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非选择题 5 题,选择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2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1985年,欧盟委员会制定了盟歌和盟旗。盟歌采用欧洲人熟悉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盟旗以蔚蓝为底色,中间由12颗金星环绕成一个圆,“12代表圣经中的12使徒,罗马的12铜表法,圆形排列代表了联盟”。这反映了欧盟委员会

    A. 采取宗教措施促进欧洲联合

    B. 努力构建欧洲文化认同

    C. 借用古罗马法宣扬法制精神

    D. 试图兼顾欧洲各国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清初,台湾迎来了两次重要的移民高潮。一次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数万明朝的遗民移民到那里垦殖,使台湾基本进入农耕社会。第二次是台湾被清朝收复后,“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使台湾有了更大发展。这两次移民高潮

    A.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控制

    B. 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

    C. 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

    D. 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世纪经济学思想家亚当•斯密认为在商品和服务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自由市场,以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因为)个人的自由加在一起就是集体的福祉。斯密的这一思想是

    A. 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

    B. 对专制主义制度的批判

    C. 启蒙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反映

    D. 对政府干预经济的否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题文)1935年8月,德国驻华军事顾问法肯豪森拟就《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书》,向蒋介石建议:“中国应将作战部队集中于徐州-郑州-武汉-南昌-南京区间。最初抵抗区务必向北推进……以黄河为最后抵抗线。长江封锁对于中部防御最关重要……四川则为最后防地,应规划兵工业和发展运输。”该建议

    A. 反映了蒋介石排斥异己势力的意图

    B. 体现了南京国民政府反共剿共宗旨

    C. 准确预判了中国未来国家安全形势

    D. 旨在确保蒋介石对经济重心的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康熙年间,美洲银元的使用区域从沿海扩大到东南,从江浙扩大到内地。从此,一个新的货币量词进入汉语体系,那就是“圆”(后又写成“元”)。这反映了

    A. 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康熙时期的贸易政策有所调整

    C. 清朝的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D. 中国的经济政策顺应时代潮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的历史叙述,据此推断:

    叙述

    出处

    公元前七世纪初,扁鹊望诊蔡桓公

    《韩非子·喻老》

    公元前五世纪初,扁鹊为赵简子诊斯病情

    《史记·扁鹊传》

    公元前四世纪末,扁鹊曾试图用石具除去在位的秦武主脸部的疾病

    《战国策·杂策》

    A. 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真实可信

    B. 对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

    C. 对扁鹊的历史叙述有神化成分

    D. 历史阐释和历史叙述必须保持一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维新派的骨干大多是由封建士大夫向资产阶级转化中的人物,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却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他们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大胆怀疑儒家经典,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这体现了维新派

    A. 改革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B. 趋新与恋旧的矛盾心态

    C. 努力唤醒国人的民主意识

    D. 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91年,历史学家卢卡克斯指出:“20世纪现在已经结束了。它持续了75年,从1914年到1989年。它的两个主要事件是两次世界大战。苏联革命、原子弹、殖民帝国的结束、共产主义国家的确立、两个超级大国的出现、欧洲和德国的分化——所有这些事件都是两次大战的结果。”由此可见,该学者历史研究的思路是

    A. 摆脱了对具体年代的关注   B. 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C. 不再以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D. 强调世界影响性重大事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宗教改革建立的新教

    A. 仍以神权统治为核心

    B. 违背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追求

    C. 思想解放的程度有限

    D. 坚持因信称义否定因行称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26年苏联商业人民委员米高扬宣称:“应当说,农民自发势力、农民谷物市场完全为我们所控制,我们随时可以降低或提高粮食价格。”其实质是

    A. 按照市场价值规律管理经济

    B. 继续执行新经济政策

    C. 采用行政命令解决经济问题

    D. 正式建立斯大林模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应朝鲜国王请求,明朝皇帝多次颁赐书籍。除历书外,儒家经典、史地类和教化类书籍最多,如明成祖特赐《四书大全》、《五经大全》等书。这种交往

    A. 体现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态势   B. 巩固了中朝两国的平等外交关系

    C. 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   D. 标志朝鲜开始接受中国儒家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求,必先练兵;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这主要表明清延中部分官员

    A. 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B. 强调学习西学应循序渐进

    C. 反对清廷固守传统的做法

    D. 对西方的认识仍较为肤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大行封建,建都洛邑,制作典章礼乐,七年归政成王。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儒家学者视为圣人。这主要反映了  (  )

    A. 古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   B. 儒家成圣成贤的理想追求

    C. 周公的文治武功为后世敬仰   D. 政府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唐朝就继承了隋朝诸多制度,如三省制、科

    举制、均田制等,涉及各个方面的内容。这说明了隋唐时期  (  )

