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站在当代社会、网络时代的高点上,我们谈论传统文化,是在谈什么呢?

    有人说“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谈日常生活”,这种观点可以说道尽了文化、传统的本质特征。因为,对于我们的传统来说也好,对文化来说也好,它们不过是世世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我们的生活的实践中,是一种生活方式。换言之,我们怎样过日子就是文化。所以,依笔者理解,这个观点谈的是传统文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关系,告诉我们对传统的认知,对文化的感受,我们更应重在平时的累积和沉淀,让传统穿行于我们的每一个日子,让文化贯穿我们的整个生命。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在谈我们的生活与头脑中的传统文化的关系,谈我们对于与众 不同的文化的可敬、可叹、可咀嚼与可珍惜,也就是在谈你我他的日常生活,更谈我们的思路、我们的风度、我们的气派……

    说到中华文化的玄妙处,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昆曲”。昆曲向以“闲雅整肃、清俊温润”的艺术品位著称,被看做是精妙高雅的传统艺术。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戏剧艺术形式,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情趣品位,本身就是传统和时尚的结合。著名作家、昆曲制作人白先勇曾制作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他大胆创新,并将时尚作为演出的美学标准之一,力求贴近当代人的日常审美生活,创作了美到极致的画面和舞美,让一部拥有400多年历史的传统名剧具有了符合今天审美趣味的时尚色彩,在演出时,人们感叹“太美了,美得惊心动魄,美得让人黯然神伤……”昆曲表演中的水袖柔婉、昆腔曼妙,可谓是对这种“玄妙”美的最好解释,“罕有其匹”。

    传统文化是古老的文化,它走自己的路,处处坚持自身特色,但如果要融入社会与时代的大潮,变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就要求新求异,从文化样式上、审美趣味上体现时代精神。

    故宫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载体。近年来,故宫推出的一系列“萌系”文创产品迅速蹿红,比如朝珠耳机、“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折扇、建筑彩绘“秘密皇宫”与“戒急用忍”等,“故宫淘宝”在其微信公众平台发布《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微信小文,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将有600年历史的故宫这一古老IP推上时代的风口浪尖……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这一系列文化创意之举,改变了文物仿制品素来古典、肃穆但缺少新鲜生命力的形象,切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心理,受到众多网友的认同和赞扬。正是这种随着时代生活进行文化创新和艺术个性超拔的努力,让古老的故宫走入当代生活,融入时代的文化之中。这也正合了王蒙先生所说:让我们试着接触一下中华传统文化,看看到底有多少奥妙玄机,可塑可化,真才实力,奋勇前进,得其时矣!

    这些年来,我们正努力寻找一个合理的方向和方式来对待传统文化,但现实中,我们 看到有的人在割裂传统文化,有的人对传统文化进行浅薄和轻浮的解构和颠覆,更有甚者,干脆采取一种商业化的态度,消费传统文化……事实告诉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本就该是亘古常新的,这是其绵延五千年而不曾断裂的秘诀所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就要让传统文化更深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内化为我们时代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最好的传承之道。这也印证了文化和传统的生命力所在,“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摘选自许民彤《谈传统文化,实际是在谈什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文化是世代积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

    B. 昆曲作为一种戏剧艺术形式是传统的,它更代表了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和情趣品位。

    C. 传统文化要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文化样式和审美情趣上应体现出时代的精神。

    D. 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年不曾断裂,就在于它时时求新,融入并内化为人们的时代生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以设问的方式,借他人之口得出“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谈日常生活”的观点。

    B. 第三段以白先勇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为例,论述传统文化具有一种“玄妙”美。

    C. 最后一段批评了对待传统文化不正确的方式,从反面论证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

    D. 文章从“是什么“怎么样”两个方面,论述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层层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文化不只存在于日常生活的表面,更在于精神呈现,是一种思路、风度、气派。

