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选择题 5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句子默写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名著阅读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2017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的“体”与“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人;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积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这些围绕“读书”而产生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

    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功能。

    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的功利诉求。从这个角度考量,读书利国利民、利人利己。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到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

    然而,对实用功利的追求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

    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时,就意味着读书是一种专属于人的活动,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读书的根本要义是“人性养成”,“人文化成”。从这种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到读书的至境。

    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体”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好读书”。“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与之相反,“好读书”偏偏是“闲来无事好读书”。以前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面说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觉得不着边际。因为既然是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怎么能“不求甚解”呢?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好学上进?后来,渐有所悟,是因为明白了孔子的感叹:十年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这是孔子对于知识与人生宿命的感叹,“知天命”后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最终达到“从心所欲”、领悟人生的境界了。

    归根到底,“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后者往往可以不执着于书本身,前者却陷于斤斤计较。带着患得患失的心去读书,有时候就会执着于一念而忘记了风来水面与月到中天。

    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局促的生命空间里,俯仰于天地大化之间,不正是读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吗?

    (文/杨平,有删改)

    1.下列对读书的“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读书的“用”是指读书能满足人的实用功诉求。

    B. 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所有的人都追求读书之“用”。

    C. 追求读书的“用”,在阅读时往往会执着一念,衡量得失。

    D. 过分强调读书的“用”会让读书的观念变得狭隘。

    2.下列对读书的“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读书的“体”指的是获得超越实用功利的人生体悟。

    B. 从“体”的层面看,作者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认可的。

    C. 不断追寻读书的“体”,就可能逐步达到“从心所欲”的境界。

    D. “好读书”就是从“体”的层面专心读书,只关注书本身的内容。

    3.下列对读书的“体”与“用”的联系和区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读书的“体”与“用”从不同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读书”这一问题。

    B. 读书的“用”就是读书的“体”外化而生成的实用功能。

    C. 读书的“体”与“用”的差别就是读书有用与无用的差别。

    D. 对读书的“体”与“用”的不同追求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追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 16 岁的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我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却有难 言的苦涩。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

    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那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周五,又是下午第一节。很多同学都埋着头,用美术课本遮掩因犯困而迷糊的眼神。(1)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 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树似乎懒得再摇曳,蝉儿却很高调地重复着昨天的老歌,远处传来 繁忙的市音,隐隐约约,嘈嘈杂杂……

    也许只是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闷,年轻的美术老师说:“我请一位同学谈谈对这幅 画的感受。这样吧,姚远同学,你来说说。”我没想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迟迟疑疑地 站起来。周围有窃窃的笑声与私语。

    (2)我的心,因为那些轻蔑的话语而猛烈地跳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我真想冲那 些自以为是的同学说一句:住嘴!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下意识地低头,再低头, 想把自己滚烫的脸,埋进深深的臂弯。

    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很窘迫、很无助。美术老师轻轻地走到我旁边:“姚远同学,是 不是不舒服?”老师侧着脸,关切地看着我。我摇摇头,双手很奇怪地卷着书角,然后展开,再卷起,好像一点点铺排着内心的局促、不安…… 老师帮我把书角展平,指着那幅画说:“你好好看看,感觉到了什么?”是那幅莫的《睡莲》:水波粼粼,睡莲的叶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红的、摇曳的火焰,热烈而又含 蓄。看似随意的柔美线条,捕捉住了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看着那画,我心里竟有一种 隐隐的感动。沉默良久,我听见自己用极不确定的语气说:“画家好像是想表现……温和、平静、美丽的大自然。”

    只是几个字而已,美术老师却很欣赏地说:“说得好!莫奈的画,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 的美丽。”她轻轻地按了按我的肩膀:“你挺有悟性的。这幅画,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 希望有一天,你能去亲眼看一看。”我愣住了,确定这句话是专门说给我听的!我定定地看 着老师走向讲台的背影,满心的喜悦里夹杂一丝疑虑,“老师说我挺有悟性的!老师真的是 这么说的!可老师这是在鼓励后进生吗?也许……”

    接下来欣赏的是莫奈的《干草垛》。我凝视着这幅画,用心感受着画意。我敢说,我 从未这么专心地上过课!老师先请后排一位同学谈观感,那同学只说画面太单调了。老师微笑地点评:“莫奈画的虽只是干草垛,却巧妙地描绘了光与色带给人的视觉印象。斜射的阳光下,淡橙的天空,橙紫的远山,橙绿的树林,橙黄的干草垛……阳光在跃动,色彩在 变幻。画面虽简单,却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力。”我聚精会神地听着,默默地将老师的 讲析与自己的观画印象一一对照。我发现,自己的观画印象竟然与老师的讲析大致吻合, 只是我的感受稍显稚嫩。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那个周末,烈日流火。我兴冲冲地跑到艺术品商店,买了一幅带画框的《睡莲》。虽 只是临摹画,我的喜悦却是那样真实而强烈。

    我告诉父亲,这是美术学科的参考资料。(3)父亲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点点 头,什么也没说,只是爬到椅子上,郑重其事地帮着把画挂在我的房间里。

    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和自卑作战,和惰怠作战。我还一遍遍地为自己勾画未来的 蓝图。越来越多的人真诚地用“阳光”、“自信”、“上进”这些词来形容我。

    终于,我鼓起梦想的翅膀,飞向远方…… 大学时,我主修国际金融,但我对莫奈的画却始终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亲切感,就连我的父母对莫奈的画都有特殊的感情。那幅《睡莲》,从我 16 岁那时起就一直挂在我的房间里。

