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星宿/乳    笑/养费    粗/日持久

    B.实/斟   石/青路    鞭/纷至

    C.哽/奖    怒/门面    难/殚精

    D.养/体    锁/管弦    发/气凝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精萃   脉搏   瘙痒病   滥竽充数 

    B.证券   元凶   坐标系   食不裹腹 

    C.松弛   针灸   主旋律   声名鹊起

    D.脏款   宣泄   大拇指   改弦更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以前觉得国学都是些高深的学术研究,”一位市民告诉记者说:“听了谢教授的讲座,才发现它其实就在生活中,它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    

    B.钓鱼台,在北京玉渊潭公园东面,环境清幽,“台下有泉涌出,汇成池,其水至冬不竭。”(《明一统志》)

    C.鲁迅以表现人生、改良人生为创作目的,他所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阿Q、祥林嫂……等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    

    D.郭沫若绝对是个奇才。学医出身的他,一动手写诗,就成为诗坛巨星;一投笔从戎, 就官至高位;一搞学术研究,就拥有了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等诸多头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世博会开园以来,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游客,每天参观人数不绝如缕,截至10月31日21时,累计检票入园7308.4万人次。

    B.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

    C.在钢铁和石化两大项目的带动下,湛江的建设步伐不断推进,2010年的湛江开始令世人刮目相看

    D.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不断上涨,造成工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

    B.今年山东省高考报名人数继续下降。省有关招生专家指出,这次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主要原因仍是适龄生源的绝对数量减少造成的。

    C.通过本次旅交会,使聊城市的旅游品牌得到了有力宣传,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得到了集中展示,城市美誉度和知名度大大提高。

    D.史铁生《病隙碎笔》对生死问题的深度探讨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不仅体现了一个真正思想者的风采,而且再现了一个优秀写作者的艺术功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葛剑雄

    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

    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人员和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也谈不上哪种先进,哪种落后。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和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

    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如清朝改土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如民间信仰和宗教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取缔。

    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接受为前提。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我们不能坐等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国,而且通过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不同文化优劣立显,取长补短顺理成章。中国既然以代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自许,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径,是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这也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文化商品大多还是来样加工、贴牌生产,外销商品中的文化含量还很低,文化服务近于空白,发展的余地非常广阔。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不同文化的相处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期待。

    (节选自《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有删改)

    1.关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后,通过借鉴比较,更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出中国文化的优越性。

    B.强势文化往往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则是为了抵御外来文化。

    C.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为了推广快速而高效的中国模式,提高自身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D.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并学习世界文化,实现各种文明相互促进的愿景。

    2.针对“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既要防止盲目崇拜西方,也要避免极端仇视西方的情况出现。

    B.中国文化应主动出击,让世界近距离或直接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与魅力,以便消解其他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偏见。

    C.要想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提供优质的文化商品及优良的文化服务是现实的必然要求。

    D.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就需要大批举止文明的中国人走出去并成为文化传播者。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于中国文化未能与其他文化相融,是国人的自我评价。

    B.清朝改土归流后,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教化百姓等措施,表明对精神文化的接受,纯粹出于自愿。

    C.中国文化走出去后,就能通过比较借鉴,发现中国及其他文化的优缺点,以达到取长补缺的目的。

    D.要想处理好世界各国文明之间的关系,就要遵循相互欣赏、成人之美、共同繁荣之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文对《清明上河图》所绘是“清明时节”提出了异议,请概括提出异议的三个角度,不超过20字。(4分)

    清明时节黄河中下游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0度左右,但画中却有很多带着扇子的人物,还有光着身子的小孩在街上玩耍。再进一步细察,还可以看到在画卷的右首有驮木炭的驴子,如果清明前后进暖炉炭,则违背宋人生活的一般规律。画面上还有多处酒肆,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宋代秋季新谷下来要酿酒喜庆丰收,此酒谓之“新酒”。

    三个角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棋逢对手

    〖英〗西瑞尔·哈尔

    下面是警官的一份报告。

    局长先生:

    本月十日晚七时三十一分,本署接到电话:一个姑娘在帕尔瓦大街的维卡拉基巷被刺。打电话的人自称约翰·丹尼森。我认识这个青年人,他曾被指控欧斗殴和盗窃罪。

    我随即赶赴现场,发现了芭尔京的尸体,时间是晚上八点三十七分。死者十八岁,住帕尔瓦大街的特雷斯胡同,胸部被一把长刃刺杀而亡。

    丹尼森很快赶来了。他是从约有一百五十码外的公用电话间那儿来的,情绪十分激动。他告诉我当晚约好与死者会面,要陪她参加马克汉普敦市政厅的舞会。他们打算搭乘七点四十分的公共汽车进城。这时,突然在巷子附近的灌木丛中跳出一个男人,面目在黑暗中无法辨认。他给死者一击后立即逃亡。

