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2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命题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

    (1)荷叶罗裙一色裁, __________________。  (王昌龄《采莲曲)

    (2)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3)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_______》)

    (4)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__ 。  (屈原《离骚》)

    (5)安得广厦千万间, _____________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7)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自嘲》)

    (8)水至清则无鱼,_________________ 。(《汉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一生不仅写下了大量的杂文,还创作了许多小说,这些小说分别收在《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中。

    B. 杜牧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成就很高,被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他的诗文大多收集在《樊川文集》中,共20卷。

    C. 古代的别称都很固定,如桑梓指家乡,社稷指国家,伉俪指朋友,布衣指百姓等。

    D. 骈文,文体名,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B.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C. “十一”期间,滔滔不绝的游客使庐山风景区热闹非凡。

    D. 看到眼前的毕业照,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母爱是灿烂的阳光,炽烈而充沛,温暖我前行的道路;母爱是盎然的绿地,芬芳而宜人,为我提供给休qì的场所;                      。她以博大的襟怀bǔ育生命,呵护万物。她使空气清新、百花缤纷、彩蝶飞舞,她是唯一没被明利污染的一方净土。母爱是谆谆教导,语重心长;母爱是默默奉献,含辛如苦。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加以改正。

    (3)仿照画线语句在横线上写一句话,使与前构成排比句。

    (4)今年5月14日是母亲节,为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花果山中学团委决定向全体同学征求以“母爱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文章,文体不限,要求5月10日前将稿件交至团委办公室。请你代校团委拟一则征文启事。

    (5)母爱是世界上最真的情感,孝道是名著中执着的追求。请从《水浒传》 中写出一个富有孝心的好汉,并简要概括体现其“孝道”的故事情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是古诗中写愁的名句,请从艺术手法角度作些具体分析。

    2.“弄扁舟”是什么意思?对诗人的这种做法,你怎么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①,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②泥而不滓③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选自《屈原列传》,有删改)

    [注]①怛(dá):内心悲痛。②嚼(jiào)然:洁白的样子。③滓(zǐ):乌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2)谗人间之   (3)靡不毕见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2.用“/”标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合理停顿。(只限两处)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4.“离骚”的含义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好大圣,拨回筋斗,那消一个时辰,早至南洋大海,住下祥光,直至落伽山上,撞入紫竹林中,忽见木叉行者迎面作礼道:“大圣何往?”行者道:“要见菩萨。”木叉即引行者至潮音洞口,又见善财童子作礼道:“大圣何来?”行者道:“有事要告菩萨。”善财听见一个告字,笑道:“好刁嘴猴儿!还象当时我拿住唐僧被你欺哩!我菩萨是个大慈大悲,大愿大乘,救苦救难,无边无量的圣善菩萨,有甚不是处,你要告他?”行者满怀闷气,一闻此言,心中怒发,咄的一声,把善财童子喝了个倒退,道:“这个背义忘恩的小畜生,着实愚鲁!你那时节作怪成精,我请菩萨收了你,皈正迦持,如今得这等极乐长生,自在逍遥,与天同寿,还不拜谢老孙,转倒这般侮慢!我是有事来告求菩萨,却怎么说我刁嘴要告菩萨?”善财陪笑道:“还是个急猴子,我与你作笑耍子,你怎么就变脸了?”

    正讲处,只见白鹦哥飞来飞去,知是菩萨呼唤,木叉与善财遂向前引导,至宝莲台下。行者望见菩萨,倒身下拜,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菩萨教木叉与善财扶起道:“悟空,有甚伤感之事,明明说来,莫哭,莫哭,我与你救苦消灾也。”行者垂泪再拜道:“当年弟子为人,曾受那个气来?自蒙菩萨解脱天灾,秉教沙门,保护唐僧往西天拜佛求经,我弟子舍身拚命,救解他的魔障,就如老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鳞。只指望归真正果,洗业除邪,怎知那长老背义忘恩,直迷了一片善缘,更不察皂白之苦!”菩萨道:“且说那皂白原因来我听。”

    (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七回)

    1.善财童子所说的“好刁嘴猴儿!还象当时我拿住唐僧被你欺哩!”说的是什么事情,请简要概括?