    再回故乡时,我想找到那位美术老师,告诉她,法国的奥赛博物馆我已经去过了。不 过,毕竟是男子汉了,有些细节我会不好意思说的,比如,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 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

    1.通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故事。

    2.第二自然段写道“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我对自己的认识”前后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3.文末写道“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请展开想像,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那时的心理活动(不要超出格)。

    4.下面对文中三处画线句子手法及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1)句运用排比和拟人修辞,渲染了夏日午后昏昏欲睡的氛围,强调了夏日午后的无聊、慵懒。

    B. (2)句运用心理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此时“我”的内心因同学窃窃的笑声与私语而产生了一股压抑的愤怒。

    C. (1)(3)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蝉儿唱歌”“远处市音繁忙”衬托了夏日课堂的单调,“意味深长”“郑重其事”衬托了父亲对“我”的理解与坚定的支持。

    D. (2)(3)两句都运用了动作描写,分别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自卑的“我”因同学的嘲笑而显得窘迫无助和父亲对“我”开始热爱美术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注音和字形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 处(chù)方   拣择(zhái)   份量   形消骨立

    B. 汤匙(shi)   层累(lěi)   发愤   好高鹜远

    C. 伛偻(lǚ)   珐(fà)琅   游戈   间(jiàn)不容发

    D. 解剖(pō)   供(gòng)销   箱箧   娇揉造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科学研究是没有    的,因此各学科的所谓“经典理论”都不应该成为“禁区”。

    ②这天晚上,等到黑夜    了光辉的大海的时候,他知道他和大海之间的距离只缩短了 四英里不到。

    ③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并不是对立的、相互排斥的,而是互补的、    的。

    A. 界线  覆盖  相映成趣

    B. 界线  覆盖  相得益彰

    C. 界限  笼罩  相映成趣

    D. 界限  笼罩  相得益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约有 2000 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破坏。

    B. 在已公布的第一批宁波市历史建筑名单中,屠呦呦故居成为入选的 421 处历史建筑。

    C.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长征七号”遥一火箭 8 日从天津运往海南发 射场执行发射任务。

    D. 新浪新闻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网友会在网上咨询医疗问题,高达66.6%的受访网友表示身边有过“医疗广告受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怎么了?你。”他关切地问道,“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B. 李四光用他的学识和智慧,为我们描绘了多么美丽的石油、煤炭,金属、非金属,稀 有元素、分散元素等矿产资源的远景啊!

    C. 这一带在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风沙”的地方(《汉书·匈奴传》)。

    D. 细看这妇女,不过三十二、三岁,头发散乱,微长的面孔有些憔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 《行路难》中“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真实地写出诗人渡黄河、登太行时面临着“冰塞川”“雪满山”的艰难险阻。

    B.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颔联用典故抒写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作者用王质烂柯的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表示悼念而已。

    C. 《水调歌头》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精神。

    D. 《行路难》与《木兰诗》同属乐府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同样是写给友人表达感怀的格律诗,《水调歌头》和《记承天寺夜游》 则都是苏轼因与王安石等变法派持不同意见而自求外放或获罪遭贬时所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 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 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 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下列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或异二者之   酿泉

    B. 春和明      四时之不同

    C. 国怀乡      游人而禽鸟乐也

    D. 吾谁与      太守而宾客从也

    2.下列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洞庭湖)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阔无边。

    B.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贬的官员和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难道没有什么不同吗?

    C.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像那太阳出来的时候,林间的雾气散了,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下来。

    D.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政治理想。

    B. 《岳阳楼记》骈散交替,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C.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醉翁亭记》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 欧阳修在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中,建立了清新、秀美、刚健、婉转的文学风格,《醉 翁亭记》就是他文学主张的最好艺术实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 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 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女婿 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即遣左右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②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 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夜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 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政绩优异,远近称之。

    (选自《旧唐书》,有改动)

    (注)①牸牛:母牛。②庵:小草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人武阳质于允济(_____)   (2)言所以(____)

    2.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3.本文用了哪些事例表现张允济政绩优异?请分条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是故乡明。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古惟留楚客悲。

    (4)知汝远来应有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增其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______________ 。

    (8)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不知人之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0)近年来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经贸活动日益频繁,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来表达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

    (11)《水调歌头》一词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近年来,智能手机等触控式智能设备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获得每个年龄段人的青 睐——中国已迎来“触屏时代”。据报载,2017 年全国未成年人使用手机触网率高达90%。学校拟开展“触屏时代,我们如何应对”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阅读 下面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

    材料一: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另据报道,我国某地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管理所曾公开一条数据,该所里未成年劳教人员中,有 80%曾沉迷于网络游戏。

    材料二:漫画《无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表格所包含的三条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观察漫画,写出其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1)《水浒传》人物刻画传神,性格突出,人物的身份甚至有时能从着装体现出来。请结合你对以下《水浒传》中人物的了解,在横线处填上正确的选项。

    宋江全伙受招安时,众人皆戎装披挂,惟有四人特殊:吴用纶巾羽服,公孙__ ,鲁达__ ,武松皂布直缀。

    A.破布旧衫

    B.鹤氂道袍

    C.黑绿罗袄

    D.烈火僧衣

    (2)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时,为小说取名“四海之内皆兄弟”。 下面三个关于鲁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中,哪一个最能体现译者字面的命名意图?请作出选择,并简述理由。

    A.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B.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C.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虽然,许多人认为,成长的道路很漫长,但有时,一个人某方面的成长的确只是瞬间 的事,比如文中的“我”。其实仔细想想,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有时,真的可能 就因为某一次或某些次短暂的经历而改变了我们的人生态度,让自己瞬间长大了许多。

    请以“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