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19 题,非选择题 5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2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

    A. 规范宗教仪式

    B. 传承中华传统

    C. 禁锢人们思想

    D. 阻碍社会进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9 题
  1. 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几种意见及最终方案,这些意见及最终方案体现了

    意见一

    意见二

    最终方案

    反对一人执掌大权,认为一人掌权,总统形同英国国王。

    总统应该有足够大的权力来钳制国会可能出现的独断和多数暴政。

    总统实行任期制。总统有对国会议案的否决权,有权任命官员、与外国签约,但必须须得到参院的同意。

    A. 国会是联邦政府权力中心

    B. 民主与妥协是美国宪法的特征

    C. 美国总统应该对宪法负责

    D. 联邦政府的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禣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A. 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 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 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 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意大利历史学家格罗索曾指出“《十二铜表法》的形成……恰恰应当归功于一定的历史要求,这种要求从外部对法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他所说的外部推动指的是

    A. 公民与自由民之间的斗争

    B. 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斗争

    C. 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斗争

    D. 罗马居民与外邦人之间的斗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周康王(西周第三位国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该文物

    A. 充分反映了西周“以番屏周”的弊端

    B. 全面体现了西周完整的宗法结构体系

    C. 佐证西周通过分封制扩大了统治疆域

    D. 反映西周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机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说苑·立节篇》中记载,(战国后期)楚国白公胜作乱,申鸣为楚王率军而战,当白公胜虏其父作要挟时,申鸣说:“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材料实质上说明了

    A. 君王政治地位提升

    B. 宗法制度陷于崩溃

    C. 纲常伦理观念遭到摒弃

    D. 诸侯严格履行分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据此分析,当时国家体制的特点不包括

    A. 权力运作机制较为缜密

    B. 皇权与神权相结合

    C. 设置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

    D. 皇权至上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郡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 《史记》的记载

    B. 秦简的记载

    C. 史家的研究论文

    D. 民间的传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汉代)既有‘以德取人’因素,也有‘以能取人’、‘以文取人’因素。……举至中央,则有经术、笺奏之试加以检验,然后方得授官”,汉代选官制度的这些做法

    A. 打破了世家大族特权垄断

    B. 奠定了九品中正制的基础

    C. 有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

    D. 使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隋唐嘉话》载:“(唐高宗时)薛中书元超谓所亲曰:‘吾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世家大族)女,不得修国文。’”材料说明当时的社会

    ①科举取士成为重要的选官途径

    ②士族门第观念仍很强烈

    ③进士科受时人追捧

    ④唐朝中书令负责修撰史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与下图所示中国古代中央官僚体制运作方式的出现相关的帝王是

    A. 汉武帝

    B. 唐太宗

    C. 明太祖

    D. 明成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皇考高宗纯皇帝临御六十年,于一切纶音宣布,无非断自宸衷,从不令臣下阻挠国是。即朕勤政以来,……而至用人行政,令出惟行,大权从无旁落。”嘉庆皇帝“令出惟行,大权从无旁落”的具体表现是

    A. 起用六部,替皇帝起草谕旨

    B. 借助内阁票拟,起草批答大臣的奏章

    C. 依仗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国事

    D. 由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快速处理政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鸦片战争期间,琦善奏报:“连日详查该夷进兵情形,向共知其仅长于水战,今讵料其并设有陆兵”;“至其陆战之兵,技艺原不甚矫捷,而器械则甚属淫巧。”琦善的奏报

    A. 促使清军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B. 表达了“师夷长技”的思想

    C. 直接导致《南京条约》的签订

    D. 隐含着“天朝上国”的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雅典,公职津贴制实行后,特别是给出席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的公民津贴,使穷人也能从政。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中的人数较前大为增加。而一旦公民在这些机构中占有优势,就会改变过去奴隶主贵族把持政权的局面,人民也就成了国家的主人。”材料表明公职津贴制的实行

