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穴位(xué)   污秽(huì)    狡黠(xiá)   茅塞顿开(sè)

    B. 吞噬(shì)   接济(jì)     恣睢(suī)   引吭高歌(kànɡ)

    C. 归省(xǐnɡ)  校对(jiào)   作揖(jī)     笑容可掬(jū)

    D. 矍铄(jué)   勉强(qiánɡ)   虔诚(qián)   浑身解数(xi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滞碍   擎天柱   相提并论   睡眼惺忪

    B. 理睬   流水帐   鸦雀无声   怒不可遏

    C. 闲暇   里程碑   左右逢圆   漫不经心

    D. 呕歌   掉书袋   言简意赅   融会贯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 夏日的大明湖,华天丽日,岸柳飘摇,泛舟湖上,水光潋滟,秀色可餐。

    C.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D. 李白的《将进酒》,气势豪迈,盛情奔放,语言有气势,如江河日下,一泻千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家长,他始终关注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B. 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一起观看了我校举办的“迎新年,庆新春”联欢会。

    C. 一直以来,止痛主要依靠药物治疗的方式,但长期用药往往经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D. 部门工作人员对市民提出的建议积极采纳,认真研究,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简·爱》中的简·爱出身贫寒,从小就极具反抗精神。她毕业后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最终以独立的人格和勇敢的个性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情。

    B. “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这两句话出自《三国演义》,都是对诸葛亮的赞誉。

    C. 《草房子》中杜小康的成长经历最能表现作者对情感、悲悯精神的诠释。当众人都排挤秦大奶奶时,杜小康没有;杜小康既是桑桑的竞争对手,又是最懂桑桑的人。

    D. 《老人与海》中“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这句话表现出圣地亚哥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形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十年春,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参与

    B.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遍:遍及、普遍

    C. 公将鼓之         鼓:击鼓进军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再次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必以分人               咨臣以当世之事

    B. 小大之狱               何陋之有

    C. 战于长勺               胡不见我于王

    D. 吾视其辙乱              其真无马邪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由“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一句可见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漠态度。

    B. 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展现了曹刿卓越的指挥才能,印证了“肉食者鄙”的观点。

    C. 第三段采用了顺叙的记叙方法,曹刿从道理上论述了战争取胜的原因。

    D. 本文侧重写论战,突出曹刿“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的主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两处)

    父 惭 悔 之 乃 载 祖 归 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诗中“______”和“______”两字极富表现力,勾画出乡村四月忙碌的气氛。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3)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4)______________,村南村北响缲车。(苏轼《浣溪沙》)

    (5)若到江南赶上春,______________。(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6)好峰随处改,______________。(梅尧臣《鲁山山行》)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笔是“文房四宝”之一,笔的发明也是人类文明史的标志之一,许多文化行为的名称都和笔相关。例如:不加考虑随手写出叫“信笔”;谦称自己的文字叫“拙笔”;旧社会称写公文、诉状叫“刀笔”;名家作品叫“大手笔”;绝妙的文字叫“生花之笔”……

    (1)请再列举两个与笔有关的文化行为和一则与笔有关的典故。

    (2)随着时代的发展,笔从无到有,种类多样,再到逐渐减少,将来甚至被无纸化办公取代,你怎么评价笔的消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说“茶”

    李国文

    ①我们中国老百姓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虽然排在末尾,却是一门最有讲究、最有情趣、最有文化、最给人启迪的学问。

    ②饮茶的要义,就是通过有一定温度的白水,将茶叶中的精华析解出来。这个过程,今人曰冲,古人曰煎,做法不同,道理是相似的。宋代苏轼有一首题为“试院煎茶”的诗:“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这首诗写出了茶与水、火与水的关系。据传唐宰相李德裕,曾托去江南的朋友舀回长江之水,供他煎茶,此人疏忽了,船已渡江,方想起汲水事,只好临时于江边舀了两罐捎回长安。李德裕煎出茶来一品,便说,你取的非中段中流之水吧?不要瞒我。可见唐代文人饮茶,对水的要求是很高的。

    ③为什么呢?因为好水还要配以“活火”,才能真正煎出好茶。水加热时释放出气泡,温度愈高,气泡愈大,最初像蟹眼大小,慢慢地便像鱼眼大小。古人认为,沏茶的水若是滚过了头,也就是水中的氧气因不断沸腾而逸出,水便“老”了,用这样的水,煎出来的茶,在口味上就要差一点了。所以需特别讲究“火候”。东坡诗“贵从活火发新泉”中的“活火”,就是要不停地用扇子扇,使炭火得到充分燃烧,使水沸腾出“鱼目”则止,这样煎出的茶,才让人饮后神清气爽。

    ④茶不仅有清心明目的功效,还给世人增添了许多情趣。据说宋代上自宫廷,下到民间,饮茶成为时尚。据《梦粱录》里记载,北宋的开封,南宋的杭州,茶肆、茶楼、茶坊、茶担,遍布全市,饮之外,有吃,吃之外,有乐,是广大民众的消闲去处。而苏东坡题为“惠山烹小龙团”诗中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小团月”,则是专供宫廷饮用的龙团茶饼,属于极品的贵族饮料了。欧阳修《归田录》有云:“茶之品莫贵于龙凤团,凡二十余饼重一斤,直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龙团茶分大小,小者贵重于大者,所以,有此口福的苏东坡,情不自禁咏诗记事,记叙他的这次高级消费了。

    今人泡茶,谁都会的,用烧开的水往杯子里或茶壶里一冲,就行了。古人煎茶,就比较麻烦,一是在炉子上将茶煮来饮用,一是在炉子上现烧水现沏。虽是烦琐,但也显得精致些,高雅些。我国至今还保留着饮茶风俗的,有闽粤一带的潮汕功夫茶,还有北京地区的盖碗茶等。有些少数民族也沿用着古老的茶道,如白族的三道茶、傣族的竹筒茶等。各地时常举办的茶艺表演,成为当地老百姓文化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⑥茶是有品格的,它的味道不十分浓烈,也不过于绵软。喜清新、倡自然、求本色、好自如的茶道,恐怕,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呢!

