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1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判断题 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周朝分封的齐鲁两个诸候国大致都在今山东境内,而山东简称“鲁”与以下各项中哪一项关系最密切( )

    A. 齐桓公“尊王攘夷”损害了周王的威信

    B. 齐国综合实力远远弱于鲁国

    C. 老子及其学说对后世影响巨大

    D. 孔子及其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以下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3世纪的是( )

    A. 商鞅变法   B. 秦王赢政建立秦朝

    C. 张骞通西域   D.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清朝前期,我国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康熙帝为此所做的努力是( )

    A. 统一蒙古草原   B.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 设置台湾府   D. 设置伊犁将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下图是1914年12月《新闻报》发表的题为《急起直追》的时政漫画,货物上写着“国货出口”,“欧风”吹起船帆,促使帆船加速前进以追上前面冒着烟的货轮。该漫画表达的主旨是( )

    A.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飞速发展

    B.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机会

    C. 中国帆船的航速远不如西方国家的货轮

    D. 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紧迫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时间,史学界有三种说法:1931年说、1937年说、1939年。提出“1931年说”的主要依据是( )

    A. 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 1931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全民族抗战

    C. 1931年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

    D. 1931年日军占领南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欧洲中世纪最重要人物之一,其功绩包括……确立了采邑制,巩固与发扬当时的封建社会制度”。材料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A. 伯利克里   B. 亚历山大大帝

    C. 凯撒大帝   D. 查理•马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其核心内容是( )

    A. 君权与民权   B. 独立与自由   C. 分权与制衡   D. 权利与财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美国《商业周刊》曾发表题为“你还相信自由贸易吗”的文章,文中讲道:“实行还是不实行经济计划性控制已经不是问题了。”这篇文章最早可能发表于( )

    A. 经济大危机前夕   B. 罗斯福新政时期

    C.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D. 新经济时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俄国、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为“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打下坚实基础的是( )

    A. 建立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B. 成立联合国

    C. 成立欧盟

    D. 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法里德•扎卡里亚的《后美国时代》一书认为:“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群雄竞起”指的是( )

    A. 两极格局形成   B. 经济全球化趋势

    C. 美国成为全球霸主   D.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下图是2018年1月在CCTV-3《国家宝藏》栏日中展出的湖南省博物馆馆藏“青釉褐彩诗文执壶”(唐•铜官窑)。以下关于该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证明唐朝时铜官窑已经创立

    B. 证明唐朝时普通劳动者都擅长诗歌创作

    C. 反映了唐朝时青釉褐彩最受人们的追捧

    D. 是唐朝最为有名的陶瓷器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英雄烈士保护法,明确赋予检察机关对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权益的行为提起诉讼的权力。下列人物符合此法案保护的是( )

    A. 罗盛教   B. 沈从文   C. 齐白石   D. 翦伯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判断题 共 5 题
  1. 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都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内容。(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共“七大”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领导全党的“五大书记”。(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宋是整个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但宋文化呈现了不同于唐代的带有标志性的新面貌。例如:城市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印刷技术的提高与普及,书籍得以较广泛的传播,从而迅速地提高了宋代社会的文化水准;又如以追求人才资质的“择优”与选拔程序的“公平”为目标的科举制,在隋唐时期初步成型,宋代则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并逐渐形成了从破題到结尾的十段文体,使命题、定等“标准化”与“客观化”;再如,以活字印刷术为代表的宋代科学技术显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书院教育的发达提高了社会教育的水平,也是宋文化的一个亮点。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隋唐时期初步成型”的科举制对维护唐朝统治有何重要作用?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宋代形成的“十段文体”的看法。

    (2)材料认为宋代文明高峰的出现主要与哪一科技成就关系最密切?根据材料结合你所知道的岳麓书院,谈谈你对宋代书院教育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初,小农思想指导下的对外政策,进取不足而保守有余,统治者对当时世界大势缺乏足够认识,以天朝大国乃世界之中心自居,视外国为蛮夷,居高临下地处处加以提防。清朝最初实行比明朝更严厉的海禁政策,到乾隆22年(1757年)下令: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貿易也規定了许多禁令,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闭关政策。马克思说“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树料二: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我们对世界的庄重承诺。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墓本囯策,奉行互利共的开放战略,遵守和维护世界贸易规则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平衡、共贏的方向发展,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

    (2)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闭关自守的中国”最终被迫“与新鲜空气接触”的国际背景。

    (3)党的哪次会议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在哪里?根据习总书记的讲话概括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因。

    (4)当前,美国特朗普政府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村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从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多天中,皇帝迅速地接连发布了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变法维新。8月底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体现了自强运动的强化。在经济领域,国家以更大的力量促进农、工商业。在军事方面着重训练现代化陆军,加强海军。8月后期起,开始改革政府机构,一些中央的衙门和几个督抚所辖的地方衙门都被废除。但是他(康有为)关于政治制度改革的建议,如颁布宪法、建立国会和宣布君民合治,上谕中均未提。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材料三:日本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先是改革教育制度,第二是进行大胆的宪政变革废藩置县,摧毁所有封建政权,同时组建议会,实行立宪,“万事决于公论”。明治政府于1885年实行内阁制,翌年开始制宪,1889年正式颁布宪法,1890年召开第一届国会,从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在经济改革上,明治政府设立工部省,管理矿山、铁路等,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及培养技术工人。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的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谈谈你对材料一中的图片标题“顶戴花翎与‘自强”‘求富’”的理解。

    (2)材料二中的“变法维新”距今多少周年?在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如何体现其“自强运动的强化”?

    (3)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如何?根据材料二指出维新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从变法内容的角度分析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一个失败一个成功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在工业革命时代,马克思和思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它是资本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与斗争的指南。在帝国主义时代,列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上半叶,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邓小平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请回答: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发生于英国的哪一工人运动对它的诞生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材料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

    (2)列宁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理论和经济建设方面有何具体表现?

    (3)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后,为“改造中国与世界”,毛泽东、蔡和森等在长沙成立了哪一革命团体?在台湾问题的处理上,邓小平的哪一构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