    B. 传统艺术的品位可以和今天的审美趣味合拍,人们推陈出新,使之具有时尚的色彩。

    C. 传统文化创意产品不同于文物仿制,而是融入时尚元素,切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心理。

    D. 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文化创意之举,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商业化消费行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蒲公英的滋味

    夏木听雪

    一场雨过去,所有的花都竟相开了,粉红的,乳白的,还有淡紫色的,一朵赶着一朵,迎着风会有淡淡的芳香一层又叠着一层。那白杨、那垂柳,一个像阳刚的男儿身躯挺拔,一个像妩媚的姑娘身姿婀娜,所有的树都披上一层淡淡的绿,那是年轻的颜色,里里外外透着新鲜。阳光温柔的轻抚大地,每一缕光芒洒下来都格外小心,生怕惹了青嫩,吵了安静。

    在一阵柔软的风拂过铺满青草的山坡,我看见蒲公英的种子飞远了,在那层层的绿草间,在小路旁,很多很多的蒲公英默默的生长着。有的一两朵淡黄色的小花暖暖的开着,有的已经结籽,圆圆的、毛绒绒的,甚是可爱;从田野到屋后房前,你总能看见它的身影,既不高贵,也不娇艳。一些刚长出的叶子软软的趴在草地或泥土上,样子十分慵懒,颜色不及小草青嫩,深沉的绿色自有它的魅力,倒显得格外沉稳。然而这却是极好的野茱,又是治病的良药,滋味是淡淡的苦涩,又散发着阵阵泥土的清香。若是做野菜吃,蘸着酱料,配上一碗白米饭,十分简单的搭配,却成淡可口、甘苦相宜,米的甜软与菜的清苦汇在一起,滋味实在不简单。

    四月份,赶上风和日丽,在公园里、草坡上,会有很多的人带着一把小铲子,拎着布袋儿,那就是采蒲公英的人,连着根、带着叶一起采回家里,只需用清水洗净就可以吃,也可炒菜,最好的滋味就是蘸着酱料生食,拌成小莱也十分的清淡可口,或者焯水过后,搅拌成馅儿,包饺子、包子也是极佳的选择。

    东北甚至更多地方,都把新生蒲公英的根和叶唤作“婆婆丁”,这种叫法带着乡土的气息,听着亲切,吃着有故乡的味道。细细咀嚼,故乡的天空,故乡的小河都似在眼前,吹来的,也是旧日时清爽的微风,那小溪边戏水的少年是我,那教室里望着窗外神思远游的也是我;想到这里又想起了故乡曾经熟识的玩伴,我还记得每天上学要穿过的那条铁路,记得路过大红门的人家时被他家的狗追赶过,也记得那片白杨林,拿着木棍比作刀剑,认真的演绎了一段“江湖”。

    回忆的滋味是苦尽甘来,就像“婆婆丁”的滋味,苦涩里伴着清新自然。儿时的苦涩是朋友的分别,是老师的批评和父母的训斥,也是写不完的作业和做不完的卷子,如今却是永远触摸不到的时光,只能放置在脑海深处,偶尔会翻看,却也逐渐泛旧,逐渐布满灰尘。虽然曾经苦涩,却也始终在成长,吃的每一份苦,都是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经验。

    常有一句话这样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如何看到远方,如何写诗?这是一个问题。这样问不明所以,倒不如换一种问法,那就是如何活着?不慌张,不浮躁,也不粗糙,生活就会变得细致,时间就会变慢,一切都不急躁。观察着生活里每一处细节,等一次花开,等一场雨水的到来,细微的变化会带来新鲜的感觉,生活有了许多幸福可期的事物,又说什么苦涩?生活里,有一所小房子栖身,有一个人陪伴,吃的不一定是山珍海味,只要能吃饱,只要够新鲜,就不会再奢求什么了!其他所能够得到的,又何尝不是生活的赏赐呢!就像蒲公英一样,安静的开花,安静的结籽,总在正确的时间做着正确的事情虽然平凡,但是我相信每一颗落下的种子都是有意义的,长出草叶前也是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但是它都一一接受了,那是成长的一部分,那是生活的必需品,没有苦涩,怎知道幸福的来之不易?一首诗,不经历苦涩是写不出它的灵魂的!是悟不到它的真谛的!而所谓的远方,我想远方大概是种子所飘落的方向,跟风走吧!总会有适合的地方等着你。