    经过进一步询问,丹尼森认定凶手是帕克。

    我对这个青年人亦有所闻,他住在马格拉街的河滨巷,曾被指控犯有蓄意伤害罪。丹尼森声称,帕克两度因他与死者的关系公然对他以武力相威胁。尸体运走的工作安排妥当后,丹尼森随我去警署。帕克也在那儿,金帕探长记录了他的陈述。从笔录中得知,帕克是在七点四十分到达警署的(我的实验结果表明,可以用十分零二十秒从犯罪现场跑到警署)。帕克陈述的大意是:他当晚与死者约会,准备去马克汉普敦的开罗电影院看电影,他坚信丹尼森就是凶手,并说丹尼森曾三次殴打过他。

    在分别关押他俩的单间牢房里,我对两人都进行了仔细搜查。 丹尼森身上有一块弄脏的手帕,一份马克汉普敦的《每夜新闻》,一包香烟,一盒火柴,一个钱包,内有三先令六点五便士的现金,一把随身携带的小梳子和一把带鞘短刀。他说带刀主要是防备帕克。刀子是刚磨过的。他穿的是“无赖青年”式的衣服,右袖口处有血污。他承认这可能是死者的血迹。他说在她负伤倒地时,他扶过她。

    帕克身上也有一块弄脏的手帕,一只打火机,三张淫秽照片,一个钱包,内装现金两镑十先令六点五便士,一把小梳子,一条皮带,上面挂个空刀鞘,刀子被他藏在牢房的通风器里,与丹尼森的那把刀相似。他声称带刀主是防范丹尼森。刀也是新近磨过的,刀上有血迹,他的手帕上也有血迹,他说是磨刀时划破了手。他右手的拇指上的确有一道新近愈合的伤口。他的服装式样与丹尼森的相仿,衣服上未发现有血污。

    化验表明,所有的血迹均系O型,与死者的血型一致,帕克也是这种血型,丹尼森则是AB型。

    十一日清晨,我重返现场勘察。虽然巷内路面泥泞,还是可以分辨出一男一女走向犯罪地点的脚印。我还从出事地点的一片灌木丛里,发现了一个男人的脚印。这脚印在这儿与那一对男女的脚印交错在一起,其中也混杂着我和其他警官的脚印。

    我取来死者的鞋,证实了与脚印吻合。我又找来两个被拘者的鞋,两双鞋竟然几乎一模一样,都是新的,黄褐色的微孔皮革,皱胶底,鞋码均为10号。经查明,两人先后相差几天在马克汉普敦的同一家商店里所购。两双鞋都沾了泥,不用说每一双鞋都适合那两组脚印。

    我走访了死者的母亲和姐姐。其母对自己女儿的情况一无所知,她姐姐告诉我,死者和这两个年轻人中的每一个都经常外出,每个人都曾为她和另一个人的交往而威胁过她。她说不上她妹妹是和其中哪一个共度了出事的那个夜晚,可她说她妹妹是个舞迷,经常去市政厅跳舞,又说她妹妹很爱看德怀特·拜布尔主演的片子,而这位影星的一部新片《巴黎恋歌》那天正好在开罗电影院上映。

    审讯目前看来是无法进行下去了。两个年轻人都认定自己的供词全是事实,我简直没法确定谁在撒谎。要想找到更多的证据,希望十分渺茫。但两人之中必有一个是凶手。我非常遗憾,我没法在这种情况下将可疑的人犯逮捕归案。 

    警官:B·波特里斯

    局长把这份报告仔细看了两遍,接着在页边批示:“立即逮捕丹尼森。他撒起谎来真是胆大包天,不过有一点他露了馅,如果他是带着芭尔京去参加舞会的话,他为什么竟穿着一双皱胶底鞋呢?”

    (节选自《外国微型小说专辑》,有删改)

    1.小说中报告的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2.请简要说明小说题目“棋逢对手”的含义,然后用一句熟语(俗语、成语、谚语、惯用语等)概括小说内容。(4分)

    3.小说后面写办案警官“走访了死者的母亲和姐姐”,这段文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4.警察局长仅凭丹尼森穿着一双皱胶底鞋就断定他是凶手。你认为他这样断案正确吗?请说说你的看法。(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刘峻,字孝标,平原人。峻生期月,母携还乡里。宋泰始初,青州陷魏。峻年八岁,为人所掠至中山,中山富人刘实峻,以束帛赎之,教以书学。魏人闻其江南有戚属,更徙之桑乾。峻好学,家贫,寄人庑下,自课读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昏睡,爇其发,既觉复读,终夜不寐,其精力如此。

    齐永明中,从桑乾得还,自谓所见不博,更求异书,闻京师有者,必往祈借,清河崔慰祖谓之“书淫”。时竟陵王子良博招学士,峻人求为子良国职,吏部尚书徐孝嗣抑而不许,用为南海王侍郎,不就。至明帝时,萧遥欣为豫州,为府刑狱,礼遇甚厚。遥欣寻卒,久不调。天监初,召入西省,与学士贺踪典校秘书。峻兄孝庆,时为青州刺史,峻请假省之,坐私载禁物,为有司所奏,免官。安成王秀好峻学,及迁荆州,为户曹参军,给其书籍,使抄录事类,名曰《类苑》。未及成,复以疾去,因游东阳紫岩山,筑室居焉,为《山栖志》,其文甚美。

