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连线题 5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辅佐成王)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了当时政治中

    A. 周天子对地方实行垂直有效统治   B. 西周按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C. 异姓贵族在分封中占有重要地位   D. 诸侯国君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选贤任能上,东汉明帝诏云“选举不实,权门请托”,以至于“耆宿大贤,多见弃废”,而唐太宗时期却曰“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教育人才机构的变化   B. 选拔人才标准的变化

    C. 教育人才内容的变化   D. 选拔人才方法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吕氏春秋》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下列有关该生产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主要反映了商周时期贵族生活状况   B. 铁犁牛耕是该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

    C. 春秋时期商鞅变法正式确立该模式   D. 集体劳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都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上述现象反映当时手工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 区域性经济分工的扩大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手工业生产力迅速提高   D. 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写道:“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上是北京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作者这一观点

    A. 错误,未认识中国制度的落后性   B. 正确,说明了战争实质.

    C. 错误,立足于英国角度思考战争   D. 正确,阐述了战争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洪秀全定都南京后,规定只有太平天国编纂和“旨准颁行”的“真道书”才能在世上流通,“当今真道书者三无他,《旧遗诏圣书》(《圣经旧约》)、《新遗诏圣书》(《圣经新约》)、《真天命诏书》也”,其他所有的书都在查禁之列。由此可见他

    A. 彻底排斥中国传统的文化   B. 赞赏西方的宗教和政治制度

    C. 未能摆脱皇权思想的影响   D.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愚民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这次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 革命道路和革命进程   B. 组织调整和军事路线

    C. 领导阶级和革命同盟   D. 思想路线和革命目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1982年宪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的说法,这典型说明

    A. 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

    B. 中国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C. 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法制建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所示,新中国初期两部重要文献的共同之处在于都体现了

    ①人民民主原则

    ②社会主义原则

    ③“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④民族区域自治原则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 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A. 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B. 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C. 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D. 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 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A. 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B. 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C. 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D. 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答案】A

    【解析】材料“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体现了美国要制造“一中一台”两个中国;材料“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体现了台湾当局反对美国的政策,坚持“一个中国”,故A项正确;B是1972年;C中追随改变错误;D中材料没有体现。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江苏省如皋市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2015年7月10日,习近平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指出:坚持“上海精神”,打造本地区命运共同体。要继续以“上海精神”为指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多边主义和开放主义,相互尊重彼此利益,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争端,以共赢理念促进发展繁荣。这表明中国

    A.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C. 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 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15年7月10日,习近平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指出:坚持“上海精神”,打造本地区命运共同体。要继续以“上海精神”为指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多边主义和开放主义,相互尊重彼此利益,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争端,以共赢理念促进发展繁荣。这表明中国

    A.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C. 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 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新时期外交成就,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习近平在谈到上海合作组织主张“坚持“上海精神”,打造本地区命运共同体”、“继续以“上海精神”为指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多边主义和开放主义”可见是在积极探索国家间合作新思路,符合题意的是B项,题干中没有体现出联合国的事务,排除A项,CD项不符合题意。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中学联盟]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综合练习六最新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梭伦改革后,“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政。但这两种权利,尤其是后一种,到后来却证明非常重要,绝大多数争执最后都要经过这些陪审员来解决,包括高级官吏判决的案件,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 平民成为城邦最高统治者   B. 雅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C. 贵族在政权中已无足轻重   D. 平民对城邦事务取得一定参与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梭伦改革后,“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政。但这两种权利,尤其是后一种,到后来却证明非常重要,绝大多数争执最后都要经过这些陪审员来解决,包括高级官吏判决的案件,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 平民成为城邦最高统治者   B. 雅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C. 贵族在政权中已无足轻重   D. 平民对城邦事务取得一定参与权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梭伦改革时推行的陪审员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使得雅典包括穷人在内的普通公民都成为了“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表明雅典的平民也被赋予了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故D正确。尽管梭伦改革提高了平民的地位,但贵族在政权中依然把控着国家的高级官职,统治阶层依然是贵族,故AC错误。雅典是在伯里克利时期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故B错误。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江苏省如皋市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 重视法律程序

