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连线题 1 题,选择题 4 题,单选题 8 题,非选择题 4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连线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行语,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下面是《流行词语:看中国(1978-2008)》选出的改革开放背景下,1979年的一组流行词语。

    流行语

    词语介绍

    1.哥德巴赫猜想

    一篇介绍陈景润事迹报告文学

    2.科学的春天

    一次大会诗意的别称,也是大会上一篇热情洋溢的讲话稿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篇文章的题目,一场思想革命的前奏曲

    4.拨乱反正

    成语,“拨乱世,反诸正”。意指整顿混乱,使之回复正常

    5.平反

    纠正历史错误或政治结论的行为

    6.恢复高考

    特指结束“文革”十年动乱,恢复高等教育入学考试

    7.伤痕文学

    一种文学思潮。作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也称“伤痕小说”。

    8.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时期的纪念碑,改革开放的转折点

    9.小岗村

    地名,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村庄

    10.望乡

    一部日本老影片

    结合材料并所学中国史的知识,围绕“改革与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罗马法规定: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的一方胜诉。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 诉讼双方存在不平等

    B. 司法审判具有随意性

    C. 注重维护法庭的权威

    D. 审判程序有待于完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长生殿》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其几乎导致唐王朝覆灭;《桃花扇》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这说明

    A. 古代小说情节源于市民生活   B. 文艺作品具有历史承载功能

    C. 明清小说大多讽刺腐败现象   D. 唐朝后民间论政现象较普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兴科举之前,从春秋战国直至隋初,历代实行过“养士求贤”“军功赏爵”“察举征辟”“九品中正制”等多种选官方式。这些选官制度的共同之处在于

    A. 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B. 体现了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了主流思想

    C. 主要从贵族子弟中选拔才俊

    D. 阻绝了天下英才进人统治阶级的道路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南朝道士张融临死时遗命入殓“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般若经》、《法华经》”。这说明了

    A. 南朝人热衷研究中外文化典籍   B. 儒、释、道三教出现调合趋势

    C. 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D. 南北朝时期出现崇佛抑儒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8 题
  1. 1937年7月8日,毛泽东与朱德致电驻北平、天津、张家口的国民党军将领,请他们“策励全军,为保卫平津而战,为保卫华北而战!”红军准备随时调动,追随国军,与日寇决一死战!对这一电文的正确解读是

    A. 红军将承担正面战场的抗战任务   B. 中共努力促成全民族团结抗日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   D. 国民政府表现出消极抵抗态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该主张意在

    A. 说明国际社会中强权政治盛行

    B. 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

    C. 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

    D. 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审判国王路易十六时,罗伯斯庇尔主张对国王不应该适用法庭审判,而应该适用人民审判。罗伯斯庇尔说:“他们不下判决,他们像闪电一样予以打击;他们不裁判国王,他们把国王化为乌有。”这一主张

    A. 体现了司法制衡民主的理念

    B. 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向欧洲的蔓延

    C. 反映了民主主宰司法的思想

    D. 蕴含了坚守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朝始设巡抚,“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后来绝大多数巡抚都带有兵部官衔及都察院的官衔。明朝设立巡抚的主要目的是

    A. 取代地方的军政长官

    B. 解决军队后勤补给问题

    C. 分割相权以强化皇权

    D. 加强对“三司”的约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06年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授意下,国会通过了《郝伯恩法》,授权州际商务委员会确定铁路最高运费。到1911年,铁路运费减少一半,说明当时的美国是为了

    A. 限制及消灭垄断资本

    B. 整顿社会经济秩序

    C. 削弱外国铁路势力

    D. 开创新的发展模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尽管未在西方发达国家贯彻到底,但却要求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行,即开放市场,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和企业私有化,支持全球性自由贸易等。这种主张的根本目的在于

    A. 缓和同发展中国家的紧张关系

    B. 使发达国家摆脱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C. 便于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控制

    D. 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遇到的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表1894年中国新式企业资本构成表(单位:万元),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时(     )

    A.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B. 西方列强加剧对华资本输出

    C. 近代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性   D. 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主导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是1949~1957年上海工业发展状况统计图。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 上海重工业的增长率低于轻纺工业   B. 突出体现“一五计划”建设的特点

