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单选题 9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9 题
  1. 《左传》载,楚昭王病,卜官认为是河神作祟,大臣建议祭祀,昭王拒绝。孔子对此赞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孔子下列言论与他这一评价一致的是

    A. “获罪于天,不可祷也”   B.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C. “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D. “不语怪、力、乱、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北朝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记载了洛阳寺庙的盛况。其中写道:“光宅嵩洛(迁都洛阳),笃信弥繁,法教愈盛。王侯贵臣,弃象马(捐财产)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   B. 官吏搜刮百姓贪污成风

    C. 儒家已丧失其正统地位   D. 佛教在各阶层广泛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律疏议》规定:均田制下授田有定额,“老、小、寡妻受田各有等级,非宽闲之乡不得限外更占(注:占有土地数量不能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且只有受田不足才可以向私人买入。这表明唐代均田制

    A. 具有抑制兼并的意图   B. 增加农民的赋税负担

    C. 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   D. 没收地主的超额占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人章潢论中国经济地区差异时说:“秦汉以前,西北壮而东南稚也。魏晋而下,壮者之齿益衰,稚者之年方长。至于宋朝,而壮者已老,稚者已壮矣!”造成以上经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北方地区经过长期开发而资源耗竭

    B. 人口和生产技术向南方的不断迁移

    C. 政治中心由西北地区转向东部地区

    D. 海上丝绸之路取代了西北丝绸之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世纪末,俄、德、法、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态度。1898年, 英国国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 主张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此举体现了英国

    A. 主张与中国平等外交   B. 维护其在华侵略权益

    C. 坚持公平贸易的原则   D. 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表中变化发生的原因是

    A. 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   B. 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

    C. 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利   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漫画反映了

    A.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覆没

    B. 国民革命运动遭遇挫折

    C.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873—1879年日本各类学校数量统计表(单位:所)

    年度

    小学校

    中学校

    师范学校

    专门学校(外国教师授课)

    1873年

    12597

    20

    26

    1875年

    24303

    116

    82

    110

    1879年

    28025

    784

    87

    108

    从上表可以看出,明治政府

    ①致力于发展近代教育          ②完成义务教育普及

    ③重视学校教师的培养          ④重视引进外国科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21年3月16日,土耳其和苏俄签定了《俄土友好条约》,致力于改善双边关系。此时两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A. 加快国家工业化建设   B. 反对帝国主义的威胁

    C. 发展传统的友好关系   D. 反对大国的霸权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2017年,中国GDP约12万亿美元,欧元区19国GDP总和仅比中国多出约5千亿美元;2018年中国GDP将超过欧元区的总和。西方经济学家感叹: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使“全球经济重返历史大部分时间持续的状态,过去150年西方经济超过东方的局面只是特例”。

    材料一  罗马与秦汉帝国,都将广大地区组织于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中。但是罗马各地物产的交流,还是在地方性的市场圈内解决;而汉代中国,通过一个道路系统紧密联系为互相依存的整体。中国经济体系一旦编织成形,可以扩展,却难以裂解。中国历史上,国家分裂时经济的重新整合,常早于政权的统一。罗马则不然,地区之间无须依赖一个固定的交通网和固定的资源供求。因此,罗马的经济体系一旦破裂,便没有再求重整的需要。中国的大帝国、文化圈与经济网络,彼此叠合,互相加强,遂有强固的凝聚力。罗马帝国秩序的稳定性不如中国,罗马帝国之后,欧洲、中东、北非裂解为多文化、多族群的列国体制。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⑴依据材料,比较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经济体系的差异,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二

    注:“宗主国”指近现代世界历史上占领并统治殖民地的西方殖民国家。例如,印度独立以前是英国殖民地,这一时期,英国就是印度的宗主国。

    ⑵近代西方经济超越东方有多方面的原因,上图呈现了其中一个方面的原因。结合上图和所学对此方面的原因进行说明。

    材料三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目的是建立基础工业体系,奠定中国工业化初步基础。经过“一五”计划,中国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工业化基础初步建立。改革开放最初20年,发展最快的是轻工业,纺织、食品等部门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加快增长。进入21世纪,消费结构升级,汽车、住房等需求旺盛,拉动产业结构再次出现重工业化的趋势。中共中央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以信息化进行传统工业改造,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化新路径。

    当今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商品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并成为约13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已进入工业化的成熟期,拥有大量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中国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机床产量占世界的40%以上,发电设备产量占60%以上。这些产能不是落后产能,而是富有竞争力的优势产能。中国的优质产能已经跨出国门,走向全球。中国为世界经济提供强劲的增长动力,成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等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的工业化及其世界地位为视角,对材料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珍爱河湖,保护生态,建设美好家园。

    永定河曾称为“无定河”,经常泛滥成灾,威胁北京地区的安全。三藩战事刚刚结束,北边及台湾问题尚未解决,康熙就开始关注永定河的治理。对准噶尔部战事获胜后,康熙下令根治水患,“浚河百四十五里,筑南北堤百八十余里,赐名永定”。

    在治理永定河的过程中,康熙不仅是组织者,而且是直接领导者。作为一位热爱学习西方科技的帝王,他曾在冰面上亲自测量,发现河床已经高于地面,所以河水经常泛滥,决定开掘新的河道。康熙还多次视察治河工程,参与规划、督修。这次工程杜绝了河水漫流改道的可能,使北京城受洪水威胁的频率大大降低,但也出现了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

    ——摘编自吴文涛《北京水利史》等

    ⑴阅读材料,概括康熙治理永定河的条件和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当今世界各国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的对外政策

    20世纪50年代

    西欧出于经济上和军事上对美国的依赖,在外交上亦步亦趋,追随美国的冷战政策。

    20世纪60年代

    1964年,法国主动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成为与新中国正式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大国。

    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提出对苏联、东欧国家“缓和、谅解、合作”的原则。

    1969年,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提出“新东方政策”,实现了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正常化。

    20世纪70年代

    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在中东、南部非洲和中美洲等问题上,违背美国的旨意,支持第三世界的立场。

    ——摘编自李景治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⑴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对外政策特点的变化及其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