    B. 保留习惯旧俗

    C. 强调法官至上

    D. 体现人人平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 重视法律程序

    B. 保留习惯旧俗

    C. 强调法官至上

    D. 体现人人平等

    【答案】D

    【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法律条文没有做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表明,罗马法对法官是否受理的程序有严格规定,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重视法律程序,故A项正确;罗马法律强调的是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而公民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具有局限性,不可能人人平等,故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BC项。所以答案选A。

    点睛:罗马法是近现代法律的基础。平常考试重视对罗马法演变历程、原则、内容及其特点的命题考查。在学习时,一是注意辨析《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的联系与区别;二是注意结合罗马帝国时期的具体案例,理解罗马法的内容、特点及局限性。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湖南常德一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取消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选区”议席,空出的143个议席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1867年的改革法案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1918年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降低为21岁。这些改革主要表明了英国

    A. 封建势力日趋衰落   B. 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C. 民主程序逐步完善   D. 民主主体范围不断扩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取消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选区”议席,空出的143个议席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1867年的改革法案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1918年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降低为21岁。这些改革主要表明了英国

    A. 封建势力日趋衰落   B. 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C. 民主程序逐步完善   D. 民主主体范围不断扩大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财产和年龄限制逐渐降低;妇女取得选举权;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说明民主的主体范围不断扩大,故选D。但是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巩固,“衰败选区”并非封建势力的地盘,排除A;材料反映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参政议政,没有体现地位提高,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民主程序问题,排除C。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观察下表,相比于《邦联条例》,1787年宪法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比较项

    《邦联条例》

    1787年宪法

    国会机构

    一院制国会

    由参议院、众议院构成国会

    国会议员人数

    每邦为2~7人

    参议院每州2名,众议院按各州人口比例确立

    国会议员产生方式

    各邦议会按年度指派代表

    参议员由州议会选举产生,众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A. 联邦制度的原则   B. 三权分立原则

    C. 妥协与平衡机制   D. 议会至上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观察下表,相比于《邦联条例》,1787年宪法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比较项

    《邦联条例》

    1787年宪法

    国会机构

    一院制国会

    由参议院、众议院构成国会

    国会议员人数

    每邦为2~7人

    参议院每州2名,众议院按各州人口比例确立

    国会议员产生方式

    各邦议会按年度指派代表

    参议员由州议会选举产生,众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A. 联邦制度的原则   B. 三权分立原则

    C. 妥协与平衡机制   D. 议会至上原则

    【答案】C

    【解析】联邦制度的原则实际是地方管理体制,故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权力分配关系,排除B。由国会机构、国会议员人数和国会议员产生方式,可知1787年宪法的变化主要体现妥协与平衡机制,故选C。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三权分立体制,不可能议会至上,排除D。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下图是有关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漫画,下列说法与漫画含义一致的是

    ①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②宰相由皇帝任免,对议会负责

    ③联邦议会的立法需由帝国议会和皇帝批准

    ④德意志实行联邦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   D. 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图是有关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漫画,下列说法与漫画含义一致的是

    ①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②宰相由皇帝任免,对议会负责

    ③联邦议会的立法需由帝国议会和皇帝批准

    ④德意志实行联邦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   D. ②③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规定宰相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排除②, 帝国议会权力很小,其立法需由联邦议会和皇帝批准,排除③。从漫画来看,无法体现德意志实行联邦制,排除④。由漫画可知,德意志帝国保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资本主义民主任重道远,体现为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召集和解散议会,故

    符合所学。综合分析,排除ABD,选C。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德国史学家曼沸德罗·马伊在《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中写道:“1848年《共产党宣言》对某些人来说是救世福音,对另一些人则是魔鬼学说。它的作者被当成救世主加以欢呼,或者被当成人类害虫加以谩骂。”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看法的根本原因是

    A. 评价角度不同

    B. 阶级立场不同

    C. 知识层次不同.

    D. 理论依据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德国史学家曼沸德罗·马伊在《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中写道:“1848年《共产党宣言》对某些人来说是救世福音,对另一些人则是魔鬼学说。它的作者被当成救世主加以欢呼,或者被当成人类害虫加以谩骂。”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看法的根本原因是

    A. 评价角度不同

    B. 阶级立场不同

    C. 知识层次不同.

    D. 理论依据不同

    【答案】B

    【解析】从材料看,一些人认为《共产党宣言》是救世福音,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的;另一些人否定它,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的。因此造成这两种不同看法的原因就是阶级立场的不同,故排除ACD,选B。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全国百强校首发】河北省定州中学2018届高中毕业班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全球通史》载:“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那些在4月看来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稀奇古怪的口号”主要是指

