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单选题 18 题,非选择题 5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李零在《绝地天通:研究中国早期宗教的三个视角》中谈到:“中国礼仪的特点是,它既拜神,也拜人,早期是拜‘天、地、祖’,晚期是拜‘天、地、君、亲、师’。总趋势是‘天、地’淡出,下降;‘祖’变成‘君、亲、师’,上升。”由此可见,中国的礼仪

    A. 没有任何宗教色彩

    B. 程序日益繁琐复杂

    C. 宗法观念日趋淡薄

    D. 日益重视人伦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A. 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 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C. 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 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清雍正年间的官窑督造官唐英一方面积极向民间工匠学习制作技法,另一方面也不断摹仿东西洋的彩法。一次出口的瓷器由于毫无创新之处,雍正不报销该瓷器的制作费用,唐英不得不自掏腰包。该材料说明

    A. 官营手工业最能促进技术创新

    B. 官营手工业管理者要自负盈亏

    C. 官营手工业管理仍然十分严格

    D. 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供应出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对于雅典民主,柏拉图认为(和绝大多数的希腊哲学家相同):“闲暇乃是智慧的主要条件,而智慧又是与统治能力成正比的。”在柏拉图看来

    A. 雅典民土的弱点在上片而强调平等   B. 绝对自由影响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C. 雅典直接民上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D. 哲学家都因不满民主制而反对民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大黄金时代中的平民却可重新获得知识技能,爬到贵族地位,担任政府官员和累积财富。”这种变化产生的政治背景是

    A. 西周建立起分封制度   B. 分封制度走向了崩溃

    C. 郡县制在全国被推广   D. 实现了“大一统”局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8 题
  1. 皖系军阀徐树铮访问法国期间,在巴黎宴请宾客,席间徐树铮致辞:“今晚所备菜肴皆菲薄粗鄙,不堪招待。”酒店经理听后认为徐树铮是对酒店的侮辱,蓄意损害其名誉,于是提起诉讼。这一事件从本质上反映了

    A. 近代中国国际地位低下   B. 中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区别明显

    C. 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   D. 守旧势力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主张信徒不仅要信仰上帝,还要做荣耀上帝的“善功”(对职业劳动和简朴生活的热爱)。这一思想的提出(     )

    A. 巩固了民众对宗教的信仰   B. 扩大了路德教的社会影响

    C. 强化了天主教的禁欲思想   D. 拉近了宗教与世俗的距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但资料显示,直到东汉前期,选官中仍然有“俗吏繁炽,儒生寡少”、“儒者寂于空室,文吏哗于朝堂”的情况。据此可以推知,汉朝的选官

    A. 体现以德取仕的鲜明意向

    B. 更重行政能力和工作经验

    C. 纯用文吏而儒生仅为点缀

    D. 纯用儒生而文吏仅为陪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名号为“参议朝政”、“参议得失”等。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同为宰相之列。这样,宰相群体已不限于三省长官。这表明

    A. 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   B. 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

    C. 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D. 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某喜剧中,一个叫德谟斯(Demos/汉译为“民众”,它也是英语Democracy/“民主”的词源)的猴子,被一个狡诈的政客牵着鼻子进行哄骗、愚弄并做出各种滑稽的动作。结果,该剧受到雅典人的普遍赞扬。由此可知该时期希腊(   )

    A. 城邦文化高度发达   B. 民主可能导致暴政

    C. 公民直接享有权力   D. 精英反对民主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西周以来王位继承制度规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清朝皇位继承制度不断变化,曾先后出现汗位推选制、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秘密建储制、懿旨确立嗣君等四种模式。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清朝

    A. 强化了王族家天下制度   B. 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强化

    C. 封建专制统治危机严重   D. 皇位继承制度的多样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中写道:“1784年,小威廉出任英国内阁首相,他的施政措施起先未得到下议院的赞同,他便解散下议院,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他得到新议员的支持,仍旧执政。”这一事件说明

    A. 议会对内阁首相失去制约力

    B. 内阁失去议院信任即应辞职

    C. 英国民主政治在碰撞中完善

    D. 内阁首相利用制度漏洞专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878年,德国宰相俾斯麦提交的一项议案遭到帝国议会的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新一届帝国议会投票通过了该议案,经皇帝批准后生效。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

    A. 皇帝只有形式上的权力   B. 宰相有权力解散议会

    C. 立法权受到行政权限制   D. 联邦议会没有立法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英国人大卫·兰德斯曾说:“工厂是一种新的监狱,而时钟则成为新的狱卒。”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工厂成为了犯罪频发的地方   B. 工厂模仿监狱的管理手段

    C. 批判垄断组织对个人的剥削   D. 机器生产异化了工人生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

    A. 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 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 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 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表1894年中国新式企业资本构成表(单位:万元),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时(     )

    A.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B. 西方列强加剧对华资本输出

    C. 近代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性   D. 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主导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11年12月,孙中山说:“谓袁世凯不可信,诚然,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而其基础己远不如(清政府),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这说明孙中山

    A. 追求和平建国之路

    B. 被袁世凯表象迷惑

    C. 革命策略有合理性

    D. 圆满完成革命任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表是1928-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岁出总额与部分支出比率”(部分)(数据整理

    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此表说明(   )

    A. 国民政府重心在于排除异己稳定政局   B. 巨额债务支出反映中国半殖民地性质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资金短缺停滞不前   D. 国民政府关注民众生活高度重视教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56年底,毛泽东说:“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上海的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现在做衣服要三个月,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这叫新经济政策。”这表明毛泽东认为(     )

