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2 题,其中:
选择题 40 题,连线题 2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33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0 题
  1. 明中叶以后,江南湖州的农民大部分种桑养蚕,山东、河南许多农民种植棉花,湖广一带的农民则以种粮为主,苏州、福州、松江等地的人多从事于纺织业。这种现象促进了

    A. 区域分工加强

    B. 农业迅速发展

    C. 南方超越北方

    D. 商品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在晚清得以推行,它的推行

    A.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B. 促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C.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 诞生了中国第一批民族资本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随着冶铁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农具生产在宋代冶铁手工业中占有大宗。宋真宗时,知滨州吕韦简要求朝廷豁免农具税;宋神宗时,夷汉杂居的较偏远地区,如因购买农具不方便,可以申请设置草市。据此可知

    A. 草市作为最低层级的商品流通场所出现于宋朝

    B. 对农具的重视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国的农本思想

    C. 农具的大量推广促进宋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D. 商业环境的宽松进一步推动宋代农具市场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宋代海外贸易活跃,仅进出口货物就达400多种,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在广州、泉州等地设市舶司,有的还设有市舶务、市舶场等下属机构,大批海外蕃客来华贸易。这说明宋代

    A. 突破了朝贡贸易体制

    B. 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C. 商业是主要财政来源

    D. 抛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商业和金融资本主义的典范”,其强劲的发展是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一是东印度公司,一是阿姆斯特丹银行,还有一个应是

    A. 土

    B. 枪炮

    C. 鸦片

    D. 船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汉代《盐铁论》称“铁器兵刃,天下大用,非庶众所宜事也”。汉初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这表明当时汉王朝

    A. 垄断战略资源,提高财政收入

    B. 重农抑商,打击工商业经济

    C. 运用经济手段,维护王朝统治

    D. 削藩置郡,加强中央集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竹书纪年》中有“人面龙颜(有称人身牛首),断木为耜,揉水为耒,耜耒之利以教天下,故号神农”的记载,这些内容

    A. 是远古人们蒙昧无知的想象

    B. 呈现了刀耕火种的实证资料

    C. 提供着农业萌芽时期的信息

    D. 记载着以农立国的大政方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李文治在《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中说:“(松江)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反映了

    A.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 农户闲适的乡村生活

    C. 乡村市场的繁荣景象

    D.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材料反映出

    A. 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B. 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C. 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D. 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礼记·王制》记载:农户帮助耕种公田,私田就不再纳税;公家分配的农田和宅地不准出卖。对这一记载所涉及的土地制度评述正确的是

    A. 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手段

    B. 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 这种制度具有公私二重性质

    D. 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是1998年绥德中角乡白家山汉画像墓中出土的一幅翻地图(画面分为上下两部分,画面上部分为两层重楼,上层为20个粮仓,下层坐两人;下部分反映了春天翻地场景),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地主庄园里徙附集体劳动情形

    B. 租佃制经济下农民生活的艰辛

    C. 田庄经济下农民精耕细作场景

    D. 封建土地制下地主的奢侈生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宋朝明确规定,地主打死佃客,减罪一等,发配邻州。而在《明律》中规定:“富豪之家,役使佃客抬轿者”,不仅要“杖六十”,还要“各计一日追给工钱六十文”。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明代法律的内容更加细密严苛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D. 社会矛盾日趋缓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图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势示意图,图中所示局面的出现

    A. 推动了国家政治中心的东移

    B. 加速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C. 有利于阻止北方民族的南下

    D. 瓦解了唐中央在北方的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翻检《全唐诗》可知,唐诗所涉茶产地6道、27州,其90%集中于江南、山南、淮南、剑南等地区。这反映了

    A. 南方整体经济实力超过北方

    B. 南方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 南方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D. 茶叶税收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在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秘窖”,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这主要是

    A. 中国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 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

    C. 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 中国新经济因素的资本原始积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随着社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和发展,审美趣味受商品生产、市场价值的制约,供宫廷、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市民享用的工艺产品呈现出可类比欧洲洛可可式的纤细、繁缛、富丽、艳俗、娇柔做作等风格。”下列我国古代的手工艺产品不能体现上述风格的是