    2.选段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手法来写孙悟空的,你能读出他怎么样的内心状态和情绪?

    3.悟空因何事到观音菩萨这里哭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扇子的学问

    ①扇子,是北京人度炎夏爱不释手的宝物。伏天里,虽说人人手中都摇着一把扇子,但由于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修养的不同,所用的扇子亦各有别。

    ②用蒲葵叶稍事加工即成的芭蕉扇以及用竹篾、麦秆编制的普通扇子,物美价廉,颇受大众欢迎;但就其历史和艺术价值而论,则不如羽扇、团扇和折叠扇。

    ③羽扇的历史最为悠久。据晋人崔豹《古今注》一书所载,远在三千多年前的殷代就已有用鸟头羽毛制成的扇子。唐以前宫闱中所用的扇子,皆由羽毛制成。诸葛武侯与宣王司马懿在渭滨交战时,武侯就是手持白羽扇,指挥三军。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肌理,对人体有益。北京的老人或僧、道、尼等各教弟子,深知古人“避风如避箭”这一养生之道的奥秘,故而于盛夏皆喜用羽扇取凉。

    ④团扇为圆形短柄的扇子,古代宫中常用,又叫宫扇,为古代年轻女子一种不可少的装饰品。其作用主要是用以遮盖,手执一扇不但可以增添主人无限娴雅文静的仪态,有时还能体现少女活泼天真的个性。

    ⑤正因为团扇带有装饰性,所以扇面大都选用丝绢绫罗一类的织品,以便在上面点染绘画,增加装饰美。故而梁朝的大文学家江淹有“纨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之句。

    ⑥昔日北京豪门中的太太、小姐以及梨园界的坤伶多喜用团扇。北京崇文门外花市的绢花作坊,每年夏季必集中人力、物力大批制作团扇,以供市场需求。其所制团扇,分素扇、字扇、画扇三种。字扇与画扇,是将成批的普通素扇“过行”给画匠或写字匠,雇佣他们在扇面上书写唐诗、宋词,彩绘花鸟虫鱼。至于素扇,上面虽无字画,却都是工精料细的上等品,扇柄以象牙或沉香木为之,柄端系有小巧玲珑的翡翠或玛瑙雕成的“扇坠儿”,价格昂贵,专门卖予有钱人。

    ⑦北京人喜用的折叠扇,又称聚骨扇或紧头扇,本是外国的贡品。苏东坡记载说:“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余,合之止二指许。”由此可知折扇至少在北宋时已由朝鲜传入我国。明代张东海亦以为折扇贡于东夷,永乐间始盛行于中国。据说传入宫中时为太监所见,觉得此物展开即用,收拢易藏,非常方便,于是纷纷仿制,后逐渐传入民间。

    ⑧折叠扇的扇骨、扇面有非常考究的。韵古斋所售之扇骨,有紫檀、象牙、乌木、棕竹、湘妃竹、毛竹、梅鹿竹、广漆、菠萝漆、嵌金银丝、嵌螺钿等精雅的上品,并时而出售从宫中溢出民间的雕有正龙、侧龙、百龙、百鹿、百鸟等极为罕见的老扇骨子,这些价值连城的宝物,皆为清宫造办处所制,所刻鱼龙鸟兽及蝇头细楷,刀法清晰,不失规矩笔意。荣宝斋出售的扇面,有重金、红金、洒全、块金、发笺、白面、黑面、珊瑚面等。这些质地精良的扇面,价值并不昂贵,但一经配上张大千、溥心畲、齐白石等著名书画家的水墨丹青,便成了稀世之珍。

    1.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三种扇子?

    2.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辨析第③、⑦段中加点词的作用。

    4.下面这段话放在文中哪一段的后面比较恰当?为什么?

    唐朝诗人王建《调笑令》中“团扇,团扇,美人频来遮面”以及杜牧七绝《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诗句,把少女既文静又活泼的二重性格,描绘得活灵活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喊魂

    徐建英

    从我记事起,湖村人爱有意无意地跟我说:你是你爹捡的!