    A. 要加大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B. 要借鉴苏联的经验

    C. 保存私营经济,利于形成竞争机制   D. 发展自由市场,限制国营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产业革命实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

    A. 确立自由市场制度   B. 重视调整经济结构

    C. 强调生产重于消费分配   D.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A. 汉代儒学的主张

    B.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主张

    C. 陆王心学的思想

    D. 程朱理学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法国有自己的国情——它有强大的专制传统,却没有产生革命。……在法国非用暴力方式才行。在这个意义上讲,……法国需要卢梭。”“法国需要卢梭”主要是因为(   )

    A.卢梭是大革命的思想先导       B.卢梭宣扬浪漫主义

    C.卢梭倡导了人民主权学说       D.法国缺少政治理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梁漱溟曾说:“自进入中学后,便有一股向上之心驱使我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二是社会问题。”青年时代的梁漱溟一度崇信康、梁的改良主义思想,是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然而,当历史进入1911年后,由于清末“预备立宪”的破产,梁漱溟放弃了君主立宪的立场,站到了反清革命的队伍一边,积极参加辛亥革命。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对孔子哲学进行了新的诠释,建立起中西合璧的“新孔学”。1988年6月23日,这位现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政治活动家,走完了他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旅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梁漱溟追求“两个问题”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简要评价梁漱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业时代的外贸需求一般主要是奢侈品需求,强大帝国的这种需求(可以货币支付的需求)往往高于衰弱国家,因而容易形成更大的逆差,秦汉唐宋时期的对外贸易就属于这种情况。初级工业化开始后,大宗产品供给与大宗原材料需求同步增加,但如果它是与没有 投资需求的传统农业国进行贸易,则它的大宗原材料需求会比大宗产品供给更易实现,从而也造成大量逆差。17、18世纪前后的明清时代中国对外贸易,从此前的历史性逆差转变为顺差,倒更有可能是开始逐渐转为相对落后、相对“边缘”化的体现。

    ——秦晖《“东方中心论”是个似是而非的问题》

    材料二: 英国从中国进口的丝茶迅速增加,而对华出口却进展缓慢,这就势必造成英国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从1850年到1856年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逐步扩大,短短的几年中,逆差额从4274880磅涨到8436072磅,几乎翻了一番。……而作为第二大贸易国的美国情况与英国相类似,“对华贸易也有四百万至九百万美元的贸易逆差”。

    ——李小庆《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贸易仍存在巨大逆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存在巨大贸易逆差、明清时期转变为巨大贸易顺差的原因,并分析这种转变所反映的实质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初期西方对华贸易的特征,并加以简要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众所周知,中国未能自主现代化,是被人轰出中世纪的。依据目前史学界多数人的说法,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一再失去历史机遇,多次与幸运之神交臂而过。第一次是明中后期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还曾感叹明朝(永乐皇帝)与1421年由南京迁都北京,认为这实际上是“背离了利用大海之便发展经济和扩大影响的方针”,不无遗憾地说:“不论这一选择出于有意或者无意……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当他说到郑和下西洋时,“我们不妨想一下,如果中国的帆船当时向好望角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南大门埃吉海角继续前进,那又会造成什么结果?”第二次是“洋务运动”。一系列外战的屈辱,终于使一些当权者意识到需要“自救”。满族旧贵不行,起用汉族士大夫,曾左李张算是遭逢时运崛起,平“洪杨”,兴“洋务”,史称“中兴名臣”。众所周知,日本的明治维新与曾、李等人创办的“洋务工业”站在同一时间起跑线上。日本也是被西洋的炮舰“轰”着离别中世纪的,可它成功地走出来了。中国却步履艰难,一唱而三叹。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结合相关史实,评述材料中“历史机遇延误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结合材料与所学历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行动的目的与结果”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唐令,诸职事官,七十听致仕(退休)。五品以上上表,六品以下申省奏闻。……其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            

    ——《通典》

    材料二: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诏令“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给以诰敕。”弘治四年(1491年),又诏“自愿告退官员,不分年岁,俱令致仕。”清朝文官,六十岁令致仕。武官则不然,副将以下,年满六十,概予罢。低级武官,退休更早,参将五十四,游击五十一,都司守备四十八,千总、把总四十五。

                                  ——《中国古代退休制度的发展演变》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明清时期官吏“致仕”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古代实行官吏退休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0年10月14日,蒋介石召见英国大使卡尔:“我等中国人素讲信义,既不甘屈服于强国之威胁,亦不鄙视战争失利之国家。法国屈服之后,中央领袖确有大部分主张重新考虑我国策者,然我人仍主张坚守此项原则,不应更张。我人绝不改变我国家之特性。”1940年11月1日,蒋介石约见卡尔及美国驻华大使詹森,面交《中美英三国合作方案》。其原则部分认定中国之独立自由为远东的和平基础,提出英美与日本,或英美两国中任何一国与日本开战,中国陆军全部参战;英、美派遣军事与经济、交通代表团来华,组织远东合作机构。

    1942年,戈林的亲信洋克与桂永清谈判,要求中国“突攻印度,与德合作”,企图使德、日两军在印度洋会师。蒋介石6月18日日记云:“对德国路线,勿再探索为宜,以桂永清非长于此,不如严令拒绝之。”随后,蒋介石即命陈布雷以陈本人的名义复桂永清一电:指示其“谢绝”,“以为此种提案,决不可能,亦难转达其意,覆绝为要”。

    ——摘编自《杨天石: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蒋介石召见英美大使时的二战形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的对德态度及其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