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8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句子默写 1 题,字词书写 1 题,名著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A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B《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C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D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

    2.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

    B. 引出中心论点

    C. 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D. 激发阅读兴趣

    3.文章第③段说:“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请简要回答。

    4.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 ABCD 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

    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余光中永在

    王 蒙

    ①“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走了,乡愁时代却没有就此结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不舍昼夜的逝者以外,重要的是跳动的中国心,还有美丽且鲜明的中国诗文,以及你我的记忆与吟诵活泼如初。

    ②1982年,纽约,圣约翰大学,中国当代文学讨论会。我听到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作家、评论家黄维梁先生发言,他高度评价余光中的诗文,而且认为余先生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散会后,黄教授将余先生的作品集和自己的评论集赠送给我。我一路上饶有兴趣地阅读着,感染着余先生的清晰、明白与真诚。当时,大陆更热衷的是朦胧诗,是诗语言的锤炼与变幻莫测,而这位台湾诗人的诗明白如话,深入浅出,不跩(zhuǎi),不做作。我甚至觉得他的诗还欠一点发酵与点燃。

    ③1986年初,又是纽约,我作为国际笔会嘉宾,在第四十八届年会上碰到了余先生。我们握手问好,文明礼貌,同时,保持着难以没有的戒心与距离。

    ④1993年,我参加《联合报》召开的两岸三地文学四十年讨论会,我与余诗人是仅有的作晚餐演讲的主讲人。我听到演讲的两个主题,一个是说小岛也能产生大作家,一个是他严厉抨击所谓“台语写作”的自我封闭的愚蠢与狭隘。他有他的天真和明朗之处,他有他的红线。

    ⑤此后我们见面越来越频繁了。而且余先生在大陆文坛,有了越来越高的威望与越来越大的影响。记得轻易不夸奖谁的四川资深诗人、学者流沙河就对余光中作品评价甚高。邀请余光中访问做客的大陆文学团体与大学越来越多。有一个笑话,说是南京大学邀请了余光中与其他几位台湾诗人到访,打的横幅是“热烈欢迎余光中先生一行”,有一位也是台湾资深诗人的客人,长得高高大大,他一到场,立刻被青年学生围上,唤道:“您是余先生吗?”他回答:“我不是余光中,我是‘一行’。”

    ⑥2001年,我三次参加香港中文大学“新世纪征文”活动,我与白先勇是小说终审评委,而余光中是文学翻译的终审评委。我们变成了同事。

    ⑦2004年,我们应邀到海南师范学院与黄维梁先生一起参加关于散文的座谈,主持人是喻大翔教授。谈到我此生读过的最好散文时,我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而余先生说,诗是他的情人,散文是他的妻子。

    ⑧2006年,我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余先生荣誉博士学位的活动。会后,我把他与白先勇及文学院副院长、翻译家金圣华教授请到了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做客,还举行了包括余先生作品在内的诗歌朗诵会。他的《乡愁》再一次赢得了热烈掌声与欢呼。

    ⑨他定居在高雄。他在台湾反对过可能有某些左翼色彩的乡土文学,还说过什么“狼来了”。然而,他的后半生在他的诗中惦念缠绕的长江黄河华山、济南南宁……到处留下了他的音容笑貌和足迹。他说,他要住在台湾的西部,从窗子望出去,就是故乡大陆,而如果住在台东,看过去是美国,有什么意思?当然,他的梦与愁跟你我一样,在中华,不在美利坚,也不在不列颠。

    ⑩陈水扁主政期间,余先生公开反对文化教育“去中国化”,当陈不通至极地用“罄竹难书”赞扬台湾义工的业绩时,台湾教育部行政负责人居然为陈“擦皮鞋”,他愤然予以指责。“擦皮鞋”一词我是从他那里听来的,应该是拍马与掩饰的意思吧。