    A. 珐琅彩双环瓶

    B. 青花五彩碗

    C. 定窑孩儿枕

    D. 江宁织造局云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明朝小说《二刻拍案惊奇》中写到:一个徽商事先将一女子“认做自己女儿,不争财物,反赔嫁妆,只贪个纱帽往来,便心满意足”。这反映了明朝

    A. 商帮热衷于“认干女儿”

    B. 商人通过联姻取得与官员联盟

    C. 小说创作的想象力丰富

    D. 徽商采用金钱行贿获得乌纱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一亩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源与先农坛皇帝“亲耕”藉田有关。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藉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皇帝“亲耕”反映了中国古代

    A. 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

    B. 家国一体的国家理念

    C. 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

    D. 笼络士子的文化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盐引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明朝政府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盐商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盐,再把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获取利润。这反映了明朝

    A. 食盐业被政府严格控制

    B. 政府对盐商采取扶植政策

    C. 食盐市场出现官商勾结

    D. 食盐生产具有区域性特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广东新语》所载诗曰:“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这首诗说明

    A. 明清“海禁”政策导致白银大量内流

    B. 闭关锁国政策下官营贸易的兴盛

    C. 官营丝织品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D. 清初行商制度是官商结合的产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两种手工业生产形式,有关这两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一的产品主要是茶叶和棉布

    B. 手工工场最早出现在江南地区

    C. 图一的现象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D. 图二现象出现于19世纪中晚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是中国史学界的“五朵金花”之一。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时间的判断上有“战国说”、“西汉说”、“唐代说”、“宋代说”、“明清说”,这些分歧的产生可能是由于

    A. 研究者的阶级立场不同

    B. 研究者的价值观念不同

    C. 研究者的知识层次不同

    D. 对资本主义内涵的理解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从历史发展趋势看,这种做法

    A. 强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 以法律和行政命令干预经济

    C. 阻碍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D. 使专制统治开始受到了挑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迪亚士说:“(海上探险)是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由此可知,迪亚士海上探险的重要目的之一是

    A. 掠夺巨额财富

    B. 扩张帝国领土

    C. 传播宗教信仰

    D. 满足英雄情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487年,探险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因为这一年……大风连续将他的船队向南刮去……当风变小时,他们早已不知不觉地经过了海角。他在印度洋的莫塞尔贝登陆……”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30种。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也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

    A. 新航路开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

    B. 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

    C.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

    D. 欧洲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国内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还促使他们纷纷组织起实力雄厚、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不再具有浓厚的行会传统和平均主义的特性新型的贸易公司。”材料中的这一现象

    A. 促进了价格革命的发生

    B. 直接推动重商主义的产生

    C. 表明欧洲出现商业革命

    D. 表明西欧贸易中心的转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502年第一批黑奴被运送到美洲,黑奴贸易随即开始,盛行了三个多世纪。通过黑奴贸易,殖民者获得了高额的利润,到19世纪中后期基本停止。黑奴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A. 天赋人权理念深入人心

    B. 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阶段

    C. 种族歧视问题得到解决

    D. 黑奴贸易已经无利可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879年,一位在西非的德国巡视员说:“我们德国从英国兄弟那里学习□□□□并与他们竞争是明智之举”。“如果新的德国想长久保持它新获得的国家地位,就一定要注意它的‘文化使命’”。该巡视员话语中的□□□□可能是

    A. 君主立宪

    B. 文化传统

    C. 殖民技巧

    D. 工业技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恩格斯说:“这种变革越是不声不响地进行,它的影响也就越大;因此,这种变革很可能会比法国的政治革命或德国的哲学革命在实践上更快地达到目的。”这里所说的“这种变革”是指

    A. 西欧的宗教改革

    B. 1832年议会改革

    C. 英国的工业革命

    D. 欧洲的启蒙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19世纪中期,休闲生活日益受到英国市民的推崇,据1841年《泰晤士报》报道,当伦敦摄政公园开放时,许多市民涌进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感受大自然。材料现象侧面反映出

    A. 工业化提高了市民的文化水平

    B. 城市化推动了人居环境的改善

    C. 便利的交通促使休闲生活盛行

    D. 经济发展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十八世纪初,为避免行会条规及相对较少的劳动力供给对生产造成局限这些障碍,鲁昂城的棉织商人德拉,采取了将原料送至附近农村纺织加工的策略。至1782年,鲁昂地区成为法国最大的外放制盛行区域。这表明

