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连线题 2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恩格斯在论梭伦改革时,曾经写道“这样,在宪法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人所有制。……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氏族制度又遭到新的失败。”恩格斯所评论主要是指(  )

    A. 颁布“解负令”   B. 建立四百人会议

    C.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D. 鼓励发展工商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A.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 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C. 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 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 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 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 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根本性措施是

    A. 实行中央集权,推行县制

    B. 废井田,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C. 发展小农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D. 废除贵族特权,军功授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长矛,与子同仇。”《吴子•料敌》:“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能够起到鼓舞上述风气形成与发展的是

    A. “废井田,开阡陌”   B. 普遍推行县制

    C. 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D. 奖励军功,实行军功授爵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实际上是少数民族(  )

    A. 内迁的过程   B. 汉化的过程

    C. 农业化的过程   D. 封建化的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包括(  )

    ①对社会风俗领域进行改革②推行新的土地制度 ③采取一些打击守旧势力的措施 ④促进了政权向封建化过渡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李伯谦在《新中国考古学发展与贡献——追寻从未间断的中国文化》一文中说:“中国文化、文明的发展不是在封闭环境中孤独进行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文化的交流,既有对外的传播影响,也有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吸收……中国古代文化不是排外的文化,它具有宽广胸怀,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精华,通过融合、重组不断壮大发展,以求生生不息。”下列思想成果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①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②宋明理学的形成③毛泽东思想的形成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成不同的风土人情。那么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影响最大的是

    A. 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形成的一个地理因素

    B. 港湾众多,促进了航海业发展

    C. 人多地少成为海外扩张的一个因素

    D. 有利于同西亚各国的交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瑟·赖特说:佛教传人中国后,佛经译文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 传统文化遭遇冲击

    B.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 外来文明汉化明显

    D. 西学东渐进程加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马基雅维利在《论李维》第一篇里说:“人们从来不会按照自己的利益做任何善事,除非是某种强制性的力量驱使他们去这么做。”还说:“饥饿和贫困使人勤劳,暴力的惩戒使人善良,使得人们达到善和正义的,正是强制的力量。”与其在人性论观点方面最相似的是

    A. 孔子   B. 孟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曾有西方学者称赞中国文化充满“纯人文的美德、忠诚、牺牲精神和对人类理想经久不衰的眷恋”,“中国精神”的“理性光辉”将有助于欧洲人驱散中世纪教权的阴霾。据此可以推测,该学者不会赞同下列哪一中华传统文典的观点

    A. 《墨子·耕柱》:鬼神之明智于圣人也,犹聪耳明目之于聋瞽(盲人)也。

    B. 《左传·昭公十八年》:天道远,人道迩(近),非所及也。

    C. 《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D. 《尚书·泰誓》: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此作意在

    A. 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B. 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

    C. 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D. 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南宋淳熙二年,朱熹和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在鹅湖寺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史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双方的分歧在于

    A. 世界本源之争   B. 求理途径之争   C. 理的内涵之争   D. 理气关系之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是嵩山少林寺“三教合一碑”(即“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的一幅图画,从正面看是一位和尚的图像,即释迦牟尼,左侧头戴方巾者为孔子,右侧头后挽个发髻的是老子。三教共存一碑,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这一思潮

    A. 开始出现在隋唐时期   B. 推动了宋代理学的产生

    C. 体现佛教的主流地位   D. 体现三教合归佛的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13年,被誉为中国“第五发明”的珠算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一:汉代徐岳撰《数术记遗》中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运算方法)

    材料二: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店铺里绘有算盘。关于材料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A. 珠算开始出现在汉代,普及于宋代

    B. 珠算在北宋开始使用于经济活动

    C. 珠算有其独特的运算方法和实际的运用价值

    D. 材料二是艺术品,不足为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火器的国家

    B. 我国至迟到明代火药已广泛用于军事

    C. 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D. 神话小说不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A. 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B. 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 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D. 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小说在明清时期被社会上层人士看成是“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黩载”(正史不记载)。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把小说提到“文学之最上乘”的崇高地位。小说这种地位的变化反映了