    在时间面前,一切的苦涩都不再是苦涩,若你愿意,取而代之的又何尝不是知足的幸福呢!以后的路或许更加艰难,只要记得这份苦涩的滋味,所有的艰难也更好面对了吧!心中常苦,就不会在幸福中沉溺,也不会在苦难中轻易死去!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运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描绘出绚丽多姿的春天画卷,为下文写蒲公英的平凡作铺垫,形成对比,反差鲜明。

    B. 第二段作者从视觉和味觉的角度入手,对蒲公英进行了细致地刻画,笔触非常细腻,赋予读者真实深切的感受。

    C. 文章四五两段作者由物及情,由吃蒲公英的感受联想到儿时生活,第四段强调乡土情怀,第五段侧重成长经验。

    D. 本文篇幅虽短但内容丰富,文中以蒲公英的滋味为切入,先描写它的色香味,继而抒发情感,最后阐释生活感悟。

    2.“蒲公英的滋味”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

    3.文中写到“诗和远方”,有何用意?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18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表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党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做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选,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速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摘编自百度百科《中国制造2025》)

    材料二:

    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各国不断加大投入,中国和韩国实现了10%写以上的高速增长,美国研发经费继续位居首位,占全球研发经费总额的30.8%。

    2011—2014年主要国家及全球研发经费

    单位:百万美元(当年价)

    国家及全球

    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年均增长速度(%)

    中国

    134443

    163148

    191205

    211826

    16.4

    美国

    429143

    453544

    456977

    --

    2.1

    日本

    199795

    199066

    170910

    164925

    -6.2

    德国

    104956

    101993

    109515

    109941

    0.16

    法国

    62594

    59809

    62616

    63826

    0.1

    韩国

    45016

    49225

    54163

    60528

    10.4

    英国

    43868

    42607

    43528

    50832

    0.5

    全球

    1325026

    1368363

    1395802

    --

    5.2

    (摘自环保网《一组图读懂(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

    材料三: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在500多种工业产品当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

    “虽然在某些行业和领域,中国制造已在世界领先,但各个行业发展很不均衡、大小企业间差别较大,且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发达工业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一机集团董事长白晓光代表说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抓手,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制造业企业要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白晓光认为,中国制造一定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加强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全面对标,加强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摘编自《中国制造:如何迈向中高端》)

    材料四

    记者:加快从制逵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需要怎样的机制创新和发展环境?

    徐一平:落实创新驱动,把创新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一是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二是强化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让科学家的手和企业家的手握在一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强化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集中力量开展重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

    胡凌云:加快研究以大学集聚区为核心引擎的“知识创新硅谷”孵化器的机制设计与政策建设,为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提供水续动力,为传统企业升级换代提供技术创新植入的引擎与突破口,为高科技创新性企业的孵化、成长提供土壤。

    高美琴: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要给他们提供一切我们能够提供的条件,使他们尽可能释放聪明才智,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要从观念、投入制度等方面入手,建立灵活多样的职业培训学习制度,提升职业技术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水平,创造有利于创新的人才激励机制。

    (摘编自《“中国制造2025”如何实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中国制造2025”勾画了中国制造的远景目标,那就是用三十余年的时间,让中国进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

    B. 美、日、德、法、英等主要发达国家2011~2014年研发经费虽保持增长,但年均增速都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C. 中国制造的各行业和企业目前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D. 我们通过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就能发展先进制造业。

    E.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要释放人才的聪明才智,建立职业培训学习制度和创新人才激烈机制。