    A. 工业发展具有多种经营形式

    B. 工业发展推动法国农业转型

    C. 法国得以实现工业化大生产

    D. 外放制基于农村劳动力过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1810年,国王乔治三世亲自签署公告:“对于那些危害公共秩序、他人生命和财产的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如果有人勇于检举可以获得最高500英镑的奖励。”这说明此时的英国

    A. 面临社会转型导致的问题

    B. 逐步地从人治走向法治

    C. 君主权利凌驾于议会之上

    D. 殖民扩张带来社会隐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据统计,美国1895—1904年间,在27个工业部门中,中小公司合并为一家大公司的合并公司数占整个部门的公司总数的75%以上的有20个部门,占50~70%的有6个部门,占25%以下的只有一个部门。这本质上反映了美国

    A. 公司竞争日趋激烈

    B. 公司规模扩大

    C. 资本和生产高度集中

    D. 政府加强了对企业的干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十九世纪后期,清政府驻外使臣发回的上奏主要是政治与外交内容,从1903年开始,驻外领事与商务委员会陆续从海外寄回了大量的商务报告。这种变化表明

    A. 列强经济侵略加深

    B. 传统经济政策变化

    C.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 实业救国已成共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据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江浙和广东是中国两大产丝区,但是生丝的市场价格不是在上海,也不是在广东,而是在纽约和里昂决定的。这一现象说明

    A. 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B. 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设厂的特权

    C.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D.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主导的市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1850年,上海英商林塞洋行的走私规模不如别家大,该行老板上书英国领事说:“(我行)要和任何人一样大肆走私了。”英国领事答复道:“……他们(清朝官员)对海外强国,不敢有任何公开冲突。”这说明中国

    A. 海关职权逐渐丧失

    B. 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 自然经济快速解体

    D. 清政府成为列强傀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散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由此可见,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的主要作用是

    A. 列强控制中国水运局面被打破

    B. 人们的消费观念受到冲击

    C. 列强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被扭转

    D. 人们的生活方式得以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开平煤矿在甲午战争前每天产煤不过七八百吨,1894年每日产量已超过一千吨,而1898年的年产量增至七十三万吨,大大超过了战前水平,其他洋务企业类似此情况者尚多。由此可见

    A. 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中国已经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

    C. 洋务企业在甲午战争后仍然持续发展

    D. 清政府被迫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据《中国近代史新编》载,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以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

    A. 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

    B. 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时期

    C.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D. 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传统农业的发展,它们或起到促进作用,或起到阻碍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汉至明清甚至近代,中国传统的农业耕作虽处在进步中,但一直变化幅度不大。具体而言,犁和铧无论在形制、种类还是质地上改进都比较大,但就主要耕作形式而论,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土地被视为最受青睐的财富,大概不仅反映了人们所公认的真理,即土地可以永存不灭,而且还反映了一种实际需要。司马迁有一段详细的讨论,探讨了从事贸易活动的一般理论,他的基本思路就是强调粮食供求关系的重要,当时的人是将粮食视为基本商品的。……因此,对工商业发展所施加的遏制,不仅降低了非农业活动吸收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而且还驱使资本转而购买土地这一农业发展最基本的资源

    ——许倬云《汉代农业》

    材料三:万历前后,潞王在湖广有田四万顷,福王在河南、山东、湖广等地有田二万顷,其他藩王都占有大量土地。官僚、地主占有土地也十分惊人。江南有的“豪家田至七万顷,粮至二万”。大官僚严嵩、徐阶各有田二十多万亩。其他万亩、千亩的地主,数不胜举。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

    (1)指出材料一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形式”是什么?对当时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概述这一耕作形式“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经济政策及其根本目的,并根据材料二分析该政策产生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概括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国家。农作物种类远较西班牙为多;中国人普遍穿着棉布、丝绸服装,尤其是丝绸,衣饰华美,风度翩翩,中国出产的手工艺品极为精致,远销海外;中国有世界上一流的城市,非常繁华,商品种类丰富,买卖兴盛。

    ——摘编自门多萨《中华大帝国史》

    材料二中英占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

    年份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英国

    1.9

    9.5

    19.9

    22.9

    18.5

    中国

    32.8

    29.8

    19.7

    12.5

    6.2

    ——依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