    A. 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队伍的进一步扩大

    B.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影响的扩大

    C. 小说的政治功能日益突出

    D. 改良派的政治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酌305首诗。它最初被称为《诗》、《诗三百》,后来又被称为《诗经》。《诗经》之称始于

    A. 战国时期   B. 西汉时期   C. 唐朝时期   D. 宋朝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

    A. 儒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 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

    C. 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D. 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材料认为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动了

    A. 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 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C.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D.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流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西游记》中多次出现“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说法,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幻想,在他的理论中,却变成了科学的真实。他是

    A. 达尔文   B. 牛顿   C. 普朗克   D. 爱因斯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 牛顿的经典力学   B. 达尔文进化论

    C. 爱因斯坦相对论   D. 李四光地质力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世纪中期有人曾这样说:“当我读着您的著作的时候,我感到痛苦多于愉快……因为我认为这些是完全错误的,而且是令人难堪的恶作剧。我一向把因果关系称为上帝的意志,并且我能够证明,上帝是为了它所创造的万物的利益而有所作为的,上帝也是依据我们能够研究并且理解的法则而行动的。”这个人读的著作是

    A.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 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C.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D. 伏尔泰的《哲学通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惩腐倡廉、弘扬正气是历代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吏明知民知法令也,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吏知其如此,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又不敢犯法。如此,天下之吏民虽有贤良辩慧,不能开一言以枉法;虽有千金,不能以用一铢。故知诈贤能者,皆作而为善,皆务自治奉公。

    ——《商君书·定兮》

    材料二今给其俸,则清者足以息其滥窃,贪者足以感而劝善;若不班禄,则贪者肆其奸情,清者不能自保。难易之验,灼然可知,如何一朝,便欲去俸?淮南之议,不亦谬乎?

    ——《魏书·高闾传》

    材料三“增禄不厚,不可责其廉谨”……“计赃钱不满一百徒一年,每一百钱加一等;一千流二千里,每一千加一等,罪止流三千里……徒罪皆配五百里外牢城,流罪皆配千里外,满十千即受赃为首者配沙门岛。”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实现“知诈贤能者,皆作而为善,皆务自治奉公”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吏治改革的目标和措施。

    (3)据材料三,指出王安石是如何整顿吏治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当今“廉洁政治”建设提几点建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西学东渐是表述西方文明输入中国的裁略语。其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艰难探索和吸收过程,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材料一

    (1)有人认为,“中学”到了近代所面临的机遇并不佳,请从“中学”本身的内容特点和社会两个方面分析其机遇不佳的原因。

    材料二“19世纪中期以后传入的西学,以其自身具有的相对高势能,不可逆转地占据了优势。”就其制度而言,大体有三种制度引入中国……。在西学的影响下,中国至少有三次大的思想观念的更新……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第3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近代以来引入中国的“三种制度”。指出近代前期中国的“三次思想观念更新”。

    材料三鸦片战争以后,受到西方的影响刺激,中国人开始对西方的历史产生兴趣。西方史学著作的翻译,早期有马礼逊的《外国史略》、莫维廉的《大英国志》,这些译著也影响到中国人对西方历史的研究,如魏源的《海国图志》、王韬的《法国志略》,黄遵宪的《日本国志》。

    但历史学本身的转变,则要到20世纪初,梁启超受到西方民族主义史学影响,主张为国家国民社会而非朝廷的新史学。西方19世纪盛行的实证主义史学,也在此时传入,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也影响到史学界。到了民国初期,这些史学思潮逐渐落实于史学界,史学家们开始用不同于传统史学的方式撰写中国史,中国现代史学逐渐形成。

    中国传统史观是一元的,是以中国为中心的,是静态的,是以古代为尊的。但受到西方新的历史知识的影响,不得不承认西方亦有一自成系统的文明,甚至如古埃及年代更早于中国。而进化观念的传入,根本上改变历史时间的观念,由静态变为动态,由视古代为最理想的社会,逐渐接受文明逐渐进步的想法。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化》

    (3)根据材料三,归纳在西学影响下,中国近代史学有哪些方面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