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单选题 11 题,非选择题 2 题,null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1 题
  1. 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后,在两广总督府发现了《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批准文本,这些本应由中央朝廷保管的重要文件却在地方官府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 条约涉及广州便于执行

    B. 传统夷夏观念根深蒂固

    C. 交通不便条约就近存放

    D. 条约丧权辱国不敢上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统计《诗经》中有大量描写并赞美爱情的诗歌,例如《关睢》、《兼葭》等篇。而同时代的西方,智者学派也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重要命题。据此可知,轴心时代东西方思想所具有的共性是

    A. 人文关怀

    B. 民本思想

    C. 批判现实

    D. 仁爱至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贝多芬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贝多芬完成的“伟大的事业”是

    A.将音乐发展到登峰造极的高度           B.把音乐由古典主义发展到浪漫主义

    C.使音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贝多芬在奥地利进行了音乐创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有三个重要变化,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年均和人均增长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二是欧洲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三是美国一反20世纪80年代国际竞争能力和经济地位下降的趋势,经济获得强劲发展。这些变化从侧面反映出

    A. 冷战后世界单极化趋势增强

    B. 世界多极趋势始于冷战结束

    C. 世界经济格局影响政治格局

    D. 国际竞争主要表现在区域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传统观念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C. 外来棉纺织品的竞争力强

    D. 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 地理环境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农耕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

    C. 鸦片的流入致使白银大量外流

    D. 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96年,中俄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中美两国元首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8年,中国、欧盟双方表示希望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表明中国(  )

    A. 努力为改革开放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

    B.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49年初,毛泽东在同斯大林密使米高扬的谈话中说道:“我们这个国家……他的屋内太脏了,柴草、垃圾、尘土、跳蚤、虱子什么都有,……我们必须……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柴草、垃圾等比喻中国经济残破

    B. 毛泽东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

    C. 中苏此时已经建立了“友好同盟”

    D. 目的是为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三个世界”是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力量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看法。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曾出现了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世界

    第二世界

    第三世界

    第一种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

    第二种

    美国和苏联

    日本、欧洲、加拿大等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对上述两种观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都认识到两极对峙中产生的新兴政治力量

    ②都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作为划分依据

    ③都以经济军事力量强弱作为划分标准

    ④都是对当时国际关系多极化的思考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 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车主集中洗车的时间

    B. 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 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先秦时期是中国德育思想的发轫阶段,周公把德育与政治结合起来,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的道德规范。后经孔子创立,孟子、荀子发展完善,强调仁、礼,以教化为方式,逐步形成一套以人伦道德为基础的德育思想体系。战国至西汉,《礼记·大学》中明确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宋明时期,理学家们对儒家的人性论、义利观、修缮论进一步发展。一方面,重视崇高的精神境界,讲究节操,舍生取义;另一方面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德育观念。到此,儒家德育思想成为约束人们道德行为的理论工具。

    ——摘编自郭齐家《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古希腊德育主要着眼于寻求个人应有的德性,揭示个人所应具备的品质特征和追求的东西。文艺复兴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道德学说,提出解决道德和利益的关系以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等道德的基本原则。否定神性,强调人性;否定信仰,推崇理性。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哲学,构建了“培养良好公民”为目标,以“知识、情感、能力”为内容,以“从做中学”、间接引导为方法的德育思想理论,对美国20世纪初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高雅珍《西方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德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德育思想的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人类政治文明史上,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东西方世界不同程度地巧妙运用妥协艺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年间的这个妥协非常重要,对于这一点,不论是革命党人,还是新军,还有立宪党人,当然还有清廷,都有所坚持,有所妥协。

    ——马勇《辛亥革命的发生与结束》

    材料二 宪法规定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隔2年所选出之议员组成。南方州和北方州之间的矛盾反映在黑奴如何计算“联邦比例”的问题上,南方州主张黑奴应计算在内,但纳税时黑奴则不算人口;北方州主张黑奴应计算在纳税人口中,不计算在“联邦比例”中。

    ——根据《美洲史》和1787年宪法整理

    材料三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

    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的“有所坚持,有所妥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建国初期存在哪几对矛盾? 1787年宪法如何调和这些矛盾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1911年5月,作为“预备立宪”的成果,清政府出台了一个皇族占多数的内阁,人称“皇族内阁”,立宪派的政治理想化为泡影,许多立宪派成员对清朝彻底失望。这一事态

    A. 促进了维新改良思想的传播

    B. 推动了同盟会转向武装起义

    C. 使立宪派成员淡出政治舞台

    D. 有利于扩大武昌起义的声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