    3.从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我国应采取哪些举措?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列小题。

    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少为军卒,事梁太祖,为开封府押衙。末帝即位,迁濮州刺史,又徙澶州刺史。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王铁枪。晋军攻破澶州,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然晋人畏彦章之在梁也,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龙德三年夏,晋取窜州,梁人大恐,宰相敬翔顾事急以绳内靴中入见末帝泣曰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今强敌未灭陛下升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乃引绳将自经。末帝使人止之,问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彦章不可!”末帝乃召彦章为招讨使,以段凝为副。末帝问破敌之期,彦章对曰:“三日。”左右皆失笑。彦章受命而出,驰两日至滑州,置酒大会,阴遣人具舟于杨村,命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载冶者,具鞴炭,乘流而下。彦章会饮酒半,佯起更衣,引精兵数千,沿河以趋德胜。舟兵举锁烧断之,因以巨斧斩浮桥,而彦章引兵急击南城。浮桥断,南城遂破,盖三日矣。是时,段凝已有异志,与赵岩交通,彦章素刚,愤梁日削,而嫉岩等所为,尝谓人曰:“俟吾破贼还,诛奷臣以谢天下。”岩等闻之惧与凝叶力倾之。赵岩等从中日夜毁之,乃罢彦章,以凝为招讨使。彦章驰至京师入见,以笏画地,自陈胜败之迹,岩等讽有司劾彦章不恭,勒还晃。唐兵攻兗州,梁京师只有保窭五百骑,以属彦章,彦章伤重,马路,被擒。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使人慰谕彦章,彦章谢“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见杀,年六十一。晋高祖时,追赠彦章太师。

    (节选自《新五代史·王彦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宰相敬翔顾事急/以绳内靴中/入见末帝泣曰/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

    B. 宰相敬翔顾事急八以绳内靴中/入见末帝泣曰/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今强敌未灭隆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

    C. 宰相敬翔顾事急/以绳内靴中/入见/末帝泣曰/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

    D. 宰相敬翔顾事急/以绳内靴中/入见末帝泣曰/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祖“高祖”作为帝王庙号,多指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有的是追授先人.

    B. “更衣”可指换农服或换衣服的地方,后为上厕所的委婉说法,文中借指宴会时离席。

    C. “保銮”指的是皇帝的卫士。古代帝王的车驾上有銮铃,故“銮”亦作帝王车驾的代称.

    D. “追赠”即“追封”“追晋”,古时朝廷用来表扬对国家有突出贡献者,以激励后人效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 王彦章曾受重用,为人骁勇有力。他曾受梁太祖和梁末帝任用,能赤脚踩在荆棘上走,善使铁枪,在军中有王铁枪的称号。

    B. 王彦章报效国家,不顾家人安危。晋军攻破澶州,为招揽他,对他被俘的妻子提供优待,但他不为所动,杀了劝降的使者。

    C. 王彦章胸有成竹,巧用奇计破敌。在朝廷中承诺三天破敌后,他明设酒宴,暗派甲士,用奇谋,断浮桥,一举攻破了南城。

    D. 王彦章忠于梁朝,最终被杀身亡。在与唐军的交战中,他受伤被俘:面对庄宗的招降,他不为所动,忠义为先,视死如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岩等闻之惧,与凝叶力倾之。

    (2)以笏画地,自陈胜败之迹,岩等讽有司劾彦章不恭,勒还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其四十九)(注)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

    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

    (注)李白少负不羁之才,志在济世。初入长安,即作《玉真仙人歌》,欲见到玉真公主,希望陈诗于帝王之前,其结果是未见仙容,反遭玉真侄婿张增之冷遇,败兴而归.李白自伤其才质之美,有不遇之慨遂化用曹植《杂诗》“美人迟暮”之意写下此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前两句开门见山,引出吟咏的对象,她是有着芙蓉般身姿的南国美人。

