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连线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8 题
  1. 西罗马帝国崩溃以后,罗马法陷于衰退,教会迅速形成了一套政治法律制度;但到了12世纪,罗马法在西欧掀起了一股复兴的浪潮,为王权至上提供了两句重要的格言“皇帝的喜好具有法律的力量”、“皇帝不受法律约束”。这在当时

    A. 推动人文主义运动迅速兴起   B.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

    C. 改变了教权高于王权的局面   D. 适应反君主专制斗争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朝时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但关乎死刑判决等重大问题时需由御史中丞(中央监察机关负责人)与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一起,组成“三司推事”,类似近代的特别法庭,并把会审的结果,最后报皇帝审批。这说明唐朝

    A. 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   B. 大理寺权力已经旁落

    C. 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   D. 司法制度己经近代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061年,苏轼考取“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进士,但是,后来他感叹道:“当年……成绩甚优,于是飘飘然自以为真的可以‘直言极谏’了。殊不知谏一回灭一回,如今灭到黄州凉快来了。”对于此事的下列解读,比较准确的是

    A. 科举考试方式有所创新

    B. “直言”需符合上级意图

    C. 读书人并没有得到重用

    D. 科举考试科目种类繁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祭祀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宋代祭祀礼仪的上述变化主要归因于

    A. 小农经济相对发达

    B. 理学正统地位确立

    C. 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D. 科举制度不断成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亚里士多德说:“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这一原则在梭伦改革中突出地体现于

    A.颁布“解负令”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D.设立“四百人会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古雅典兵役制经历了公民兵向雇佣兵的转变。公元前7世纪,由自行装备的自由民组成的重甲步兵取代了往昔的贵族骑兵;希波战争后,无力自行装备完整的城市贫民取代了之前的重甲步兵;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逐渐实行雇佣兵制,由国家定期发放薪金或津贴。这一转变反映了

    A. 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

    B. 雅典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C. 当兵成为人们谋生手段

    D. 公民城邦意识进一步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689年“民会国会”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早已拟好的权利宣言一起呈现给威廉和玛丽。……新誓词要求威廉和玛丽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材料主要反映了英国

    A.下院是国家权力中心

    B.代议制民主政治形成

    C.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D.国王权力地位的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徐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1)材料一中“封建”指的是什么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从材料中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依据。他为“求其宁息”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汉祖取“周秦之制”指的是什么制度?此制度带来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