    A.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B.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 采用暴力方式夺取政权   D. 进行社会主义的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全球通史》载:“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那些在4月看来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稀奇古怪的口号”主要是指

    A.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B.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 采用暴力方式夺取政权   D. 进行社会主义的革命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结合材料中“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可知“第二次革命”是指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故D正确。二月革命胜利后,沙皇专制统治已经被推翻,故A错误。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主张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但不是主要内容,故B错误。《四月提纲》还幻想和平夺权,排除C。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江苏省如皋市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953年,法国舆论研究所在国内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提出“依你之见,西欧联盟将是美苏间冲突的抑制因素,还是激化因素?”答案的构成为:41%说“抑制”,21%说“激化”。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西欧走向联合是民心之所向

    B.西欧联合消除了内部矛盾

    C.西欧联合将是国际重要力量

    D.西欧联合加剧了美苏冷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53年,法国舆论研究所在国内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提出“依你之见,西欧联盟将是美苏间冲突的抑制因素,还是激化因素?”答案的构成为:41%说“抑制”,21%说“激化”。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西欧走向联合是民心之所向

    B.西欧联合消除了内部矛盾

    C.西欧联合将是国际重要力量

    D.西欧联合加剧了美苏冷战

    【答案】C

    【解析】

    材料体现了多数欧洲人认为,欧洲的联合将是对美苏两极格局的抑制,AB两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联合的西欧将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对世界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故选C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新兴力量的崛起·欧洲的联合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6届江苏江阴二中澄西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段测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分析下图,这种局面形成所产生的历史作用主要是

    A. 直接导致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瓦解

    B. 推动了国际政治向民主化方向发展

    C. 标志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D. 加速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5 题
  1. 分析下图,这种局面形成所产生的历史作用主要是

    A. 直接导致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瓦解

    B. 推动了国际政治向民主化方向发展

    C. 标志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D. 加速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程

    【答案】B

    【解析】 苏东剧变直接导致美苏两极格局瓦解,排除A;材料反映广大亚非拉国家分封独立,有利于国际政治向民主化方向发展,故选B;不结盟运动标志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排除C;材料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无关,排除D。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国之初与我国建交国家情况统计表

    时间

    数量

    建交国家

    1949年

    10

    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朝鲜

    波兰蒙古东德阿尔巴尼亚

    1950年

    9

    越南印度印尼瑞典丹麦缅甸瑞士列支敦士顿芬兰

    1951年

    1

    巴基斯坦

    1952年

    0

    1953年

    0

    材料二1953年朝鲜战争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不利形势。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辟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当今世界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所采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和遵守。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8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主要与什么性质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这反映了我国外交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影响。

    (2)据材料一、二,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建国初期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引下取得的外交成就。

    (3)据材料三,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及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国之初与我国建交国家情况统计表

    时间

    数量

    建交国家

    1949年

    10

    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朝鲜

    波兰蒙古东德阿尔巴尼亚

    1950年

    9

    越南印度印尼瑞典丹麦缅甸瑞士列支敦士顿芬兰

    1951年

    1

    巴基斯坦

    1952年

    0

    1953年

    0

    材料二1953年朝鲜战争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不利形势。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辟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当今世界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所采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和遵守。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8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主要与什么性质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这反映了我国外交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影响。

    (2)据材料一、二,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建国初期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引下取得的外交成就。

    (3)据材料三,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及意义。

    【答案】(1)性质:社会主义国家为主;

    特点:一边倒;

    影响:使新中国不孤立;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打破美国孤立政策。

    (2)原因:一边倒政策不利于广泛建交;周边国家对新中国误解;团结力量对付美国需要;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

    成就:妥善处理与印度、缅甸关系;日内瓦会议提高中国国际声誉;使万隆会议圆满成功,会后与更多亚非国家建交。

    (3)特征:开放性、包容性、适用的广泛性

    意义:成为解决国家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解析】(1)由材料可知,新中国主要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体现了“一边倒”方针,结合所学,“一边倒”使新中国不孤立;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打破美国孤立政策。