    B. “皓齿”句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皓齿“代指南国美人清脆的歌喉。

    C. “芳心”句中的“空”字用得巧妙,表现出南国美人有空闲时间保持情怀。

    D. “归去”句交代美人回到湘江中的小洲上,美人是为了等待心上人寻来。

    E. “沉吟”句使用反问,表面上说不悲恸,其实是人生大悲恸,痛之至极。

    2.诗句“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化用了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有何暗示意义?这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一句,简明扼要地指出了老师的作用。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来表现诗人对故人不再,世事沧桑的感叹。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刘裕故居的景况,给人苍凉之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目前,注资中国重点城市的各国财团如恒河沙数,已到见怪不怪的地步,但荣必聪在宣布对中国投资一事上,则显得与众不同。

    ②前几天杭州女孩发微博寻找南京“交警小哥”的故事,让网友激动了一把。无独有偶,最近又有人发微博寻找“擦肩而过的有緣人”。

    ③叙利亚这次遭美英法空袭的几个基地损失不大,甚至没有出现人员伤亡,这说明叙利亚已经未雨绸缪,战前准备工作做得不错。

    ④某女诗人的理想生活就是喝喝咖啡、看看书、聊聊天,诗人食指公开批评她漠不关心人类的命运、祖国的未来以及农民生活的痛苦。

    ⑤扶贫干部进村之后,切实解决老百姓的生活困难,讲究信誉,一言九鼎,凡是向百姓水诺的事情都一一解决,深得百姓的称赞

    ⑥针对某药酒是毒药的评论沸沸扬扬,对此厂家回应称,药物是否有毒,要看它的摄入量,一人一天喝一百多斤药酒才可能中毒。

    A. ①②⑥   B. ②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从根本上消除“高价退改签费”的生长土壤,就要通过有形之手的介入力度和更加系统的监管举措,对机票代理市场、代理行为予以规范。

    B.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全力推动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让世界经济春风拂面,让中国发展动力澎湃,让共同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C. 教育主管部门不仅要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还要整顿其营销行为,从而为家长和学生解绑,从源头上遏制校外培训的过度膨胀。

    D. 金正恩此次来华恰逢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美好时节,他在“充满欢欣和希望的新春”同习近平总书记进行的首次会晤感到十分兴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你只是心急,所以才慌不择路,以致做出了出格的事,我能理解,也会海涵的。

    B. 杨老师,您看愚兄这书法,笔锋无力,少见筋骨,真是辜负了您的教导和期望。

    C. 这部作品是由我家小女创作的,历时4年,呕心沥血,精益求精,请大家拜读。

    D. “北斗之父”孙家栋院士莅临江门,多方调研,助力打造全国北斗物联产业集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近年来,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利与弊争论不休:一些人认为____________:但更多的人认为,_____________,既可以给人们带来光明,也可能带来火灾,但不能因为可能带来火灾就拒绝用电。_____________:就可以有效地利用人工智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某辩论会上正方的一段发言摘要,请你以反方的身份对其发言内容进行反驳。要求:观点明确,反驳有理,表达连贯,不超过70字。

    正方:手机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了人们的信息交流,也实现了人们的精神富有人们离开了手机,精神富有的实现也就成为空谈。因此,做精神富有的人,我们必须拥有手机!

    四、写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展现了近年来我国取得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激发人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5月初在中央电视台排播,很多学校都组织学生观看。下面是几位学生在一起谈论观影后的感受。

    甲:这么多的成就我竟然不知道,真是落伍了,看来不能只读圣贤书,还得关心时代和祖国的发展。

    乙:真得感谢那些大国工匠们,创造性地完成了那么多的超级工程,我要励志勤学,成为大国工匠

    丙:不仅是大国工匠,还有许多平凡的建设者、以及一代代的奋斗者,他们都值得我们敬仰和点赞。

    丁:我们既要看到辉煌成就,也要查找不足之处,继续奋斗让祖国更厉害,更快地实现民族的复兴。

    材料中学生的观影感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