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语言应用 2 题,句子默写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 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D. 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聘(pìn)   奠基(diàn)   鲜为人知(xiǎn)  至死不懈(xiè)

    B. 澎湃(péng)  迭起(dié)   锲而不舍(qiè)   气冲斗牛(dòu)

    C. 咳嗽(sòu)   校对(jiào)  深恶痛绝(wù)   不以为然(rán)

    D. 狂澜(lán)   浊流(zhuó)  浩浩荡荡(dàng)  锋芒毕露(fēn)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婉转   喧闹   诧异   鞠躬尽瘁

    B. 奥悔   祈祷   誓言   兀兀穷年

    C. 默锲   土壤   丰饶   妇孺皆知

    D. 昼夜   深霄   亘古   心不在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男儿立志在沙场,即使是马革裹尸,也无怨无悔。

    B. 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C. 为了考上重点中学,他成天目不窥园。

    D. 二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红烛》《死水》《烙印》。

    B. 萧红,原名张迺莹,作家,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

    C. 都德,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

    D.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请仿照例句,在横线上再写一个句子。

    假如我是一个画家,我就用缤纷的色彩,来描绘家乡春天的五彩斑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的母语的认识。

    材料一:在教育部的语言生活报告中,国人汉语能力退化的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报告援引了一些媒体和社会的调查结果,如一项对首都部分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测试显示,不及格的学生占30%,得分在70分以下的占68%,测试结果不容乐观。还有《中国青年报》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确认当前社会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占80.8%,相反的仅占19.2%。认为造成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原因在于“很多人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的占52.0%。

    (选自2012年2月14日《北京晨报》)

    材料二:文字是文化和文明的产物,它和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关,也是我们认同自己民族的标准之一,汉语是我们之所以是中国人,并且区别于日本人、韩国人等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中国人内在的特征和品质。汉语能力退化的后果是不可预料的。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

    你对母语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课文默写

    (1)卿今者才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孙权劝学》)

    (3)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竹里馆》)

    (6)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7)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

    (8)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晚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出郭相扶将(______)

    (2)小弟闻姊来(______)

    (3)对镜帖花黄(______)

    (4)出门看火伴(______)

    2.翻译句子。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选文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4.说说“开”“坐”“脱”“著”“理”“帖”这六个动词的表达效果。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嘱  托

    格•鲍姆特

    就在彼得动身前往华沙参加一九五五年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前一晚,有人来敲门。原来是一位邻居。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然后摆在桌面上,摊开来。里头是一张相片、一封信和一张字条。

    他讲述了有关这个红小包的一段经历——

    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波兰。这样,大批的波兰人被弄到德国去。那时候,这位邻居正在一家锯木厂当工人,他曾答应帮助一个波兰囚犯实现他的托付。

    一天,锯木厂的一个工棚失火了。人们都在交头接耳,心里明白是囚徒们干的好事,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把斗争进行下去。一群身穿黑制服的党卫队员朝工厂一拥而入,带走了许多做苦工的囚犯。

    当党卫队员冲进邻居工作的那个车间时,他正与那位囚犯在干活,这位波兰人迅速地从裤兜里摸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塞到德国工人的手里,“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党卫队就把他带走了,作为对这次纵火的报复。

    一九四六年夏天,这位邻居发了一封信给囚犯的太太,她的地址就写在那张纸条上。可是,他并没有得到回音。一年半之后,他又试图再投一信﹣﹣然而,一切依旧是徒劳的。现在好了,终于有了这一天,他可以托人将这个小包包直接带到波兰去。这位邻居把小红包郑重地递给彼得。

    彼得注视着这张相片。相片上是一位妇女,手里抱着一个大约两岁左右的小姑娘。信呢,不言而喻是遇害者留给他家属的最后诀语。在那个小小的纸片上,用大大的字迹写着这样一个地址:“Z和M•尼波耶夫斯卡华沙斯巴索夫斯基大街十八号”。

    “一定的,我会去找她的,并将事情的一切转告她,这件事您完全可以信赖我。”彼得说。

    那时候,当这位邻居把这个小红包交给他的时候,彼得觉得一切都很简单:只要去到华沙,把事情一讲,东西一交,不就完了嘛!然而,当彼得后来抵达那条街的时候,十八号的门牌怎样找也找不到。在那块空地上,从前确实有过十二至二十六号门牌的房子,现在只见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着足球。在警察所,彼得也得不到一点答复。她们现在究竟住在哪儿呢?这个,彼得反而横下一条心,非找到她们不可了。

    来到华沙,彼得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求知的渴念,他见得越多,什么活动都想参加一下的要求就更大。

    大约在联欢节开始后一个星期,他的朋友们建议他去与一些波兰小伙子和姑娘相会一下。开头他想不太好吧,但朋友们干脆连拉带扯地把他推拥走了。跳舞的时候,每个人都得找个舞伴,这时在彼得而前就站着一位姑娘,她羞赧地望着他,并且邀请他跳舞。就这样,德国、波兰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相聚在一起。他们尽力地用手势比划着交谈,大伙笑着,欢快地跳着。

    自这个晚上邂逅相遇后,彼得与玛留莎每天都要相会。

    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最后一天终于到来了,整个华沙城都陷入一片欢腾之中,在大广场上,阿拉伯青年与瑞典青年,中国青年与黑人青年,伊朗青年与德国青年都在纵情地载歌载舞地狂欢,然后他们慢慢地拥向火车站。

    彼得伴随玛留莎在火车站站台上来来回回地溜达,广播员用广播催促大家赶快上车,彼得才恋恋不舍地攀上了车厢,将身子从车窗里探出来。他们相互凝视着,一时无言以对。

    “地址,”玛留莎突然想起来,她的喊声就象呼救那样。

    彼得摸出笔记本,撕下一页,将他的地址记在上面。这时,他一下子才想起了那个小红包,于是赶忙把它掏出来。

    “玛留莎,请帮助找一找,”他说,然后把这个小红包按在她的手心上。

    “打开看看!”他大声说,他见她一时还未领悟他的意思。

    她打开这个小红包,念起来了。火车慢慢地挪动了。

    玛留莎脚下象是生了根似的,粘住了。她几乎要被那些跟着火车而跑的人撞倒。“玛留莎,”彼得喊了她一声。玛留莎抬起头来一望,开始随火车跑起来,接着她停下脚来,摆着手,手里的那块红包纸就象一方告别的红头巾。彼得还在望着她,一时间留给他最深的印象是,她整个脸庞都叫泪水湿透了。

    “为什么她哭得这样厉害?”彼得思忖着,这时他已缩在一个角落里。“我将给她写信,”他这样想着。彼得拿出她的地址来,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一直白到额头。原来,上面留下这样的名字:“玛留莎•尼波耶夫斯卡”,也就是那个小红包里的纸条上写着的名字。

    1.谈谈本文以“嘱托”为题的含义。

    2.画线的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发挥想象,请将下面句子中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出来。

    “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

    4.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

    ②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一直白到额头。

    5.小说的构思富有特色,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点赞”一词做为最近常常出现于生活中的热门词语,它既代表对一件事的认同与赞许;也可以代表对一个人的支持和认可。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与众不同的点赞经历。请以“为      点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字数在600字以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