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非选择题 5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西汉政府在丝织业发达地区设置官营丝织作坊,如齐郡有“三服官”主管制作“天子之服”,所属“作工各数千人,一岁所费数巨万”。长安有东、西织室,汉元帝时,每年花费五千反映出汉代

    A. 丝织业的生产技术高超

    B. 官营生产超过私营作坊

    C. 官营丝织业生产规模大

    D. 丝织业为政府垄断专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欧阳修在《新唐书》的《五行志》三卷中,只记历年灾异而不书其应何事。他在序中说;从董仲舒到刘向与其子刘歆,都以《春秋》、《洪范》为学而失圣人本意。这表明欧阳修

    A. 反对君权神授

    B. 维护纲常伦理

    C. 反对天人感应

    D. 维护圣人道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代的乡试和会试,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其中策一项,对其内容明确界定:“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回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的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据此可知明代的科举考试

    A. 形式僵化限制严格

    B. 考核内容注重“经世致用”之学

    C. 不再重视儒家经典

    D. 要求考生所学的知识全面务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康熙年间,清政府设立江、浙、闽、粤四处海关,关署分别设在上海、宁波、厦门和广州。其中,以上海和广州发展最为迅速。嘉道年间每年进出上海港的南北海船约在4000艘左右,上海成为南北洋贸易的重要枢纽。这表明上海的发展得益于

    A. 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位置

    B. 清初海禁政策的放宽

    C. 鸦片战争之后的五口通商

    D. 清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晚清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政府对军队采取湘军战时临时征用,战完就地解散回家的方法,成本低效率高。但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遇列经过德式训练的日本军队却吃了大败仗。这本质上反映了

    A. 湘军的发展方向和军事近代化的方向背道而驰

    B. 湘军的编练方法不能提升清政府军队的战斗力

    C. 清政府军队武器装备落后是失败的关键

    D. 清政府政治腐败导致军队训练方法落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康有为断言:“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吾《六经》也。尝考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这表明康有为意在

    A. 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进步性

    B. 复兴传统文化

    C. 认同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D. 推动社会变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45年12月27日,苏、美、英三国外长发表公报:“在国民政府下,有一统一与民主之中国,国民政府各级机构中民主党派之广泛参与以及内部冲突之停止,均属必要。”该公报

    A. 符合中美苏英共同利益

    B. 促进了政协会议的召开

    C. 加速了国共内战的爆发

    D. 反映了美苏冷战的局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50年-1956年,中国出口总额由5.5亿美元上升到16.5亿美元,进口总额由5.8亿美元上升到15.6亿美元。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新中国建立实现民族独立

    B. 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C. 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古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曾说道:“看过《七将攻忒拜》的人,个个都想当兵打仗。”“为国牺牲,公民的子女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会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前得到城邦抚恤金,然后这些遗孤又被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坐席。”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公民通过观剧参与城邦政治生活

    B. 戏剧源于民主政治的需要

    C. 文学作品鼓励希腊公民踊跃参军

    D. 政府发挥戏剧的教化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做出这一论断的思想家是

    A. 伏尔泰

    B. 洛克

    C. 康德

    D. 卢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十小时工作日法》,适用于纺织工厂,规定女工和青少年男工每天工做不超过10小时。三年后,议会再次通过工厂法,规定周一至周五工作10个半小时,周六工作半天。议会立法的变化有助于

    A. 彻底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

    B. 消除社会阶级矛盾

    C. 提高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

    D. 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16年9月23日,奥巴马以损害美国国家安全利益为由,否决了国会通过的允许“9·11”恐袭事件幸存者和遇难者亲属起诉沙特政府的法案。按照宪法,国会仍能以三分之二多数表决结果推翻总统的否决,强行让法案成为法律。这体现了

    A. 总统权力至高无上

    B. 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C. 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D. 民众利益高于一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明太祖皇帝建立了空前庞大的监察机构,在中央,以都察院代替御史台,设正二品左右都御史,级别与六部尚书齐平,负责监察百官。同时,在六部又分设监察职官,称六科给事中,分别督查本部官员行为。在地方上,按省份将全国划为十三道,每道设监察御史监督地方。同时,中央会不定期派出巡按御史巡视地方,巡按御史直接向皇帝负责,遇事可直接上奏。此外,明朝特有的厂卫特务机构也有督查官员的职权,锦衣卫持密令可越过刑部直接拘捕官员。

    清代,我国古代最完整、最具封建特色的监察成文法《钦定合规》颁行实施,标志着封建行政监察行为被以法典形式固定了下来。为加强对皇族贵戚的监察,清朝设有宗室御史,即宗人府衙门,专门稽查皇族的不法行为。