    C. 上海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得到了改善   D. 说明上海工业经济的发展明显好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4 题
  1.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努尔哈赤在起兵统一东北地区的过程中,对汉人实行“拒敌者杀之,不与敌者勿妄杀”的“恩养”政策。对于进入东北地区的汉人,要求“军事不许扰害居民,劫夺财物”……对于劫掠汉人财务者,“悉行擒拿,贯其耳鼻”……在女真人与汉人的接触过程中,侵害妇女之事屡屡发生,如“掠汉人有夫之妇,杀汉人三人”事件,以杀两人,罚四人,革职一人结案。“自申年八月至酉年闰三月,发给新附人口者三千三百零六仓石。天命六年,释辽阳狱中官民,查削职闲住者复其原职”。

    在东北秩序重建的过程中,努尔哈赤的成功在于采取了“恩养”归降汉人的政策,并通过认同中原文化来争取汉人之心、创建“中原”帝业。虽然,努尔哈赤在征战的过程中对拒不投降的汉人实行野蛮的屠戮……。但是,我们应该对努尔哈赤整合女真人与汉人之间民族关系所付出的努力给予肯定。

    ——何博《民族整合与文化认同:努尔哈赤汉人“恩养”政策》

    (1)据材料概括努尔哈赤的“恩养”政策。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努尔哈赤“恩养”政策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其商业利益,必须“能活千家百家”,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由此证实,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

    材料二英国资本主义形成时,农业的关键因素是圈地运动。光荣革命前后,规模较大的企业利用各种手段兼并消灭其它竞争者,以独霸市场。同时,初步创立了雇用经理和服务性质的企业,以立法的方式来防止欺诈、惩办假冒、监守自盗,形成了保险公司、现代有限公司、邮政等,修筑了付费公路,出现了报纸刊物等等。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靠信用支撑,而信用需要法律的保障。所以,1689年是关键,没有这个时间上的汇集,零星的资本主义因素和抽象的资本主义观念都不能构成一个言之有物、在历史书上站得住脚的资本主义。

    ——据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作者认为明朝商业经济“缺乏资本主义性格”的理由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至17世纪中、英两国商业经济发展前景产生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仁宇尤其强调“1689年”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把恢复和发展经济特别是复兴北方作为首要任务。移民垦荒、减免赋役、遍设军屯等奖励的措施,使全国耕地面积迅速增长;铁产量大幅度提高,工业总产量占全世界的2/3以上。与此同时,从万历元年(1573)至崇祯十七年(1644)间,葡萄牙、西班牙、日本诸国通过贸易输入中国的银圆,至少有一亿元以上。加之长途贩运的发展,国内的商品经济更加发达,因而开封城内得以汇聚全国各地的商货,“京城、临清、南京、秦安、济宁、衮州各处客来贩卖不断”,极大地丰富了开封的消费市场。

    ——曹兰《明代开封消费市场初探》

    材料二明朝中叶以后,明朝人的生活发生了转变,我们今天称之为“由俭入奢”。到了晚明时代,人们转为了追求纵欲与奢靡。这起初只是官员与商人们的追求,然后是自上而下,很快便影响到整个社会,造成“士凤俭薄,民风奢侈”的世态……晚明竞奢风气的意义不仅在于竞奢本身,而更在于对于社会奢侈风气的全新的论点,因为这才体现出了高品生产冲击下出现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的现象。正当晚明奢靡风气盛行,而人多以为忧的时候,在松江府(今上海松江县)一个名叫陆楫的人提出了全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几于绝,此天地间损益流通,不可转移之局也。”(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上)

    ——商传《晚明社会转型的历史思考》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明代开封经济发展的条件。

    (2)面对晚明这种“奢靡”风气,材料中陆楫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你如何看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12月,美、英、法、日四国签订《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规定相互尊重、共同维护各自在太平洋区域的利益,条约生效之日,英日同盟即行废止。在会谈中,美国国务卿休斯还提出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建议,他主张:暂停各国正在建造或计划建造的主力舰;参照与会国的现役海军力量,确定英美两国重型舰只的总吨位各为50万吨,日本为30万吨。英国代表贝尔福表示同意休斯的提议。但日本代表加藤坚决反对美国提议的5:5:3的比例,提出10:10:7的要求,结果遭到英、美的一致反对。日本代表又提出,如果接受美国方案,那么作为交换条件,日本原来在中国的权利应得到承认,美国在太平洋诸岛的防备应维持现状。经过激烈争论,美、英、法、意、日五国最终签订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限额为美、英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对于美、英、日所占岛屿的要塞一律维持现状。条约同时还指出,如果缔约任何一方在和平时期认为新的形势影响到它的国防利益,各缔约国应举行会议,对条约加以修正。

    ——摘编自陶诗永、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脆弱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提议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的意图,并分析英国同意美国提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的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