    余光中走了。两岸各地友人与读者怀念着他,默诵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外头里头,情意超越生死。长江黄河,奔流澎湃汹涌。中华是屈原、李白、杜甫的中华,也是鲁迅、艾青的中华,还是余光中、郑愁予,以及欢迎、接待他们一行的男女老少的中华。余光中永在,中华诗歌永存,乡愁永远,仍然是那么明白,那么简单,那么深情,那么不可抗拒也不可分割。

    (有删改)

    1.选文第⑤段插入了一个笑话,有人说显得多余,也有人说可以使文章更有韵味,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2.说说你对选文第⑨段中画线句子含意的理解。

    3.选文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选文在记叙过程中多次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试找出一例并加以分析。

    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余光中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文名句默写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溪云初起日沉阁,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__。(李商隐《无题》)

    ③_____,燕儿舞,蝶儿忙。(秦观《行香子》)

    ④欲说还休,______。(辛弃疾《丑奴儿》)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⑥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⑦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 (秋瑾《满江红》)

    ⑧《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面对衣着华丽的“同舍生”的态度是____。

    (2)默写范仲淹《渔家傲》的下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gān尬处境——大家都承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铺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的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深长的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悴的文字之美。领悟了这些,我们就该有所行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gān(   )尬   浮光掠影(   )   沉潜(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匆促”的“促”在文中的意思是(   )

    A.靠近   B.时间短,急迫   C.推动   D.催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不得改变原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他虽嫉恶如仇,却无武松鸳鸯楼连杀十五人的血腥,也没有李逵两把板斧排头砍倒一片百姓的凶残;他对人间苦难有深切的体悟,如在桃花村痛打小霸王周通后,劝周通放弃亲事,为的是让刘太公能够老有所养,不要“教老人家失所”;梁山上见着林冲便动问阿嫂信息……”,猜猜这段文字说的应该是《水浒传》中的_____(填人名)。另写出关于他的一个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徒生创作的唯一与中国有关的童话是《______》,《拇指姑娘》中的拇指姑娘最终在_____帮助下逃离了魔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某班拟开展“走进文学部落,畅游诗歌王国”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班上准备创办一份班刊,请你给班刊取一个富有文学意味的刊名。

    ________________

    (2)班级文学社开展“重新设计作品人物命运”的活动,请你依照例句的形式,重新设计孔乙己的命运。

    例句:假如范进没能考中举人,他最终的命运只能是穷愁潦倒,饥饿而死。

    ________________

    (3)王芳搜集整理了一些资料,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此次“遂宁国际诗歌周”活动除邀请中国作协、各省作协、省部、省文化厅等单位的相关领导以及国内获奖诗人、诗歌理论家、翻译家、外国诗人等100余人之外,(甲)还邀请了来自中省级、遂宁本地的__余家媒体参加了活动。(乙)活动旨在继承和弘扬悠久的诗歌文化传统,推进遂宁与世界诗歌的深入交流,上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句式杂糅的问题,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改为“____”。

    (4)张浩是班里的小诗人,看了新闻后来了写作热情,写了下面的小诗。请你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句子。

    青春年少,放飞梦想,就像春蚕结茧成蛹,期待化为彩蝶;就像花蕾含苞待放,畅想盛开如霞;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节选自《万事莫贵于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_____

    (2)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______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______

    (4)予子冠履          冠:______

    (5)不若手足之贵也      不若: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事莫贵于义也。

    3.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   )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2017年7月6日,来自哈尔滨的侯爽在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站出来,在高空中同闹事乘客搏斗,维护了飞机上全体人员的安全。

    A. ③④⑤   B. ①②③

    C. ②④⑤   D. ①②⑤

    4.(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______”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______”的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按要求作文

    阳光,是奔跑的方向;奔跑,是青春的激扬。朝向阳光,灵魂不会附入黑暗;努力奔跑,生命一路芬芳。

    请以“朝着阳光奔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⑴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⑵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⑶可以大胆地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⑷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会影响你的成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