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连线题 3 题,单选题 12 题,非选择题 2 题
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连线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叶以后,市民阶层人员变得庞大复杂起来,它包括了商人、店员、贩夫、手工业者、游民、士卒、下级官吏、下层文人等各色人物。随着城市人口剧增,千户以上的市镇比比皆是。总之,明中叶以后的市民阶层无论在人数上、区域分布上都远远胜于宋代;而市民人数的增多是市民力量壮大、登上社会舞台的前提。加上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的日益繁荣,工商业者已日益成为一支不可缺少的社会力量,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于是市民阶层开始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

    ——摘编自王言锋《中国十六~十八世纪社会心理变迁与白话短篇小说之兴衰》

    材料二近代中国,在1905年以前,社会领导阶层为得有功名的士绅阶层。但到1905年以后,由于科举废除,旧士绅的地位渐为士绅取代。在1860-1916年,社会领导阶层不仅来自新旧士绅,也来自新知识分子。新知识分子的人数,大约为士绅的十倍。在1905年以前,社会领导阶层来自新知识分子者极少,但其地位不断上升,到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新知识分子逐渐取代了士绅而为社会的领导阶层。社会领导阶层除士绅、新知识分子外。还有富商。当时中国有四种商人,一种是普通商人,一种是盐商,一种是行商,一种是买办商人。近代以来受西方工商文化的影响,提倡商战,鼓励商人与外商从事竞争。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政治地位也提高了。

    ——摘编自张玉法《近代中国社会变迁(1860-191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市民阶层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国社会阶层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期在美国流行一部经济学著作《强权与富足:第二个千年的贸易战争和世界经济》,作者为当代美国经济学家芬德利和奥罗克。该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突出军事力量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无论是在零和博弈的重商主义时代,还是工业革命后的帝国主义时代,军事强权和国家富足都互为补充、共同促进。

    ——摘编自芬德利等《强权与富足》

    根据材料并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军事力量和国家富足”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在分割德国方案上双方分歧相距甚远;英国起初只主张建立一个多瑙河联邦;苏联则坚持对德进行分割占领,主张使德国成为非工业的农牧业国家。因此时大战指日可胜,英国已在考虑如何利用未来的德国对付战争中不断强大起来的苏联了,正如美国外交家波伦指出的那样:丘吉尔觉得“欧洲需要一股力量来消除苏联的势力,实际上是赞成让一个统一的德国和法国担当起这项任务”。

    ——摘编自波伦《历史的见证》

    材料二围绕德国的赔偿问题,苏联谋求德国最大限度的赔偿,以避免像20年代那样,不但对德制裁不力,反使德国经济迅速复活,因而,苏联提出德国赔偿200亿美元,并应享用一半,其中10%~15%应从西方占领区获取。英国虽也期望获取赔款,但反对苏联方案,它唯恐把沉重的赔款强加给德国,会引起革命,更不愿苏联获利太多。后经讨价还价才达成妥协。但是,德国问题一直成为战后苏与英(美)矛盾、“冷战”的焦点之一。

    ——摘编自麦克米伦《战争狂飚(1939-1945)》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相关史实,指出英国和苏联在战后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英苏上述分歧所产生的影响。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2 题
  1. 币面上所铸符号,有“明、易、燕”等释文,故又称“明刀”、“易刀”、“燕刀”。其背面常铸有文字或符号,一般都是铸地或铸造炉次的标识。其中背文为“齐”者通常被认为是齐国铸造,后世在燕国故地也有出土。据此可知,该货币

    A. 推动了中国国家统一进程

    B. 有利于铁器的铸造和推广

    C. 体现了区域性贸易的发展

    D. 一度流通于全国众多地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元朝的行省体系下,将一直属于巴蜀地区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此后直至今日,汉中地区在行政上一直隶属于陕西,今汉中地区在保留一些蜀地旧俗的同时,其西北关中文化氛围也明显加强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A. 立足于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主要原则

    B. 行政区划的设置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

    C. 引导不同区域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 行省制度的开创有利于扩充元朝的实际统治疆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解读下图,从该图中分析关于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现象最准确的是

    A. 原产于美洲的农产品得到普及

    B. 各地开始出现一批工商业市镇

    C. 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得到推广

    D. 民营手工业占据社会主导地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纵览中国历史的发展,与此观点最为背离的朝代是

    A. 秦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据该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项目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A. 中国一直延续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晚清财政的主要来源基本保持稳定

    C.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侧重工商业

    D.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颁布于1936年的是(   )

    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D.“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明确指出,“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侵略中国、变中国为它殖民地的侵略行为,提出只有劳苦大众自己的军队,才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号召东北军不投降、不缴械、带枪到农村去,发动游击战争。这一《宣言》

    A.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抵抗日寇侵略

    B. 准确地揭露了日本侵华的本质是全面侵略

    C. 全面提出了反抗日本侵略的军事斗争策略

    D. 表明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表为中美贸易的相关资料。对于资料解读正确的是

    A. 中美直接对抗造成1972年以前两国几乎没有贸易往来

    B. 中美建交促成了1975年中美贸易额有了大幅度的攀升

    C. 中国产品在美国的畅销造成了1980年中美的贸易逆差

    D. 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推动了1985年对美出口快速增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他认为善、真、义、美均是相对人的需要和兴趣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真理或公平的永恒标准。既然感觉是知识的唯一源泉,既定的时间和空间就只能有特定有效的真理。”持此观点的哲学家是

    A. 普罗泰格拉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1843年,《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有害物质去除法》;1876年,《河流防污法》。其主要背景是

    A. 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

    B. 工业发展造成严重污染

    C. 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D. 英国社会普遍重视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学者指出,到1900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提及“世界文明”,这主要是由于

    A. 世界各地普遍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

    B. 各地进入到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中

    C. 西方列强确立了对整个世界的统治

    D. 世界各地语言和文化差异逐渐消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64年,苏联政府做出决定:对重工业企业国家只下达产量计划和盈利计划,其他经济指标由企业自行制定;轻工业企业的产量和计划由企业自行制定。当企业完成计划时,企业可以从利润中提取奖励基金。由此可知,此时的苏联政府

    A. 给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B. 试图突破所有制结构模式

    C. 下放企业管理权给各地方

    D. 用市场手段调节经济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代中叶,田赋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是金花银的出现,二是苏(州)松(江)府等地的均田均粮活动。金花银即货币化的田赋,它是封建国家为保证朝廷财赋收入对实物田赋制进行的灵活改革。“以太祖尝折纳税粮于陕西、浙江,民以为便。遂仿其制,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南畿、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米麦共四百余万石,折银白万余两,入内承运库,谓之金花银,其后概行于天下。”与金花银几乎同时发生的还有明中叶江南的均田、均粮活动。这里所说的均田、均粮不是平均地权,而是“欲因田以平其赋,使无不税之田”。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代中叶田赋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叶田赋制度改革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申不害是郑国京邑人,周显王十八年(前351年)任韩昭侯相。在他任韩相前,韩国的政局混乱,晋的旧法尚未停息,韩的新法已产生;故君的命令尚未收回,新君的命令已经下达。申不害主张:国君要能够掌握生杀予夺的大权,按才能授官职,按官职考核臣仆是否称职;臣仆要做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臣间由此形成一种本与末、纲与目的关系。对百姓,他主张无为而治。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同时,他还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

    申不害相韩15年,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韩国虽然处于强国的包围之中,却能相安无事,成为与齐、楚、燕、赵、魏、秦并列的战国七雄之一。

    ——摘编自戴逸、龚书铎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申不害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其具体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申不害改革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