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4 题
中等难度 2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叔”或“爷爷”。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

    A.强调血缘纽带                     B.强调尊老爱幼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             D.有利于凝聚宗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欲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要求。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为此,罗马形成了

    A习惯法体系                   B公民法体系

    C万民法体系                   D自然法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①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        ②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

    ③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    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追求民主一直是人类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下列关于近代社会民主化进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主化就是以“法治”取代“人治”的过程

    B.民主化道路的不同是由各国国情决定的

    C.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是长期而曲折的

    D.政治家是民主化进程的决定力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 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迫使西方列强采取“以华制华”策略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图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抗战胜利后,民众渴望和平民主

    B.国共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D.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和平民主的呼声高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以下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政治制度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两部重要的宪法,其中一部宪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另一部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两部宪法最大的不同是

    A.制定背景不同                 B.性质不同

    C.具体内容不同                 D.颁布机构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国际局势的专稿,需要一组能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

    B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

    C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关贸总协定

    D雅尔塔体系、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

    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           D.当时的纺织材料有麻和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一观念的形成

    ①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②反映了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④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这首诗佐证了

    A.新中国一五计划钢铁建设的巨大成就

    B.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

    C.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D.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图中的变化说明新时期中国经济改革过程的特点是(  )

    ①从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        ②逐步推进、不断深化

    ③由农村到城市          ④由试点到推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据资料记载:1851年,英国全国1800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城市人口占52%。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           B.圈地运动

    C.议会改革           D.工业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此,“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调整工业生产          B.实行“以工代赈”

    C.调节农业生产             D.整顿财政金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一对西方夫妇曾在《CITY》杂志上抱怨,去年圣诞节他们专程钻进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以为跑到中国西南这偏僻的一角来就可以躲过满世界的圣诞老人、圣诞树,结果,还是未能逃脱。在大峡谷的小旅馆里他们又撞上了圣诞老人。以上材料最能说明

    A.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2010年4月25 日,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通过了投票权改革方案,将发展中国家在世行的整体投票权提高到47.19%,其中,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由原来的2.7提高到4.42%。这说明(  )

    A.世行决定权实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

    B.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C.世行投票权的大小取决于国家的国际地位

    D.改革方案有利于各成员国平等分享世行投票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王守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图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形象时尚、动感可爱的五只羊,分别取名为阿祥”“阿和”“阿如” “阿意”“乐羊羊”,组成“祥和如意乐洋洋”。这幅图画应属于

    A.油画     B.彩陶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5世纪中期,阿拉伯商人到意大利经商,他发现当地人热衷于讨论

    A.知识与美德             B.人性与神性

    C.民主与法制             D.教会与上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某思想家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体现了

    A.天赋人权说          B.人民主权说

    C.社会契约论          D.三权分立学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辞海》是我国唯一的极具权威的大型综合性词典,它的每一次编修,都忠实记录了历史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脚步。第六版《辞海》就收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条目。如果我们在第六版《辞海》中查阅三个代表,不会看到

    A.它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B.它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它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D.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想结合的理论成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与该诗属同一创作风格的美术作品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荀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荀子认为统治者政治上应该怎样做?(2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1分)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1分)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历史作用的认识。(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亲躬自断之。

    ------清.康熙帝

    材料二    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其弊端。(4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4分)

    (3)据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什么?(3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2分)中国经济融人世界市场,由被动到主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以澳门——果阿(印度地名)——里斯本的贸易而论……从澳门运往果阿,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丝,1580-1590年从澳门运往果阿的生丝为3000担,价值白银24万两,利润达36万两……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这些白银是墨西哥和秘鲁出产的。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一《华亭县志·风俗》

    材料三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棱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销减走半。

    ——包世臣《安黑四种》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对那些富裕的居民来说,中国入世的好处随处可见:进口的奔驰更加便宜,沃尔玛的商品更加丰富……但也并非都是赢家,农产品进口关税减低,许多农民的生计变得艰难……

    (1)材料一中的“丝银贸易”反映了世界经济的什么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4分)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经济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3)为实现“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中国进行了怎样的努力?据材料四概括“入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4分)历史上,中英、中日、中美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关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文化观念冲突说”的论述: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美国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中指出:“……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鸦片战争)”。

    材料二  2010年7月25日~28日,美韩在……黄海水域进行军演。由于黄海演习地点靠近中国,部分中国民众反应激烈;中国外交部和中国军方也相继表态,反对此次美韩黄海演习。

    材料三  2009年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我的政府全面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也就是三个联合公报所反映出的那样子……我非常高兴看到紧张局势的缓和和跨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

    (1)材料一中关于鸦片战争起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2分)怎样评价这两种观点?(5分)

    (2)结合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分析为什么中国从官方到民间激烈反对美韩黄海军演?(3分)

    (3)材料三中“三个联合公报所反映出的那样子”的主体内容是什么?(2分)奥巴马的谈话对台湾问题的积极影响是什么?(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