    (2)由“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这是中国财政改善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如果不能尽快和周边的国家搞好关系,会给中国的国防安全带来很大的压力。结合所学,可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我国妥善处理与印度、缅甸关系;日内瓦会议提高中国国际声誉;使万隆会议圆满成功,会后与更多亚非国家建交。

    (3)由材料“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当今世界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所采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和遵守”,由此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及意义。

    【题型】连线题
    【适用】较难
    【标题】江苏省如皋市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20世纪70年代前后,美国的对外政策出现了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已经划分成“自由制度”和“极权政体”两个阵营,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要在这两种对立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征服的企图。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摘编自1947年3月杜鲁门美国国会国情咨文

    材料二尼克松主义是1970年前后他任总统期间提出的国际关系的新战略。认为必须把建立与盟国间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让盟国在经济、军事上承担更多责任与负担,帮助美国渡过难关。以军事实力为基础,以谈判为手段,对付苏联,维持美苏均势。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缓和国际局势。“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成为尼克松主义的三大支柱,反映了美国收缩海外战线,以有限力量去维护主要利益的战略诉求。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杜鲁门主义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征。

    (2)比较材料一、二,说明相对于杜鲁门主义,尼克松主义做出了哪些调整?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国际力量变化上,说明尼克松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世纪70年代前后,美国的对外政策出现了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已经划分成“自由制度”和“极权政体”两个阵营,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要在这两种对立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征服的企图。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摘编自1947年3月杜鲁门美国国会国情咨文

    材料二尼克松主义是1970年前后他任总统期间提出的国际关系的新战略。认为必须把建立与盟国间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让盟国在经济、军事上承担更多责任与负担,帮助美国渡过难关。以军事实力为基础,以谈判为手段,对付苏联,维持美苏均势。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缓和国际局势。“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成为尼克松主义的三大支柱,反映了美国收缩海外战线,以有限力量去维护主要利益的战略诉求。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杜鲁门主义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征。

    (2)比较材料一、二,说明相对于杜鲁门主义,尼克松主义做出了哪些调整?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国际力量变化上,说明尼克松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

    【答案】(1)主要内容:两大阵营出现;遏制社会主义;由美国领导世界。

    特点:以称霸世界为目标;具有意识形态色彩。

    (2)变化:对西欧、日本等盟国由领导关系到伙伴关系;对苏由冷战遏制到谈判;对华由遏制到缓和;由全面扩张到战略收缩。

    原因:西欧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

    【解析】(1)由材料“世界已经划分成“自由制度”和“极权政体”两个阵营……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可归纳出杜鲁门主义的主要内容。材料明显体现了浓厚的意识形态的特点,而结合所学可知,杜鲁门主义实际上要凭借美国雄厚的实力称霸世界。

    (2)由材料“把建立与盟国间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对付苏联,维持美苏均势。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缓和国际局势。”反映尼克松主义的调整有:对西欧、日本等盟国由领导关系到伙伴关系;对苏由冷战遏制到谈判;对华由遏制到缓和;由全面扩张到战略收缩。第二小问,原因要结合当时国际不利于美国称霸的因素和美国相对衰落的实力。

    【题型】连线题
    【适用】较难
    【标题】江苏省如皋市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对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6年10月,国务院制订了《关于改善国家行政体制的决议(草案)》,将中央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行政管理权划分为四种类型:中央管理类型,地方管理类型,中央为主、地方为辅和地方为主、中央为辅的双重管理类型。共涉及计划、财政、工业、农业林业水利、运输邮电、商业等12各方面的中央与省级政府的职权。1970年下放经济管理权限,中央直属企业由10533个减少到1674个。

    ——摘编自胡鞍钢《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材料二维持中央与地方权力平衡,是历代王朝高度重视的问题。中央政府权力过大,地方权力越来越弱,导致地方政府对朝廷依赖性越来越强。明朝地方的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清朝的总督与巡抚,都是中央政府派驻地方的代表,由皇帝任免,受朝廷节制,重大政务均需听候皇帝决定才能处理。反之,东汉、唐朝等朝代后期,为了镇压农民起义,较多地向地方政府下放权力,又导致割据现象。

    ——摘编自陈长琦《中外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处理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特点。

    (2)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论证毛泽东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对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6年10月,国务院制订了《关于改善国家行政体制的决议(草案)》,将中央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行政管理权划分为四种类型:中央管理类型,地方管理类型,中央为主、地方为辅和地方为主、中央为辅的双重管理类型。共涉及计划、财政、工业、农业林业水利、运输邮电、商业等12各方面的中央与省级政府的职权。1970年下放经济管理权限,中央直属企业由10533个减少到1674个。