    A. 便于普通公民参政

    B. 铲除旧氏族贵族特权

    C. 扩大雅典公民基础

    D. 使雅典居民摆脱贫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为雅典居民比例图,它可以直接用来证明雅典民主政治

    A. 实行直接民主

    B. 是少数人的民主

    C. 实行比例代表制

    D. 实行轮流执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从《十二铜表法》一直到《民法大全》,古罗马在债务法规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并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这表明罗马法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

    A. 力图缓和民族矛盾

    B. 重视维护贵族利益

    C. 取消了债务奴隶制

    D. 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英国史学家麦考莱称“光荣革命”是英国最后一次革命;我国史学家钱乘旦指出,“光荣革命”之后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和前进。造成两位史学家所述现象的原因是“光荣革命”确立了

    A. 三权分立

    B. 虚位君主

    C. 议会权力至上

    D. 责任内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这次改革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向‘衰败选区’开刀。56个衰败选区被废除,30个小的选区失掉席位。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立了40多个新选区;二是规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推动这次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的开展

    B. 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C. 《权利法案》的颁布

    D. 圈地运动的深入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这造成了该国在随后短短30年间完成了经济起飞,但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却带来了无穷灾难。史学家钱乘旦所论述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德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世界各国的政体各异,都是本国国情产物,下列图示中,与近代德国政治体制运作机制的相符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西周和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的缺陷及其负面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3)据材料二,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为克服这些弊端,梭伦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的进步作用和后世“民主制度的反对者也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787年宪法为美国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和制度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

    ——摘自《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二(谢尔曼)提出了成为“伟大的妥协”的方法:众议院基于人口,参议院按照各州平等的原则。麦迪逊非常懊悔这个妥协,他认为这违反了共和政府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平等。富兰克林也反对这种妥协。只是当他们意识到,这是挽救邦联的唯一出路时,他们毅然接受了。

    现在奇怪的是,一旦感觉他们自身被一个联邦参议院所保护,许多小州代表开始支持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

    ——本内特《美国通史》

    材料三制宪和批准宪法的过程是一个利益讨价还价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美利坚民族的政治原则和理念进行讨论和检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平时抽象的概念——包括共和政体、人民主权、有限制的政府、公民权利、自由与平等——因与实际政治机制相联系而被普及化了、大众化了、日常生活化了。它们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抽象理论,而是日常的政治实践。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麦迪逊所评论的政治体制及其主要特征。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国会议员的选举办法和这一“伟大的妥协”被接受的主要原因,说明“妥协”协调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哪一对矛盾及其对美国政治体制的重要影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联邦宪法将“人民主权”和“有限制的政府”理念化为“日常的政治实践”的理解,宪法在当时有没有真正实现“公民权利”的“大众化”?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联邦宪法的制定,谈谈你对妥协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清朝统一台湾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雍正五年(1727年)知府沈起元条陈台湾事宜称:“漳泉内地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工可佣,无食可觅。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据统计,台湾归统时约有人口20万左右,到嘉庆中期,总人口已达200万之众。

    ——陈锋等《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从康熙到嘉庆年间,先后担任府儒学教授的36人、训导23人,台湾县儒学教谕36人、训导25人,凤山县儒学教谕34人、训导11人,全部都是福建人。

    ——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台湾归统”的国际、国内政治背景,列出实现“台湾归统”的两位重要历史人物

    (2)据材料二,指出清朝治理台湾的重要措施及其政治意图。

    (3)据上述材料,概述统一台湾对加强两岸经济、文化联系的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对拿破仑的评价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拿破仑是《拿破仑法典》的热忱宣传者;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海岸地区)和波兰……拿破仑并没有预见到:扫除旧制度的垃圾只会促使潜伏着的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对拿破仑的评价,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主张:①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又反作用于他所处的时代;②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③区分人生不同阶段,动态评价;④区分不同活动领域,全方位评价。

    ——据李元明《拿破仑评传》整理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法典》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的原因。

    (2)拿破仑在位期间,法国政体有何变化?其本质是否变更?

    (3)如果请您评价拿破仑,您会更注重材料二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历史事实扼要展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