    (摘自《今晚报》,有删改)

    1.通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说明了关于“茶”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今人泡茶,谁都会的,用烧开的水往杯子里或茶壶里一冲,就行了。古人煎茶,就比较麻烦,一是在炉子上将茶煮来饮用,一是在炉子上现烧水现沏。

    3.阅读第④段,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据说宋代上自宫廷,下到民间,饮茶成为时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爱之寻》,完成下面小题

    爱之寻

    朱成玉

    ①母亲这一生,似乎已习惯了寻找。

    ②小时候,母亲总是做好饭后开始寻找,寻找我们回家吃饭,因为她的嗓门不够响亮,不像左邻张大妈声如洪钟响彻云霄,也不像右舍李阿姨京韵十足绕梁三日,在我印象里,母亲很少大声说过话,所以她不喊,只是去寻找。她大致可以知道我们玩耍的地方,所以,每次也都可以很顺利地找到我们。

    ③可是也有例外,因为我顽劣,有时候故意和母亲“藏猫猫”,让她我不到我,她只好一声高过一声地唤我,直到我的耳膜受不了,才跑出来扑进她的怀里。她嗔怪我,照我的屁股打几下,却一点都不疼,反而有些痒。不过,我还是看到母亲额头的汗水,感受到了她的焦急,所以,从此也就不再故意藏起来了。

    ④有一次我要出一趟远差,母亲当成天大的事一般,不一会就惊呼一声“对了”,然后就小跑着去了附近的店铺,买了东西回来就往我的包里塞。不一会儿又跑出去了,直到把包塞得满满,可还是觉得缺少什么似的。车子马上要开了,她又惊呼了一声“对了”,我说:“妈,够了,啥都不缺了,包都要爆炸啦。”她还是小跑着去了,很快回来。她竟然为我寻来了一块带指南针的手表,她说我总是爱迷路,带着这块手表,总会有些用处的。

    ⑤母亲算好了时间,我那边刚一下车,电话就打过来了。问我旅途是否顺利,问我是否迷路,问我指南针是否派上了用场……让我哭笑不得

    ⑥我知道,有母亲在,一颗心,就永远不会迷路。即便真的迷路了,天涯海角,母亲也会把我寻回来!

    ⑦从小到大,一直都是母亲在寻我们,可是有一天,母亲忽然失踪了,换成了我们去寻找她。母亲患有间歇性的失忆症,某个时间段,就忽然什么都不记得了,这可急坏了我们,我们满大街去找也没找到,没办法,只好去派出所求助。到了派出所,正好看到母亲坐在椅子上,焦急地向外张望。原来是遇到好心人了,没办法问出来母亲的住址,只好送到了派出所。

    ⑧我们不禁埋怨起母亲来,明知道自己有间歇性失忆症,还自己一个人走。恢复记忆的母亲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不停地搓着手,喃喃地说:“我只是想去买点儿荞麦,知道你们今天要回來,想给你们做荞麦蒸饺。”

    ⑨我们一时无语,母亲无时无刻想的不是我们啊。

    ⑩每次别离,母亲都会在门前送我,一直送到我拐了弯儿看不见为止,每一次,我都不回头,也不和她招手,我知道,那祥母亲的心会更难过,每一次别离都让母亲的心闪了一下。母亲不是闪电,闪电不会弯不会旧,不会枯萎不会生锈,可是母亲,闪一下就衰老一截。

    现在,母亲的眼睛什么都看不见了,可是每次离开,母亲还是坚持在门口看着我走。她就那么扶着门框,寻着我远去的方向,好像能看见我一样。其实,她寻到的只是一个越来越小的影子。

    这一次,我却不停地回头。我和她招手,惊讶地发现,母亲竟然也在同时向我挥着手,好像和她的儿子感应到了一样!

    有爱,天涯不远;有爱,寒冬尚暖。寻找,只是母爱的一个小小注解,是母亲浩瀚的爱里的一朵浪花,是母亲盘根错节的爱里的一绺根须。但就是这一个小小注解,解开了爱的千古之谜;就是这一朵浪花,泄露了大海的古道热肠;就是这一绺根须,缠绕着我们一生,让我们的心,一寸一寸,生出古朴的根。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

    1.概括本文困绕“爱之寻”记叙了关于母亲的哪几件事。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加点的词语。

    每一次别离都让母亲的心闪了一下。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⑤段画线句。

    问我旅途是否顺利,问我是否迷路,问我指南针是否派上了用场……让我哭笑不得。

    3.联系全文说说第13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本文在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按要求作文。

    温暖是一种心理感受,是一种温馨的心灵触摸。生活中,一个关心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亲切的问候……都会给你留下长久的抚慰。

    请以“温馨的回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