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非选择题 5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严复在《社会通诠》一书译论序中说:“唐虞(尧与舜时代)以讫于周,中间二千余年,皆封建之时代,而所谓宗法亦于此时最备。其圣人,宗法社会之圣人也;其制度典籍,宗法社会之制度典籍也”。据此理解准确的是

    A. 血缘亲疏关系渗透社会各方面

    B. 宗法制是实行分封制的政治基础

    C.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关系

    D. 贵族统治延续时间长社会影响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史食货志》将“城郭之赋”与“民田之赋”并列,将城镇居民所缴纳的房地产税与乡村居民所缴纳的土地税区别开来,成为两税之外的特有税目。上述材料反映宋代

    A. 房产税成为主要财政收入

    B. 城市私有房屋产权逐步确立

    C. 市民阶层的地位不断提高

    D. 政府对市民的控制更加严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人记述李贽点评《水浒传》时写道:“盖和尚(李贽)一一肚皮不合时宜……所评《水浒传》,玩世之词十七,持世之词十三,然玩世处亦俱持世心肠也,但以戏言出之耳,高明者自能得之语言文字之外。”这体现出李贽

    A. 深受佛道思想影响

    B. 文学修养极高

    C. 具有社会批判精神

    D. 对儒学的反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表是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

    综合表格可知,以下与米价变动原因无关的是

    A. 政府政策推动人口增长

    B. 商品经济发展吸引农业劳动

    C. 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

    D. 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06年,袁世凯尖锐批评担忧地方自治搞不起来的观点时说“自治制度较立宪政体尤为重要……民智虽甚幼稚,然不引其端,则亦终无大开之日;不行投票公举,则何以别于向来之村正?不限制投票权与被选权,何以屏从前把持武断之习?”袁世凯此观点的真实意图是

    A. 倡导民主意识

    B. 扩大自身权力

    C. 反对政府改革

    D. 打压革命运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据统计,民国时期全国电力灌溉(使用抽水机)的田亩,最多的年份(1930年)也不过5万亩,还不到全国总耕地的万分之一。从1915年由国外购进第一台拖拉机起,到1949年,除台湾省外,总数也不过401台(标准台)。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农业

    A. 土地制度落后

    B. 生产技术落后于西方国家

    C. 缺乏近代意识

    D. 国民政府经济重心在工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大会上他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他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中斟共产党奉行和平的政策。”与此次中国参与的国际会议相关的是

    A. 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公约

    B. 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 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等问题

    D. 表达了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决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表为罗马《十二铜表法》的法律条文。

    对上述对应的法律条文解析正确的是

    A. ①外国人因非本邦人而不得拥有财产所有权

    B. ②自由人因拥有公民权力而与奴隶地位不同

    C. ③平民因反对贵族盘剥面利益受到一定保护

    D. ④平民因非公民身份而不能与贵族阶层通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马克思正是这样一个时代的见证人、分析人和批判大师,他的思想不仅赢得了大批追随者,甚至也获得了他的敌人的尊重。这主要原因是马克思主义

    A. 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优秀成果

    B. 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C. 提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正确理论指导

    D. 形成了内容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根据生物进化论,可以说“猿进化为人”。恩格斯又提出来另一种说法:劳动创造了人,人是劳动的产物。能同时解释这两种说法的是

    A. 用进废退

    B. 获得性遗传

    C. 自然选择

    D. 社会进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数千名新经济人遭囚禁,或被赶出家门。到1928年底,1926年注册的40万民营企业中,已有一半以上因不堪重税或警方行动而被关闭;到1929年底,存留的仅占十分之一。苏联上述做法是

    A. 社会主义工业他的影响

    B.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

    C. 打击国内反动势力的措施

    D. 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策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是苏联1949年出版的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漫画《美国解决市场问题的棍棒》。该漫画表达的意图

    A. 美苏冷战格局逐渐形成

    B. 美国侵犯西欧国家主权

    C. 有助西欧经济恢复发展

    D. 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内战后的美国经济在经历了1870年的危机之后,迅速起飞。横跨大陆的四条铁路的修筑带动了钢铁、运输、制造等行业全方面发展,前所未有的社会膨胀和经济扩张不但为美国人带来了大量的工作和发展机会,也使财富的空前积累成为可能。据统计,美国在1880年只有一百个“百万富翁”,到1916年剧增为四万人。当然,伴随着百万富翁出现的是无数人“美国梦”的幻灭。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1870年之后的几十年是动荡的时代。一场巨大的劳工骚动正席卷美国,而劳工骑士团的人数已经从1884年的5万迅速膨胀到1886年的40万。而这一时期移民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来自东南欧的移民进入美国东部大城市。当时的主流文化认为这些人带来的是外国文化、异族社会和工业社会不协调的习惯。就是在这个时期,为了寻求秩序,出于宗教的职责,加之植根于文化传统中反对强大政府的观念,最终促使了美国出现了以提高社会控制效率为目的的社会组织改革与机构化。私人大基金会的问世正是这个大趋势的产物。

