当场算清的往来,这就是商业。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所以商业是在血缘关系之外建立起来的。

    在我们乡土社会中,有专门作贸易活动的街集。街集时常不在村子里,而在一片空场上,各地的人到这特定的地方,各以“无情”的身份出现。在这里大家把原来的关系暂时搁开,一切交易都得当场算清。因为在门前是邻舍,到了街集上才是“陌生”人。当场算清是陌生人间的行为,不能牵涉其他社会关系的。从街集贸易发展到店面贸易的过程中,寄籍在血缘性地区边缘.上的外边人成了商业活动的媒介。村子里的人对他可以讲价钱,可以当场算清,不必讲人情,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所以依我所知道的村子里开店面的,除了穷苦的老年人摆个摊子,等于是乞丐性质外,大多是外边来的“新客”。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

    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

    (选材于《乡土中国十二血缘和地缘》费孝通著有删节)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血缘社会是用生育产生的亲子关系来规定人的社会地位,维持秩序稳定。

    B.我们的籍贯取决于父亲而不是出生地,体现了地缘对血缘的深刻影响。

    C.在血缘社会的村落,得不到土地的边缘人充当了商业活动的媒介。

    D.当血缘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无法用人情维持时,产生了商业。

    2.文章中关于①②③④四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空白 B.①空白②?③?④空白

    C.①,②?③?④空白 D.①,②?③空白④,

    3.结合语段,请解释文中画线句“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的含义。

    4.中国从人情性的血缘性乡土社会是如何向商业性的地缘性现代社会演变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垃圾分类难在哪里

    2018年7月1日,《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那么在有了地方性的强制法规和大力宣传实施之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到底进行得怎么样呢?遇到了哪些问题?为此记者在广州进行了走访调查。

    现在我们垃圾围城的形势很严峻,而垃圾分类的目标是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对于可回收物,很多家庭是能卖的拿去卖,即使有的家庭把有价值的垃圾扔到垃圾桶,也会被拾荒者捡了去。一些民间组织和有关部门也负责居民家中有害垃圾的回收。这让很多生活垃圾可以物尽其用,变成新的再生资源,也使垃圾分类变得简单起来。所以在广州云龙苑小区,一年前政府部门设立了四类垃圾投放口,即放可回收物的蓝桶,放餐厨垃圾的绿桶,放其他垃圾的灰桶,放有害垃圾的红桶,如今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两个投放口已经被锁死,不再使用了。很多小区甚至简化成了餐厨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两个,也就是说,居民只要把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就做到了垃圾分类。

    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实际上就是“干湿要分开”。所谓湿垃圾,是指果皮、菜头菜尾、剩饭剩菜等易腐蚀性的垃圾,比如带有剩饭的快餐盒,剩饭可以理解为湿垃圾,快餐盒以及塑料袋等包装物却是干垃圾。而腐蚀的剩饭剩菜、果皮菜叶等湿垃圾的纯度达到95%,才会有利用价值,实现垃圾减量化。

    可是一些小区的居民由于长期养成了“简单方便”的垃圾混装习惯,环保意识不强,餐厨垃圾桶里面都混杂了各种包装物、废纸等,甚至纯度连50%都达不到。很多居民虽然能有意识地把厨房垃圾用塑料袋装着投进餐厨垃圾桶,但还是把垃圾分类中“干湿要分开”理解错了。他们①    有垃圾分类的概念,②   行为上没有做到真正地精准分类。《条例》中规定,个人违反条例将被处以200元以下罚款,但③    缺乏持续的监督和约束,④     干湿要分开的意识在很多市民当中渐渐淡化,干湿垃圾混装在一起被随意投放的现象随处可见。

    纯度高的餐厨垃圾可以制造工业油脂、肥料、沼气,实现循环经济。现实情况是,即使末端处理企业把标准放宽到85%,从居民生活小区里出来的餐厨垃圾还是难以达到,所以没有被精准分开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只能拉到焚烧发电厂一烧了之。在焚烧发电厂的总控室,记者看到各种垃圾混杂在一起,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餐厨垃圾。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不仅是居民,包括社区、地方政府各环节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了实现干湿垃圾的精准分类,广州市也曾经设立了垃圾分类监督员,协助居民对干湿垃圾进行二次分类。那么这些被干湿分开的垃圾又被运到哪里去了呢?

    记者看到,在垃圾转运站,居民和垃圾分类监督员分好的垃圾又被混装到了一辆垃圾车上。同样,在建设二马路附近的一个垃圾转运站内,装着厨余垃圾的绿桶和装着其他垃圾的灰桶也被混装在了一辆垃圾转运车上。环卫工人告诉记者,因为干湿垃圾混装,所以只能全部拉到垃圾场去填埋。“干湿两分开”就是为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可是到中间环节又被混装在一起,垃圾分类就变得毫无意义。居民、社区街道、地方政府,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还是说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些问题?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垃圾分类,大势所趋。但从现状看,还存在不少这样那样的困难,比如公民意识的提高、分类知识的普及、后续处理的科学合理、垃圾处理产业化等;虽然任务艰巨,但也必须要循序渐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续推进。公民、企业、政府,全社会人人动手,让垃圾各归其类,各有所去,我们的环境和生活才能更“绿色”。

    摘自2019年07月08日《焦点访谈》

    1.在文章第四段中①②③④处的横线上,依次填写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由于②所以③虽然④但是 B.①虽然②但是③由于④所以

    C.①不仅②而且③由于④所以 D.①虽然②但是③不仅④而且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根据规定,餐厨垃圾应放人绿色垃圾桶,其他垃圾应放入灰色垃圾桶。

    B.要想实现垃圾减量化,有利用价值,湿垃圾的纯度需要达到95%。

    C.广州一些居民干湿垃圾混装在一起被随意投放是因为政府没有宣传。

    D.垃圾分类需要我们每个环节都要做好,才能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3.针对垃圾分类中出现的问题,你认为还需要从公众、企业和政府分别做出哪些努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第一题,并从二、三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不少于700字。

    综合近期国内外智库对未来科技趋势的研判可以发现,人工智能、大数据、5G、合成生物学、增材制造等新兴技术群落成为从国家到企业共同关注的热点。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维度和全球视野,更进一步地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并强调“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

    当前,人工智能正通过向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入渗透,撬动着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积蓄的巨大能量加快释放。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技术交互赋能,形成了数据密集型的科学研究“第四范式”,进一步延展了人类科学探索的可触边界;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使得数据、算力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正在推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全流程的系统性重构,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涌现,将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智能时代正在到来。

    从相关的学术文献产出和专利布局来看,人工智能整体软硬件环境已基本成熟,关键支撑技术进入成果密集收获期,一批“卡脖子”技术有望快速突破;从相关行业发展规模和全球投资趋势来看,上中下游产业链初具雏形,嵌入“智能”概念的应用领域持续成为商业投资热点,人工智能产业处于爆发式增长前期孕育阶段,预期市场规模已经显现。

    1.请简要概括“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

    2.“人工智能”的兴起有利有弊,你怎么看?请你以“我看人工智能”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3.“人工智能”的迅速兴起,将会越来越大的影响人们的生活。20年以后将会怎样,请你以“我与人工智能一天的生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发挥想象,描绘一下未来20年的生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