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诗歌鉴赏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选择题 5 题,字词书写 1 题,句子默写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栖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行旅的终点,又是新行程的起点……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立意字自定,文体自选。(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芙蓉楼送辛渐①

    唐 王昌龄②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②王昌龄: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远谪岭南,次年(写作本诗时)北归任江宁丞,仍属谪官。

    1.首句中的“连”字展现出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2.结合本诗最后一句,说一说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青年当做新时代奋斗者

    于石

    ①5月3日,第二十二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揭晓。在28名奖章获得者当中,来自安徽砀山的“励志女孩”李娟备受人们关注。体重仅有25公斤、全身只有脖子以上部位能够有限活动的她,硬是咬着触控笔,在手机上一字一字地输入,在过去一年通过电商销售水果超过40万斤,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失去什,都不能失去前进的勇气。”“励志女孩”所传递出的,正是新时代奋斗者的青春风采。这启示我们,青年当做新时代奋斗者。

    ②“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深情寄语为广大青年朋友廓清了成长航道,勉励每个青年争做新时代奋斗者,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③生逢其时,而又重任在肩,不懈奋斗,这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毛泽东17岁以诗明志,25岁成立党组织,28岁出席党的一大;邓小平18岁就投身革命事业,25岁开始领导革命运动;习近平15岁到延安插队,29岁去河北正定工作……这些青春故事,在历史上镌刻下不可磨灭的青春印记。

    ④如果说,百年前的近代图景,激发了彼时青年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那么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节点上,当代青年更应义不容辞和改革发展的中国同向而行,与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相伴成长。这既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在时与势的磅礴伟力中,既涌现出一大批如李娟般“青春不息,奋斗不止”的时代榜样,也孕育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价值理念。可见,无论是革命烽火中的烂漫青春,还是复兴气象里的年轻活力,紧跟时代砥砺前行、担当责任奋发有为,才是中国青年始终不渝的时代风采。

    ⑤但是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难免也有人丧失理想、停步不前。比如,有人顾历史,抹黑英雄先烈;有人沉迷网络,得过且过;人急功近利,用出格的行为博人眼球……要知道,丧失理想志向,再激荡的河流也会枯竭没有奋斗拼搏,再澎湃的航程也终将搁浅。历史和现实表明,青春激情需要志向才能点燃,青春理想需要奋斗才能实现。循着理想的晨星,凭着拼搏的勇气,我们才能走出一人一事的得失,在时代跳动的脉搏中实现我们这代人的使命与担当。

    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吧!这样我们就能在人生最明媚的季节,不负韶华,不辱使命。

    (《人民日报》2018年5月22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提出的?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使该段语意连贯完整。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如何做新时代奋斗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冯辉丽的《挂在冬雾下的春天》,完成小题。

    ①一滴水,携着剔透的梦,穿过暗蓝的夜。

    ②万籁俱寂中,远山睡熟了,河流睡熟了,屋檐也睡熟了。树,到底是不肯安分寒冬的单调,深夜里,犹然还做着春天的计划,此一处纯白,彼一处嫣红,把一场花事安排得熙熙攘攘。一梦花香里,树终于忍不住,“扑哧”笑出了声,清凌凌的笑声,飞出树梢,与恰巧路过的水相撞。树的笑,水的梦,齐齐破碎,弥散成一场雾的缥缈,在夜的空旷中,细细密密铺陈开来。

    ③这样的铺陈,真让人错愕。满目之间,是接天连壤的白,白得纯净,白得蒙眬,于熹微的晨光中,栖息在每一寸能到达的空间,或浓或淡。浓的,恣意张扬,无拘无束,从天际横亘到枯草匍匐的地面,浩浩荡荡,编缀成一种极致的醇厚,任你如何察看如何分辨,也探究不到它的深处;那淡,似乎也早已领悟了某种天意的暗示,只省略掉浓厚的边缘,仿若是给谁的纤指修剪了的雪花飞絮,稀薄得让你看得见,摸不着,却又分明感到它的清凉和湿润。

    ④城市,树木,行人,这些司空见惯已不能称为风景的风景,无不因这一场浓淡的铺陈而妩媚和神秘起来。鳞次栉比的大楼,只留下尖尖的顶,浮沉在这一片白色的海洋里。路上的行人,影影绰绰,身前身后,亦是白茫茫的一片。那树,一夜未睡,满身都是水遗落下来的梦的碎片,冷凝成雾凇,开成冬天里的千花万蕊,晶莹剔透。

    ⑤我找出久违的画笔,试图把这一份缥缈的美丽描摹下来,挂在我的墙上。而当我落笔时,才发现,雾,其实是最难描摹的一幅画。深浅参差,浓皴①轻染,很难把握。着色太多,会失了雾的灵性和蒙眬,而只用一笔淡墨来勾勒的话,又觉得不甘心,因为它原来的饱满与圆润,实在是不能只用一些疏密、虚实的穿插就能表现出来的。

    ⑥我只好丢了笔,走进雾中。我前进一步,雾,便退后一步,能辨别的,不过是眼前一米左右的事物。

    ⑦清晨的街道是安静的。几只麻雀飞来跳去,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从一株草茎跳到另一株草茎,啄食着草地上的草籽,或用尖尖的嘴梳理一下蓬乱的羽毛。有风吹过,雾,便轻轻柔柔地落了下来,落在我的头发上,落在我的肩膀上,落在我的睫毛上,像风雪夜归人,眨眼之间,是微微的清凉。

    ⑧雾气凝成的水滴,掉落在草地上,发出“哒”“哒”的声音。草地,渐渐地湿润和柔软起来;草们,饱吸着露珠,舒展着枯黄的身体,交头接耳,似乎能听见它们欢快的笑声。而从这些枯黄中穿过的时候,我无意中竟发现一丝嫩绿!