    ——马秋莎《改变中国一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百年》

    材料二:传统慈善的济贫、赈灾古已有之。出发点是人性中最原始的恻隐之心,“上天有好生之德”。清朝末年,中国萌发现代公益意识,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慈善家,如经元善、张謇等。张謇是最早的新型企业家兼慈善家。他明确以教育开启民智,而办教育必须以实业为基础。他除了一般慈善机构外,还特别举办了育婴堂、养老院、医院、贫民工场、残废院、盲哑学校,总共有十六所。这些公益事业都是在他主张的地方自治、“村落主义”的大框架内。他还有一大功绩是引进了现代、积极的对残疾A的救助观念。中国传统对残疾人的救助只是出于怜悯之心,“鳏寡孤独废弃者皆有所养”,重在“养”。最初在中国兴办对残疾人的教育使其有自立的本领的是外国传教士。张謇明确提出此事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办,他创办的南通狼山盲哑学校在当时为数不多的聋哑学校中影响最大,也是最早提倡尊重残疾人与常人一样的人格,明确宗旨为:“造就盲哑具有普通之学识,必能自立谋生”,“以三四年教育犹可使成材,供社会之需而自食其力”。

    ——资中筠《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现代基金会问世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公益与传统慈善的不同。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公益事业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我国,特“祖国”比喻为“母亲”并形成一个固定的人格化的、女性化的隐喻结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的事情。它最早出现于闻一多于1925年3月创作的《七子之歌》。诗中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将割让的殖民地比喻为“予出”,从此,“祖国母亲”的类比在全国的白话文中流行开来,也标志着“祖国母亲”这个概念隐喻的正式形成。而经过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的使用和引中,其影响也从文学领域扩散至政治社会领域。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直到今天,它已然是我们语汇中的一种“超稳定结构”。

    ——摘编自潘祥辉《“祖国”与“母亲”是怎样相联的:近代爱国主义话语的源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解读“祖国母亲”形象(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论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78年以来,中国持续推行改革,内容十分丰富,其表现有:允许在国有经济之外发展非国有经济;一些新产品可以自由定价;允许计划分配体制之外自由市场的发展;在按劳分配之外承认按要素分配的合理性;对国有企业的工人,根据计划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与职工之间实际上存在的隐性“合约条件”来对待老工人,但同时按自由缔约的方式来聘用新工人……此外中国改革的每项措施是小范围内试验取得一定成果,积累经验后,才加以推广,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过程、经济特区的创建等。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取了所谓“休克疗法”的改革,在500天内分三个阶段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化、放开价格、卢布自由兑换等,并过渡到市场经济。中国因改革大获成功,俄罗斯则因“休克疗法”付出沉重代价

    ——摘编自刘树成昊太昌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上述模式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总统威尔逊于1918年1月8日发表了他称之为“世界和平纲领”的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以公开方式订立公开合约;无论平时和战时有公海上航行的自由;撤销各种经济障碍,贸易平等;实行裁军;调整对殖民地的要求,平等对待殖民地人民;德国撤出俄国,调整俄国问题;德军撤出比利时,恢复比利时之独立性;德军撤出法国,阿尔萨斯一洛林也还法国;根据民族性原则,重新调整意大利边界;奥匈各族自治,允许独立;同盟国撤出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奥斯曼帝国的民族自决;恢复波兰之独立性;成立国际联盟以维持世界和平。

    经过讨论后,协约国最终还是以威尔逊提出的方案作为对德和谈的基础。1918年8月.德国在战败前夕向美国提出愿在“十四点”基础上和谈。但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英、法操纵会议进程,所议定的和约条款大多不符合“十四点”的初裹,新创立的国际联盟也成为推行英、法两国政策的工具。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不参加国际联盟。

    ——摘编自吴于瑾/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威尔逊提出“世界和平纲领”的本质意图。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威尔逊提出的“世界和平纲领”破产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阏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粱启超,字卓如,广东新会人。四岁起居家就读,跟祖父识字,接受传统文化,聆听众多爱国故事。17岁中举,沿此而行,则或可平步青云。然光绪年间,中国痛遭列强蹂躏,他毅然抛弃昔日追求,踏上坎坷的救国之路。

    1890年,梁启超追随康有为,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先有协助编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接着,参与发动“公车上书”。1896年,在其文章《变法通议》中,呼吁“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百日维新”期间,又撰写不少有关新政的奏折、章程。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日本。严酷的现实证明,改良的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然而他并来醒悟,跟随康有为,公开提出“保皇”口号,四处建立保皇组织。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推翻清朝统治政权的呼声日益高涨。1902年2月,为与革命派争夺舆论阵地,粱启超创办《新民丛报》,鼓吹“开明专制”论,强调中国国民程度太低,“未有共和国民之资格”,攻击革命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是一种“复仇主义”……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政治思想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粱启超政治思想的特点并进行简要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