    A. 演进趋势相似   B. 治国理念相同   C. 思想控制严格   D. 国家统一安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宋史》记载:徽宗宣和三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明代施耐庵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创作了《水浒传》,讲述北宋宋江等人由被迫落草、替天行道,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

    A. 新型史料介入有助于厘清历史事实   B. 古代史家扬善抑恶的传统影响历史解释

    C. 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   D. 不同的史家对同一历史现象有不同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顺治《麟游县志》中指出,该县“核桃最佳,于地尤宜”。农民遂“以谷为本,以此为末,庶谷不致于竭,而凶年亦无可忧矣。”清乾隆间,河南县知县提出,农民应当生产“谷米布帛以务本”,而又应当种植经济作物进行“调剂”,以“兼权钱币”。这反映出清初  (  )

    A. 农本商末理念发生根本变化   B. 统治者积极倡导本末相权

    C. 传统农耕经济不断发展演进   D. 统治者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提出“转石效应”——改革往往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  )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27年秋收起义的部队在进行三湾改编时规定:党支部建在连上(此前营、连、排没设党组织),排设党小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决议案(1929年12月)规定: 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上述规定旨在(  )

    A. 确立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   B. 明确革命军队的政治任务

    C. 把发展党员定为中心工作   D. 强化革命军队的军事纪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民主政治形式的不懈探索史实。由此得出正确结论是 (  )

    时期

    制度名称

    国民革命时期

    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

    土地革命时期

    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

    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

    解放战争时期

    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缺乏广泛代表性

    B.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具有独创性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己经开始萌芽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据统计,1949~1952年,山西忻县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增加5倍多。这一现象  (  )

    A. 反映了土地改革过程的曲折性   B. 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

    C. 促使中共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   D. 说明农村城镇化效果显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以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开启,整个社会呈现出全方位改革的态势。透过纷繁、喧闹、变动不居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把当代中国多方改革的主题聚焦为(  )

    A. 社会转型与民族复兴   B. 民主法治与经济腾飞

    C. 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   D. 改善民生与提升国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世纪,英国的经济政策从重商主义政策转向自由贸易政策,政策的改变(  )

    A. 让英国丧失了国家经济安全   B. 使英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化运行机制

    C. 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D. 推动了英国登上全球经济体系的巅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中有一句名言:“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有学者提出“消灭”应翻译为“扬弃”。理由是原文“Aufhebung”出自黑格尔的《小逻辑》,有既否定又肯定之意,译为“扬弃”则能表示“扬其精华,弃其糟粕”。但也有学者从上下文语境和词义的角度予以反驳。对这场争论的正确认识应当是  (  )

    A. 翻译为“扬弃”更符合马克思本人的意思

    B. 历史研究要大胆创新,鼓励给定论“翻案”

    C. 时代不同了,历史文本的含义当然也随之改变

    D. 历史研究应尊重文本,并努力还原其客观真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图是1925年美国消费者分期付款使用比例柱状图(根据乔纳森·休斯等《美国经济史》整理)。这份统计数据反映了美国

    A. 贫富分化使社会购买力明显下降

    B. 消费市场孕育着极大不安全因素

    C. 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D. 股票投机过度导致市场虚假繁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徐寿生活在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国外帝国主义入侵的封建社会末期,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但他自幼便喜欢科学,反对迷信思想。他成长在一个热爱自然科学的家庭,从小喜欢钻研科技书籍,立志从事科研及科技创新工作,鸦片战争以后,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1870年8月,徐寿任山东机器局总办,成功地生产出优质火药。通过该厂的建设和设备安装运行,培养了一批掌握近代火药机器和生产工艺的技术人才。徐寿创建了中国近代化学教育新的制度及方法,采用了新的教学设备,注重化学实验仅器的购置及课堂实验等。他采用幻灯片、展品等较为直观的教学方式,建立了较为严格的考试及评分制度,徐寿父子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硫酸厂,促进了化学工业、火药及采矿等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火药工业的近代化。同时。徐寿成功试制镪水棉花药,貢爆药等,写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大炸药专著《徐氏大药学》,填补了当时中国化学领域中的空白。

    ——摘编自冯霞《我国近代化学先整徐寿的贡献述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寿进行化学研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寿在我国化学领域做出的贡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62年的那次战争,可以说中国处于1:3的绝对劣势局面。表面上中国打赢的是印度,但事实的实质是中国击败了当时的两大世界军事强国美、苏。然而,此时中国的领导人却做出了快速回撤的决定,而且是沿着过去的实际控制线再后退20公里。另外,中国方面还遣返了包括1名少将旅长在内3450名印度战俘,以及归还缴获的武器装备。西方国家对此感到惊讶的同时也对东方这个“怪物”有了新的认知。