    ⑨我一直沉闷的心,忽然有了莫名的惊喜。我知道,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春,最早都是从草尖上赶来的。尽管还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但叶尖上的那一丝绿,已然透露出春的信息。我屏息静气,看着那株泛起生命律动的草,顶珠挂露,汪出一个鲜活的春天。才知道,那一滴水携带的梦里,原本都藏着春的信息,一经散开,便落入了人间。它从草尖上开始,一株一株蔓延,一树一树抽芽,一朵一朵开放。

    ⑩站在这白茫茫的尽头,忽然觉得,自己原本就是一株小草,经历过漫长寒冬里的蛰伏,被雾的浩荡滋润过,便也开始了新一轮的生长,与那一树树的新芽,一朵朵的鲜花,一起把整个春天演绎得五彩斑斓,花香满途。

    ⑾离开的时候,我把那一丝嫩绿铭记在了心里。相信,在我再次遭遇寒冬的时候,无论风有多凛冽,冰有多锋利,我依然能在草尖上找寻到那挂在冬雾下的春天。

    [注释]①皴(cūn):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

    1.第③节中,作者描写了浓雾和淡雾,请分别概括它们的特点。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那树,一夜未睡,满身都是水遗落下来的梦的碎片,冷凝成雾凇,开成冬天里的千花万蕊,晶莹剔透。

    3.第⑧节中作者对冬雾下小草的描写有什么用意?

    4.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相信,在我再次遭遇寒冬的时候,无论风有多凛冽,冰有多锋利,我依然能在草尖上找寻到那挂在冬雾下的春天。

    5.结合全文,联系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同样的经历,谈谈你对“我依然能在草尖上找寻到那挂在冬雾下的春天”的深刻理解。(80—1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粗糙(zào)  诘责(jí)   锃亮(zèng)   承载(zài)

    B. 绯红(fēi)  要塞(sài)  氛围(fēn)   哀转(zhuǎn)

    C. 教诲(huì)  猝然(cù)   屏息(píng)   歼灭(qiān)

    D. 畸形(jī)   炽热(zhì)  翘首(qiáo)   瞥见(pēi)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山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因地制宜,用欢快的歌声来应和。

    B. 第54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半决赛淘汰了瑞典队的中国队卷土重来,成功卫冕。

    C. 初二学生答诗歌鉴赏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

    D. 《经典咏流传》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旅游业频频出现的价格欺诈事件令人深思,其根本原因还是职能部门监管不力造成的。

    B.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举办,不仅可以让汉字文化得以传承,而且可以检验我国民众整体的汉字书写水准。

    C. 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D. 随着一款有趣的象形文字月饼亮相扬州市场,为中秋佳节再添一抹浓厚的中国味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宝贵  光荣  提高  战友    解说: 这四个词的词性各不相同。

    B. 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虚构的? 解说: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C. 千锤百炼  月考来临  大千世界 不速之客   解说: 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D. 临水开轩,四面云山一幅画;凭栏远眺,万家灯火总关情。解说: 这句话运用了对偶的修辞,符合对联的格式要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罗曼·罗兰的《列夫·托尔斯泰》不仅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而且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

    B. 《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三峡四季山水,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描写动静结合,有张有弛;语言简练、生动。

    C. 新闻报道要求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言简意赅,以事实说话。因此,新闻报道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和简明性的特点。通常标题、导语、主体是一篇新闻不可少的三部分,如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新闻中的典范作品。

    D.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即相识、相处、离别、怀念)为叙事的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书是一池清水,一本本书就是一泓泓清澈的泉水,我们怡然地将自己浸泡其中。书里qián坤,纸上心迹,让书的清泉荡dí着浑身的污垢,就会让我们远避世俗的qīn蚀,我们就会少一点浮躁,多一点rú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

    ⑴树树皆秋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 《野望》 )

    ⑵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⑶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 渡荆门送别》 )

    ⑷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 黄鹤楼》 )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 使至塞上》

    ⑹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

    ⑺崔颢《 黄鹤楼》中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语文实践活动。 

    (一)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是___国(国籍)著名记者___(人名)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_____。《红星照耀中国》充满了国际主义精神,加拿大医生_____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不幸的是在一次战役中因细菌感染而献出了生命。

    (二)给下列新闻拟标题

    中新网9月17日电 据《澳门日报》报道,超强台风“山竹”肆虐澳门超24小时,澳门气象局16日上午11时发出10号风球。“山竹”风力强劲夹带暴雨,引发海水倒灌,最高级别黑色风暴潮警告同时生效。狂风暴雨,高层大厦摇晃,对外口岸及海陆空交通瘫痪,内港及低洼地区大面积严重水浸,较1年前的“天鸽”毫不逊色。10号风球悬挂9小时,是自1968年以来最长的一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水经》云:“彭蠡①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②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③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④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闻大声发于水上,噌吰⑤如钟鼓不绝。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⑥,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⑦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注释)①彭蠡:鄱阳湖的别称。②郦元:即郦道元,《水经注》的作者。③李渤:唐朝洛阳人,写过一篇《辨石钟山记》。④桴(fú):鼓槌。⑤噌(chēng)吰(hóng):这里形容钟声洪亮。⑥罅(xià):裂缝。⑦窾(kuǎn)坎镗(táng)鞳(tà):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余韵徐歇

    ⑵舟行适临汝

    ⑶隐天蔽日

    ⑷林寒涧肃

    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不以疾也(《三峡》)

    B.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虽乘奔御风(《三峡》)

    C. 石之铿然有声者      然是说也(《石钟山记》)

    D. 而臆断其有无       飞漱其间(《三峡》)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⑶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都属山水散文,但侧重点各有不同。《三峡》突出景物的什么特点?本文中苏轼则是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