    高祖招文学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进,擢以不次。峻率性而动,不能随众沉浮,高祖颇嫌之,故不任用。乃著《辨命论》寄其怀。

    论成,中山刘沼致书以难之,凡再反,峻并为申析以答之。会沼卒,不见峻后报者,峻乃为书以序之曰:“刘侯即有斯难,值余有天伦之戚,竞未之致也。寻而此君长逝,化为异物……”

    峻又尝为《自序》,其略曰:“余自比冯敬通,而有同之者三,异之者四。何则?敬通雄才冠世,志刚金石;余不及之,而节亮慷慨,此一同也。敬通中兴明君,而终不试用;余逢命世英主,亦摈斥当年,此二同也。敬通有忌妻,至于身操井臼;余有悍室,亦令家道坎坷,此三同也。敬通当更始之世,手握兵符,跃马食肉;余自少迄长,戚戚无欢,此一异也。敬通有一子仲文,官成名立;余祸同伯道,永无血胤,此二异也。敬通臂力方刚,老而益壮;余有犬马之疾,溘死无时,此三异也。敬通虽芝残蕙焚,终填沟壑,而为名贤所慕,其风流郁烈芬芳,久而弥盛;余声尘寂漠,世不吾知,魂魄一去,将同秋草,此四异也。所以自力为叙,之好事云。”

    峻居东阳,吴、会人士多从其学。普通二年,卒,时年六十。门人谥曰玄靖先生。

    (节选自《梁书·刘峻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山富人刘实峻          悯:怜悯

    B.及迁荆州,为户曹参军     引:引荐

    C.所以自力为叙,之好事云   遗:赠送

    D.敬通中兴明君          值:遇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峻人求为子良国职      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B.遥欣寻卒,久不调      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C.乃著《辨命论》寄其怀   洎牧谗诛,邯郸为郡

    D.余不及之,而节亮慷慨   操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3.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刘峻勤奋好学的一组是(   )

    ①常燎麻炬,从夕达旦 ②既觉复读,终夜不寐 ③闻京师有者,必往祈借

    ④给其书籍,使抄录事类⑤高祖招文学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进⑥吴、会人士多从其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泰始初年,青州落入北魏手中,北魏人听说刘峻在江南有亲戚,就把他转移到桑乾。他家里很穷,寄居在别人的廊檐下,刻苦攻读,经常通宵达旦。

    B.明帝时,萧遥欣任豫州郡守,刘峻担任府刑狱,萧遥欣待他很好,后推荐他到西省,和学士贺踪一起负责点校官府的典籍。

    C.刘峻为安成王编《类苑》,因病未完成,接着到东阳紫岩山游玩,建了房屋居住在那里,写了一篇文辞很美的《山栖志》。

    D.刘峻认为冯敬通在世时没有受重用,但死后被很多名贤敬慕,其名声越来越大;自己一生平淡,世人不知,慨叹就像草木枯谢一样无人记起。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峻请假省之,坐私载禁物,为有司所奏,免官。(3分)

    (2)峻率性而动,不能随众沉浮,高祖颇嫌之,故不任用。(4分)

    (3)余自少迄长,戚戚无欢,此一异也。(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东湖新竹

    陆游

    插棘编箩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1.诗歌的中间两联使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竹子?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⑵舞幽壑之潜蛟,               。    (苏轼《赤壁赋》)

    ⑶地崩山摧壮士死,               。  (李白《蜀道难》)

    ⑷云中谁寄锦书来?         ,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⑸三军可夺帅也,              。     (《论语》)

             ,鲜克有终。            (《诗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①新春对联                     

    ②教师办公室对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情景补充人物的对话,要求简洁得体。(4分)

    (图画中的文字为:孩子们都忙……)

    主持人:您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画吗?

    嘉宾:①                     。(2分)

    主持人:老人为什么喃喃自语这句话?

    嘉宾:孩子不在身边,老人非常孤独。

    主持人:您觉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嘉宾:②                    。(2分)

    主持人:您觉得孩子们能做些什么?

    嘉宾:最重要的是,还要常回家看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只海蚌对它身旁的同伴说:“我身子里有一颗东西,很痛,它又重又圆,我真苦恼。”它的同伴高傲得意地回答道:“赞美天空,赞美大海,我身子里没有痛苦。我里里外外完整无缺,安然无恙。”

    这时,正好一只螃蟹走过,他听到了两只海蚌的对话,便对那只里里外外完整无缺的说道:“是的,你的确完整无缺,安然无恙,但你要知道,让你同伴忍受痛苦的是一颗无与伦比的美丽的珍珠。”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字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