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2分

    A.虔诚(qín)   皱缬(xié)    霪雨(yín)    惺忪(xīng)

    B.害臊(sào)    迥然(jiǒng)     憋闷(biē)      犀锐(xī)

    C.阴晦(huì)    稠密(cóu)      懊丧(sàng)     挪步(nuó)

    D.铿锵(qiāng)  寥廓(kòu)      擅自(shàn) 跺脚(du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繁衍   褴褛   浮光掠影   不计其数

    B.惬意   踌躇   探骊得珠   新陈代谢

    C .巍峨   铿锵   言简意该   矫柔造作

    D .恣睢   吝啬   融会贯通   鞭辟人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①假如我是画家,我要用各种色彩,点染出她们的       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②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       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边有几间塌败的小屋。

    ③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       我。

    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     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A.清 扬    荒 僻   管 束    震 颤

    B.清 晰    偏 僻   管 教    震 颤

    C.清 扬    荒 僻   管 束    震 撼

    D.清 晰    偏 僻   管 教    震 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经典诗文默写 (6分)

    ( 1 )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 2 )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 3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 相见欢》 )

    ( 4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 (司马迁《陈涉世家》 )

    ( 5 )             ,             。小园香径独徘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列语段有好几处毛病,请用规定的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不超过4 处)。(2分)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世界原本是没有时间的,时间就是一种记忆。我们刚出生的时候并没有记忆,不知道世界上有着白天与黑夜。随着年龄的延长,我们有了记忆。白天玩耍,晚上睡觉;白天有太阳的照耀,夜晚有月光的倾洒;夏天很炎热,春天很温暖,秋天总是下着雨,冬天空中飘着雪花,用小手去接住的一刹那,是那么凄凉。年龄越来越大,记忆的东西就越来越频繁,有苦的,有甜的。经历了很多之后,我们就会说,时间过得真快呀,都这么大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年来,智能手机等触控式智能设备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获得每个年龄段人的青睐——中国已迎来“触屏时代”。据报载,2013年全国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学校拟开展“触屏时代,我们如何应对”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上网时间、年龄

    上网目的

    调查项目

    每天都上网的学生

    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

    10岁以前“触网”

    聊天交友

    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

    玩网络游戏

    学习、写日记博客

    所占比例

    82.9%

    70.4%

    61%

    29.1%

    49.8%

    40%

    58.3%

    另据报道,去年10月,我国某地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管理所公开一条数据,该所里未成年劳教人员中,有80%曾沉迷于网络游戏。

    材料二:漫画《无题》

    材料三:元旦放假,礼泉一中学生乐乐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表格所包含的三条信息。(3分)

    2.仔细观察漫画,写出其寓意。(2分)

    3.给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正确理解材料三画线句含义的基础上,以乐乐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乐乐的话。(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3分)

    乔纳森·斯威夫特是18世纪前期英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他的小说《格列佛游记》以清新的文字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这郝小说在第一卷利里浦特(小人国)游记第五章讲述了利里浦特与领国不来夫斯谷兵戎相见的故事。请说说故事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2分)

    揭开迷“雾”中的重要秘密

    ①近期,我国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PM2.5严重超标,一些地区PM2.5的最高测试值甚至达到每立方米1000微克,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细颗粒物指标。

    ②究竟是什么造成了雾霾漫天?

    ③我国科学家研究证明,首先,高空的霾“造雾”能量更强。从科学意义上来说,所谓雾是指亩分之百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但是水蒸气成雾需要相对湿度达到400%,否则,很难形成全国范围内铺天盖地的浓雾。细颗粒物却可以在较少的水汽中“大展宏图”。大气中的相对湿度甚至不需要达到100%,细颗粒物就能“造雾”。而发生在高空的霾,“造雾”能力更强,如果大气当中还有大量人为硫酸盐、铵盐、硝酸铵、有机酸盐等,就更容易使大气中的细颗粒物膨胀,从而导致天空灰蒙蒙一片。

    ④细颗粒物可长途“奔袭”。10年来,科学家设置了多个采样点,从西部的新疆一直到东海,每个季度进行采样,共采集了近2万个样品,并进行全面实验分析,最终揭示了我国严重灰霾尤其是高浓度细颗粒物PM2.5的来源和形成机制。众所周知,我国有二大沙尘源区,分别是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还有蒙古的戈壁。这些沙尘在传输途中与污染物相互作用导致了硝酸盐向硫酸盐的转化。正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污染对我国大气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⑤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在节能减排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国范围内电厂的脱硫脱硝工作都已经全方位地推进,可是为什么大气环境却没有转好?科研团队研究成果显示,大量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是空气中细颗粒物大大增加的首要原因,也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因素。比如,目前上海机动车数量估计在500万辆左右,北京更是达到了600万辆,其他中小城市也正上演着堵车大片。机动车尾气排放所占的比重已经跟工厂排放接近。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对排放标准的有法不依,已经严重伤害到了中国的大气环境。

    ⑥量的细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肺癌发生率会大大提高。很多气溶胶上附着有病毒、细菌,对公共卫生也会有很大影响,2003年的非典疫情就与此有密切关联。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3分)

    2.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任意一种,并分析其作用。(3分)

    3.文中“我国科学家研究证明”和“科研团队研究成果显示”是不是多余的?说出你的理解。(3分)

    4.文中说明造成雾霾漫天的原因有哪些?(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蔷薇几度花》,完成后面的题。(18分)

    蔷薇几度花

    ①喜欢那丛蔷薇。

    ②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爬着。我把它当做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青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 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⑤可不是么!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的人买的是记忆,有的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⑦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待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⑧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⑨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是五十多年。他是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手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因喜欢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⑩“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证,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了。又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吧。

    1.第⑥段中“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4分)

    “记忆”指                                           。

    “稀奇”指                                           。

    2.结合上下文,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 4 分)

    ①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②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3.文中的“我”对挑糖担老人是怎样评价的?(2分)

    4.“蔷薇”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4分)

    5.作者认为,人生最好的状态是“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而有人认为“努力,拼搏,追求”才是人生的最好状态,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12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薄暮冥冥   (   )              ②多会于此  (   )

    ③春和景明  (   )              ④不以物喜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2分)

    4.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4分)

    夜深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诗歌写了哪些夜景?(2分)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简要分析。(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 

    请以“抬头就是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① 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②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 不少于600字;

    ④ 请勿透露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2)给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寓言故事,按要求作文。

    一只鸽子老是不断地搬家。它觉得,每次新窝住了没多久,就有一种浓烈的怪味,让它喘不上气来,不得已只好一直搬家。它觉得很困扰,就把烦恼跟一只经验丰富的老鸽子诉苦。老鸽子说:“你搬了这么多次家根本没有用啊,因为那种让你困扰的怪味并不是从窝里面发出来的,而是你自己身上的味道啊。”

    要求:①根据寓言寓意作文,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