    ——摘编自胡鞍钢《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材料二维持中央与地方权力平衡,是历代王朝高度重视的问题。中央政府权力过大,地方权力越来越弱,导致地方政府对朝廷依赖性越来越强。明朝地方的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清朝的总督与巡抚,都是中央政府派驻地方的代表,由皇帝任免,受朝廷节制,重大政务均需听候皇帝决定才能处理。反之,东汉、唐朝等朝代后期,为了镇压农民起义,较多地向地方政府下放权力,又导致割据现象。

    ——摘编自陈长琦《中外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处理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特点。

    (2)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论证毛泽东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答案】(1)特点:处理形式多样;涉及面广;由行政管理深入经济管理;由政府主导调节。

    (2)见解析

    【解析】(1)由材料“将中央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行政管理权划分为四种类型……共涉及计划、财政、工业、农业林业水利、运输邮电、商业等12各方面的中央与省级政府的职权。1970年下放经济管理权限,中央直属企业由10533个减少到1674个。”,可以归纳新中国处理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特点。

    (2)

    得分

    论点方面(1分)

    论据方面(6分)

    论证方面(2分)

    8-9分

    明确写出:管理国家应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

    正面:(1)新中国注意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有利于国家发展。(1分)民族区域自治有利社会稳定。

    (1分)

    (2)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重要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推动资本主义发展(2分)

    反面:(1)明清时期,中央过度集权,削弱了地方的积极性。(1分)

    (2)东汉、唐朝后期地方权力过大,又不利于国家统一。(1分)

    (其他言之成理的也可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

    层次分明;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分)

    6-7分

    提出观点

    论据欠充分,仅从三个方面展开

    层次分明。但关联度不够;史论结合

    3-5分

    提出观点

    论据不充分,仅从两个方面展开

    关联度不够;不注意史论结合

    0-2分

    没有提出观点

    论据不充分,仅从一个方面展开

    关联度不够;不注意史论结合;表述混乱

    【题型】连线题
    【适用】较难
    【标题】江苏省如皋市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6世纪到19世纪前期,中国与西欧出现不同的发展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业时代的外贸需求一般主要是奢侈品,强大帝国的需求(可以货币支付的需求)往往高于衰弱国家,因而容易形成逆差。初级工业化开始后,国家的产品供给与原材料需求同步增加,但如果它是与没有投资需求的传统农业国进行贸易,则它的大宗原材料需求会比大宗产品供给更易实现,从而也造成大量逆差。秦汉唐宋属于前一种情况,而新航路开辟,特别是18世纪后的西欧属于后一种情况,但两者都不表明它们的发展水平不如其贸易对象。16到19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从此前的历史性逆差转变为顺差,倒更有可能是它开始逐渐转为相对落后、相对“边缘化”的体现。

    ——秦晖《评〈重新面向东方〉》

    材料二大航海虽推动西欧的发展,但占据历史舞台中心仍是亚洲,尤其是中国,当时欧洲实际上是世界经济的一个次要和边缘部分,直到1800年以后它才后来居上。因为从大航海到19世纪前双方的贸易中,欧洲人的产品既不丰富,也缺乏竞争力,拿不出可以交易的物品,他们唯一的支付手段是从美洲掠夺回来的白银。在一幅全球的经济体系图中,物品的向西流动和白银的向东流动,充分说明了亚洲和欧洲的优劣高低之分。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水平”这一话题的观点,分析其依据。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6到19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现的变化。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比较16到19世纪前期,中国与西欧两地在对外贸易目的和方式上的不同。

    (3)材料一、二对中国与西欧两地的对外贸易进行了比较,得出的结论有何不同?研究视角的不同往往会造成历史结论的差异,试指出材料一、二的研究视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6世纪到19世纪前期,中国与西欧出现不同的发展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业时代的外贸需求一般主要是奢侈品,强大帝国的需求(可以货币支付的需求)往往高于衰弱国家,因而容易形成逆差。初级工业化开始后,国家的产品供给与原材料需求同步增加,但如果它是与没有投资需求的传统农业国进行贸易,则它的大宗原材料需求会比大宗产品供给更易实现,从而也造成大量逆差。秦汉唐宋属于前一种情况,而新航路开辟,特别是18世纪后的西欧属于后一种情况,但两者都不表明它们的发展水平不如其贸易对象。16到19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从此前的历史性逆差转变为顺差,倒更有可能是它开始逐渐转为相对落后、相对“边缘化”的体现。