    他们说:那日潘河上跑水,鱼跟着泄洪道往潘河下溢,你爹拿着鱼叉在河下叉鱼。就在这时,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你爹当时就扔了鱼叉,鱼都顾不上要,把你抱回了家。

    这个版本初时我并不相信,我们村的大人最爱吓唬细伢时说那个谁是从哪儿哪儿捡来的。但说的人多了,说的次数多了,我忍不住问我娘:我当真是我爹捡来的不?娘听了当即怔了一下,神情很不自然,但她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你个傻二丫真是捡来的呢!娘接着又说,你爹当时叉了一天的鱼,累得很,一路抱你回家 时手都酸了。

    我姐大丫此时靠在门外捂嘴偷笑。

    娘见我嘴巴翘得高高的,停了笑,对我说,二丫你真个是傻丫头,我都生了你大丫姐,还捡你这丫头片子咋甚?

    我立时破涕为笑。

    但大丫从此没事时老爱冲我喊:二丫,二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嘻嘻……

    我很生气,几次找大丫打架,但每次都输。

    那个卖冰棒的跛子再来湖村时,我偷偷把大丫的新凉鞋提了出去。然后在大丫哭着找新凉鞋时,我伙同娟子躲在屋后吃冰棒,笑得不亦乐乎。

    娘找到我,盯着我红彤彤的嘴,又看到屋后那堆冰棒纸,脸色铁青。在她转身找扫帚时,我赶紧和娟子一起从后院门溜了。

    娟子说:二丫你别难过,我悄悄听到我娘跟人唠话时说,你爹把你捡来时,你娘哭了很久!捡了你,她就不能再生儿子了。

    我很难过。整个下午,我躲在潘河里,玩水、摸鱼……到娘找到我时,天都黑透了。

    晚上娘还没来得及揍我,我就发烧,说胡话。连着几天打针吃药都不见好转。娘整夜整夜地抱着我哭,最后在奶奶的劝说下,娘提了一大堆礼物背着我去村头找神婆“三相公”。

    娘从前不信“三相公”,一向都绕着她家走。

    “三相公”把我放在椅子上,手指头在指节上点点掐掐,最后说我被潘河中的淹水鬼缠了身,丢了魂。

    娘信以为真,就和“三相公”一起去潘河,迷迷糊糊中我听到娘的声音从潘河传来:二丫!你在潘河吓了回呀——

    迷糊中我也听到“三相公”的声音:回来了呀!

    听见娘 又叫:二丫!你在潘河吓了回呀——

    唤声越来越近,娘走近我的床头,轻轻地把怀中的什么东西放在我的心口,掖紧被窝,轻拍着:我的二丫在这,我的二丫回来了喽!

    我在迷迷糊糊中,眼泪却淌湿一大片枕头。早听别人说:细伢子在野外失了魂,只有亲娘唤才能把魂魄招回来,别人喊,会把魂魄吓跑,而细伢子也就没命活了。而我,是爹从潘河上捡来的野伢子!

    潘河边又传来娘的声音,二丫!你在潘河里吓了回呀——

    那一夜,娘的沙哑的声音在潘河边来来回回响起,直到天亮,直到我迷迷糊糊睡熟。

    因为这场突 来的病,我逃过了一通海揍。但大丫从此记上我偷她凉鞋兑冰棒的仇,更频繁地冲我喊:二丫,二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那天,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叫二丫,嘻嘻……

    我不甘示弱,也冲着她喊:大丫,大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爹那天在潘河下游叉鱼,就在这时,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两个女婴,一个叫大丫,一个叫二丫,嘻嘻……

    娘在院中里听到,边作势找扫帚,边比比划划地打着手语——娘自那晚为我喊魂后,声带就拉坏了!因为娘听“三相公”说,就算不是亲娘,只要娘心在,魂魄都是能喊回来的。

    (选自《大观<东京文学>》201 6年01期,略有删改)

    1.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相关情节及二丫的心情。

    村人告知身世时不信→_①_ →得到娘确认后高兴→大丫取笑时气愤→_②_ →娘为“我”喊魂时感动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娘听了当即怔了一下,神情很不自然,但她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你个傻二丫真是捡来的呢!(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2)“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叫二丫。”“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两个女婴,一个叫大丫,一个叫二丫。”(大丫、二丫的话同中有异,作者这样写有何意味?)

    3.结合全文,简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

    4.文章为何以“喊魂”为题?谈谈你的理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请以“文明是一盏灯”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