    ——摘编自唐文昊《明清封建监察制度研究》

    材料二到19世纪,在中小资产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英国议会又历经三次议会改革,议会监察制度从此在英国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和模式。

    英国议会议员的监察权力包括选举权、立法权、预算权、审计权、质询权、不信任权、弹劾权、纠正权、调查权等权力。议会有权调查政府施政情况,有权调查官员公私生活,以便补救纠正。后来,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议会监察专员署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其职责是受理公民投诉,监督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履行公务,防止其不当活动侵害公民的正当权益。英国议会的监察专员是由首相提名,女王任命,终身任职,直到退休为止,只有犯有严重的不法行为时,才由议会两院弹劾免职,其薪金退休金也有立法规定,从统一基金中开支,由于有了这种保障,才有力地保障了其工作的独立性。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监察制度相比英国议会监察制度的不同并分析其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根据表中中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其他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唐玄宗后期,边镇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使唐朝的军事形势由原来的“内重外轻”逐渐变成“外重内轻”,这与府兵制度的瓦解密切相关。由于府兵必须自备兵甲衣粮,所以服兵役是一项极其沉重的负担。在均田制推行较好时,农民有一定数量的土地,这种兵制还能勉强维持。后来均田制解体,农民占有的土地越来越少,生活尚难维持,沉重的兵役就更无力负担了。边将们对待士兵极其残酷,他们为了侵吞士兵携带的财物,强迫士兵白天服苦役,夜间住地牢,折磨致死。到京师进行宿卫的府兵,境况也极差。农民为了逃避兵役,有的向未设军府的州县迁移,有的甚至烫坏手足,到了749年(天宝八年),“折冲府至无兵可交”,因此唐政府不得不下令停止对府兵的征发。

    唐玄宗开元年间,无论京师宿卫、边镇戍兵乃至地方武力,已基本上被募兵制所替代。大致来说,士兵的军器、衣粮都由政府发给,长期服兵役,他们是被雇佣的职业兵。当时唐朝的全部兵力约为57万多,而全国的边镇兵员共有49万,马8万匹,精兵猛将都聚集在边镇。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政府废除府兵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募兵制取代府兵制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美国由于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再加上两个大洋又将它与欧亚大陆分开,因此每当世界多事之秋,自然可以隔岸观火,静待其变。于是孤立主义思潮也就应运而生。罗斯福政府审时度势,对自30年代中期频频发生的国际冲突采取了中立政策。

    1935年8月24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有效期为6个月的中立法,主要内容是对所有交战国实施武器禁运,授权总统不保护乘坐交战国船只旅行的美国公民。然而不到两个月意大利大举入侵埃塞俄比亚,美国一方面声明无意实施<非战公约》,另一方面又迫于国际舆论,只得宣布对意大利实施所谓“道义禁运”,呼吁不要再向意大利输出石油、卡车、废钢铁等战略物资。1936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更为严厉的第二个中立法,规定总统有权扩大武器禁运范围,还禁止向交战国提供贷款。1937年5月又通过第三个中立法,增加总统有权对进行内战的国家也实施武器禁运。这样一来每当佛朗哥叛军可以从德国那里取得大量武器时,合法的西班牙政府却无法从美国购得急需的军火。两个多月后全面侵华的日本也能通过种种渠道从美国得到各种军用物资,引起美国社会各阶层的不满。1939年春,欧洲局势急剧恶化,11月罗斯福签署了第四个中立法,取消了向交战国的武器禁运,实行现款自运,虽然并没有将轴心国排除在外,但事实上只有在美国储有大量存款,并拥有强大海军和商船的英国才能真正从中受益。

    ——摘编自金重远等《世界现当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台中立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美国第四个中立法的调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蒲松龄,字留仙,生于1640年。他生长在一个渐趋败落的地主家庭里。科举受挫,蒲松龄对民间传说故事,极感兴味。他的《聊斋志异》也就是在青年时期开始创作的。

    康熙九年至十年,他南下江苏去做幕宾。幕宾生涯使他有机会接触封建官府心脏,熟悉了其中种种内情。在做幕宾期间,他还得以接触了南方一些能歌善舞的青年女性,《聊斋志异》的创作,前后历四十余年之久,贯穿了蒲松龄的大半生。

    《聊斋志异》最富现实性和人民性的篇章是那些揭露和控诉封建社会现实的故事;而其中写得最有情趣的是那些人鬼妖狐的爱情故事,讴歌生死不渝的爱情。《聊斋志异》中还有些故事如《崂山道士》、《画皮》等富有寓言意味启人心智。人们读《聊斋志异》则被情节生动和丰富的奇异故事吸引,被引导着去认识社会、理解人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S》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的文学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