    现在看得很清楚了,中国政府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印度:我们争的是国家的尊严,是对中国国家身份的认同和维护。毛泽东在不同场合对此役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预言,这一仗至少可以保印中印边界10年稳定。

    ——摘编自《一场不十分公平的较量:美国人眼中的中印.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62年中印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打赢了战争之后做出“快速回撤”决定的战略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干支纪年法是中国传统的纪年法之一,它以六十年为一循环周期,从甲子到癸亥,周而复始。

    19世纪以来戊戌年中外历史大事简表

    干支纪年

    公元年份

    中国

    外国

    戊戌

    1838

    黄爵滋呈《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主持禁烟事务

    摩尔斯首次公开示范电报;英法美等国商人在广州走私鸦片;施莱登提出了细胞学说的主要论点

    1898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百日维断”与京师大学堂成立;慈禧发动“戊戌政变”

    英国人亨利·林德菲尔德成为世界上首位因车祸死亡的人;美西战争后,美国夺得西属大片殖民地;居里夫妇发现了化学元素镭

    1958

    中朝发表联合声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撒出朝鲜;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发展规划纲要;“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最后一台蒸汽机车头在荷兰开进博物馆;美国继苏联之后成功地发射了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英美科学家完成核聚变试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2018

    改革开放以来的第24个“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列装空军作战部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0周年

    第48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召开;《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2022相约北京)钟文艺表演向世界发出邀请

    请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围绕“六十年一甲子”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主题鲜明,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以前,中国人只知有朝廷,有天下。19世纪中叶后才逐渐接受“国家”这一近代概念。1900年,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将造成当时“老大中国”之责归罪于一班“老朽之人”。由于进化论风靡,少年必然代表未来的希望似乎成为一种常识,甚至“青年”尚嫌不够,还要冠之以“新”,但在建构“少年中国”过程中,国人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和“制度认同”出现危机:要复兴民族,却要抛弃传统;痛恨帝国主义,却又对其文化情有独钟。在“少年中国”旗号下,聚集着持各种不同乃至相对立的观点、主义的知识分子。更加复杂的问题是,到底该由谁来担当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少年中国”始终是一个虚幻的理想。时人对这一概念的珍爱,恰恰映衬出内心的无所皈依。

    ——摘编自《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家认同》

    材料二美国的国家认同并非世人熟知的“美国信念”,而是17世纪和18世纪早期定居者的盎格鲁—新教文化,其核心元素包括:英语;起源于英国的法治理念、统治者的责任理念和个人权利理念;敢于持异议的新教价值观,如工作道德以及相信人有能力和义务创造人间天堂。但是从20世纪后期开始,盎格鲁—新教文化的重要地位和实质内容受到了诸多挑战,包括来自拉丁美洲和亚洲的移民浪潮、学界和政界流行的文化多元主义、以族群和性别为核心的身份认同,以及精英人士日益强调的跨国身份认同等等。与此同时,在美国人看来,全球霸权已经成为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最重要特质之一,不是世界第一的美国就不是美国。

    ——摘编自谢韬《美国国家认同的危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少年中国”说出现的背景,并分析“少年中国”在当时无法成为一种国家认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后期美国国家认同发生的变化及原因。综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国家认同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实施《海关进出口税则》,宣告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此后通过与英、美、法、日等国谈判,至1934年先后公布了四个国家进出口税则,税率实行14级,最低5%,最高达80%,平均税率为25%,改变了过去进口货物不分种类,一律值百抽五的帝国主义强加的不平等关税体制。同时还统一了海陆关关税,由于过去陆路关税比海路关税少纳1/3,因此改订新约后将增加海陆关关税。为了发展本国民族资本主义,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竞争力,还减免了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关税改革加之进出口不断增长,1936年关税收入由1927年的10716万元提高到34 290万元,增长达2.2倍,占中央财政收入达34.14%。

    ——摘编自夏国祥《中国近代税制改革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贸易关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改革关税的原因。

    (2)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所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在古罗马的刑法领域,被告的秩序性尊严(身份等级)是量刑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享有秩序性尊严者一般承担较轻的刑罚;而如果受害者的秩序性尊严越高,则施害者的罪行越严重。由此可知

    A. 罗马法是为了保护贵族利益而制定

    B. 罗马刑法受到希腊人文精神的影响

    C. 罗马刑法尚未确立罪刑相适应原则

    D. 罗马法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等级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