    ——秦晖《评〈重新面向东方〉》

    材料二大航海虽推动西欧的发展,但占据历史舞台中心仍是亚洲,尤其是中国,当时欧洲实际上是世界经济的一个次要和边缘部分,直到1800年以后它才后来居上。因为从大航海到19世纪前双方的贸易中,欧洲人的产品既不丰富,也缺乏竞争力,拿不出可以交易的物品,他们唯一的支付手段是从美洲掠夺回来的白银。在一幅全球的经济体系图中,物品的向西流动和白银的向东流动,充分说明了亚洲和欧洲的优劣高低之分。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水平”这一话题的观点,分析其依据。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6到19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现的变化。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比较16到19世纪前期,中国与西欧两地在对外贸易目的和方式上的不同。

    (3)材料一、二对中国与西欧两地的对外贸易进行了比较,得出的结论有何不同?研究视角的不同往往会造成历史结论的差异,试指出材料一、二的研究视角。

    【答案】(1)观点:外贸逆差不代表一国的经济落后。

    依据:汉唐我国强盛,外贸出现逆差;西欧开始初步工业化进程,外贸出现逆差;

    变化:逆差变顺差;政策转为闭关锁国;贸易日趋萎缩。

    (2)目的:中国宣扬国威(或满足对异域珍宝的追求);西欧发展资本主义

    方式:中国朝贡贸易;西欧欺诈性、掠夺式贸易

    (3)材料一:中国落后于西欧。视角:从社会转型的角度上比较(或生产力发展水平上比较)

    材料二:西欧落后于中国。视角:从双方贸易品的种类上比较

    【解析】(1)由材料“农业时代的外贸需求一般主要是奢侈品,强大帝国的需求(可以货币支付的需求)往往高于衰弱国家,因而容易形成逆差”,可见外贸逆差不代表一国的经济落后。材料分别从汉唐、西欧开始初步工业化时期证明。而由“16到19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从此前的历史性逆差转变为顺差”,可知,但是中国由逆差变顺差;政策转为闭关锁国;贸易日趋萎缩。

    (2)结合所学,16到19世纪前期正处于明清时期,当时我国采用朝贡贸易体制,对外贸易的目的是中国宣扬国威。而当时西欧处于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采取欺诈性、掠夺式贸易。

    (1)由材料一“中国对外贸易从此前的历史性逆差转变为顺差,倒更有可能是它开始逐渐转为相对落后、相对“边缘化”的体现。”,可知,材料一是从社会转型的角度上比较,认为中国落后于西欧。而材料二“占据历史舞台中心仍是亚洲,尤其是中国,当时欧洲实际上是世界经济的一个次要和边缘部分,直到1800年以后它才后来居上。因为从大航海到19世纪前双方的贸易中,欧洲人的产品既不丰富,也缺乏竞争力,拿不出可以交易的物品”,可见材料二从双方贸易品的种类上比较,认为西欧落后于中国。

    【题型】连线题
    【适用】一般
    【标题】江苏省如皋市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东西方先哲孔子与柏拉图,都对个人品质与国家状态提出了自身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认为,三代(夏、商、西周)的制度是相承的,一贯的,周王朝的统治将百世不替的延续下去,天子的权威必须恢复。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是“正名”,使君臣父子各安其位,遵守各自的名分,不越位,不僭礼。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理想国是依托正义这个中心建立起来的,在柏拉图看来,正义有两个层次:一是个人的正义,二是国家的正义。“国家的正义”指的是“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由正义而产生的节制、勇敢、聪明等品质,这样的城邦才能井然有序、保持稳定。“个人的正义”的含义是“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

    ——于宁《柏拉图与<理想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提出“正名”的目的与方法。

    (2)据材料二,分析“个人正义”与“国家正义”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柏拉图理想国中具有“节制、勇敢、聪明”品质的分别是哪三种人?

    (3)综合两则材料,归纳孔子与柏拉图所追求的“个人品质”和“国家状态”上的相同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